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Ⅲ大豆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来永才 李炜 +4 位作者 毕远林 李霞辉 林红 齐宁 张必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4,220,共4页
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杂种优势分析得知,在杂交F1代中出现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的机率均等;在选育大豆异黄酮专用品种时,应采用双亲异黄酮含量均高,或以异黄酮含量中等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为母本,以异黄酮含量高的野生大豆资源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异黄酮 遗传规律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安全视角下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529,共5页
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和重要的加工区。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振兴黑龙江大豆产业,维护产业安全,需要建立非转基因保护机制;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快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构建产业风险... 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和重要的加工区。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振兴黑龙江大豆产业,维护产业安全,需要建立非转基因保护机制;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快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构建产业风险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产业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淼 来永才 +6 位作者 李炜 徐鹏飞 毕影东 刘明 王玲 邸树峰 丁俊男 《中国种业》 2017年第8期53-56,共4页
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黑龙江省的62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病资源55份,占总数的8.87%;中间型资源237份,占总数的38.23%。对在1号生理小种鉴定过程中表现为抗病及中间型的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3... 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黑龙江省的62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病资源55份,占总数的8.87%;中间型资源237份,占总数的38.23%。对在1号生理小种鉴定过程中表现为抗病及中间型的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3号、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3号生理小种资源52份;抗4号生理小种资源62份。同时,获得兼抗资源27份,其中双抗资源23份,三抗资源4份。鉴定获得的抗病资源可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野生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矫江 吉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124-127,共4页
分析了黑龙江省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结构单一。并从商品粮属性研究入手,探讨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提出了在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争取国家补助、科... 分析了黑龙江省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结构单一。并从商品粮属性研究入手,探讨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提出了在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争取国家补助、科技带动、兼营生产和协作组织生产等对策,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粮食产区 粮食属性 增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黑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5
作者 范亚东 杨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4,18,共5页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且更为艰巨。依据近几年黑龙江省城乡...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且更为艰巨。依据近几年黑龙江省城乡收入数据,针对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运用SPSS回归分析法,以城乡收入扩大现状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未来几年的城乡收入状况做出预测,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给出几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乡收入差距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黑龙江省蔬菜价格变化趋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哲 毕洪文 +4 位作者 郑妍妍 李杨 刘克宝 吕志群 吴国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210-214,共5页
蔬菜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设施蔬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以黑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数据为基础,分析蔬菜价格整体变化趋势,并对代表性蔬菜价格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1年蔬菜批发... 蔬菜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设施蔬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以黑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数据为基础,分析蔬菜价格整体变化趋势,并对代表性蔬菜价格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1年蔬菜批发均价持续上涨,2021年批发均价为5.69元/kg,较2020年上涨9.59%。2021年蔬菜价格波动整体符合常年季节变化规律,但第四季度翘尾明显。黑龙江省蔬菜与粮食种植面积比、种植规范性和种植效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全省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和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价格和档期优势为“北菜南运”提供了有利契机。在发挥地域优势的同时,可通过蔬菜设施设备的研发、新品种创新、生产模式改进、储存加工能力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对策,推进黑龙江省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价格变化趋势 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 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蔬菜价格波动分析——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
7
作者 韩哲 毕洪文 +4 位作者 郑妍妍 李杨 刘克宝 吕志群 吴国瑞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9期77-79,83,共4页
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蔬菜作为典型的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尤为剧烈。相对于粮食生产,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水平较弱,尚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全年消费需求。蔬菜产业发展和价格波动对区域发展、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蔬菜作为典型的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尤为剧烈。相对于粮食生产,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水平较弱,尚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全年消费需求。蔬菜产业发展和价格波动对区域发展、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影响巨大。该研究以2022年上半年黑龙江省蔬菜价格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全国及其他地区价格数据,对蔬菜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农户生产和政府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蔬菜价格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蔬菜市场价格比较及原因分析
8
