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云南省植烟区轮作模式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士泽 吴迪 +8 位作者 杨贤莉 陈华 杨传铭 王立志 王洋洋 李江舟 尹丽云 姜树坤 张喜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9,75,共7页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龙稻18、龙稻21、松粳9、松粳22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光热资源方面,云南玉溪与黑龙江哈尔滨在水稻生长季(5—9月)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344.5℃和3076.4℃,平均温度分别为21.9℃和20.1℃,日较差分别为9.3℃和10.6℃,日照时数分别为737.0 h和1226.6 h。在生长发育方面,龙稻18、龙稻21、松粳9和松粳22在玉溪的移栽-成熟天数相较在哈尔滨分别缩短6 d、4 d、5 d和4 d。其中,移栽-分蘖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3 d、12 d、12 d和11 d;分蘖-始穗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4 d、13 d、14 d和18 d;始穗至齐穗期的天数分别增加6 d、3 d、4 d和3 d;齐穗-成熟期的天数分别增加15 d、18 d、17 d和22 d。在产量方面,龙稻21和松粳22在玉溪的实测产量比在哈尔滨分别增加2.82%和9.04%,而龙稻18和松粳9的实测产量则分别减少4.89%和6.55%。除松粳22外,其他品种在两地间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增加,但多数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粒数(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被证实是影响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而蛋白质含量普遍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云南玉溪在水稻生长季具备与黑龙江哈尔滨相似的光热资源,黑龙江水稻品种引种至玉溪种植,能够有效缩短移栽至成熟的周期,从而更好地适应烟-豆-稻轮作模式。为了确保烟-豆-稻轮作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建议引种穂数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烟-豆-稻轮作 植烟区 引种 生态适应性 黑龙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常优质稻区2008—2022年水稻育种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洪儒 杨传铭 +7 位作者 赵北平 张喜娟 肖明纲 杨贤莉 张擘 王立志 孙中义 姜树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息,研究分析了5个组别(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第一积温带晚熟组、第一积温带早熟香稻组、第一积温带晚熟香稻组和第一积温带晚糯稻组)参试水稻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年早熟和晚熟品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增加,但是其有效穗数、耐冷性和株高均呈下降趋势。早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与早熟品系相似,但产量略低;晚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也基本与晚熟品系相同;与晚熟品系相比,糯稻品系除千粒重和株高呈下降趋势外,其余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五常地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育种趋势 五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9年黑龙江省大麻生产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姜树坤 杨贤莉 +2 位作者 王立志 张喜娟 迟力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22-28,共7页
大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左右。探明黑龙江省大麻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变化趋势,解析气象环境因素对大麻产量的影响,对于黑龙江省大麻的科学区划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2011-2... 大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左右。探明黑龙江省大麻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变化趋势,解析气象环境因素对大麻产量的影响,对于黑龙江省大麻的科学区划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2011-2019年大麻的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大麻单产与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2096.5 hm^(2),总产年均增长12696.6 t,大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河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等区域,新增区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各地单产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幅为58.2~10178.6 kg·hm^(-2)。黑河市、绥化市、大庆市等大麻传统主产区的单产高且稳定,一般为5000~10000 kg·hm^(-2)。而新增区域的单产较低,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地区的平均单产低于3500 kg·hm^(-2),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麻单产与5-9月的≥10℃活动积温和5-9月的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与5-9月的太阳总辐射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现阶段不同区域的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栽培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大麻生产 时空变化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传铭 王立志 +11 位作者 张喜娟 杨贤莉 王洋洋 侯本福 崔士泽 李青超 刘凯 马瑞 冯延江 来永才 李红宇 姜树坤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和互作分析。【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分别定位于水稻的1、8、10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33%~19.86%。其中,qCTS1、qCTS10和qCTS12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强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qCTS8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沈农265。主效QTL qCTS12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5.98 Mb-16.37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396.67 Kb。qCTS1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9.20 Mb-9.50 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299.85 kb。qCTS8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26.09 Mb-26.15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55.05 Kb。qCTS10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11.13 Mb-11.21 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85.82 kb。进一步分析发现,除qCTS1-qCTS8之间存在负向互作外,其余QTL间的互作表现为加性效应。【结论】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其中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强耐冷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可为耐冷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阐明水稻苗期耐冷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高密度连锁图谱 苗期 耐冷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粳稻芽期耐低温QTL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树坤 王立志 +12 位作者 杨贤莉 李波 母伟杰 董世晨 车韦才 李忠杰 迟力勇 李明贤 张喜娟 姜辉 李锐 赵茜 李文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4-1184,共11页
水稻直播由于省时、省工和节约成本而备受农户关注。然而,芽期耐冷性不强致使现行推广的许多优良水稻品种不适于直播生产。因此,挖掘鉴定芽期耐冷位点,为后续的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就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构... 水稻直播由于省时、省工和节约成本而备受农户关注。然而,芽期耐冷性不强致使现行推广的许多优良水稻品种不适于直播生产。因此,挖掘鉴定芽期耐冷位点,为后续的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就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对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个芽期耐冷QTL,分布在水稻的1号、3号、9号和11号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这些QTL的LOD值的范围从3.05到24.01,表型贡献率为8.0%~53.5%。其中,表型贡献率最大的主效QTL是qCTB11b,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端的21.24 Mb^22.03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790 kb。随后利用"选择作图"的策略进行了QTL验证和累加效应分析,明确了可以通过QTL的累加聚合实现芽期耐冷能力的遗传改良,聚合的增效QTL越多,耐冷能力提升越明显。