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控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晓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维系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农业物质多样性和农业景观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研究进展,提出在现代农业防治...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维系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农业物质多样性和农业景观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研究进展,提出在现代农业防治中应尽量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利用农业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来持续控制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思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在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作物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研究初报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晓贺 张瑜 +5 位作者 丁俊杰 顾鑫 赵海红 姚亮亮 刘伟 刘丽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3-1096,共4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52.34%。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排水性差的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丝核菌 疫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新品系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丁俊杰 《中国种业》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从品种成熟期、主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等方面对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东农07-33157、克200373-205、东农08-33148、克200402-87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克200373-218比对照增产不显著;克200410-73产量比对照减产,但... 从品种成熟期、主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等方面对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东农07-33157、克200373-205、东农08-33148、克200402-87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克200373-218比对照增产不显著;克200410-73产量比对照减产,但差异不显著;大200306-46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俊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88,共4页
为防治大豆菌核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病圃中分离纯化的大豆菌核病菌进行培养,对菌核萌发最适温度、在土壤中萌发最适深度、子囊盘的萌发期及栽培密度与菌核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菌最佳... 为防治大豆菌核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病圃中分离纯化的大豆菌核病菌进行培养,对菌核萌发最适温度、在土壤中萌发最适深度、子囊盘的萌发期及栽培密度与菌核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菌最佳生长温度为20~25℃;菌核萌发的最适pH为5.0,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长;土壤表面的菌核萌发力最强,5 cm以下菌核不能萌发;子囊盘萌发高峰期是在7月末,正值大豆R2期;大豆种植密度与菌核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适当降低大豆种植密度,可有效防治大豆菌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变温环境下斜纹夜蛾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
5
作者 李丽霞 王自杰 +3 位作者 高杰 高宇 田径 史树森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 为明确自然变温环境对大豆田间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温度范围(及日均温)分别为15~23℃(日均温19℃)、18~26℃(22℃)、21~29℃(25℃)、24~32℃(19℃)、27~35℃(31℃)等5个梯度变温条件模拟不同自然变温环境,以大豆叶片为食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等生物学指标,并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其种群相关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在5个梯度变温条件下,斜纹夜蛾种群发育历期随着日均温度升高呈现缩短的趋势;卵孵化率和幼虫化蛹率在日均温25℃最高,分别为82%、69%,蛹羽化率在日均温28℃最高,为67.6%,三者均在温度19℃出现最低值,分别为68%、58%、43.9%;各温度条件下的雄成虫平均寿命高于雌成虫;雌成虫单雌产卵量由高到低的日均温依次为:25℃>22℃>28℃>19℃>31℃。种群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日均温28℃下最高,为0.1640,其次为日均温25℃下,为0.1430。综上可得,日均温25~28℃的变温环境更适合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田斜纹夜蛾发生期预测、种群趋势分析及合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梯度变温 生长发育 两性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构建大豆品种(系)的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俊杰 姜翠兰 +7 位作者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仕相林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06-2216,共11页
以黑龙江省29个大豆育种单位的103份已鉴定大豆灰斑病3个生理小种抗性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选择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19个SSR标记检测,获得等位变异数8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分布在2~6个之间,平均为4.4个。应用遗传... 以黑龙江省29个大豆育种单位的103份已鉴定大豆灰斑病3个生理小种抗性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选择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19个SSR标记检测,获得等位变异数8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分布在2~6个之间,平均为4.4个。应用遗传统计软件(Genetics Statistics 3.0)分析表明,标记的多样性指数介于0.198~0.751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06。品种(系)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介于46.592~481.541之间,平均为87.415。根据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使用ID Analysis1.0软件分析表明,利用与大豆抗灰斑病基因连锁的7个SSR标记(Satt565、Satt547、Satt431、Sct_186、SOYGPATR、Satt244、Sat_151)就能有效区分各品种(系),因此利用这7个标记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生理小种 SSR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综合防治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晓贺 张瑜 +5 位作者 顾鑫 赵海红 姚亮亮 刘伟 申宏波 丁俊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大豆病害之一,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根本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采用定点调查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从抗病品种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病品...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大豆病害之一,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根本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采用定点调查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从抗病品种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为有效,其中合丰34防效达到98%;在化学药剂田间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筛选试验中,中科院的大豆种衣剂26-甲和58%瑞毒霉防治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83.7%和70.1%,比对照分别增产12.7%和10.1%;在生物防治方面,供试的6种生物制剂中,以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harpins蛋白防治效果最好,平均发病率为0.12%,防治效果达到75%,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瑜 杨晓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了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发展佳木斯的绿色农产品,以番茄为研究对象,以佳木斯农业、工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稻壳和炉渣为基质,通过设计不同的基质配比对番茄的生长动态、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栽培番茄虽然具有... 为了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发展佳木斯的绿色农产品,以番茄为研究对象,以佳木斯农业、工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稻壳和炉渣为基质,通过设计不同的基质配比对番茄的生长动态、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栽培番茄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和各基质的配比密切相关,其中以处理B(玉米秸秆∶稻壳∶炉渣=4∶3∶3,附加10%腐熟鸡粪)栽培效果最佳,较其它各处理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产量达到28.13kg·m-2,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也都最高,分别为320g和4.22kg,与土培对照相比表现出极显著水平。而且各品质指标也都较土培对照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 有机基质 无土栽培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顾鑫 《中国马铃薯》 2015年第5期298-300,共3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性流行病,气候条件是流行的决定因素。为了明确佳木斯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2005~2013年对佳木斯地区马铃薯田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同时对6~8月份...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性流行病,气候条件是流行的决定因素。为了明确佳木斯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2005~2013年对佳木斯地区马铃薯田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同时对6~8月份的气象因子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月份雨雾露天数、7月份降水量、8月份的日照时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病情指数直接影响较强,同时他们之间的互相辅助效果也较强。主要气象因子的确定可以明确最佳喷药时期,避免马铃薯晚疫病的爆发,为马铃薯晚疫病短期预测预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同大豆间作防控大豆蚜的两种人工调控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贺 《中国马铃薯》 2013年第6期348-352,共5页
