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个易感晚疫病马铃薯品种在黑龙江省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彦良 孟兆华 +1 位作者 夏善勇 吴立成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品种 黑龙江省 晚疫病 种薯基地 费乌瑞它 市场需求量 农业机械 防病措施 经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缓解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昭军 王德国 +3 位作者 李铁 刘丽艳 雷勃钧 李柱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分离获得5株分别降解邻苯二甲酸、丙二酸、乙酸、丙酸、苯等大豆化感物质的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K14-2、HK26-2、HN31-1、HK46-2、HK53-1。通过单菌落培养、显微镜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PCR-DGG... 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分离获得5株分别降解邻苯二甲酸、丙二酸、乙酸、丙酸、苯等大豆化感物质的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K14-2、HK26-2、HN31-1、HK46-2、HK53-1。通过单菌落培养、显微镜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PCR-DGGE电泳试验证明,筛选的5种微生物均为细菌,HK26-2为杆菌,其余为球菌,且均为纯系。菌落平皿对峙试验证明5种细菌均可拮抗大豆立枯丝核菌;不同菌剂的大豆盆栽试验证明5种细菌均可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生率,其中HN31-1与HK53-1复配菌剂的防效高达69.5%。统计根系的主根长以及根干重的数据表明:筛选菌剂的添加增加了大豆的主根长以及根干重,改善大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初步认为所分离野生大豆根际细菌可以缓解大豆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微生物 大豆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学 关凤芝 +6 位作者 李柱刚 吴广文 王珣 宋宪友 刘丽艳 路颖 康庆华 《中国麻业科学》 2007年第5期283-285,共3页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顶萎病 病原菌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及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4
作者 刘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1-44,共4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哈布兰特(G.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和进行离体培养开始,经过八十多年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使这项技术渐趋于完善、趋于成熟。近十余年来已应用于生产,显示了它的实用价值和威力。如今,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植物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哈布兰特(G.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和进行离体培养开始,经过八十多年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使这项技术渐趋于完善、趋于成熟。近十余年来已应用于生产,显示了它的实用价值和威力。如今,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植物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植物 作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H技术和R-PAGE技术在马铃薯类病毒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典秋 李学湛 +4 位作者 白艳菊 何云霞 张儒喜 王毅 L.Salazar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R- PAGE)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 (NASH)是检测马铃薯块茎类病毒(PSTVd)的主要技术 ,利用这两种方法 ,进行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类病毒检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检测结果。通过试验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 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R- PAGE)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 (NASH)是检测马铃薯块茎类病毒(PSTVd)的主要技术 ,利用这两种方法 ,进行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类病毒检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检测结果。通过试验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操作性、检测量等方面的优缺点和可行性。NASH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和异地取样。而 R- PAGE可区分类病毒的强弱系 ,对试验条件和技术条件要求低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马铃薯 PSTVD NASH技术 R-PAGE技术 马铃薯类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转基因植株的再生及生根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玉富 周思君 +3 位作者 刘燕 李希臣 康庆华 王国英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利用抗除草剂 Basta的目的基因和 GUSINT基因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亚麻转基因过程中植株再生及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经试验得出 :在附加少量 BA和 NAA的 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可达...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利用抗除草剂 Basta的目的基因和 GUSINT基因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亚麻转基因过程中植株再生及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经试验得出 :在附加少量 BA和 NAA的 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可达31.8%~ 40 .2 %。经 GUS基因检测在脱菌后 3天亚麻下胚轴初步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可达 72 .2 %;四周后的转化率为 2 5 %;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 2 0 %。在 1/2 Ms培养基中附加 0 .0 0 1mg/L NAA可使再生植株的生根率达到 87.4%。通过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根瘤农杆菌介导法亚麻转基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转基因植株 生根培养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亚麻转基因的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玉富 周思君 +3 位作者 刘燕 刘丽艳 康庆华 王国英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试验。确定5 0mg/L为适宜的选择压力。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 ,利用EHA1 0 5菌株进行了亚麻转基因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经试验认为MS培养基是亚麻转基因的适宜培养基。在附加IA...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试验。确定5 0mg/L为适宜的选择压力。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 ,利用EHA1 0 5菌株进行了亚麻转基因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经试验认为MS培养基是亚麻转基因的适宜培养基。在附加IAA3.5mg/L、KT2mg/L、LH1 5 0mg/L的MS选择培养基上转化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 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农杆菌 转基因 愈伤组织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玉富 刘燕 +4 位作者 杨学 康庆华 周思君 卢翠华 李希臣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1,共5页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急需质佳、丰产、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急需质佳、丰产、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从1993 年开始,对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学分析, 发现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后代在株高、工艺长度、麻率、抗倒伏性、花色、种皮色等性状有变异,一般 D3 - D4 代可稳定遗传,利用该技术进行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该项技术的研究丰富了亚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函,对亚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外源DNA导入 遗传力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总DNA快速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玉富 周思君 +9 位作者 刘燕 李希臣 关凤芝 雷勃钧 王殿奎 卢翠华 路颖 钱华 张福修 韩玉琴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试验在对不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改进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于提取亚麻植株体DNA的新方法──高盐低pH法,用该方法提取的DNA不仅纯度高,片断长度接近50kb,符合外源DNA导入的要求,而且具有高效、省时、无毒、简便、经济等特... 本试验在对不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改进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于提取亚麻植株体DNA的新方法──高盐低pH法,用该方法提取的DNA不仅纯度高,片断长度接近50kb,符合外源DNA导入的要求,而且具有高效、省时、无毒、简便、经济等特点。是目前进行亚麻植株体DNA提取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总DNA 高盐低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马铃薯类病毒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学湛 吕典秋 +3 位作者 何云霞 白艳菊 张儒喜 朱财 《中国马铃薯》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利用往复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类病毒的检测 ,通过对电泳技术的改进和使用液氮研磨、加入皂土等方法改变核酸的提取 ,使该方法在检测灵敏性、准确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上都得到了提高 。
