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抗寒性鉴定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丛日征 张吉利 +4 位作者 王思瑶 于宏影 闫晓娜 裴晓娜 何山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了有助于生命过程的有机反应,制约植物正常的代谢发育。植物抗寒性研究是植物抗逆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正确鉴定和测试植物的抗寒性能,可为进一步代谢组学、杂交育种以及转基因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对物种保护、培育良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抗寒性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植物抗寒性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进行总结,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相关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 鉴定与测试 形态结构特征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大校 王烁 +2 位作者 刘亭亭 王剑南 王千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4期4-10,共7页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树在森林中的生态意义已得到公认,但在全球尺度上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本文将大树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和驱动森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大树死亡的因素。大树效应是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力,其地上生物量增长对森林群落蓄积量和动态(获取和损失)的驱动作用更强。以大树为中心周围会形成同种邻体环形结构,并且有更多的异种邻木包围,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加,周围邻木呈现随机或近似随机的格局。自然干扰会优先影响大树的生存环境和生理机制,导致大树死亡率增加。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森林管理者应努力寻找最好的方法以维持森林中大树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 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格局 自然干扰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质量指数与QBS-ar指数的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健康评价
3
作者 池成林 崔嵘 +2 位作者 董立本 王剑南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带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分,在火干扰导致的森林土壤退化下,通过综合评估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中国生态脆弱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 【目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带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分,在火干扰导致的森林土壤退化下,通过综合评估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中国生态脆弱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提质增效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4年9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选择偃松-落叶松林和白桦-落叶松林随机布设处理与对照各10块样地,每块样地面积为10 m×10 m。分别采用土钻法和改良的Berlese-Tullgren干漏斗法提取中型土壤动物,同时测定土壤pH、土壤养分(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全镁、全铝、全硼和全钠)等土壤环境因子,评价与分析火干扰7年后对大兴安岭白桦-落叶松林和偃松-落叶松林土壤质量与主要障碍因子。【结果】2024年9月,分别在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与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收集中型土壤动物38 525头和67 012头,均隶属2纲。数据分析表明,火干扰显著提高了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全钙和全钠(P <0.05或P <0.001),但对白桦-落叶松林无显著影响。火干扰显著降低了白桦-落叶松林中型土壤动物群的个体数(P <0.05),但对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无显著影响。火干扰均显著降低了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和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土壤质量指数(P <0.05),但对两种林型火烧迹地的QBS-ar指数无显著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型火烧迹地的土壤质量指数与QBS-ar指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火干扰降低了大兴安岭森林土壤质量指数和QBS-ar指数。因此,在未来偃松-落叶松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的自然恢复经营中,应针对土壤障碍因子精准调整土壤改良措施,合理施策以提质增效,加快土壤地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土壤质量指数 QBS-ar指数 土壤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雨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崔嵘 董立本 +6 位作者 池成林 韩大校 张国强 张吉利 刘宏亮 马东明 王剑南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9-16,43,共9页
【目的】探究降水变化下蒙古栎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林为对象开展减雨试验,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分析减雨及断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 【目的】探究降水变化下蒙古栎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林为对象开展减雨试验,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分析减雨及断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减雨以及断根处理下,蒙古栎林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均会受到明显影响。其中,降水减少会增加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减少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并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组成、种属数量、群落相对丰度以及分类聚集特性有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情况,为后续研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性影响及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雨 土壤微生物 断根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艳 丛日征 +1 位作者 张吉利 王晓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40,共12页
