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成丹 孟昭军 +2 位作者 刘曼红 孟祥征 周春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979,共11页
【目的】旨在探讨退耕湿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土壤化学因子对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挠力河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4年、2020年和2021年退耕湿地以及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样调查的基础上,... 【目的】旨在探讨退耕湿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土壤化学因子对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挠力河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4年、2020年和2021年退耕湿地以及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样调查的基础上,测定土壤有机碳(SOC)、速效氮(AN)、速效磷(AP)、土壤含水量(SWC)、酸碱度(pH),计算不同退耕年限湿地植物多样性指数,并分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1)随着退耕年限土壤SOC、AN和SWC都呈现增加的趋势,AP呈减少的趋势,pH在不同恢复阶段无差异;(2)共鉴定出植物21科43属57种,其中,菊科最多为12种,占研究区植物种类数的17.54%;其次禾本科10种,占12.05%;蓼科和莎草科分别为6种和4种,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优势种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兴安薄荷Mentha dahurica和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向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典型湿地植物(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演替;(3)植物生物量、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都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呈现增加,植物群落Margalef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而下降;(4)SOC和SWC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结论】随恢复年限的延长,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在向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演变,退耕湿地土壤SOC和SWC对退耕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植物多样性 土壤化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2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7 位作者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文久 于洪贤 +3 位作者 刘曼红 刘鑫宇 金洪阳 梁亚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作物类型 退耕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土地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教明明 卓依恒 +3 位作者 孙泽林 崔兴波 孟昭军 刘曼红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生态系统中,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微塑料在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分布、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本研究以保护区内旱田地、水田地、林地和沼泽四种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浮选分离...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生态系统中,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微塑料在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分布、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本研究以保护区内旱田地、水田地、林地和沼泽四种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浮选分离法对不同样品中微塑料进行分离,使用体式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μ-FITR)对0.02~5 mm粒径范围的微塑料进行检测,观察并鉴定微塑料形状、颜色,分析其丰度和成分,同时采用风险指数(R)和污染负荷指数(PLI)对微塑料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微塑料形状有纤维状、碎片状、薄膜状和颗粒状四种,纤维状和薄膜状分别占比31.5%、37.0%,其中薄膜状微塑料在旱田地和沼泽两种类型土地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微塑料颜色包括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和透明色五种,各颜色微塑料组分在四种类型土地中差异不显著;微塑料成分包括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三种,分别占54.5%、27.3%和18.2%,且各组分间无相关性。(2)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33~30.0 n·kg^(-1),平均丰度为14.3 n·kg^(-1),且旱田地微塑料平均丰度显著大于林地和沼泽两种类型土地(P<0.05);微塑料平均丰度在空间上呈现旱田地(21.1 n·kg^(-1)>水田地(12.2 n·kg^(-1)>沼泽(10.7 n·kg^(-1)>林地(8.89 n·kg^(-1)的分布趋势。(3)尺寸小于1 mm的微塑料占总检出微塑料的87.7%,且主要集中在0.2~0.5 mm和0.5~1 mm粒径范围内,分别占30.1%和34.2%。(4)保护区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平均风险指数为3.64,总体污染负荷指数为2.31×10^(-2),分析可得保护区总体生态风险水平较低。数据显示,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四种类型土地中均存在不同丰度的微塑料,并且具有独特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这为保护区微塑料污染防控和迁移转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微塑料 不同类型土地 丰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营巢生境适宜性分析——以扎龙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07
5
作者 吴庆明 王磊 +3 位作者 朱瑞萍 杨宇博 金洪阳 邹红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58-3764,共7页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营巢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邹红菲 朱井丽 +8 位作者 吴庆明 金洪阳 韩伟 孔维尧 徐岩 许志铭 高晓冬 杨敏 聂文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了了解特殊时期鸟类资源动态及积累基本的生物学信息,2005-2009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对扎龙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湿地注水恢复期,(1)扎龙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4目43科191种;物种组成以雀... 为了了解特殊时期鸟类资源动态及积累基本的生物学信息,2005-2009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对扎龙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湿地注水恢复期,(1)扎龙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4目43科191种;物种组成以雀形目、鹆形目、雁形目鸟类居多(72.78%),其次为鹤形目、鹳形目、隼形目(17.28%);区系分布以古北种和广布种为主体(98.43%);居留型以夏候鸟占绝对优势(63.87%),其次为旅鸟和留鸟(27.23%);生态类群以鸣禽占绝对优势(45.03%),其次是涉禽和游禽(42.93%);绝大部分鸟种受到关注,19.37%的鸟种处于受胁状态,57.59%的鸟种已引起关注并被列入保护状态,18.85%的鸟种处于可利用状态,仅4.19%的鸟类未受到任何关注;(2)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419 7,均匀度指数为0.277 4。进一步分析表明,鸟类群落的基本组成符合东北鸟类分布和湿地特征的基本规律,湿地注水对扎龙保护区的鸟类群落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保护区尽量维持区内湿地的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基本组成 物种多样性 湿地注水恢复期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繁殖期鸟类栖息地利用空间偏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邹红菲 朱井丽 +2 位作者 吴庆明 金洪阳 韩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为了解湿地鸟类各生态类群与栖息水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基于涉禽跗蹠长度,对扎龙保护区湿地繁殖期鸟类栖息水位的利用偏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鸟类繁殖期共发现记录鸟类62种,隶属13目31科,包括6个生态... 为了解湿地鸟类各生态类群与栖息水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基于涉禽跗蹠长度,对扎龙保护区湿地繁殖期鸟类栖息水位的利用偏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鸟类繁殖期共发现记录鸟类62种,隶属13目31科,包括6个生态类群,其中涉禽、鸣禽和游禽具有种类(82.26%)和数量(97.79%)上的绝对优势.涉禽、鸣禽、游禽不回避任何水位生境(游禽除外,回避疏林和草甸草原),但利用偏好存在差异;其中,涉禽对水位的利用率与水深成正比,对各种水位的芦苇沼泽和湖泡具有绝对的利用偏好(95.64%),更倾向于芦苇沼泽(超过70.00%);游禽对深水位的湖泡和各种水位的芦苇沼泽具有绝对的利用偏好性(95.67%),更倾向于湖泡(近75.00%);鸣禽对不同水位的芦苇沼泽和湖泡的利用率超过60.00%.繁殖期涉禽、游禽、鸣禽的偏好利用水位生境类型的利用宽度存在差异,游禽<涉禽<鸣禽;三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水位生境利用重叠,深水位的湖泡和不同水位的芦苇沼泽是三者重叠的偏好利用区.基于此,建议保护区将芦苇沼泽与湖泡、涉禽和游禽及鸣禽作为繁殖期的重点监测区域和监测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生态类群 水位 生境类型 利用偏好 跗蹠长度 繁殖期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凯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8
