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春红 王迪 +5 位作者 姚兴东 王海英 赵明哲 吴俊江 宋书宏 谢甫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低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海旭 吴俊江 +3 位作者 王金生 鹿文成 徐鹏飞 张淑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9-644,共6页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是喜磷作物,磷不仅是大豆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参与大豆体内酶促、新陈代谢、根瘤固氮等生理生化过程。全世界耕地中近1/2的耕地处于缺磷状态,...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是喜磷作物,磷不仅是大豆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参与大豆体内酶促、新陈代谢、根瘤固氮等生理生化过程。全世界耕地中近1/2的耕地处于缺磷状态,我国耕地中大约有2/3的耕地属于缺磷状态,磷胁迫是限制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文章分别从低磷胁迫下大豆形态学变化以及大豆生理生化反应、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大豆耐低磷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概述,并对大豆耐低磷QTL定位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豆耐低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磷 大豆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炸荚性高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金生 蒲国锋 +2 位作者 马力 何雯瑾 吴俊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为了创新高效的大豆抗炸荚鉴定方法,适应大豆机械化生产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结荚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大豆豆荚直线长、豆荚曲线长、荚宽、豆荚厚度、荚皮厚度、豆荚鲜重、豆荚干重为指标,建... 为了创新高效的大豆抗炸荚鉴定方法,适应大豆机械化生产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结荚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大豆豆荚直线长、豆荚曲线长、荚宽、豆荚厚度、荚皮厚度、豆荚鲜重、豆荚干重为指标,建立6种类型抗炸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大豆抗炸荚最佳鉴定时期及鉴定模型,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鉴定模型的贡献大小,比较得出最高效的大豆抗炸荚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鼓粒中期的多因子抗炸荚指数D[豆荚含水量×(豆荚直线长/豆荚曲线长)]与田间实际炸荚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911**),炸荚指数为0.822,以上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炸荚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炸荚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豆荚含水量(r=0.978**),其次为豆荚直线长(r=0.878**),而对大豆易炸荚贡献最大因子为豆荚曲线长(r=-0.676**)。综合来看,含水量对抗炸荚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X1→y=0.470)。鼓粒中期的多因子抗炸荚指数D为高效抗炸荚大豆种质鉴定的最佳技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炸荚性 抗炸荚指数 高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法的大豆抗倒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生 蒲国锋 +2 位作者 马力 何雯瑾 吴俊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 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植株含水量为指标,设计6种多因子抗倒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大豆抗倒伏最佳鉴定时期及抗倒指数,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最佳抗倒指数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结荚期检测多因子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抗倒伏的最佳技术模型,抗倒指数1A为0.02以上的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伏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茎秆强度(r=0.831^(**)),而对大豆易倒伏贡献较大的因子为株高(r=-0.644^(**))和地上部鲜重(r=-0.627^(**))。无论从相关程度还是相对效果来看,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影响作用都极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P1→y=0.652)。研究确立了快捷评价大豆抗倒伏性的技术模型:在大豆结荚期检测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抗材倒指数1A>0.02的材料抗倒伏能力较强,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影响作用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倒伏 抗倒指数 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金生 丁宁 +2 位作者 吴俊江 刘庆莉 张鑫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1-767,共7页
为了筛选获得竞争结瘤能力强且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10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高匹配性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于大豆盛花期测定根瘤菌的结瘤数量及固氮酶性能。同时,对接种... 为了筛选获得竞争结瘤能力强且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10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高匹配性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于大豆盛花期测定根瘤菌的结瘤数量及固氮酶性能。同时,对接种供试菌株及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菌株进行BOX-PCR并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BOX分子指纹图谱,以此获得供试菌株的田间占瘤率。于成熟期测定大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质地鲜嫩;根瘤菌可以显著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增加单株根瘤数目。