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追施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何淑平 靳亚忠 +2 位作者 刘春梅 王伟 张兴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3期30-32,共3页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则促进了初花期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D处理(基肥氮肥+花期追施氮肥+鼓粒期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以及产量的增加;追施氮肥的方式中,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壤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分期施用 大豆 生长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玉米幼苗纹枯病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怀刚 付东波 +5 位作者 林俊俊 王智慧 殷大伟 徐晶宇 李佐同 赵长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6,共9页
为明确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玉米幼苗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揭示添加生物炭增强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在室内盆栽土壤中添加0(B0)、1%(B1)、5%(B5)、9%(B9)的生物炭,采用叶鞘牙签嵌入法与叶片昆虫针固定法进行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两点接... 为明确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玉米幼苗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揭示添加生物炭增强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在室内盆栽土壤中添加0(B0)、1%(B1)、5%(B5)、9%(B9)的生物炭,采用叶鞘牙签嵌入法与叶片昆虫针固定法进行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两点接种,研究玉米幼苗纹枯病发病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的玉米植株发病程度均轻于不添加生物炭的接菌玉米,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 B0—B9处理植株株高、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分别下降13.8%~18.6%、9.3%~40.2%、22.2%~28.3%、20.4%~38.2%、30.8%~43.3%、25.9%~41.2%,其中B1处理下降幅度较低。同时,接菌玉米植株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接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接菌72 h B0—B9处理分别较接菌0 h升高了77.1%~119.1%和106.0%~165.7%,且在B1处理时升高值相对较小。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B0—B9处理玉米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43.2%~69.1%,H2O2含量增加30.2%~53.1%;SOD、POD、CAT、APX活性显著上升,B0、B5、B9处理SOD活性在接菌48 h较接菌0 h升高了19.9%~34.5%,而B0—B9处理POD、CAT、APX活性在接菌72 h较接菌0 h分别升高了21.8%~126.0%、13.7%~60.3%、112.9%~223.2%。综上所述,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缓解纹枯病菌侵染对玉米幼苗表型性状的不良影响、增强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其中添加1%生物炭处理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增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 立枯丝核菌 纹枯病 生理指标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盐碱胁迫下绿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圣也 付东波 +4 位作者 刘慧敏 王柏 廖梅芳 李佐同 赵长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3,共6页
以绿丰二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添加生物炭土壤为对照(0%,CK),设置生物炭含量分别占盆栽土壤质量的10%、20%,共3个生物炭梯度处理,采用3种碳酸氢钠碱溶液(0、100、200 mmol/L)进行灌根处理,于开花结荚期取样测定绿豆生长和理化指标... 以绿丰二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添加生物炭土壤为对照(0%,CK),设置生物炭含量分别占盆栽土壤质量的10%、20%,共3个生物炭梯度处理,采用3种碳酸氢钠碱溶液(0、100、200 mmol/L)进行灌根处理,于开花结荚期取样测定绿豆生长和理化指标,研究盐碱胁迫下施用不同比例生物炭对绿豆生长的影响,为盐碱地的修复、开发和利用以及盐碱地绿豆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生物炭条件下,盐碱胁迫导致绿豆植株生物量、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Fv/Fm和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绿豆植株中Na^+含量显著增加,K^+、Ca^2+、Mg^2+含量显著降低。添加生物炭处理对盐碱胁迫下绿豆植株生长和体内离子含量有着积极影响,尤其在生物炭添加比例20%处理下,200 mmol/L碳酸氢钠胁迫处理绿豆地下干质量、地上干质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增加75.00%、19.72%、54.82%和123.10%,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别增加57.85%、488.50%、227.83%,而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变化。此外,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同时提高了植株K^+、Ca^2+、Mg^2+含量,降低了Na^+含量。可见,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盐碱胁迫下绿豆植株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形态,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和根系功能,从而促进绿豆生物量的积累,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基础。总体而言,20%生物炭处理效果优于10%生物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生物炭 盐碱胁迫 根系 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成牛流鼻涕的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吕立浦 段建辉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7期160-160,共1页
