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中度盐碱地田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志 孟英 +2 位作者 潘多锋 曹晓风 宋显伟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5期71-73,共3页
田菁在农业、经济、生态和人文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是改良盐碱土的先锋作物和优质的牧草饲料,还具有多种工业应用价值和绿化美化功能。通过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四方山农场中度盐碱地进行田菁栽培技术试验,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 田菁在农业、经济、生态和人文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是改良盐碱土的先锋作物和优质的牧草饲料,还具有多种工业应用价值和绿化美化功能。通过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四方山农场中度盐碱地进行田菁栽培技术试验,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到田间管理,得到中度盐碱地田菁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本文重点阐明田菁种子优化和选育技术,并对田菁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菁 中度盐碱地 黑龙江省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云南省植烟区轮作模式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士泽 吴迪 +8 位作者 杨贤莉 陈华 杨传铭 王立志 王洋洋 李江舟 尹丽云 姜树坤 张喜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9,75,共7页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龙稻18、龙稻21、松粳9、松粳22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光热资源方面,云南玉溪与黑龙江哈尔滨在水稻生长季(5—9月)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344.5℃和3076.4℃,平均温度分别为21.9℃和20.1℃,日较差分别为9.3℃和10.6℃,日照时数分别为737.0 h和1226.6 h。在生长发育方面,龙稻18、龙稻21、松粳9和松粳22在玉溪的移栽-成熟天数相较在哈尔滨分别缩短6 d、4 d、5 d和4 d。其中,移栽-分蘖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3 d、12 d、12 d和11 d;分蘖-始穗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4 d、13 d、14 d和18 d;始穗至齐穗期的天数分别增加6 d、3 d、4 d和3 d;齐穗-成熟期的天数分别增加15 d、18 d、17 d和22 d。在产量方面,龙稻21和松粳22在玉溪的实测产量比在哈尔滨分别增加2.82%和9.04%,而龙稻18和松粳9的实测产量则分别减少4.89%和6.55%。除松粳22外,其他品种在两地间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增加,但多数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粒数(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被证实是影响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而蛋白质含量普遍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云南玉溪在水稻生长季具备与黑龙江哈尔滨相似的光热资源,黑龙江水稻品种引种至玉溪种植,能够有效缩短移栽至成熟的周期,从而更好地适应烟-豆-稻轮作模式。为了确保烟-豆-稻轮作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建议引种穂数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烟-豆-稻轮作 植烟区 引种 生态适应性 黑龙江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常优质稻区2008—2022年水稻育种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洪儒 杨传铭 +7 位作者 赵北平 张喜娟 肖明纲 杨贤莉 张擘 王立志 孙中义 姜树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 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五常大米香气芬馥、口感优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汇总了2008—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五常试验基地15年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960份(次)数据,涵盖了品种(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等信息,研究分析了5个组别(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第一积温带晚熟组、第一积温带早熟香稻组、第一积温带晚熟香稻组和第一积温带晚糯稻组)参试水稻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年早熟和晚熟品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增加,但是其有效穗数、耐冷性和株高均呈下降趋势。早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与早熟品系相似,但产量略低;晚熟香稻品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也基本与晚熟品系相同;与晚熟品系相比,糯稻品系除千粒重和株高呈下降趋势外,其余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五常地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育种趋势 五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野生大豆品质分析与优异资源筛选
4
作者 刘淼 毕影东 +5 位作者 刘建新 李炜 樊超 邸树峰 梁文卫 杨光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综合评价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品质性状,筛选优异资源,本研究对采集自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的281份野生大豆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蛋脂总量及总异黄酮含量进行评价,分析不同积温区之间野生大豆资源的品质差异与变化趋势,同时对优异资源... 为综合评价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品质性状,筛选优异资源,本研究对采集自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的281份野生大豆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蛋脂总量及总异黄酮含量进行评价,分析不同积温区之间野生大豆资源的品质差异与变化趋势,同时对优异资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的粗蛋白含量为35.6%~53.6%,粗脂肪含量为6.2%~19.7%,蛋脂总量为50.2%~65.6%,总异黄酮含量为503.5~7149.5 mg·kg^(-1);4个品质性状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6.19%,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次之,为51.53%,粗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73%,蛋脂总量的变异系数最低,为4.18%。不同积温区野生大豆资源品质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随着积温降低而升高;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积温降低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共筛选出粗蛋白含量高于50%的野生大豆资源10份,蛋脂总量高于65%的野生大豆资源2份,总异黄酮含量超过5000 mg·kg^(-1)的野生大豆资源9份,这些优异资源可为大豆高品质育种提供优异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品质 活动积温 优异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时空分布及还田现状
5