作者 商淋友 刘曼红 +2 位作者 周春来 刘笳旻 徐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为探究小兴凯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小兴凯湖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集与水环境理化监测研究,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 为探究小兴凯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小兴凯湖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集与水环境理化监测研究,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4目34科72种,优势种8种.可分为6个摄食功能群,捕食者功能群(PR)物种最丰富,共计25种,占比35%.α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呈现物种多样性适中状态,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处于群落结构分布均匀稳定态.通过2020年和2021年β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比较,Cody多样性指数增大,Whittak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小兴凯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周转大于嵌套.CNESS非度量多维度分析得出每年春、夏两季群落相似性更高.对比分析挺水植物和明水水域两种栖境类型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可知挺水植物栖境总体α,β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明水水域,两种栖境类型的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两种栖境类型的其余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凯湖 大型底栖动物 Β多样性 Α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湿地对相邻景观逐日气温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东 宋宇加 +2 位作者 褚丽娟 刘鑫宇 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63-5169,共7页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和常规统计分析,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类型景观调节的差异性。3个不同交界面日均气温差异检验结果为:第1交界面(湿地与灌丛)和第2交界面(湿地与林地)的P=0.885,第1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湿地与农田)的P<0.01,第2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的P<0.05,相邻景观与湿地差异性越大,调节作用就越弱。夏半年通过湿润水汽的渗透,冬半年利用湿地植物的屏蔽,夏半年气温调节能力大于冬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相邻景观 日均气温 调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湿地软体动物群落对湿地恢复的生态指示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笳旻 徐磊 +3 位作者 商淋友 刘曼红 崔兴波 王广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69,共5页
于2019年夏季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设置26个采样点,退耕湿地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软体动物样本采集及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将自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内软体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 于2019年夏季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设置26个采样点,退耕湿地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软体动物样本采集及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将自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内软体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自然湿地和退耕湿地软体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软体动物9科16种,其中腹足纲的个体数占比高达92.35%。优势种为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等。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2017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除个别位于自然湿地的采样点的物种相对丰富外,其余采样点的软体动物群落差异不大。水体理化对比结果与软体动物群落的生态指示结果相吻合,退耕还湿5 a后(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差别不大,恢复情况良好;退耕还湿2 a后(2017年),退耕还湿地仍在恢复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软体动物 生态恢复 生物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建胜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8期21-22,共2页
此次研究从几个重要点加以阐述探究,主要对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以及湿地生态保护要素要点加以阐述,然后就湿地保护策略和生态恢复技术的实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恢复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湿地保护工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建胜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2期249-249,共1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迫切需要。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湿地保护、提升湿地功能,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改善居住环境。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迫切需要。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湿地保护、提升湿地功能,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改善居住环境。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湿地保护工作做了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视域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湿地保护管理意义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建胜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4期249-249,共1页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正在逐渐地提升。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省份,其辖区内拥有着大量的湿地,这些湿地需要本地政府投入精...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正在逐渐地提升。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省份,其辖区内拥有着大量的湿地,这些湿地需要本地政府投入精力去进行保护管理。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湿地保护管理意义与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管理意义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建胜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9期53-54,共2页
随着我国生态环保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发展形势下,加强湿地生态恢复发挥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就比较关键。基于此,本文先就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生态功... 随着我国生态环保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发展形势下,加强湿地生态恢复发挥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就比较关键。基于此,本文先就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生态功能加以阐述,就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目标和湿地生态恢复思路进行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促进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系统 生态功能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建胜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0期166-166,共1页
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要,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升级进步下,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森林资源管理当中,有助于森林资源管理效率提高。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要性以及系统的建设加以阐述,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 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要,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升级进步下,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森林资源管理当中,有助于森林资源管理效率提高。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要性以及系统的建设加以阐述,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借助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除草技术探索
16
作者 王饶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8期76-76,共1页
结合寒地水稻除草现状、杂草种类分析,如何科学搭配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关键词 水稻 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