在马铃薯同大豆间作中,采用喷洒蜂蜜水和早熟马铃薯刈秧的方法对马铃薯田内的天敌昆虫向大豆田内诱集和助迁,使得大豆田内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豆蚜的防控更加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蜂蜜水使得处理区内天敌总量增长率高于对照区,持... 在马铃薯同大豆间作中,采用喷洒蜂蜜水和早熟马铃薯刈秧的方法对马铃薯田内的天敌昆虫向大豆田内诱集和助迁,使得大豆田内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豆蚜的防控更加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蜂蜜水使得处理区内天敌总量增长率高于对照区,持续时间达7 d;早熟马铃薯刈秧使处理区内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大豆蚜数量明显降低,该方法同马铃薯收获时间相吻合,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时间,因此在应用于促进马铃薯田中天敌向大豆田内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间作 大豆蚜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兰水培生产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瑜 关力 杨晓贺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5期48-49,共2页
从栽培前准备、扦插技术、管理措施和常见病虫害防治4方面对球兰的水培生产管理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指出球兰水培扦插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关键词 球兰 水培 扦插繁殖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空栽培技术对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亮亮 王平 +4 位作者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刘伟 丁俊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了解决玉米生产中籽粒水分高的问题,对玉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籽粒含水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乳熟期及蜡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与对照处理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43%,... 为了解决玉米生产中籽粒水分高的问题,对玉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籽粒含水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乳熟期及蜡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与对照处理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43%,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1.18%。2016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64%,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3.41%。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能有效降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含水量,果穗基部含水量降低最显著,2015年降低12.54百分点,2016年降低15.21百分点。三空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倒伏率和增加玉米产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加快脱水速度。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三空栽培技术 籽粒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防治大豆蚜虫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晓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55-57,共3页
为探索出安全有效地防控大豆蚜虫的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各处理不喷施任何杀虫剂,研究了不同间作比例对大豆蚜虫数量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与早熟马铃薯以8∶8比例间作对大豆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且增产14.2%,其产量极显著... 为探索出安全有效地防控大豆蚜虫的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各处理不喷施任何杀虫剂,研究了不同间作比例对大豆蚜虫数量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与早熟马铃薯以8∶8比例间作对大豆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且增产14.2%,其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间作 大豆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细菌斑点病抗性鉴定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俊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132-134,共3页
阐述了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鉴定的现状,归纳出一批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性能好的资源和品种。分析抗性鉴定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并提出制定统一规范鉴定方法、采取多种措施筛选和创造抗源、开展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性状的分子标记... 阐述了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鉴定的现状,归纳出一批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性能好的资源和品种。分析抗性鉴定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并提出制定统一规范鉴定方法、采取多种措施筛选和创造抗源、开展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斑点病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剂对大豆蚜防控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73-74,共2页
为了减轻大豆蚜对三江平原地区大豆生产造成的危害,选取了3种杀虫剂对大豆蚜防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都具有防蚜和增产效果,其中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豆蚜的防效及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2.67%,并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水... 为了减轻大豆蚜对三江平原地区大豆生产造成的危害,选取了3种杀虫剂对大豆蚜防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都具有防蚜和增产效果,其中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豆蚜的防效及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2.67%,并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达到22.34%,与其它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吡虫啉 S-氰戊菊酯 高效氰戊菊酯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菌株69制剂对几种大豆病害的防治效果
16
作者 申宏波 丁俊杰 +3 位作者 胡志凤 赵海红 顾鑫 杨晓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53-56,共4页
为探讨生防制剂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病害的防效,采用菌剂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菌株69能很好地防治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其中对灰斑病的防效达71.9%,比对... 为探讨生防制剂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病害的防效,采用菌剂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菌株69能很好地防治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其中对灰斑病的防效达71.9%,比对照绥农14-3增产10.2%;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达55.1%,高于其它处理。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胞囊线虫没有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大豆灰斑病 大豆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锦市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技术示范
17
作者 赵海红 《中国种业》 2014年第6期70-70,共1页
黑龙江省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3万hm2左右,是三江平原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但是也存在种植分散、品种单一、缺少科学栽培方法、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通过科技讲... 黑龙江省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3万hm2左右,是三江平原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但是也存在种植分散、品种单一、缺少科学栽培方法、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通过科技讲座、示范田引导,指导农民采用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种植晚熟高淀粉品种,逐步让广大农民接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达到高产示范的目的,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法 马铃薯 富锦市 技术示范 地上 三江平原地区 高淀粉品种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