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申宏波 文景芝 +4 位作者 苗兴芬 丁俊杰 顾鑫 郑天琪 马淑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 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斑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 双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淑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6,共3页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是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大豆生产国都有报道。我国在1921年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目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云南、广西等都有发生。以黑龙江省最普遍,损失严重。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病害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和资源与本省大豆灰斑病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淑梅 李宝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2-325,共4页
本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灰斑病菌株30个,分别测定本省70个主要推广品种、品系和资源,直接研究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认为,在品种、品系和资源中都有感病、抗病和中间类型的材料.在已推广品种和试验品系中发现有合丰27、29、32、3... 本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灰斑病菌株30个,分别测定本省70个主要推广品种、品系和资源,直接研究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认为,在品种、品系和资源中都有感病、抗病和中间类型的材料.在已推广品种和试验品系中发现有合丰27、29、32、34号及绥86-5345这5个品种(系)上菌株的毒力频率低,说明它们的抗病性能好.同时在这5个品种、品系中分析了2个以上品种的联合抗病性,为培育抗病品种和品种的合理搭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灰斑病菌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质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炜 来永才 +3 位作者 毕远林 李霞辉 齐宁 林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1,共3页
通过对225份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的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检测,分析异黄酮含量和蛋白质及脂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野生大豆的异黄酮G... 通过对225份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的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检测,分析异黄酮含量和蛋白质及脂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野生大豆的异黄酮G/D(染料木甙/大豆甙)平均值略高于栽培大豆的异黄酮G/D,异黄酮G/D比值最大值出现在栽培大豆样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含量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有害生物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丁俊杰 马淑梅 +2 位作者 郑天琪 聂文革 申宏波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2001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0个县(市)进行了马铃薯有害生物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部地区马铃薯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种类、程度、趋势,并提出了综合防治马铃薯田间有害生物的几点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东部马铃薯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黑龙江 东部地区 马铃薯 有害生物 调查 病害 虫害 杂草 鼠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推广品种及资源对灰斑病菌抗性谱测定结果初报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淑梅 李宝英 +1 位作者 高学文 穆继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4-26,共3页
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用大豆灰斑病菌8个主要生理小种,分别测定本省24个主要推广品种及部分资源。以寻求抗多个生理小种的材料,为培育广谱性抗病品种提供依据。在供试材料中初步明确了对不同生理小种表现抗病、比较抗病和感病... 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用大豆灰斑病菌8个主要生理小种,分别测定本省24个主要推广品种及部分资源。以寻求抗多个生理小种的材料,为培育广谱性抗病品种提供依据。在供试材料中初步明确了对不同生理小种表现抗病、比较抗病和感病的类型。其中抗6~7个小种的品种有2份,占供试品种的8.3%,即合丰27、29号;抗5个以上小种的资源6份,占供试材料的18.7%。即合交84—1081、合交87—1087、绥86—5345、绥88—4835、合交86—112、绥84—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资源 灰斑病菌 抗性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饲草饲料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石风善 贾会彬 +2 位作者 张春峰 于忠和 聂宇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21-24,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草地资源现状及农区的自然状况分析 ,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办法。同时指出了解决黑龙江省未来饲草饲料应从发展牧草资源着手 ,并充分利用秸秆资源 ,大力发展青贮玉米。
关键词 黑龙江 饲草饲料生产 现状 发展方向 秸秆资源 青贮玉米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发生危害调查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淑梅 丁俊杰 +1 位作者 顾鑫 申洪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48-52,共5页
针对大豆生产病害发生十分严重这一实际问题,于2005年以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业科学 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为中心组成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调查组,进行了为期10 d 的生产调查。针对 我省大豆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发生危害程度(普遍率... 针对大豆生产病害发生十分严重这一实际问题,于2005年以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业科学 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为中心组成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调查组,进行了为期10 d 的生产调查。针对 我省大豆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发生危害程度(普遍率和严重度)的调查,同时提出了较具体 的防治方法和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病害 发生调查 防治方法 研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推广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泰 刘忠堂 +3 位作者 齐宁 张荣昌 胡喜平 王志新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1941~1995年期间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72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0.10%,变幅为35.31%~46.02%,变异系数为6.08%。