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玉影 佟玉欣 +2 位作者 郑雨 刘双全 姬景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53-56,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生产水平,为高产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中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120kg.hm...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生产水平,为高产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中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120kg.hm-2,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13∶1.00∶1.69。不施氮肥平均减产33.8%,不施磷肥平均减产21.1%,不施钾肥平均减产21.6%。从产量上看,最佳处理为N2P2K3,即N 90kg.hm-2、P2O 80kg.hm-2、K2O 13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甜菜 优化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白浆土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佟玉欣 李玉影 +4 位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王伟 郑雨 巴国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62个分布在庆安县、方正县、五常市、虎林市和尚志市各白浆土区的0~20cm土壤进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指标体系,并划分土壤肥力等级,提出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 通过对62个分布在庆安县、方正县、五常市、虎林市和尚志市各白浆土区的0~20cm土壤进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指标体系,并划分土壤肥力等级,提出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在138.3~220.3mg·kg-1,速效磷在20.6~32.5mg·kg-1,速效钾在120~183m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相对产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供氮磷钾能力越高,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越高;根据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划分为5类;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磷钾素含量以中高等含量居多,随着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均呈现递减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和施肥量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白浆土 养分丰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区域水稻简化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5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刘颖 张明怡 孙磊 李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44-47,共4页
针对目前农民施肥中存在的施肥量大、施肥次数多等问题,在黑龙江省不同区域进行白浆土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浆土水稻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5)和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 针对目前农民施肥中存在的施肥量大、施肥次数多等问题,在黑龙江省不同区域进行白浆土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浆土水稻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5)和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3)水稻产量相差不多。与处理5相比,处理4、处理1和处理2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 257、9607、89 kg.hm^-2,增幅在10.3%-16.4%;净产值分别增加2 8732、3871、864元.hm^-2。综合考虑到水田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的情况下,以50%尿素和5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处理4)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简化施肥 产量效益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5 位作者 刘颖 张明怡 刘卫平 李志新 张微 赵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2017-2018年分别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氮肥用量定位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的基础上,不施氮肥处理(NE-N)、减少氮肥50%处理(NE-50%N)、减少氮肥25... 为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2017-2018年分别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氮肥用量定位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的基础上,不施氮肥处理(NE-N)、减少氮肥50%处理(NE-50%N)、减少氮肥25%处理(NE-25%N)、增加氮肥25%处理(NE+25%N)和增加氮肥50%处理(NE+50%N),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回收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的氮肥回收率和农学效率均高于其他的氮肥处理。初步得出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氮肥的适宜用量为175~2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肥料回收率 氮肥适宜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回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5 位作者 刘颖 张明怡 刘卫平 李志新 张微 赵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研究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在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验证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基础上设置不施氮肥处理(NE-N)、不施... 为研究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在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验证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基础上设置不施氮肥处理(NE-N)、不施磷肥处理(NE-P)及不施钾肥处理(NE-K),同时设置农户习惯施肥处理(FP)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ST),研究马铃薯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回收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较,FP处理两年平均减产13.2%,ST处理减产9.7%;NE处理较FP处理的氮、磷和钾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6,8.6和8.1百分点;NE处理较ST处理的氮、磷肥回收率分别提高3.8和7.3百分点。通过优化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提高了肥料回收率,同时增加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的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推荐施肥 马铃薯 产量 肥料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白瓜籽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佟玉欣 李玉影 +4 位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韩光 王伟 李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29-33,共5页
