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果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志宏 邹红菲 +3 位作者 邵淑丽 郭立业 林春山 高忠燕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著增加25.19%(P<0.05),跗蹠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著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运动训练 木桶效应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与白枕鹤种间适合度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宏 邹红菲 +3 位作者 邵淑丽 郭立业 林春山 张显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3,共7页
通过比较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与白枕鹤Grus vipio的适合度,以期为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提供参考。本文以保护区冬季1月(4周)单笼饲养的丹顶鹤(5♀、7♂)和白枕鹤(3♀、5♂)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量变... 通过比较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与白枕鹤Grus vipio的适合度,以期为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提供参考。本文以保护区冬季1月(4周)单笼饲养的丹顶鹤(5♀、7♂)和白枕鹤(3♀、5♂)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量变化、摄食量和摄食比例、摄入能量需求及能量收支进行种间比较。结果发现,丹顶鹤的体质量下降(9.35%)显著而白枕鹤体质量下降(3.02%)不显著。丹顶鹤和白枕鹤的摄食比例(鲫鱼/玉米)分别为12.70/1和0.93/1。丹顶鹤摄入能量和排出水热能散失实测值均极显著高于白枕鹤(P<0.001)。丹顶鹤与白枕鹤单位体质量(/kg)能量收支比较,摄入能量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顶鹤的排出水热能散失极显著高于白枕鹤(P<0.01)。另外,低温和短光照的胁迫使可摄食鲫鱼和玉米的时间分别在5.5 h和9.5 h以内。结果表明,冬季相同生境中丹顶鹤和白枕鹤的摄入能量需求水平相同,但其能量收支因摄食偏好而出现显著变化。总之,从食性偏好、食物可获得性和能量收支来看,保护区冬季笼养白枕鹤的适合度应该高于丹顶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白枕鹤 适合度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白枕鹤巢址选择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井丽 吴庆明 +2 位作者 徐建峰 费金 史吏夫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7-981,共5页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枕鹤 巢址选择 环境因子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新捕和冻储鲫鱼替换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圈养丹顶鹤摄食需求的影响
4
作者 杨志宏 邹红菲 +1 位作者 高忠燕 张显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圈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冬季食物通常是冻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玉米Zea mays。为验证冬初与冬末冻储鲫鱼和新捕鲫鱼的交互替换可能对圈养丹顶鹤摄食需求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冬初和冬末将冻储鲫鱼与新捕鲫...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圈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冬季食物通常是冻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玉米Zea mays。为验证冬初与冬末冻储鲫鱼和新捕鲫鱼的交互替换可能对圈养丹顶鹤摄食需求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冬初和冬末将冻储鲫鱼与新捕鲫鱼替换7 d,对分别饲喂冻储鲫鱼(冻储鲫鱼组)与新捕鲫鱼(新捕鲫鱼组)的成体丹顶鹤(10对/组)的摄食量和摄入能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冬初7 d 2组的摄食量和摄入能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末,前3 d新捕鲫鱼组的摄食鲫鱼质量和摄入总能量均显著减少(P<0.05)、取食玉米粒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后4 d及7 d总摄食量和摄入能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末长期冻存的冻储鲫鱼与新捕鲫鱼之间质的差别较大,适应摄食冻储鲫鱼的丹顶鹤在替换新捕鲫鱼初期会发生短暂厌食的生理反应,厌食时间较短,因此不会对其生存及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摄食需求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监测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浙 李连山 +9 位作者 王佳明 黄胧瑶 周丽 徐卓 刘蕾 林宝庆 李波 吕泓学 吴庆明 徐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1-825,共5页
为掌握向海保护区内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数量动态、分布和繁殖生态,2005—2020年3—10月,以旬为单位通过定点观察法、样线法对青头潜鸭进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青头潜鸭的出现频率和最大群体数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共... 为掌握向海保护区内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数量动态、分布和繁殖生态,2005—2020年3—10月,以旬为单位通过定点观察法、样线法对青头潜鸭进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青头潜鸭的出现频率和最大群体数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共观察到青头潜鸭50次,其中单次最大群体数量为26只。(2)青头潜鸭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迁到向海保护区,4月开始成对活动,最晚10月中上旬迁离;喜好安静且水生植物比较茂盛的明水沼泽,常与白眼潜鸭(A.nyroca)、红头潜鸭(A.ferina)、凤头潜鸭(A.fuligula)和白骨顶(Fulica atra)同域活动。(3)黑山坝小林场屯(含福泰泡)、青年坝(含碱地泡、付老文泡)和仙鹤岛等区域是保护区内青头潜鸭的主要分布点。基于监测结果,对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的监测时期、监测区域及监测时间间隔等方面提出了监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头潜鸭 种群监测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可获得性对冬季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志宏 邹红菲 +2 位作者 高忠燕 郭立业 徐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408-4415,共8页
动物主要通过摄入食物和获得食物中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为论证食物获得性对冬季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及为其越冬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供给鲫鱼、玉米和混合(鲫鱼+玉米)饲喂... 动物主要通过摄入食物和获得食物中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为论证食物获得性对冬季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及为其越冬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供给鲫鱼、玉米和混合(鲫鱼+玉米)饲喂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体重及其行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受食物可获得性差异影响,鲫鱼、混合饲喂和玉米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及排泄次数依次降低,玉米组丹顶鹤的体重降低显著(P<0.01)及其行为谱中的静息时间分配明显增加。食物的可选择性、环境低温和短光照的交互作用使丹顶鹤的可摄食时间受限,丹顶鹤的能量收支随之发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冬季每日定时、定量供给鲫鱼和足量供给玉米的饲喂丹顶鹤的方法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能量收支 食物 排泄 热能散失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对重要水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胜龙 蔡勇军 +3 位作者 逄世良 仇福臣 何春光 宋榆钧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湿地重要水禽的影响,2003年春季,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禽进行了调查,重点对丹顶鹤和白枕鹤的营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重要水禽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实施补水... 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湿地重要水禽的影响,2003年春季,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禽进行了调查,重点对丹顶鹤和白枕鹤的营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重要水禽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逐年增多;丹顶鹤的迁徙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上旬,最大迁徙种群个体数为152只;白枕鹤迁徙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最大种群个体数为48只.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明显高于补水前(1996年)的种群数量.说明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有效改善了水禽的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繁殖鹤类 水资源恢复 生境 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的调查
