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家煦 张一鹤 +4 位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陆欣春 严君 丁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包括对照(CK)、低磷处理(25.58 P2O5kg·hm^(-2),N1P1K)、中磷处理(51.75 P_2O_5kg·hm^(-2),N1P2K)和高磷处理(77.65 P_2O_5kg·hm^(-2),N1P3K)对大...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包括对照(CK)、低磷处理(25.58 P2O5kg·hm^(-2),N1P1K)、中磷处理(51.75 P_2O_5kg·hm^(-2),N1P2K)和高磷处理(77.65 P_2O_5kg·hm^(-2),N1P3K)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N1P3K>N1P2K>N1P1K>CK(鼓粒期株高除外),说明当前黑土磷素水平下,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与CK,N1P1K和N1P2K相比,N1P3K苗期的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分别增加了56.7%~152.8%和87.4%~463.1%;与CK相比,N1P3K和N1P2K处理固氮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4.0%和94.0%;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表现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百粒重和产量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但是N1P3K和N1P2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过多磷肥的施用在东北黑土区对大豆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在考虑生产成本、大豆产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建议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N1P2K,即磷肥的施用量为51.25 P2O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施肥量 大豆 根瘤 产量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凤仙 丁娇 +3 位作者 韩晓增 严君 邹文秀 陆欣春 《大豆科技》 2016年第6期4-7,共4页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氮肥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大豆生长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揭示了大豆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氮肥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大豆生长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揭示了大豆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表现为增加了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地下生物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表明适量氮肥的施用是保持大豆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平衡的必要条件;从大豆产量构成的角度分析,增加氮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大豆的百粒重,但过量的氮肥投入反而使百粒重降低,不同处理大豆的产量表现为N1P2K>N3P2K>N2P2K>CK,说明并非氮肥施用量越高,产量就越高,适量氮肥的施用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生物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