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产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景胜 连永利 +5 位作者 徐婷 曲忠诚 赵索 赵佰仁 徐莹莹 王淑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农民长期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西部气候变化特点、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农民长期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西部气候变化特点、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 生态脆弱区 气候 耕作措施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树权 张世煌 +15 位作者 陈新平 谢瑞芝 董志强 张文英 王荣焕 王永宏 钱春荣 李刚 杨丽 杨勤 王群 曲忠诚 马宝新 刘玉涛 罗宝君 李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玉米的生产、科研及推广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的先进和科学,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指导中国玉米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中部大平原Iowa和Nebrask...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玉米的生产、科研及推广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的先进和科学,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指导中国玉米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中部大平原Iowa和Nebraska玉米的种植、科研和推广等方面的考察与交流,归纳出美国玉米生产情况是:美国玉米耕作与栽培体系更科学,农艺农机结合更紧密,应用综合抗性强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等,同时,全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和提升。从中得出对我国农业及玉米种植的启示是: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切合实际,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开展精准农业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加强转基因技术、节水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黑龙江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培训以提高素质,加强对玉米增产潜力和实际产量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玉米 生产 科研 推广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莹莹 王俊河 +4 位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高盼 杨慧莹 樊景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4,共4页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增加,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和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菌群数量及酶活性,且深翻秸秆还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说明深翻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秸秆还田 玉米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4 位作者 张树权 杨慧莹 周恩昊 连永利 宋秀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7-40,167,共4页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深松30cm,秋深松30cm垄作及常规表层旋耕15cm耕作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3...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深松30cm,秋深松30cm垄作及常规表层旋耕15cm耕作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30cm垄作有利于降低15~3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降低0~15cm耕层土壤紧实度与容重;深松垄作比常规表层旋耕有利于蓄积降水和降雨,秋深松30cm处理蓄水效果好于春深松30cm处理,秋深松30cm、春深松30cm垄作处理分别比表层旋耕15cm处理增产11.15%和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深松 垄作 土壤水分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4 位作者 张树权 郑丽华 杨慧莹 刘丽 连永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方式深松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春季行间深松对蓄积降水效果不明显,可改善土壤...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方式深松模式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春季行间深松对蓄积降水效果不明显,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生长发育;夏季行间深松40cm与对照平作产量差异不显著,夏季深松效果好于春季深松,夏季深松40和30c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深松模式 土壤水分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5 位作者 郑丽华 贯春雨 刘丽 连永利 钟淑娟 曹桂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6-18,共3页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隔沟灌节水灌溉方式可在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节水灌溉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5 位作者 张树权 郑丽华 杨慧莹 连永利 宋玉发 曲忠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19-21,39,共4页
为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地温状况和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垄作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苗期地温,灭茬平作土壤含水量高于... 为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地温状况和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垄作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苗期地温,灭茬平作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处理比常规垄作处理增产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耕作方式 玉米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田AM真菌侵染效应及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莹莹 王俊河 +5 位作者 刘玉涛 王宇先 高盼 杨慧莹 樊景胜 曲忠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6-39,45,共5页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旋耕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不同方式对玉米田有机质、养分含量、AM真菌侵染效应及GR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连续2年秸秆还田可...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旋耕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不同方式对玉米田有机质、养分含量、AM真菌侵染效应及GR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连续2年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利于AM真菌生长代谢及对根系侵染效应的发挥,且3种还田方式中,秸秆深翻还田效果最显著,可使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频度提高88.67%;侵染强度提高300.66%;孢子数增加10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有机质 AM真菌 侵染 球囊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平作膜上精播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玉涛 梁金国 +3 位作者 杨慧莹 王宇先 连永利 张树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19-20,共2页
为了提高覆膜拜玉米的生产效率,以玉米平作膜上精播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依据,总结了技术模式的主要成效,阐述了高产栽培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技术内涵、选择机具、整地播种、病虫草防治和收获等方面。
关键词 玉米 平作 膜上播种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