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黑龙江省茶条槭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 1
-
-
作者
舒钰
孔文汇
王钰婷
-
机构
黑龙江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67-77,共11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QN2024-02)。
-
文摘
为促进黑龙江省茶条槭种质资源选育、种质创新、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的保护,根据黑龙江省茶条槭分布情况,选取了20个居群对其表性变异幅度、表型性状的分化情况、表性遗传多样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各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叶柄长宽比(38.73%)、叶柄宽(29.49%)、叶片长比叶柄长(21.62%)、左侧角(20.55%)、叶柄基部宽(19.99%)、叶脉数(19.29%)、叶柄长(17.83%)、果厚(15.74%)、叶片长宽比(15.63)、翅果长宽比(15.14%)、叶片宽(12.98%)、叶片长(12.42%)、叶长(10.37%)、翅果长(10.25%)、翅果宽(9.65%)、果宽(8.83%)、种子长(7.32%)、果长(7.15%)、种子宽(6.67%)、着生痕(6.49%)、种子厚(6.43%)、翅果连接角(6.35%),叶片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9.90%,翅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5%,种子性状为6.81%。其表型特征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变化,叶片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显著的地理梯度效应。表型多样性的变异大多发生在居群间,表型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孙吴、嫩江和沾河居群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6.91%、16.31%和15.83%。建议将孙吴、嫩江和沾河居群作为重点保护居群。
-
关键词
茶条槭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地理梯度效应
黑龙江省
-
Keywords
Acer ginnala
phenotypic traits
genetic diversity
ge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黑龙江省茶条槭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2
-
-
作者
舒钰
-
机构
黑龙江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60-70,共11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QN2024-02)。
-
文摘
为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茶条槭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从促进茶条槭的选育、种质创新、遗传改良以及种质资源的保护。根据转录组数据,开发了13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在20个茶条槭居群、40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33个等位基因。不同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存在差异,最少为2个,最多为5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5385个。茶条槭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显示,居群间的变异较高,居群内的杂合度较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动水平适中(Nm<1),物种的迁移方向为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扩散。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建议孙吴、嫩江和沾河的居群作为重点保护种源。
-
关键词
茶条槭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遗传结构特征
-
Keywords
Acer tataricum subsp.ginnala
genetic diversity
SSR molecular markers
genet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茶条槭秋季叶色变化相关生理性指标的研究
- 3
-
-
作者
舒钰
高天宏
-
机构
黑龙江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8-72,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YB2023-02)。
-
文摘
为了探究茶条槭秋季叶色变化的机理,对茶条槭在不同叶色时期的多项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色素种类与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茶条槭叶色变化主要由花青素的大量积累引发,总花青素含量在叶色变化过程中显著增加,红色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是绿色叶片的4.31倍。随着叶色由绿转红,可溶性糖含量从2.54%增加至8.96%,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25 mg·g^(-1)增加至0.35 mg·g^(-1)。绿色叶片时期的POD、SOD和CAT活性分别为45.52,1985.21和153.28 U·g^(-1);半红色叶片时期,这些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228.51,7854.58和254.47 U·g^(-1);而在红色叶片时期,酶活性又有所下降,分别为105.86,514.25和78.52 U·g^(-1)。因此,建议在茶条槭的推广应用中,注重通过调控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土壤养分等,优化其生长条件,适当调节糖等营养元素的供应,增强茶条槭的叶色表现和抗逆性。
-
关键词
茶条槭
叶色变化
花青素
生理指标
-
Keywords
Acer tataricum subsp.ginnala
leaf color change
anthocyanin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
分类号
S687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