作者 韩哲 郑妍妍 +2 位作者 毕洪文 李杨 刘克宝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2期115-118,共4页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蔬菜价格牵动着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以黑龙江省4级市场的蔬菜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级市场价格年度和月度变化趋势,初步明确黑龙江省蔬菜市场价格差异及变化趋势。并...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蔬菜价格牵动着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以黑龙江省4级市场的蔬菜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级市场价格年度和月度变化趋势,初步明确黑龙江省蔬菜市场价格差异及变化趋势。并对蔬菜价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为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蔬菜市场 价格比较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与主产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黑龙江为例
9
作者 赵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798-19800,共3页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推进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农民利益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推进主产区城乡一体化,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加强现...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推进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农民利益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推进主产区城乡一体化,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加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粮食流通主体,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城乡一体化 粮食主产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籽实营养物质与脂肪酸组成
10
作者 陈晶 尹伟平 +5 位作者 陈思 胡莹莹 武琳琳 刘岩 李岑 张树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0-65,85,共7页
为促进水飞蓟综合开发和利用,对其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系统检测并评估水飞蓟籽实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飞蓟籽实中蛋白质含量为12.05%,氨基酸种类丰富,包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未检测... 为促进水飞蓟综合开发和利用,对其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系统检测并评估水飞蓟籽实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飞蓟籽实中蛋白质含量为12.05%,氨基酸种类丰富,包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未检测到色氨酸),EAA/TAA为0.3240,SRC值为73.3,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第一限制级氨基酸为亮氨酸;淀粉含量为227.25 mg·g^(-1);水飞蓟籽实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钾、铁、锌、锰、硒等多种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含量顺序为钙>钾>镁>磷>铁>钠>铝>锌>铜=锰>钼>镍>硼>硒;粗脂肪含量为31.74%,富含2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1种,占比66.12%,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综上说明,水飞蓟籽实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作为潜在的蛋白质、脂肪酸、淀粉来源,药用和非药用部位都可加工利用,开发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对Pb、Cd胁迫的响应及富集能力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冯鹏 孙力 +8 位作者 申晓慧 姜成 李如来 李增杰 郑海燕 张华 郭伟 韩旭东 洪亚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研究了铅(Pb)、镉(Cd)及Pb-Cd复合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多年生黑麦草修复Pb、Cd污染土壤的潜能,为农田土壤的污染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借鉴。以人工盆栽的方法,Pb设0,300,500,1000,1500mg/kg 5个处理,Cd设0,0.3,... 研究了铅(Pb)、镉(Cd)及Pb-Cd复合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多年生黑麦草修复Pb、Cd污染土壤的潜能,为农田土壤的污染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借鉴。以人工盆栽的方法,Pb设0,300,500,1000,1500mg/kg 5个处理,Cd设0,0.3,3,10,50,100mg/kg 6个处理,Pb-Cd复合胁迫设Pb_0Cd_0,Pb_(300)Cd_0.3,Pb_(500)Cd_(0.3),Pb_(1000)Cd_(0.3),Pb_(1500)Cd_(0.3),Pb_(300)Cd_(10),Pb_(500)Cd_(10),Pb_(1000)Cd_(10),Pb_(1500)Cd_(109)个处理。测定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Pn)、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能利用率(LUE),根、茎、叶各器官Pb、Cd含量,并计算各处理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低浓度Pb离子(300,500 mg/kg)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高浓度Pb离子(1000,1500mg/kg)抑制种子发芽,低浓度Cd离子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具有促进作用,Cd离子浓度超过10mg/kg,则表现显著抑制种子发芽;Pb、Cd单一胁迫下,随Pb离子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随Cd离子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呈递减趋势。Pb离子浓度在0~1500mg/kg范围,Cd离子浓度在0~100mg/kg范围,Pb、Cd离子单一胁迫下,净光合效率均表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1000 mg/kg时Pn达到最大值,为21.59μmol CO_2/(m^2·s);Cd浓度为10mg/kg时,Pn达到最大值,为22.67μmol CO_2/(m^2·s);Pb、Cd单一胁迫处理,随Pb、Cd浓度的增加,多年生黑麦草富集系数表现降低趋势。Pb-Cd复合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大于Pb、Cd单一元素胁迫;Pb、Cd及Pb-Cd复合胁迫,多年生黑麦草根、茎、叶吸收Pb、Cd离子顺序均为根>叶>茎;多年生黑麦草对Cd离子吸收富集效应较Pb离子更为显著,对轻度Pb、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多年生黑麦草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开花期水稻叶鞘激素含量及抗寒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项洪涛 齐德强 +8 位作者 李琬 郑殿峰 王月溪 王彤彤 王立志 曾宪楠 杨纯杰 周行 赵海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4,共14页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外源ABA对水稻叶鞘内源激素含量和抗寒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龙稻5(耐冷型品种)和龙粳11(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ABA后,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外源ABA对水稻叶鞘内源激素含量和抗寒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龙稻5(耐冷型品种)和龙粳11(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ABA后,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可导致水稻花粉活力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冷敏型品种尤为严重,喷施ABA可有效抑制花粉活力和结实率的降低。低温处理可引起水稻叶鞘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提高,同时导致SOD、POD和CAT活性发生变化;外源ABA具有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作用,同时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提高。研究证实外源ABA具有提高水稻抗冷的作用,对优化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抗冷方法,建立寒地水稻生产的抗冷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外源ABA 水稻 开花期 内源激素 抗寒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孟庆英 于忠和 +4 位作者 贾绘彬 朱宝国 王囡囡 张必弦 张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1-47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影响,采用无肥、常规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生物肥4种肥料处理,分别于大豆播种前、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肥料的施...