【目的】通过解析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山杨次生林和针阔... 【目的】通过解析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山杨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比较,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测定,探讨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3种林型土壤生物量碳、有机质、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土壤温度、pH值差异并不显著。3种林型细菌类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4.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8%);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8.0%)、子囊菌门(Ascomycota,21.0%)、Fungi;p_菌门(4.8%)。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3种林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较大。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土壤总氮量(Total nitrogen,TN)、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与变形菌门呈正相关关系;pH值、容重(Soil bulk density,SBD)与放线菌门呈正相关关系,其中SBD呈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与绿弯菌门呈显著正相关;TN与疣微菌门和绿弯菌门呈显著负相关;总磷(Total phosphorus,TP)、pH值和SBD与担子菌门呈正相关,其中TP呈显著正相关(P<0.05);TN和TOC与接合菌门呈正相关。【结论】不同林型间土壤优势细菌丰度差异不明显,优势真菌丰度差距较大。不同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结构群落存在差异,明确其环境驱动因子和变化规律,是维持三江平原散生林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蒙古栎林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剑南 崔嵘 +2 位作者 池成林 董立本 张吉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67-10376,共10页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升高0.02m^(3)/m^(3)(P<0.05),土壤总呼吸速率增加11.9%(P<0.05),土壤异养呼吸无显著变化(P>0.05)。各月份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占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土壤温度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均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增温会导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降低,其中土壤总呼吸Q_(10)值降低0.45,土壤异养呼吸Q_(10)值降低0.39。不同月份Q_(10)存在差异,其中9月份最高,其次为8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最低。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以增温、断根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模拟气候变暖初期蒙古栎林土壤总呼吸速率会显著升高,增加的土壤碳排放会进一步促进气候变暖,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升高幅度存在差异,夏季土壤碳排放要高于其它季节,而Q_(10)则是于夏季和秋季的过渡时段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蒙古栎林 增温实验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土壤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雨对蒙古栎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董立本 韩大校 +5 位作者 池成林 崔嵘 黄艳 李彦锋 张吉利 王剑南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6-41,49,共7页
【目的】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减少对蒙古栎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地区的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搭建减雨棚对蒙古栎林进行50%减雨处理。于生长季5—8月每月采集土壤样本,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 【目的】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减少对蒙古栎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地区的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搭建减雨棚对蒙古栎林进行50%减雨处理。于生长季5—8月每月采集土壤样本,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减雨条件下土壤含水量、pH值、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含量上升,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以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为因变量,以减雨处理及月份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以铵态氮、全磷为因变量,以减雨处理、月份、减雨处理-月份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以全氮为因变量,以减雨处理、月份、减雨处理-月份为自变量时主效应不存在(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水量与pH值、有机质与铵态氮、有机质与速效磷、铵态氮与全磷、铵态氮与速效磷显著相关,其他土壤理化因子间不具有相关性。【结论】减雨条件下土壤理化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且除全氮含量外,其余理化因子的变化均与减雨作用相关。减雨情况下含水量与pH值、有机质与铵态氮、有机质与速效磷、铵态氮与全磷、铵态氮与速效磷之间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减雨试验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雨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林土壤呼吸的初期影响
8
作者 王剑南 董立本 +5 位作者 池成林 韩大校 崔嵘 赵博坤 骆媛媛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023年5—9月土壤呼吸速率进...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023年5—9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研究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及不同土壤呼吸组分对减雨的响应。【结果】减雨处理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减雨处理未对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造成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较为一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成显著二项式线性相关关系(P<0.05)。减雨导致土壤总呼吸温度敏感性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说明,以减雨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减雨显著抑制了三江平原蒙古栎林土壤呼吸,模拟干旱初期三江平原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碳排放速率可能会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栎林的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精准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蒙古栎林的土壤碳汇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雨 蒙古栎林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大小兴安岭林区转型发展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9
作者 丛日征 黄艳 +2 位作者 于宏影 张吉利 王晓红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现转型发展,遵循生态与绿色发展原则,因地制宜,贯彻落实适应林区的政策,加快林区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率...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现转型发展,遵循生态与绿色发展原则,因地制宜,贯彻落实适应林区的政策,加快林区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率。有序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发森林绿色旅游,发掘林区特色林产品,搭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第三产业带动林区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提高人民福祉。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促进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大小兴安岭林区发展潜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大小兴安岭 林区转型 绿色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