8
作者 邵伟庚 史吏夫 费金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4期60-62,共3页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禽46种;迁徙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上旬;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繁殖鹤类的数量较补水前显著增多;与以往的监测数据比较,黑翅长脚鹬等鹬类和白翅浮鸥、须浮鸥等鸥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黑水鸡、骨顶鸡以及苍鹭、草鹭等水禽的数量趋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迁徙水禽 数量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青头潜鸭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露 郭瑞萍 +7 位作者 张琦 王鑫源 侯佳音 黄胧瑶 靳璐 吴庆明 马建华 徐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093,共3页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中国作为其主要分布地,种群数量约为600—800只。松嫩平原是其历史繁殖地,而扎龙保护区是松嫩平原较有代表性且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大面积湿地,其内...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中国作为其主要分布地,种群数量约为600—800只。松嫩平原是其历史繁殖地,而扎龙保护区是松嫩平原较有代表性且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大面积湿地,其内青头潜鸭的分布状况对其研究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野外实地观察及文献,对青头潜鸭在扎龙保护区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青头潜鸭在扎龙保护区的分布地主要在保护区的东北部、西北部及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头潜鸭 分布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大麻鳽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胜龙 杜军 许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鳽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鳽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鳽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鳽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鳽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鳽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3.85+2.07)mm ×(39.66± 0.42)mm.窝卵数(5.75± 0.50)枚。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23~25d、雏鸟为半晚成雏。在对2个巢共10只雏鸟的统计中.雏鸟的食物共17种,其中以鱼类为主。整个繁殖期两亲鸟多单独活动.针对其他种鸟类的护巢行为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Jian 繁殖生态 扎龙自然保护区 发情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白翅浮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胜龙 蔡勇军 +2 位作者 许青 逄世良 仇福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73,共3页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白翅浮鸥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翅浮鸥于4月下旬迁至扎龙自然保护区。5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属于群巢繁殖鸟类,巢区内巢平均密度为21.25个/hm2,6月上旬开始产卵,卵大...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白翅浮鸥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翅浮鸥于4月下旬迁至扎龙自然保护区。5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属于群巢繁殖鸟类,巢区内巢平均密度为21.25个/hm2,6月上旬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32.2±0.87)mmx(22.3±1.19)mm。窝卵数2.7±0.65枚,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为18~19d。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12h内即随亲鸟离巢。整个繁殖期内亲鸟及种群其他个体的领域性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翅浮鸥 繁殖生物学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逄世良 杨舒涵 +3 位作者 左玉昊 王佳宁 纪艳 罗志文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第4期66-68,共3页
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草本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优势种26种。保护区内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药用、食用和园林应用价值、根据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草本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优势种26种。保护区内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药用、食用和园林应用价值、根据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群落的保护现状,对于如何将野生草本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出建议,为后续保护区的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分布调查 保护利用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日活动节律与人类活动关系
13
作者 龚丽仪 吕泓学 +2 位作者 吴庆明 顾伟 唐雅菲 《四川动物》 2025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基于2023年9月—2024年8月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台红外相机监测的323张狍Capreolus py-gargus和1158张人类活动的独立有效照片,分析狍日活动节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结果显示:(1)狍的活动模式为昼行性;(2)狍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双峰型... 基于2023年9月—2024年8月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台红外相机监测的323张狍Capreolus py-gargus和1158张人类活动的独立有效照片,分析狍日活动节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结果显示:(1)狍的活动模式为昼行性;(2)狍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3:00—06:00和16:30—19:30;人类活动集中在白天,1个大活动高峰和1个小活动高峰分别为08:00—11:00和13:00—15:00;(3)狍和人类日活动节律差异较大(P<0.05),呈低度重叠(Δ=0.425);二者的活动高峰有明显错峰现象,狍对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回避性;(4)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5)在高、低人为干扰强度下,狍的日活动节律差异较小(P>0.05),两者呈现高度重叠(Δ=0.810),均仍保持双峰型和晨昏活动习性;(6)狍与人为干扰的日活动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揭示狍的生活习性及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保护区采取利用警报监控系统代替部分巡逻管护活动、限制科研活动区域和时间,以及控制研学人数等措施,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人类活动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态度与收益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索南措 程鲲 仇福臣 《野生动物》 201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及当地社区经济落后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扎龙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对生态旅游和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扎龙屯社...