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北鲵产卵场生境
1
作者 张承志 常诗麒 +7 位作者 王阳 徐密 刘思 王声泽 徐梦昊 单洪佳 张晓颖 李殿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616,共10页
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存受到生境退化和丧失的严重威胁,深入探究其产卵时的生境选择偏好,对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至关重要。2023年5月在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调查极北鲵及... 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存受到生境退化和丧失的严重威胁,深入探究其产卵时的生境选择偏好,对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至关重要。2023年5月在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调查极北鲵及其卵袋的数量,同时测量产卵场19个生境因子,以期揭示影响其繁殖行为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共发现154条极北鲵和85条卵袋,极北鲵倾向于选择植被茂密、近河流的静水池塘作为产卵地点,池塘面积65.20~300.00 m^(2),水体平均深度1.13 m,土壤以黏质为主。所选区域地表温度保持在14.50~17.20℃,水体温度在13.90~16.70℃,光照强度适宜(7.44 klx),空气湿度42.20%~67.20%。水质分析表明,水体pH偏碱性(8.08±0.17),水体电导率(135.35±39.86)μS/cm,溶解氧质量浓度(3.62±1.50)mg/L。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极北鲵(r_(1))和卵袋数量(r2)的关键因子。其中,距道路距离(r_(1)=0.827、r_(2)=0.724)、水体面积(r_(1)=0.792、r_(2)=0.901)、郁闭度(r_(1)=0.697、r_(2)=0.658)、水体温度(r_(1)=0.597)、地表温度(r_(1)=0.582)、水体深度(r_(1)=-0.706、r_(2)=-0.667)、人为干扰程度(r_(1)=-0.682、r_(2)=-0.616)和水面覆盖物(r_(2)=0.559)与极北鲵繁殖行为密切相关。气候因子、水因子以及干扰因子在极北鲵选择产卵位点时起到重要作用,保护此类环境因子对极北鲵的生存与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卵袋 产卵场生境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大球盖菇引种栽培与农艺性状评价
2
作者 张鹏 王延锋 +7 位作者 史磊 胡元军 王金贺 刘姿彤 盛春鸽 于海洋 赵静 王菲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103-109,113,共8页
为挖掘和培育高产优质、适宜寒地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从四川省、福建省、河南省等地引进4个大球盖菇菌株,通过菌丝培养、栽培出菇、田间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对不同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4个菌株中DQ5菌丝生长... 为挖掘和培育高产优质、适宜寒地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从四川省、福建省、河南省等地引进4个大球盖菇菌株,通过菌丝培养、栽培出菇、田间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对不同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4个菌株中DQ5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培养时间短、抗杂菌能力强,在与玉米套种和棚室栽培模式下均具有高产稳产、菇形好等特点。区域适应性试验中,DQ5菌株在棚室栽培中平均产量达10.46 kg·m^(-2),一级菇比率达35%以上。在露地和林下栽培模式中,仍是本地主栽菌株DQ3更具优势。综合分析来看,引进的DQ5是适宜寒地设施化栽培的优良菌株,可以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寒地栽培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对油松的生理生化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国 王建军 +3 位作者 马静怡 姜旭 周志权 石峰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研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感染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针叶内一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规律,以5 a生油松盆栽苗为对象,在接种松材线虫后0,5,10,20,30 d测定油松针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 为研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感染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针叶内一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规律,以5 a生油松盆栽苗为对象,在接种松材线虫后0,5,10,20,30 d测定油松针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松材线虫后,油松针叶POD活性整体表现为较低水平,接种后5,20 d处理组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AT活性在接种后30 d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呈现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接种后30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L活性呈现出持续升高趋势,且在接种后20 d和30 d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接种后10 d达到峰值,在接种后10 d和2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甜菜碱含量总体呈现较高水平,接种后5 d,处理组甜菜碱含量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黄酮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接种后20 d和30 d,处理组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油松幼苗被松材线虫侵染时多种防御酶活性及生理生化物质会发生动态变化,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油松 抗氧化酶 生理生化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威 《林业勘查设计》 2019年第2期87-89,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浸种温度和萌发温度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和萌发温度均明显地影响了大果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使三个品种以20℃浸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大的浸种的适宜温度为20℃。三个品种的最优萌... 通过研究不同浸种温度和萌发温度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和萌发温度均明显地影响了大果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使三个品种以20℃浸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大的浸种的适宜温度为20℃。三个品种的最优萌发温度均为25℃,以衣尼亚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种子 发芽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源药剂对天幕毛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历彦彬 刘晓辉 孙久胜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3期38-39,共2页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并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试验采用低毒无公害的植物源药剂对其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烟碱5 000倍液的毒杀作用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97.73%,而木烟碱的10 000...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并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试验采用低毒无公害的植物源药剂对其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烟碱5 000倍液的毒杀作用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97.73%,而木烟碱的10 000倍液1、5 000倍液、20 000倍液的效果次之,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5.45%、86.36%、90.91%;苦参碱的4个浓度的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校正死亡率分别是20.45%、47.72%、47.72%、43.17%:豚草效果最差,校正死亡率仅为20.44%、15.9%、40.9%、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幕毛虫 植物源药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对黄檗幼苗生长及主要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威 《林业勘查设计》 2019年第1期84-85,共2页
以一年生黄檗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面肥对黄檗幼苗生长和主要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营养液能显著地促进黄檗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植株中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各处理中以10g/m^2尿素+6g/m^2磷酸... 以一年生黄檗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面肥对黄檗幼苗生长和主要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营养液能显著地促进黄檗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植株中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各处理中以10g/m^2尿素+6g/m^2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样本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及生物碱含量最大,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叶面肥 生长发育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