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区高速公路路线三维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洋 石振武 +1 位作者 王奇 张洪瑞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195,共8页
为突破二维平面在寒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的局限性,将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和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相结合以实现路线三维设计优化的新框架。依托寒区高速公路—鹤伊高速,首先通过GIS数据采集及规范化处理获取高精度地理数据模型,再将其集成... 为突破二维平面在寒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的局限性,将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和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相结合以实现路线三维设计优化的新框架。依托寒区高速公路—鹤伊高速,首先通过GIS数据采集及规范化处理获取高精度地理数据模型,再将其集成到BIM平台上获取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最后借助BIM技术进行分区域选线应用,实现科学高效的寒区路线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地理数据和BIM技术生成的深挖路基与隧道模型,从安全和经济方面进行方案对比分析,综合结果与设计方意见一致;与水槽实验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BIM技术可通过洪水模拟分析对涉水工程不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利用该框架对复杂交叉路口进行交通模拟分析,得到的交通数据可为公路工程建设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基于GIS与BIM等信息化技术对鹤伊高速公路路线三维设计的应用研究,能够形成示范性成果为后续寒区工程选线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GIS BIM 路线设计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良黄土状亚砂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博 石振武 +1 位作者 刘俊辰 张洪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3-382,共10页
针对绥大高速公路病害问题,本文采用新型材料硅酸锂、石灰、聚丙烯纤维对黄土状亚砂土进行改良研究,通过冻融循环试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改良土的强度特性、微观机制、固化机理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增掺硅酸... 针对绥大高速公路病害问题,本文采用新型材料硅酸锂、石灰、聚丙烯纤维对黄土状亚砂土进行改良研究,通过冻融循环试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改良土的强度特性、微观机制、固化机理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增掺硅酸锂后可以大幅提升石灰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复合改良土的最佳配合比为硅酸锂掺量3%(质量分数),石灰掺量6%(质量分数),聚丙烯纤维掺量0.4%(质量分数),纤维长度12 mm;复合改良土的破坏特征为“延性破坏”,聚丙烯纤维能够在受力过程中起到拉扯作用,使试件在一定应变范围内承受较大的应力;不论标准养护还是冻融循环环境,硅酸锂均能起到土体强度增强剂的作用,提供碱性环境,加剧水化反应,生成钠长石、C-A-S-H凝胶、Li[AlSi 4O 10]等新物质;水化产物的生成是土体孔隙相关参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标准养护环境及碱性环境能够促进水化反应的进行,加大孔隙参数下降幅度,有效提升改良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状亚砂土 硅酸锂 强度特性 微观机制 孔隙结构 冻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