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及当地社区经济落后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扎龙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对生态旅游和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扎龙屯社区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多持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生态旅游增加了村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村民通过经营餐饮、住宿等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旅游同时为社区带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并改善了道路等基础设施。最后对如何加强社区与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态旅游 态度 收益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坤 金振华 +6 位作者 李烨 张备 鹿凌岩 张莹 史同瑞 张显光 高忠燕 《现代畜牧科技》 2020年第12期15-16,共2页
为了解和保护我国的稀有珍禽———丹顶鹤,本文通过六个方面对丹顶鹤进行了介绍,即丹顶鹤的简介、繁殖、生长发育、食性、疾病防治及其文化,从而使读者对丹顶鹤文化有所认知,并为丹顶鹤的健康生长和自然生态平衡发挥作用。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濒危珍禽 卵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迁徙特征
16
作者 武陶陶 高忠燕 +2 位作者 钱法文 郭学媛 王梓璇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徙参数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丹顶鹤的迁徙路线、重要中途停歇地、迁徙时长、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距离、迁徙节段距离及其个体差异。【结果】半散养丹顶鹤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迁徙路线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7个省区;丹顶鹤迁徙距离在个体水平中差异极显著(P=0.004),其余迁徙参数在个体和季节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现的6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别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宁姜水库、大庆市的北兴泡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的小额伦索克嘎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的东炮台子村、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论】半散养丹顶鹤的迁徙路线与野生丹顶鹤的大陆西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基本一致,个体间不同年份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差异对于丹顶鹤迁徙距离具有极显著影响;丹顶鹤的部分重要中途停歇地和游荡期间的觅食地位于保护地体系之外,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半散养 丹顶鹤 迁徙路线 重要中途停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歌 张明明 +1 位作者 杜微 马丽娟 《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2023年3~5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23科53种,数量9 314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 2023年3~5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23科53种,数量9 314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Grus gr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监测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共13种,占比24.07%;监测数量上雁形目最多(53.83%),其次为鹤形目(21.56%);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鹤(Grus grus)。鸟类构成以夏候鸟、旅鸟为主,河流湖泊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草甸草原生境最低。针对烟筒屯站鸟类监测调查现状,提出增加栖息场所、减少人为干扰及完善生态补水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的野生鸟类监测与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鸟类监测 物种多样性 扎龙烟筒屯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生态与娱乐属性的权衡:一个选择实验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荔珊 敖长林 +3 位作者 毛碧琦 成杨 刘葆奇 马建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44-3954,共11页
随着自然保护区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保护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娱乐需求的双重压力,这使得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以中国东北部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一项选择实验,选取生物多样... 随着自然保护区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保护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娱乐需求的双重压力,这使得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以中国东北部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一项选择实验,选取生物多样性、预期游客数量、景区的环境教育设施、门票价格等4个属性,分别采用多项logit模型、随机参数logit模型和潜在分类模型,探究游客在可能存在冲突的管理优先级之间的偏好。目的是揭示游客如何评价保护区不同的管理属性,以及各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和偏好,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指南。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区游客最关注的属性,并且游客对于生态属性的关注度高于娱乐属性。因此,保护区管理者应首先维持并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环境教育作用的娱乐服务。此外,研究发现游客可分为生态友好型和价格敏感型两种类别,不同类型的群体对游览保护区存在不同偏好,女性和年轻的受访者对生态更友好,男性和年长的受访者对价格更敏感。本文的贡献是将某一方面属性价值的描述扩展到涵盖多个管理属性的研究,并为保护区管理中生态与娱乐的权衡问题提供了更具体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实验 自然保护区 管理有效性 游客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三四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隋成田 朱井丽 +2 位作者 王立刚 潘猛 史立夫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9-100,共2页
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及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高职院校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落实措施,进一步提出亟待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行为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淑玲 马杰 +1 位作者 王文锋 杜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9,75,共9页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成年个体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也有一定差异。观察发现,野生丹顶鹤大量觅食,是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散养丹顶鹤作为不迁徙种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表现出对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和散养丹顶鹤家庭组中个体间行为差异体现丹顶鹤个体在家庭组中地位和职责有所不同。从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在秋季迁徙季节中行为节律观察,建立行为谱,可了解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行为差异,改进人工饲养技术,改善丹顶鹤生存环境,也为完善丹顶鹤行为生态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保护区 日活动节律 丹顶鹤 适应性 行为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