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土对双孢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彬 张楠 +2 位作者 汪潮柱 姚洪泉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确定寒地适用的覆土材料配方,增加双孢菇的产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应用泥炭土与田土的不同配比,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结果]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持水率和孔隙度增大,70%泥炭土处理的持水率、孔隙度、电导率值最大,分别为59... [目的]确定寒地适用的覆土材料配方,增加双孢菇的产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应用泥炭土与田土的不同配比,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结果]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持水率和孔隙度增大,70%泥炭土处理的持水率、孔隙度、电导率值最大,分别为59.47%、81.95%和0.456 m S/cm。泥炭土加入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70%泥炭土和30%田土混合产量最高,覆土30 d后产量达4.56 kg/m^2,较CK增产18.75%。该处理双孢菇品质最好,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1.49%、4.11%和10.76%;70%泥炭土双孢菇增产最多,增产0.72 kg/m^2,可增收7.2元/m^2。[结论]综合考虑建议泥炭土的添加量为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 双孢菇 泥炭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的创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舒唯 王惠 +8 位作者 赵心宇 于晓宁 高岐玉 宋维富 杨雪峰 宋庆杰 丁佳蕊 张会新 张延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101,共16页
偃麦草属是小麦近缘种属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野生资源之一,作为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源,在创制小麦桥梁材料和遗传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偃麦创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偃麦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组... 偃麦草属是小麦近缘种属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野生资源之一,作为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源,在创制小麦桥梁材料和遗传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偃麦创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偃麦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组遗传成分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培育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和渐渗系。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主要是八倍体小偃麦(AABBDDXX, 2n=8x=56)和六倍体小偃麦(AABBXX,2n=6x=42),来源于偃麦草的染色体组(XX)多为混合染色体组(异源染色体组)。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工作,创制了类型丰富的小偃麦,在小麦抗病研究和新种质创制方面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小偃麦创制过程中,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D. R. Dewey)和3种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Host) D. R.Dewey×ponticum(Podp.) Barkworth&D. R. Dewey)因易于同小麦杂交,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抗小麦多种病虫害等特性,成为创制小偃麦的主要亲本来源,应用范围最广。本研究从5部分综述小偃麦的创制与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小偃麦的研发利用和小麦遗传资源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麦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峥宇 时妍 +3 位作者 王译阳 刘沣漫 王根林 李玉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有机硒营养液,水稻产量性状、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等指标高于硒镁同施处理;当镁浓度大于600 mg·kg^(-1)(M4)时,产量较低浓度镁处理显著降低。随着镁浓度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及食味值都得到改善,当镁浓度达到1 000 mg·kg^(-1)(M5)时稻米的完善粒最低,为57.83%,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2.93和4.35个百分点;高浓度镁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对糙米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影响较小,M4与M5处理的糙米率与精米率虽较M3处理平均提高2.89和2.05个百分点,但整精米率较M3处理降低2.59个百分点,而碎米率提高5.59个百分点;硒镁同施可提高稻米中硒镁含量,增强稻米的食味值,以镁浓度为400 mg·kg^(-1)时食味值综合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硒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噁草松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峥宇 王根林 时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促进农田土壤合理施用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异噁草松残留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受药害表现期,异噁草松残留量≤0.12 mg·kg^(-1)对土壤微生物OTU丰度没有显著影响,0.24~0.96 mg·kg^(... 为促进农田土壤合理施用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异噁草松残留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受药害表现期,异噁草松残留量≤0.12 mg·kg^(-1)对土壤微生物OTU丰度没有显著影响,0.24~0.96 mg·kg^(-1)的异噁草松残留量均增加了细菌和真菌OTU丰度;异噁草松残留对细菌群落结构改变较大,与真菌相比,细菌对异噁草松残留更加敏感;低浓度异噁草松残留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中β-变形菌的丰度,而高浓度残留显著增加了γ-变形菌的丰度;随异噁草松土壤残留量的增加,玉米生长受抑制,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增强趋势,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残留 异噁草松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