健康牛几乎不流鼻涕,因牛舔食鼻孔分泌物,所以在某些有鼻涕的疾病初期也很少见到流鼻涕。然而,有些牛鼻分泌物较多,在鼻孔处形成干痂,有的仅有浆液性或粘性鼻涕,而有些则排出脓性鼻涕。以下主要介绍由传染病引起牛流鼻涕的症状鉴别和疾... 健康牛几乎不流鼻涕,因牛舔食鼻孔分泌物,所以在某些有鼻涕的疾病初期也很少见到流鼻涕。然而,有些牛鼻分泌物较多,在鼻孔处形成干痂,有的仅有浆液性或粘性鼻涕,而有些则排出脓性鼻涕。以下主要介绍由传染病引起牛流鼻涕的症状鉴别和疾病诊断。1病毒性疾病牛瘟是急性、发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除高温,口腔糜烂,口腔黏膜表面如麸皮样,流涎。病牛鼻黏膜呈现卡他性炎症,排出浆性或粘性鼻涕,干结成褐色痂,覆盖于鼻镜、鼻孔四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疾病诊断 症状鉴别 健康牛 鼻孔 寄生虫病 细菌性 败血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奶牛牧场应采取的防疫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建辉 赵保国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8期215-215,共1页
从经济成本来考虑,良好的预防措施较为重要。因此,任何畜禽养殖场都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下介绍中、大型奶牛场的一般性防疫措施和制度。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体系,制订... 从经济成本来考虑,良好的预防措施较为重要。因此,任何畜禽养殖场都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下介绍中、大型奶牛场的一般性防疫措施和制度。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牛场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奶牛牧场防疫实行奶牛牧场场长责任制,凡有违反防疫制度的现象,责任均由奶牛牧场场长承担。奶牛牧场场长有权参照防疫制度处罚违反防疫制度所有人员或部门,并报集团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制度 奶牛场 牧场 集约化 生物安全体系 畜禽养殖场 经济成本 防疫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插秧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向达 李新军 周桂芳 《垦殖与稻作》 2002年第B0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生育期 产量 效益分析 水稻 插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成牛中枢神经过度抑制的几种疾病的临床诊断
7
作者 徐长波 吕立浦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8期159-159,共1页
1传染性脑膜脑炎 本病病原为昏睡嗜血杆菌,主要发生于肥育牛群,常在多雨、潮湿季节于运输后1-2星期发生。病牛表现衰弱,体温升高到41-42℃,多数呈侧卧或躺卧,将头置于胸腹部。部分牛不能起立,眼半睁或闭合,一只眼或双目失明。... 1传染性脑膜脑炎 本病病原为昏睡嗜血杆菌,主要发生于肥育牛群,常在多雨、潮湿季节于运输后1-2星期发生。病牛表现衰弱,体温升高到41-42℃,多数呈侧卧或躺卧,将头置于胸腹部。部分牛不能起立,眼半睁或闭合,一只眼或双目失明。有些牛虽能站立,但站立不稳或虚弱,行走时易跌倒,卧地时眼球震颤。病牛肌肉颤抖,偶有痉挛现象,大多表现肌肉虚弱、轻瘫或瘫痪。牛眼出血,有渗出液,渗出液中有絮状物,可做为诊断指标。本病病死率高,有时8-12小时内可迅速死亡,如在卧倒前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于6-12小时有治愈可能性。牛一旦卧地不起,甚至出现神经症状,治愈十分困难,甚至并发肺炎或产生褥疮而导致死亡。死后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脑膜炎,动脉栓塞或坏死,浆膜表面和肌肉有广泛出血,淋巴结肿大,呈黑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群 临床诊断 中枢神经 疾病 过度 淋巴结肿大 脑膜脑炎 嗜血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牛皮肤坏疽的细菌性、中毒性和寄生虫病的症状鉴别
8
作者 赵保国 徐长波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7期157-157,共1页
牛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动物皮肤干燥和裂纹,伴有疼痛。牛临床上有可能出现皮肤坏疽和皲裂,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分述如下。1细菌性疾病气肿... 牛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动物皮肤干燥和裂纹,伴有疼痛。牛临床上有可能出现皮肤坏疽和皲裂,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分述如下。1细菌性疾病气肿疽是由气肿梭菌引起,因厚大肌肉部分充满气体,压之有气体在指下流窜发出响声。病牛除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等症状外,还有肌肉厚大部位肿胀,周围皮肤温度稍高,中间变冷,触诊呈捻发音,叩诊呈鼓音,肿胀部皮肤干燥、紧张,失去弹性,呈紫黑色,知觉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皮肤干燥 症状鉴别 病牛 寄生虫病 中毒性 引发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几类常见致病因素的症状与治疗
9
作者 曹振明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10期139-139,共1页
1中毒 有毒物质侵入畜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及组织损伤称为中毒,凡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中毒在各种家畜的疾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散发外,常引起群发,严重时会造成大批家畜死亡。
关键词 家畜 致病因素 治疗 症状 有毒物质 组织损伤 功能失调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