为了解和掌握白瓜籽需肥规律,筛选出产量最高和效益最好的肥料适宜用量,采用室内化验分析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施肥量梯度黑龙江省白瓜籽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白瓜籽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N2P2K2... 为了解和掌握白瓜籽需肥规律,筛选出产量最高和效益最好的肥料适宜用量,采用室内化验分析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施肥量梯度黑龙江省白瓜籽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白瓜籽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N2P2K2与不施肥处理和其它处理相比平方米株数、平方米瓜数最多,单瓜最重。处理N3P2K2蔓长、叶长最长,叶宽最宽。处理N2P2K3单瓜籽数最多,百粒重最重。说明适当提高氮肥用量对增加瓜秧数和促进瓜秧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白瓜籽产量和经济效益。与不施肥处理N0P0K0相比,N2P2K3处理产量最高,N2P2K2处理效益最好。说明,增施钾肥和磷肥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该地区白瓜籽的增产潜力。氮、磷、钾是限制该地区白瓜籽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其中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磷肥和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农学效率 白瓜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磷肥适宜用量研究
7
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5 位作者 郑雨 刘颖 刘卫平 李志新 张微 赵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磷肥用量定位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的基础上,不施磷肥处理(NE-P)、减少磷肥50%处理(NE-50%P)、减少磷肥25%处理(N... 为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克山县和赵光农场进行马铃薯磷肥用量定位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在NE处理的基础上,不施磷肥处理(NE-P)、减少磷肥50%处理(NE-50%P)、减少磷肥25%处理(NE-25%P)、增加磷肥25%处理(NE+25%P)和增加磷肥50%处理(NE+50%P),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回收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的磷肥回收率和农学效率均高于其他的磷肥处理,不同施磷量处理的磷肥回收率为5.5%~7.8%,NE处理的磷肥回收率最高,为7.8%。磷肥农学效率为13.4~48.9 kg·kg^(-1),NE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较高,为33.9 kg·kg^(-1)。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施磷量对产量和效益及磷回收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得出,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磷肥的适宜用量为87~9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肥料回收率 磷肥适宜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半湿润区密植玉米施肥措施研究
8
作者 张磊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9期13-15,共3页
2017年度在黑龙江省半湿润区设立小区试验点,研究肥料施用量、肥料种类以及施用方式对玉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种类对玉米生育期生长指标的影响与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氮肥种类和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前期,... 2017年度在黑龙江省半湿润区设立小区试验点,研究肥料施用量、肥料种类以及施用方式对玉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种类对玉米生育期生长指标的影响与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氮肥种类和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前期,到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缓释氮肥的施用适于湿润区玉米种植,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在较低的缓释氮肥施用量条件下形成较高的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区 密植 玉米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绿肥作物生产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久明 宿庆瑞 +5 位作者 迟凤琴 于凤芝 王晓军 匡恩俊 杨军 刘宏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52-154,共3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在绿肥品种筛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发展现状,结合黑龙江省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及产业结构论述了主要绿肥品种应用、种植模式的推广建议,为明确黑龙江省绿肥作物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肥 种植模式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致灾机理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磊 王丽华 +5 位作者 高中超 刘卜鸣 佟玉欣 张磊 王爽 常本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主要的玉米产地。我国北方热量资源少,气候变异性大,玉米极易发生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会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叶绿体形态明显变化、生殖器官和功能异常、蛋白质不可逆分解加强、产生有害物质等,影响玉米生长发...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主要的玉米产地。我国北方热量资源少,气候变异性大,玉米极易发生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会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叶绿体形态明显变化、生殖器官和功能异常、蛋白质不可逆分解加强、产生有害物质等,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使灌浆推迟、灌浆速率下降,造成减产。本文从低温冷害的判别指标、危害、范围、致害机理、预防及改善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今后低温冷害防治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苏打碱土pH和EC与盐分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匡恩俊 中本和夫 +3 位作者 刘峰 迟凤琴 矫江 张久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7-41,54,共6页
通过对比苏打碱土上无植被"碱斑"和临近有植被的"草地"土壤水分、离子变化规律,研究了碱土各种离子及其与土壤pH、EC的关系。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干旱的气象条件下,地下水对地表水补给能力仍然很强,地下水参与土壤... 通过对比苏打碱土上无植被"碱斑"和临近有植被的"草地"土壤水分、离子变化规律,研究了碱土各种离子及其与土壤pH、EC的关系。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干旱的气象条件下,地下水对地表水补给能力仍然很强,地下水参与土壤盐分运动的现象明显。碱斑土壤pH高于草地;在高水分条件下,pH的峰值出现位置在地表下30 cm,土壤干旱过程,pH峰值位置上移至10~20 cm亚表层内。不同时期EC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且EC的峰值出现在亚表层0~20 cm。碱斑EC值高于草地;土壤pH和EC均与CO32-、SO23-、K+、Na+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CO3-、Cl-、Ca2+、Mg2+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碱土 地下水位 离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元素对黑龙江不同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魏丹 李艳 +4 位作者 李玉梅 金梁 王伟 蔡姗姗 李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氮磷钾缺素试验实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安达)、绥化市、黑河市的耕作区,研究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磷对大豆的蛋白质和蛋脂总和含量影响最大,氮对大豆的脂肪含量影响最大;平衡... 