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影响,采用无肥、常规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生物肥4种肥料处理,分别于大豆播种前、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目及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生物肥处理在大豆各生育时期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与无肥处理相比,常规肥、有机肥及常规肥+生物肥处理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肥料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雪丽 王玉峰 +4 位作者 李伟群 王爽 王晓军 张磊 王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755,共8页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连作7年以上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和连作4年以下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替,是根际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缓慢累积的过程,直到连作7年才足以被检测出来。连作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4年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多样性较高。而连作7年以上和轮作处理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 067 7~3. 071 5,低于连作2年和连作4年处理,同时连作7年处理真菌群落组成与轮作处理相似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作土壤被称作抑制性土壤的机制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大豆连作 根际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MDCK细胞增殖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春艳 肖晶 +1 位作者 李曦 刘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在微载体大规模培养的MDCK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接种到生长在24孔培养板上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接种不同感染剂量病毒、添加不同浓... 目的探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在微载体大规模培养的MDCK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接种到生长在24孔培养板上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接种不同感染剂量病毒、添加不同浓度TPCK-胰酶、在不同pH值的培养液中培养,接毒后不同时间的病毒血凝素滴度(HA)。根据最佳增殖条件将病毒接种至生长在微载体上的MDCK细胞中,利用250 mL和5L转瓶逐级进行大规模增殖。结果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为TPCK-胰酶终浓度为10μg/mL,接毒剂量为MOI=0.025,培养液pH值为7.4,在此条件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适应在250 mL和5L转瓶中微载体培养的MDCK细胞内大量增殖,病毒的最高血凝价均可达到9log2(1∶512)。结论本研究为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基质规模化生产禽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微载体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MDCK细胞 规模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滕春红 张利斌 +1 位作者 王谦玉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剂2#增效作用最明显,莠去津900 g a.i.·hm-2加入有机硅助剂2#后可增加防效40%,超过了莠去津1 2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了莠去津1 8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有机硅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机制为降低除草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除草剂在叶片表面的最大持流量以及增加药剂的扩展直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莠去津 增效作用 增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调控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与叶片SPAD值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姜佰文 戴建军 +3 位作者 王春宏 王丽娟 贾文凯 迟凤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54,共5页
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 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期的叶绿素阈值,对玉米进行调控和优化定量施肥。结果表明,玉米最佳追氮时期为十叶期,在此时期,玉米穗位叶SPAD值虽然逐渐降低,但上位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玉米全株氮素积累逐渐增加。在十叶期追氮,高氮处理(150 kg/hm2)玉米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玉米 SPAD值 产量 氮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文重 高云飞 +3 位作者 闵凡祥 杨帅 魏琪 郭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2,共7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类以及综合防控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干腐病 镰刀菌 研究进展 防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低温对水稻叶鞘生理及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项洪涛 梁晓艳 +6 位作者 郑殿峰 李琬 王彤彤 王畅 王立志 李冰 齐德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稻5(耐冷型)和龙粳11(冷敏型)为材料,于开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研究开花期低温对不同耐冷性水稻结实率及叶鞘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 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稻5(耐冷型)和龙粳11(冷敏型)为材料,于开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研究开花期低温对不同耐冷性水稻结实率及叶鞘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2 d时,龙稻5和龙粳11的花粉活力分别下降了8.21%和16.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3 d后,龙稻5的结实率下降到99.90%,与CK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温处理1 d后,龙粳11的结实率下降到60.04%,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提高了水稻叶鞘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5 d时各指标达最大值,与CK相比,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提高了38.01%和20.77%、25.06%和84.85%、25.82%和23.63%。同时低温处理也提高了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处理3 d时酶活性达最大值,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较CK提高了10.57%和14.90%、86.26%和68.71%、17.73%和28.25%。综上所述,开花期低温引起水稻叶鞘膜脂过氧化程度升高,但也诱导水稻叶鞘抗氧化系统开启、保护酶活性上升以抵御低温伤害;开花期低温导致水稻花粉活力降低并引起结实率降低,耐冷品种较冷敏品种抵御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期低温 水稻 叶鞘 生理特性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文重 闵凡祥 +5 位作者 杨帅 魏琪 郭梅 高云飞 胡林双 盛万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9,共8页
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真菌性病害,极易侵染马铃薯块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马铃薯干腐病症状、传播、致病机制、鉴定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发生情况、种类分布进行总... 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真菌性病害,极易侵染马铃薯块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马铃薯干腐病症状、传播、致病机制、鉴定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发生情况、种类分布进行总结,并对马铃薯干腐病防治措施进行归纳,以期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镰孢菌 种类分布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