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品质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孟庆虹 李霞辉 +4 位作者 卢淑雯 潘国君 姚鑫淼 陈凯新 程爱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08-113,共6页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食味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8年黑龙江省小麦审定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宛 李辉 +2 位作者 戴常军 陈国友 杜英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12-113,共2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近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06-2008年参加小麦品种审定的57份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到中筋标准的小麦样品占总数的40.4%,达到强筋的占28.1%,达到弱筋占1.7%;容重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近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06-2008年参加小麦品种审定的57份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到中筋标准的小麦样品占总数的40.4%,达到强筋的占28.1%,达到弱筋占1.7%;容重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2008年品质状况与前两年相比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技术测定谷物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峰 孟利 +3 位作者 陈国友 任红波 金海涛 张晓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使用微波消解仪在聚四氟乙烯内罐中,用硝酸和过氧化氢分解谷物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谷物中铜、铁、锰、锌、钙、镁6种微量元素。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与国家标准物质大米粉和小麦粉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相对标准偏差(RSD... 使用微波消解仪在聚四氟乙烯内罐中,用硝酸和过氧化氢分解谷物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谷物中铜、铁、锰、锌、钙、镁6种微量元素。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与国家标准物质大米粉和小麦粉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0%~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波消解 谷物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振艳 张永忠 任红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6-358,361,共4页
研究了大豆发芽期间氨基酸、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水分、总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粗脂肪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发芽48h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总糖、粗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升高;γ... 研究了大豆发芽期间氨基酸、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水分、总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粗脂肪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发芽48h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总糖、粗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性因子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其中,发芽48h的大豆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是干大豆的700%,发芽48h的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是干大豆的1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 异黄酮 Γ-氨基丁酸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硒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被引量:7
5
作者 杜英秋 廖辉 +3 位作者 马永华 陈国友 苏萍 单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硒。结果表明,用硝酸和高氯酸对试样进行消化,用6mol·L-1的盐酸对试样进行还原,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饲料中的硒进行测定,样品、质控样、添加回收测得值准确可靠。在0~50μg·L-1的...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硒。结果表明,用硝酸和高氯酸对试样进行消化,用6mol·L-1的盐酸对试样进行还原,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饲料中的硒进行测定,样品、质控样、添加回收测得值准确可靠。在0~50μg·L-1的浓度下,硒的浓度和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9,测得数据结果RSD小于5.08%,加标回收率处于96.0%~109.0%之间,方法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中硝酸盐测定还原处理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永华 陈国友 +2 位作者 杜英秋 苏萍 李哲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5-56,共2页
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测定的还原处理方法进行改进,选取镉柱还原法替代镉粒还原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结果硝酸盐的还原率达95.20%~99.80%,测定方法的精密度<1%,从而获得准确、稳定的蔬菜硝酸盐测定结果。同时镉柱可再生重复使用,既降... 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测定的还原处理方法进行改进,选取镉柱还原法替代镉粒还原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结果硝酸盐的还原率达95.20%~99.80%,测定方法的精密度<1%,从而获得准确、稳定的蔬菜硝酸盐测定结果。同时镉柱可再生重复使用,既降低了分析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测定 镉柱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主要农作物DNA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伟威 孟庆虹 +5 位作者 张瑞英 关海涛 陈凯新 高锋 赵琳 姚鑫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2,共2页
以玉米、小麦、大豆、高梁,水稻的种子和幼苗的4种处理组织为材料,利用碱煮法对DNA提取程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DNA提取程序。该程序提取的DNA可用SSR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质量良好,并且能满足这5种常见作物的分子标记... 以玉米、小麦、大豆、高梁,水稻的种子和幼苗的4种处理组织为材料,利用碱煮法对DNA提取程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DNA提取程序。该程序提取的DNA可用SSR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质量良好,并且能满足这5种常见作物的分子标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DNA提取 碱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龙麦30配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乃新 兰静 +4 位作者 戴常军 李辉 李宛 赵琳 王乐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24-125,129,共3页
以强筋小麦龙麦30为主粉与中筋小麦克丰6号等3个品种进行不同比例配粉研究其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龙麦30与面筋含量高,面团拉伸阻力适中,延伸性长的克丰6号品种搭配,配粉以60%∶40%比例的湿面筋含量和延伸性显著增加,面团... 以强筋小麦龙麦30为主粉与中筋小麦克丰6号等3个品种进行不同比例配粉研究其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龙麦30与面筋含量高,面团拉伸阻力适中,延伸性长的克丰6号品种搭配,配粉以60%∶40%比例的湿面筋含量和延伸性显著增加,面团流变学特性加以改善,蛋白质数量与质量指标较为均衡,面包体积增大,面包芯部结构、平滑度等指标均得到提高,面包烘焙品质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粉 面团流变学特性 烘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与ICP-MS联用测定水稻不同器官中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英秋 陈国友 +2 位作者 马永华 廖辉 苏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通过盆栽实验,采用微波消解和ICP-MS联用技术,测定水稻不同器官中镉的含量。优化了微波消解和ICP-MS的工作条件;初步研究了镉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状况。镉在水稻各器官中含量跨度宽,ICP-MS法具有线性动态范围宽、极少稀释样品、快速... 通过盆栽实验,采用微波消解和ICP-MS联用技术,测定水稻不同器官中镉的含量。优化了微波消解和ICP-MS的工作条件;初步研究了镉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状况。镉在水稻各器官中含量跨度宽,ICP-MS法具有线性动态范围宽、极少稀释样品、快速、准确等特点,很适合使用该法测定,通过加标回收率和国家标准物质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水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小麦品质改良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品质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概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转基因、分子标记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品质改良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品质改良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转基因 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膏类化妆品中的砷
11
作者 杜英秋 陈国友 +2 位作者 马永华 刘峰 李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26-129,共4页
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前处理方法,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膏类化妆品中的砷进行测定。当曲线的浓度处于0-50 ug·L^-1时,砷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到0.9999。RSD小于4.67%。加标回收率处于92.4%-97.6... 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前处理方法,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膏类化妆品中的砷进行测定。当曲线的浓度处于0-50 ug·L^-1时,砷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到0.9999。RSD小于4.67%。加标回收率处于92.4%-97.6%。方法线性范围宽,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膏类化妆品中砷的测定。实验中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准确的测定结果,保证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膏类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