氮磷钾缺素试验实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安达)、绥化市、黑河市的耕作区,研究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磷对大豆的蛋白质和蛋脂总和含量影响最大,氮对大豆的脂肪含量影响最大;平衡施肥下的大豆产量与不施肥和缺素处理相比,大庆、绥化、黑河试验处理分别增产5.6%~10.7%、3.5%~12.6%、8.9%~25.5%;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15%~10.53%、1.00%~7.71%、1.86%~9.02%;脂肪含量分别升高2.79%~11.76%、1.66%~6.17%、3.96%~8.03%;蛋脂总和分别升高3.60%~11.02%、1.28%~11.02%、3.43%~8.59%。因此,大豆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籽粒品质,黑龙江省大豆施肥应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正县土壤全硒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强 迟凤琴 +6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韩锦泽 姚春雨 郭喜忠 马晓明 刘彩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明确富硒水稻主产县方正县土壤中全硒的含量、分布等特征,以方正县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全硒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并探讨硒浓度变异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硒... 为了明确富硒水稻主产县方正县土壤中全硒的含量、分布等特征,以方正县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全硒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并探讨硒浓度变异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硒含量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空间异质性指数Q=0.125,说明全硒含量的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空间自相关性较强。用普通克里格法(OK法)绘制全县的土壤全硒分布图,发现研究区绝大多数土壤(69.3%)属于足硒土壤,硒含量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中部及西南部,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不同土壤类型中,泥炭土全硒含量最高(0.267 mg·kg-1),而沼泽土全硒含量最低(0.153 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稻田土全硒含量(0.230 mg·kg-1)略高于旱地土(0.217 mg·kg-1)。影响土壤全硒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碳、粘粒及粉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正县 土壤全硒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谷思玉 李欣洁 +6 位作者 魏丹 李玉梅 金梁 赵富阳 郭文义 徐猛 赵赛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在300-1500kg·hm^-2范围内,各时期可平均提高土壤pH0.0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08%,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37%、34.56%和9.16%;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19.05%、21.18%和25.90%;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1.95、1.65和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大豆 微生物 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金梁 魏丹 +3 位作者 李玉梅 王伟 常本超 郭文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以2013~2015年哈尔滨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普通化肥(NPK)、化肥+生物炭1(15.75t·hm^(-2),BC1)、化肥+生物炭2(31.50t·hm^(-2),BC2)、化肥+生物炭3(47.25t·hm^(-2),BC3)对东北黑土区大豆连作下土壤团聚体... 以2013~2015年哈尔滨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普通化肥(NPK)、化肥+生物炭1(15.75t·hm^(-2),BC1)、化肥+生物炭2(31.50t·hm^(-2),BC2)、化肥+生物炭3(47.25t·hm^(-2),BC3)对东北黑土区大豆连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水力学性质及孔隙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增大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同时土壤有效含水量、总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均显著增加。(2)各处理优势水稳性团聚体均为0.25~0.50mm,BC1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增加16%,增幅最大,该处理平均重量直径值最高,为0.75mm;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其他处理土壤萎蔫含水量(θr),提高土壤有效含水量,但炭量变化对土壤饱和含水量(θs)影响不显著;同时渗透系数平均升高4.3mm·min^(-1)以及土壤饱和含水量平均提高0.12cm^3·cm^(-3)。与NPK相比,BC1处理渗透性最好(提升46%),饱和含水量在48%以上,总孔隙度最高(增加8.8%),团聚体结构表现最稳定,玉米秸秆生物炭在15t·hm^(-2)时土壤物理属性最佳。(3)随着生物炭量继续增加,土壤细颗粒移动至已生成的有效孔隙中,BC2和BC3处理有效孔隙5~30μm,0.1~5μm和0.01~0.1μm不同程度减少,因而有效含水量也减少,总孔隙度降低至50%和51%;各处理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与各粒级粘粒和碳酸钙含量的相关性均可选用一元二次方程表达,BC2和BC3处理由于施炭量增加土壤团聚体凝聚性降低,大团聚体数量减少,造成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对降低。该结论为黑龙江典型黑土区利用农田有机废弃物进行培肥和结构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为生物炭在大豆农田系统推荐用量上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属性 生物炭 大豆连作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匡恩俊 李梓瑄 +3 位作者 迟凤琴 张久明 宿庆瑞 朱宝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探明不同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征,选取3种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浅翻、深翻)与有机肥相结合,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大豆根系形态以及与大豆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两个轮作周期,各处理的大豆产量... 为探明不同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征,选取3种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浅翻、深翻)与有机肥相结合,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大豆根系形态以及与大豆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两个轮作周期,各处理的大豆产量无明显差异,仅表现为深翻和深翻+有机肥处理略高于其它处理。施入有机肥后大豆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1.2%~41.8%、5.0%~13.9%、3.7%~61.0%和8.9%~82.7%。有机肥配的施用,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同时还有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趋势,尤其是20~40 cm土层,但对碱解氮的影响不明显。深翻与有机培肥相结合时,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其自身缓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耕地方式 有机肥 根系形态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久明 匡恩俊 +4 位作者 刘亦丹 迟凤琴 张一雯 宿庆瑞 石艳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34-1540,共7页