上述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芽期水稻耐冷能力遗传基础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为后续直播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芽期耐冷性 重测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盖志佳 张敬涛 +5 位作者 刘婧琦 蔡丽君 杜佳兴 孟庆英 谷维 陈磊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1-4,共4页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盆栽盆中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大豆品种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的形态及生理指标降低幅度要低于低温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48’。苗期低温胁迫未显著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低温敏感型大豆‘黑农48’的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研究得出结论为苗期大豆低温胁迫不利于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显著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大豆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大豆 幼苗 形态 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树坤 杨贤莉 +3 位作者 张喜娟 王立志 赵杨 钱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97-101,共5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持续转化,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水稻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品种权主要来自于水稻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绥化分院和生物... 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持续转化,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水稻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品种权主要来自于水稻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绥化分院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专利主要来自耕作栽培研究所;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来自水稻研究所和耕作栽培研究所。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耕作栽培相关技术和育种相关技术领域。进一步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工作存在品种保护意识不足和专利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有效转化的问题。同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知识产权 地方科研院所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种克杂15号及配套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盖志佳 刘婧琦 +3 位作者 蔡丽君 杜佳兴 李如来 张敬涛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期78-80,共3页
高粱品种克杂1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登记审核,该品种属于酿造型杂交种,其突出特点是产量高,秆强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春播种植。从前茬作物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平衡施肥、中耕管理、... 高粱品种克杂1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登记审核,该品种属于酿造型杂交种,其突出特点是产量高,秆强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春播种植。从前茬作物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平衡施肥、中耕管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以及秸秆处理等方面阐述了克杂15号配套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为黑龙江省高粱产业持续发展及农民选种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实现高粱增产、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克杂15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盐腺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本福 姜树坤 +3 位作者 杨传铭 杨贤莉 王立志 刘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74-78,共5页
利用盐腺将植株地上部分携带的过量盐分排出体外,是耐盐植物适应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耐盐禾本科植物中存在典型的盐腺结构。为探明禾本科作物的耐盐碱机制,从而改良其耐盐碱功能,本文概述了禾本科植物盐腺... 利用盐腺将植株地上部分携带的过量盐分排出体外,是耐盐植物适应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耐盐禾本科植物中存在典型的盐腺结构。为探明禾本科作物的耐盐碱机制,从而改良其耐盐碱功能,本文概述了禾本科植物盐腺的形态和结构、禾本科植物典型双细胞型盐腺的排盐机制、双细胞型盐腺向体外排出离子的功能特点,以及影响盐腺排盐能力的因素,并对今后深入开展盐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盐腺的抗逆功能可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抗盐性和抗重金属性,平衡作物体内的离子和重金属含量,最终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禾本科植株盐腺对光合作用和病虫害抵抗作用的机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盐腺 结构 排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龙稻5号/中优早8号RIL群体定位粒形QTL
10
作者 侯本福 杨传铭 +5 位作者 张喜娟 杨贤莉 王立志 王嘉宇 李红宇 姜树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细长粒形的早熟籼稻品种中优早8号(ZYZ8)为父本构建包含17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测定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等粒形性状,分析粒形性状间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利用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8个粒形QTL,分布在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4.69%~18.89%,LOD值范围为2.52~8.74。这8个QTL包括3个粒长QTL qGL3、qGL7和qGL11,2个粒宽QTL qGW3和qGW5,2个粒厚QTL qGT3和qGT6,1个长宽比QTL qLWR3。其中,qGL3、qGL7、qGW3、qGW5和qLWR3可以在3个年份稳定检测到。利用多环境联合分析共检测到14个粒形QTL,包括qGL2、qGL3、qGL7和qGL11共4个粒长QTL;qGW3和qGW5共2个粒宽QTL;qGT3、qGT5和qGT6共3个粒厚QTL;qLWR3a、qLWR3b、qLWR5、qLWR7和qLWR11共5个长宽比QTL,分布在2、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2.28%~15.78%,LOD值范围为4.20~20.90。与已克隆的粒形基因进行染色体位置比较发现,qGL3/qLWR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L3.1;qGW5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W5;qLWR3b/qGT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TGW3。【结论】利用区间作图法和多环境联合分析的方法从龙稻5号和中优早8号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共鉴定了14个粒形QTL,其中8个QTL是两种方法重复检测到的。这些QTL定位区间内包含已克隆的GL3.1、TGW3和GW5等粒形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_(2∶3)家系群体分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11
作者 潘明泉 姜树坤 +5 位作者 王立志 赵宏亮 杨贤莉 李忠杰 迟力勇 邹德堂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为深入剖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寒地水稻穗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高产品种东农415(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中上部)和优质品种龙稻18(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下部)及其杂交衍生的包含464个株系的F_(2∶3)家系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穗重... 为深入剖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寒地水稻穗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高产品种东农415(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中上部)和优质品种龙稻18(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下部)及其杂交衍生的包含464个株系的F_(2∶3)家系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穗重、穗数、穗长、每穗颖花数、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等20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F_(2∶3)家系分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除穗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与其他各穗部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余穗部性状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穗重与大多穗部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及二次枝梗实粒数与穗重的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对穗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3家系群体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