作者 郝玉波 宫秀杰 +5 位作者 韩林静 钱春荣 张思涛 于洋 姜宇博 吕国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率,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应用,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内主要种植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在各地市的秸秆产量及秸秆还田利用率,明确各地市内秸秆利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率,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应用,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内主要种植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在各地市的秸秆产量及秸秆还田利用率,明确各地市内秸秆利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总产量均随着时间呈指数上升,且秸秆总产量在地市间分布不均,玉米秸秆产量呈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产量分布总体上呈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减少的趋势,大豆秸秆产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2023年秋冬季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450.87万hm^(2),占播种面积的63.53%,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270.9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9.85%,大豆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428.5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90.39%。其中播种面积最大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秋冬季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分别为59.44%、54.63%和59.36%,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分别为72.17%、61.00%和60.82%,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地大豆秸秆还田比例均较高,全省平均达90.39%。因此,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秸秆利用潜力,但各地市秸秆还田比例不均,各地市应当结合当地资源现状合理优化秸秆资源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作物 草谷比 秸秆资源 利用率 还田量 还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轻简化还田技术
6
作者 郝玉波 钱春荣 +5 位作者 张思涛 于洋 宫秀杰 姜宇博 吕国依 张艺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24-127,共4页
秸秆还田是秸秆“五化”利用中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技术流程多、成本高、技术效果差的问题。玉米轻简化还田技术较目前主流的秸秆翻埋还田技术,具有流程少、作业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 秸秆还田是秸秆“五化”利用中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技术流程多、成本高、技术效果差的问题。玉米轻简化还田技术较目前主流的秸秆翻埋还田技术,具有流程少、作业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高效还田,介绍了秸秆条带少耕技术、秸秆归行免耕技术、秸秆覆盖原垄免耕技术、一次性秸秆旋混还田技术和秸秆高速耙混技术5种玉米生产上省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概述其作业流程、配套农机具、技术优缺点和适宜推广区域,阐明了秸秆轻简化还田技术实现路径以及不同还田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具体区域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轻简化还田技术 秸秆覆盖 条带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籽用南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黄峰华 王珣 李柱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5,共5页
黑龙江省是中国籽用南瓜的主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籽用南瓜产业呈现出口金额高、出口单价高、比较效益高、种植面积低的“三高一低”现状和种植区域向山区转移的发展趋势,生产组织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 黑龙江省是中国籽用南瓜的主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籽用南瓜产业呈现出口金额高、出口单价高、比较效益高、种植面积低的“三高一低”现状和种植区域向山区转移的发展趋势,生产组织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经纪人+农户”“农户+市场”模式。而原料供应不足、南瓜疫病防治“卡脖子”难题是黑龙江南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保障种植区域、培育高产品种、应用微生物复合菌剂防治疫病、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主打绿色有机品牌等产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籽用南瓜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持续农业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显滨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6,共3页
叙述了持续农业的渊源及内函.指出黑龙江省持续农业内容、农业发展状况及持续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持续农业 黑龙江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9
作者 王俊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黑龙江省的条件下,利用地膜覆盖,研究小麦的增产潜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小麦覆膜可增产24%~41%,这一点与其他省份的研究是一致的。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毕影东 刘明 +9 位作者 周广生 邸树峰 李炜 刘淼 王玲 刘建新 樊超 杨光 傅廷栋 来永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5-841,共7页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推测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产量 施肥效应 北方早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11
作者 刘猷红 唐傲 +6 位作者 董文军 孟英 张喜娟 刘凯 冷春旭 商全玉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 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则实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通径分析表明,在2010年前各育种阶段,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阶段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稻米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2000年后各育种阶段,寒地粳稻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粒长均值增加。各育种阶段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粒长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育种阶段蛋白质含量直接作用系数最大且起负向效应,而直链淀粉含量起正向效应,在2000年之后,垩白粒率对食味值起负向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育种阶段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Ⅲ大豆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来永才 李炜 +4 位作者 毕远林 李霞辉 林红 齐宁 张必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4,220,共4页
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杂种优势分析得知,在杂交F1代中出现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的机率均等;在选育大豆异黄酮专用品种时,应采用双亲异黄酮含量均高,或以异黄酮含量中等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为母本,以异黄酮含量高的野生大豆资源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异黄酮 遗传规律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国标一级米水稻品种龙稻18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国华 白良明 +11 位作者 王彤彤 曹良子 周劲松 洛育 夏天舒 张凤鸣 杨光 王雪扬 王荣升 张书利 殷大伟 孙世臣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龙稻18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以东农423为母本,龙稻3为父本,通过创新传统育种方法,历经16年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为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品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区域为黑龙... 龙稻18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以东农423为母本,龙稻3为父本,通过创新传统育种方法,历经16年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为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品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区域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2019年扩区到第二积温带上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特点,食味品质尤为突出,能够媲美渔昭越光米。