东北黑土是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明确东北春麦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用量,提升土壤质量,在田间开展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研究,试验共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M)、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M_(1... 东北黑土是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明确东北春麦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用量,提升土壤质量,在田间开展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研究,试验共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M)、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M_(1)N_(1))、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M_(2)N_(2))和全化学氮肥处理(N)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化肥处理对小麦收获期耕层土壤(0~20cm)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以M处理最高,为24.30g·kg^(-1);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0 g·kg^(-1);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C/N比例。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土壤ROC和MBC含量均以M_(2)N_(2)处理含量最高,分别为4.69g·kg^(-1)及317.40 mg·kg^(-1);土壤DOC含量以M处理最高,为325.97mg·kg^(-1),M_(2)N_(2)处理次之,为307.83mg·kg^(-1);土壤POC含量以M_(1)N_(1)处理最高,为1.38g·kg^(-1)。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施肥的敏感性指数得出,各活性碳SI值均高于SOC,以M_(2)N_(2)处理下MBC的敏感性最高。经相关性分析,ROC、MBC、POC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C/N。MBC对施肥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该地区土壤有机物早期变化的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C/N比 活性碳 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雪丽 李伟群 +2 位作者 王英 王玉峰 王晓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0-625,共6页
连作导致大豆根圈微环境中物质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其中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一些功能菌群落组成常用来表征土壤氮素转化能力对连作制度的响应。氨氧化是氮素转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限速步骤,通常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被认为是氨氧化过程... 连作导致大豆根圈微环境中物质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其中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一些功能菌群落组成常用来表征土壤氮素转化能力对连作制度的响应。氨氧化是氮素转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限速步骤,通常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被认为是氨氧化过程的引擎。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的大豆长期连作试验田为研究平台,采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连作大豆根际氨氧化古菌的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17年处理的氨氧化古菌丰度较其它处理低;连作大豆根际氨氧化古菌种类来自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两大类(Thaumarchaeota),仍有42%为未分类的古菌种类。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轮作和连作2年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总氮含量、总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连作4年以上处理的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与pH和碳氮比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大豆连作 根际 群落多样性 氨氧化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佰文 赵赛东 +5 位作者 魏丹 金梁 李玉梅 郭文义 徐猛 张哲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在克山县粮食沟小流域定位试验站不同坡度(3°和5°)下研究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两种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优推荐措施。结果表明:以克山县近30年降雨数据发生频率为依据,2012年...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在克山县粮食沟小流域定位试验站不同坡度(3°和5°)下研究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两种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优推荐措施。结果表明:以克山县近30年降雨数据发生频率为依据,2012年为湿润年型,全年降雨量578.6 mm,有效降雨(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次数为18次,有效降雨量为399.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1%;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发生径流的临界雨量分别为13.1和11.1 mm,有效降雨与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产生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和0.805,而与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产生的径流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和0.112。与顺坡垄作相比,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阻水抗蚀效果明显,两处理年径流量分别减少94.3%和95.9%,侵蚀模数降低99.9%和99.8%,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大豆百粒重分别增加9.3%和21.4%,产量分别增加8.2%和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土壤侵蚀 耕作措施 大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迟凤琴 刘晶鑫 +3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宿庆瑞 周宝库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0,共10页
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2个土层不同处... 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2个土层不同处理的样品间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存在部分变化;对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真菌群落结构在2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有部分变化,其中MNPK处理的变化较为显著;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得,在0-20 cm土层中各处理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搬迁前后的3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在20-40 cm土层中搬迁前和搬迁后MNPK和CK处理的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搬迁前和搬迁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受到搬迁扰动的影响远小于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原状土搬迁 真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