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57... 通过对黑龙江省1941~1995年期间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72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0.10%,变幅为35.31%~46.02%,变异系数为6.08%。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57%,变幅为16.38%~23.40%,变异系数为6.56%。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总和平均值为60.67%,变幅为54.00%~66.50%,变异系数为3.46%;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双项之和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并且蛋白质含量和双项之和随着纬度的变化由高至低有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蛋白质 脂肪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病害调查及快速通关检疫
10
作者 丁俊杰 聂文革 +2 位作者 申宏波 马淑梅 郑天琪 《中国马铃薯》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2002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1个县(市),13个点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病害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流行趋势,并提出了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几点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东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奠定基础。针对本地区发生比较重的马... 2002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1个县(市),13个点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病害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流行趋势,并提出了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几点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东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奠定基础。针对本地区发生比较重的马铃薯块茎病害,进行快速出关检疫方法的研究,对本地区尚未发生的马铃薯块茎检疫性病害,进行快速入关检疫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病害 病害调查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及其改良白浆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峰 张玉龙 +8 位作者 贾会彬 Zhang Hongquan 张洪权 张春峰 杨树纯 何宁 新家宪 工藤正义 河部弘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61,共5页
三段式心土混层犁为改造白浆土土体构型实现了“上翻 2 0 cm,下混 30~ 40 cm”的农艺要求 ,白浆层与淀积层的土壤混拌率 Mx 达到 0 .7,白浆层向淀积层的土壤转移率 TAw→ B达到了 0 .3。 0~ 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 ,疏松透水 ... 三段式心土混层犁为改造白浆土土体构型实现了“上翻 2 0 cm,下混 30~ 40 cm”的农艺要求 ,白浆层与淀积层的土壤混拌率 Mx 达到 0 .7,白浆层向淀积层的土壤转移率 TAw→ B达到了 0 .3。 0~ 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 ,疏松透水 ,硬度下降 ,农田表涝现象得到缓解 ,效果持久稳定 ,连续 4年测定 ,耕翻一次后至第 4年其土壤硬度仍然明显低于常规耕作田块。 1996年~ 1998年大面积示范试验 ,使用该犁耕翻地块作物增产达 10 %~2 7.9%。该犁作业幅宽 5 0 cm,深度 6 0 cm,总牵引阻力 30~ 35 k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土壤混拌率 心土混层犁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重迎茬大豆减产农艺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艳丽 杨香久 +2 位作者 韩晓增 李兆林 王守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1994~ 1 996年在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西部风沙干旱土区 ,北部高寒黑土区 ,中部和南部黑土区进行了耐抗重迎茬大豆品种 (系 )筛选 ,控制重迎茬减产农艺措施和有效制剂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五个生态区试验 ,筛选出一批适合各区... 1994~ 1 996年在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西部风沙干旱土区 ,北部高寒黑土区 ,中部和南部黑土区进行了耐抗重迎茬大豆品种 (系 )筛选 ,控制重迎茬减产农艺措施和有效制剂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五个生态区试验 ,筛选出一批适合各区种植 ,耐抗重迎茬大豆土传根部病虫害、丰产性好的品种 ,如嫩丰 1 5、抗线 1号、合丰35、黑农 39、黑交 92 -1 544和绥农 1 0、黑农 35等。缓解剂加施钾肥 ,增施有机肥 ,破垄夹肥和深松 ,多种种子包衣剂和大豆增效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农艺措施 产量 抗性品种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优良菌株与春大豆品种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惠 徐玲玫 +3 位作者 葛诚 崔阵 张景岚 冯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以黑龙江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合丰25、合丰30等为寄主。将从本地区不同品种采集的根瘤中分离的十多株快慢生大豆根瘤菌及引入的其它菌株接种上述栽培大豆。从中筛选出2178、2187等优良菌株.接种后大豆植株干重、全氮、全磷量分别较61A76(... 以黑龙江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合丰25、合丰30等为寄主。将从本地区不同品种采集的根瘤中分离的十多株快慢生大豆根瘤菌及引入的其它菌株接种上述栽培大豆。从中筛选出2178、2187等优良菌株.接种后大豆植株干重、全氮、全磷量分别较61A76(美国引进菌株)提高10~17%、56.7~78.3和14.6~19.6%。采用丸衣化的2178菌剂接种效果更佳。较61A76接种的植株干重、全氮、全磷分别提高27%、83.2%和39.2%。田间小区试验初步证明2178、2187接种后,增加了大豆植株的鲜重、干重、增加结荚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寄主 品种 大豆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史占忠 贲显明 +2 位作者 张敬涛 谷口利策 宋光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 ,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 ,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 ,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 3~ 4年发生一次 ,气象概...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 ,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 ,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 ,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 3~ 4年发生一次 ,气象概率为 2 8% ;严重低温冷害每 5年发生一次 ;低温冷害类型为延迟型 ;低温冷害的敏感期为 6月份低温 ;低温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显著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延迟生育 ,降低子粒干物质积累速率 ;玉米减产 2 2 .5 %~ 34.3%。玉米低温冷害主要防御措施为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催芽座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害 发生规律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经济真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永勋 吴晶 张跃华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4期87-90,共4页
