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何以中国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奉臻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2,共7页
社会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多著作中,既不乏社会革命之思,又以社会革命理论相贯通。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既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为中国... 社会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多著作中,既不乏社会革命之思,又以社会革命理论相贯通。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既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马克思革命理论中国化,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所必需的,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挖掘社会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价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革命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店标 冯向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我国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理论、文本和实践三个视角,并分别呈现出多元性、趋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在于实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不足之处包括... 我国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理论、文本和实践三个视角,并分别呈现出多元性、趋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在于实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不足之处包括评估环节失衡、评估标准缺项、定量评估不足,导致不足的原因是立法工作观念不强、立法评估制度重视不够、立法评估指标体系认识不清。地方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的重构应当坚持面向、维度、指标和分值的四位一体,即设置立法前评估指标体系、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和立法中评估指标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面向,涵盖评估维度要素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要素以及评估分值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评估 立法中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责任创新”框架的智能思政风险治理探究
3
作者 闫金红 李繁荣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潜在风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创新优势,以智能技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潜在风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创新优势,以智能技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应将负责任创新理念融入智能思政的各个环节中,从预期、反思、包容、反馈四个维度出发,探究主客体与智能媒介方面的潜在风险,以规范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创新制度为实践进路,规避其可能出现的伦理僭越问题,多维度降低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智能思政 数字化 人工智能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场域结构及制度执行 被引量:6
4
作者 许一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95,共8页
社会治理场域在横向上可分为空间位置、主体关系、运行制度三个变量,在纵向上可分为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场域的产生是社会结构与功能高度分化的结果,社会治理是存在于一定场域中的人的实践。社会治理制度是社会治理场域的内生变... 社会治理场域在横向上可分为空间位置、主体关系、运行制度三个变量,在纵向上可分为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场域的产生是社会结构与功能高度分化的结果,社会治理是存在于一定场域中的人的实践。社会治理制度是社会治理场域的内生变量,社会治理各主体在制度执行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社会治理场域中制度效能的发挥,必须处理好空间层次的关系和主体关系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场域结构 制度内生性 制度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奉臻 孙鸿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前提。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功能,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向,而...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前提。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功能,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向,而且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之渊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解读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中国现代化变迁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场逻辑、内涵要旨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5
6
作者 闫金红 李繁荣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有着特定的生发条件,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遵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继承与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生动力,提升文化认同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有着特定的生发条件,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遵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继承与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生动力,提升文化认同的现实需求内蓄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动力,对中华民族文化道路的接力探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宣传工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夯实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树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鲜活范例,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范式转型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7
作者 刘金祥 郭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0,123,共7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的又一思想号令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相互支持、紧密联系,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这是其理论逻辑;“三个务必”植根于“两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丰富与发展,这是其历史逻...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的又一思想号令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相互支持、紧密联系,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这是其理论逻辑;“三个务必”植根于“两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丰富与发展,这是其历史逻辑;“三个务必”具有阔大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必须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相连,这是其实践逻辑。三个逻辑决定了“三个务必”具有深厚政治理论意蕴和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两个务必” 党的二十大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问题及其理性应对 被引量:4
8
作者 许一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5,共9页
社会行为视角下的网络参与,是公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企业)、政府、政党等各行动主体在差序格局的网络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向度展开。非理性是网络参与的问题之源,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问题源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割离、... 社会行为视角下的网络参与,是公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企业)、政府、政党等各行动主体在差序格局的网络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向度展开。非理性是网络参与的问题之源,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问题源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割离、情感与理智的剥离、实践与价值的偏离,其结果是产生了个体解组型、群体解组型、手段离轨型、规范离轨型等四类问题。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问题具有五个特征:赋权、分权与超越权力的边界并存,时空分离与脱域下的线上线下紧密联动,矛盾在网络的扩散中引发争鸣,网络的匿名性放大了“经济人”的逐利本性,走向“群体极化”和“沉默螺旋”两个极端。应对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问题需要理性重建:要善用技术理性,加强网络参与风险研判;讲求辩证理性,尊重网络公民主体地位;坚持价值理性,寻求价值与科学的统一;遵循实践理性,强化网络空间价值引领;培育交往理性,重建网络公民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参与 非理性问题 解组 离轨 理性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疫"中蕴含的三重之"特"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奉臻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7-109,共3页
从表面上看,抗击疫情是围绕新冠病毒所进行的防控"阻击战",但实际上,从抗击疫情伊始,一场以疫情防控为牵引的"总体战"和"人民战争"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我们的治理体... 从表面上看,抗击疫情是围绕新冠病毒所进行的防控"阻击战",但实际上,从抗击疫情伊始,一场以疫情防控为牵引的"总体战"和"人民战争"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让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又找到社会变革的新切入点和新生长点.补充短板、克服不足,使"不平衡"发展至"平衡",使"不充分"嬗变至"充分",需继续强化和运用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既体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击疫情 治理能力 社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10
作者 李琳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8-100,共3页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交流交往的积极成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基础。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成为一种促进全...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交流交往的积极成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基础。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成为一种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形态、一种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建设性方案,必须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具有普遍性,与世界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价值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