关键词 马铃薯 纺缍块茎类病毒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检测方法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学 李柱刚 +5 位作者 关凤芝 刘丽艳 吴广文 王珣 宋宪友 赵东升 《中国麻业科学》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亚麻生长季节定期定点观察亚麻白粉病发生程度,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播期对亚麻白粉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明确适宜亚麻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其流行;在阴天、高湿条件... 在亚麻生长季节定期定点观察亚麻白粉病发生程度,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播期对亚麻白粉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明确适宜亚麻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其流行;在阴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亚麻发病与流行;播种密度越大、春季播种时期越晚,亚麻白粉病发病就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白粉病 气象因素 密度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诱变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玉琴 卢翠华 +4 位作者 李希臣 周思军 刘昭军 雷勃均 钱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提取农作物总DNA ,采用软x射线 ,剂量为 2Gy、2 0Gy、2 0 0Gy和 60C0γ射线 ,剂量为 1Gy、3Gy和 5Gy进行照射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其直接导入大豆。以导入不经照射的DNA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受照射的DNA明显的降低了D0 代的结... 提取农作物总DNA ,采用软x射线 ,剂量为 2Gy、2 0Gy、2 0 0Gy和 60C0γ射线 ,剂量为 1Gy、3Gy和 5Gy进行照射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其直接导入大豆。以导入不经照射的DNA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受照射的DNA明显的降低了D0 代的结实率和D1代的成苗率 ,但后代材料的变异率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外源DNA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创造大豆高蛋白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广阳 杨兴勇 +5 位作者 宋丽娟 雷勃钧 卢翠华 钱华 李希臣 吕云波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2,共3页
利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技术将半野生大豆高蛋白DNA转移到栽培大豆,获得了一批优良的高蛋白品系及群体。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是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大豆 外源DNA导入 半野生大豆 高蛋白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外源DNA导入后代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希臣 卢翠华 +2 位作者 雷勃钧 钱华 吕云波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GPI)、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葡糖磷酸变位酶(PGM)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GPI)、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葡糖磷酸变位酶(PGM)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的出现了供体特异带,有的出现了供体和受体所不含有的新型带,有的酶谱带加强或减弱,这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淀粉凝胶 GPI IDH PGM 谱带 受体 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及育种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昭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是创造变异、改良作物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导入后代的选择以及导入后代验证、导入机理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大豆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 育种 导入组合 导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子育种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翠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34-37,共4页
简要叙述了植物分子育种概念的提出,研究特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的优势,同时对植物分子有种的研究进展与在农业上的应用做了简要的讨论,提出了今后植物分子育种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植物 分子育种 农业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穗醋栗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文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黑穗醋栗 果实 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 小灌木 虎耳草科 加工 浓缩汁 果酱 制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组织离体培养和脱毒快繁的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艳 《中国林副特产》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离体培养 脱毒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条马铃薯新品种阿克瑞亚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孙彦良 《农业科技通讯》 1999年第11期14-14,共1页
阿克瑞亚(AGRIA)的亲本为QUARTA×SEMLO,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1994年从荷兰A-GRICO公司引入,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炸条专用品种.一、品种的特征特性阿克瑞亚株型直立,株高约0.7m,茎粗壮,呈淡紫色,... 阿克瑞亚(AGRIA)的亲本为QUARTA×SEMLO,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1994年从荷兰A-GRICO公司引入,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炸条专用品种.一、品种的特征特性阿克瑞亚株型直立,株高约0.7m,茎粗壮,呈淡紫色,生长势强,叶片大而稍下垂,呈深绿色,复叶大而宽,花冠白色.块茎长椭圆形,淡黄皮,薯肉深黄色,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00d左右.大中薯率为84%,平均产量28050kg/hm^2.植株高抗Y和A病毒,对X病毒表现免疫,块茎轻度感染晚疫病,叶片中度感染晚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炸条专用品种 阿克瑞亚品种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加工品质评价 产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直接引入外源DNA育成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生101 被引量:41
20
作者 雷勃钧 钱华 +9 位作者 李希臣 卢翠华 周思君 韩玉琴 刘昭军 刘广阳 杨兴勇 董全中 赵凯 赫世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5-730,共6页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 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经分析、鉴定、选择、育成了集高产、优质、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 10 1,并经 RAPD(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 DNA片段确已进入受...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 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经分析、鉴定、选择、育成了集高产、优质、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 10 1,并经 RAPD(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 DNA片段确已进入受体。经连续 7年分析 ,黑生 10 1蛋白质含量超过 4 5% ,平均比受体高 1.76个百分点 ;球蛋白总量比受体高近 10个百分点 ,11S球蛋白超过了 70 % ;产量比标准品种提高 9.8% ,已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外源DNA 优良品种 黑生101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