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经济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中具有抗癌作用及可食用真菌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经济真菌 资源 大亮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垦沼泽地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志强 王诚 陈佳龙 《现代化农业》 1998年第1期17-17,共1页
已垦沼泽地大豆品种筛选试验@肖志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王诚¥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陈佳龙¥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已垦沼泽地大豆品种筛选试验肖志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王诚(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 已垦沼泽地大豆品种筛选试验@肖志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王诚¥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陈佳龙¥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已垦沼泽地大豆品种筛选试验肖志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王诚(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陈佳龙(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已垦沼泽地低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筛选 品种试验 沼泽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耐密植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丰42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雷 郭泰 +1 位作者 郑伟 刘景战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高油大豆 半矮秆 密植 配套栽培技术 新品种 黑龙江省农科院 高油品种 商品 供应基地 优势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国民 王志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区内该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及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适宜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产量,在本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在本积温区内高油品种合丰42的... 对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区内该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及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适宜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产量,在本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在本积温区内高油品种合丰42的脂肪含量及产量最稳定,其次为适宜积温区,而不同积温区内稳定性最差。通过稳定性分析表明,蛋白质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脂肪,产量的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油品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浅翻深松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志强 权德水 王成 《现代化农业》 1999年第3期9-10,共2页
三江平原的区域特点是土壤粘、湿、冷,耕性不良,渗透性差,易形成渍涝,大豆平均单产仅1500kg/hm2左右,我们于1995~1997年开展大豆浅翻深松栽培技术研究,采取了浅翻(15~18cm)深松(35~40cm)耕... 三江平原的区域特点是土壤粘、湿、冷,耕性不良,渗透性差,易形成渍涝,大豆平均单产仅1500kg/hm2左右,我们于1995~1997年开展大豆浅翻深松栽培技术研究,采取了浅翻(15~18cm)深松(35~40cm)耕作措施,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发挥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耕作制度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高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Ⅰ.F_1代子粒产量的杂种优势与高优势组合选配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曙明 孙寰 +7 位作者 王跃强 赵丽梅 李楠 付连舜 李卫东 齐宁 邢邯 李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7,共7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 ,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 ,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 ) 71 5份做亲本 ,其中国内品种 (品系 ) 62 4个 ,国外引入品种 (品系 ) 91个 ,从 1 99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 ,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 ,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 ) 71 5份做亲本 ,其中国内品种 (品系 ) 62 4个 ,国外引入品种 (品系 ) 91个 ,从 1 996至 2 0 0 0年分别在七个地点配制杂交组合 1 3 2 6个 ,并进行F1代子粒产量测定。试验采用间比法按熟期组及组合顺序排列 ,二次重复 ,以当地相近熟期组的主推品种为对照品种。从中筛选出 1 76个优势较高的组合 ,进行第二次产量测定 ,方法与第一次测产相同 ,试验在二个地点同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高亲优势率平均为 6.8% ,对照优势率平均为 1 1 .9% ,高亲优势率超过 3 0 %以上的组合占 1 9.8% ,对照优势率超过 3 0 %以上的组合占2 5 .3 % ,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 2 0 %以上的组合占 1 8.3 %。对不同类型组合杂种优势的分析显示 ,”本地品种×本地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低于”本地 (引入 )品种×引入品种”的组合 ,而“本地(引入 )品种×引入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又低于“中国品种×国外品种”的组合 ,这种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二次测产组合结果显示 ,高亲优势率平均为 2 2 .5 % ,对照优势率平均为 2 1 .1 % ,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 2 0 %以上的组合占 2 2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高优势组合选配 F1代 子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