在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优质中标排名第1,先后获得首届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品评会特等奖和首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金奖,于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文介绍了龙稻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龙稻18 优质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大豆生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基于"大农机、大规模"视角,以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1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样本,通过调研获取大豆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豆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样本中,... 基于"大农机、大规模"视角,以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1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样本,通过调研获取大豆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豆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样本中,2个样本是DEA有效的,样本有效率为13.3%;与种植多种作物的农机合作社相比,专业从事大豆种植的农机合作社生产效率更高;人力投入冗余与单位面积产出不足是影响非DEA有效样本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合作社种植规模、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应通过理论和经验的学习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适度扩大大豆种植规模,吸引更多农户参与规模化生产,通过提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大豆生产的节本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机合作社 生产效率 DEA模型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茎蘖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洛育 孙世臣 +4 位作者 张凤鸣 李彩凤 尹春佳 白良明 姜辉 《农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优势,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相同生育期的普通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 为探讨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优势,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相同生育期的普通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对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相比较普通品种的优势在于,达到最高茎蘖数后,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慢,最终成穗率均高;产量与茎蘖各性状的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著状态,其中产量与最高茎蘖数、茎蘖增长速率、茎蘖消亡速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有效分蘖数、最终成穗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水稻 茎蘖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早熟作物复种饲料油菜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明 李炜 +6 位作者 毕影东 刘淼 邸树峰 肖佳雷 来永才 王玲 丁俊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42-144,共3页
为促进现有的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早熟作物收获后农闲期长、光温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早熟作物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不仅可以提高光、温... 为促进现有的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早熟作物收获后农闲期长、光温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早熟作物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不仅可以提高光、温、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而且有利于现阶段黑龙江省"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从复种饲料油菜的发展与复种模式、饲料油菜种植与利用、饲料油菜的效益三方面论述了饲料油菜在黑龙江省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早熟作物 复种 饲料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琬 李炜 +6 位作者 肖佳雷 毕影东 张必弦 刘明 来永才 王晓辉 刘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减少大豆植株根际胞囊的数量;品种混播对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没有明显的效果;不同耕作方式中,原垄卡种产量高于其它方式。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通过应用抗线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病 耕作方式 品种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文军 孟英 +5 位作者 张俊 唐傲 张喜娟 刘猷红 来永才 王玉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现状的基础上,明晰了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全面分析了碳中和面临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一些建议,包括保护利用好黑土资源... 固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碳中和现状的基础上,明晰了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全面分析了碳中和面临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一些建议,包括保护利用好黑土资源、提出农业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组建碳中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碳中和的科技支撑力量、尽快制订碳中和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机制激励涉农企业主动减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 固碳减排 循环减耗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3 位作者 于洋 郝玉波 王琪 钱春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24-25,30,共3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对农业整体种植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对农业整体种植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黑龙江省应通过开展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来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玉米 生产效率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吕国依 钱春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47-51,共5页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弥补效率优势的不足;玉米综合优势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尽管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调减,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仍是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和工业原料加工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大豆综合比较优势较高,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大豆产业尤其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目前虽然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在黑龙江省仍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比较优势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