接种处理I4(即接种菌株112-1)的单株根瘤数最多,比不接种对照处理I0多32.95%,差异显著。接种根瘤菌处理的根瘤干重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其中,接种处理I4的根瘤干重最高。接种处理I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与接种处理I4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的占瘤率为10%~90%,占瘤率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占瘤率为50%。I4处理占瘤率最高为90%,I6处理(即接种菌株113-1)的占瘤率次之,为75%;菌株占瘤率与单株根瘤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2**),单株瘤干重与菌株占瘤率、单株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均呈现负相关(r=-0.387,r=-0.50,r=-0.13);I6处理株高最高,I4处理次之,两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2、I4、I6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相对较高,3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4处理的大豆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它菌液处理。根据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结瘤固氮性能、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获得适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有广阔利用价值的高效大豆根瘤菌株112-1和1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竞争结瘤 BOX-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biplot的大豆根瘤菌抗逆性资源筛选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金生 王君 +3 位作者 吴俊江 刘庆莉 张鑫 王红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4-899,共6页
为了准确评价大豆根瘤菌在干旱及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分离、鉴定、纯化的7个大豆根瘤菌菌株分别进行耐旱性、耐酸碱性能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量均... 为了准确评价大豆根瘤菌在干旱及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分离、鉴定、纯化的7个大豆根瘤菌菌株分别进行耐旱性、耐酸碱性能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GGE双标图分析表明,耐旱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菌株为111-1;供试菌株在耐酸碱性上均有较大优势,菌株在pH3.0和pH12.0的环境条件下均能缓慢生长,并且均在pH9.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量最大。GGE双标图分析得出,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菌株为112-2,耐碱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菌株为111-3。该结果对适于黑龙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根瘤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耐旱性 耐酸碱性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biplot的大豆耐低磷资源筛选
7
作者 王金生 王君 +3 位作者 吴俊江 刘庆莉 王树林 张鑫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了准确评价大豆耐低磷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通过4种评价指标数据计算耐性因子GGE双标图数学模型对前期鉴定、评价获得的7个大豆耐低磷种质资源分别进行不同环境下耐低磷能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耐低磷... 为了准确评价大豆耐低磷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通过4种评价指标数据计算耐性因子GGE双标图数学模型对前期鉴定、评价获得的7个大豆耐低磷种质资源分别进行不同环境下耐低磷能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耐低磷性强且多环境下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丰收24。以地下部干重计算耐性因子双标图显示垦鉴27表现出多环境下稳定的耐低磷性,而以地上部干重为评价指标则显示其耐低磷性较好但并不稳定;同样,以单株磷含量为评价指标显示克交05-1397同样表现出多环境下较稳定的耐低磷性,而以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评价指标显示其耐低磷性较好但不稳定。因此在利用GGE-biplot筛选耐低磷大豆资源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研究结果对适于黑龙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耐低磷大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低磷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
8
作者 王金生 王君 +4 位作者 吴俊江 刘庆莉 王树林 张鑫 魏岚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3-927,942,共6页
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 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其固氮能力,利用BOX-PCR生物学技术评价其竞争结瘤能力,以GGE双标图的数学模型绘制出融合子和p H环境图标,进行融合子耐酸性状和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菌株原生质体易于融合,连续传代10次后,共获得稳定融合子5株。固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融合子YB-3生物固氮量最高,较出发菌株YA-1和BQ-2有显著的提高;融合子在竞争结瘤能力方面对两出发菌株进行了平衡,接种融合子YB-3菌株图谱与结瘤菌株图谱一致性较高,其占瘤率最高为95%,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强于土著根瘤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耐酸性顺序为YB-2> YB-3> BQ-2> YB-4> YA-1> YB-5> YB-1,稳定性顺序为YB-5> YB-3> YB-1> YA-1> YB-2> YB-4> BQ-2,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融合子菌株为YB-3。综合比较而言,获得了一株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的集高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的新型固氮菌YB-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原生质体融合 BOX-PCR GGE-Bip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