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1
作者 李翔 关艳辉 邢晓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94-98,共5页
为了解和掌握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于2024年春、夏及秋季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74种,其中古北界2种(2.70%)、广布种72种(97.30%)。从居留类型来看,以夏候鸟为... 为了解和掌握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于2024年春、夏及秋季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74种,其中古北界2种(2.70%)、广布种72种(97.30%)。从居留类型来看,以夏候鸟为主,共33种(44.60%);其次为留鸟,共32种(43.24%);旅鸟共8种(10.81%);冬候鸟1种(1.3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鸟类1种,易危(VU)鸟类1种。此次调查对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解,同时也为保护区后续科学研究、保护政策以及野生动物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调查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项凤影 孙继旭 +3 位作者 关艳辉 郭世贤 夏本志 穆立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36-138,146,共4页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为该辖区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入侵等级、原产地及引入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小北...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为该辖区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入侵等级、原产地及引入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小北湖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3种,隶属9科17属。其中,种数最多的是菊科,有9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39.13%。从生活型来看,均为草本植物。从原产地来看,以美洲和欧洲为主,分别为12种(占52.17%)和7种(占30.43%)。从科、属层面分析其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具明显优势。入侵途径以有意引入和无意引入为主。[结论]通过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及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入侵途径 植物区系 小北湖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项凤影 孙继旭 +3 位作者 关艳辉 郭世贤 夏本志 穆立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02-104,117,共4页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该区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濒危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保护区共有野生兰科...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该区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濒危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保护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8属11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生活型均为地生兰。小北湖保护区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小北湖区和石头河区。从分布区类型来看,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为北温带分布(6属,占85.71%),种的区系成分主要为北温带分布(3种,占27.27%)和旧世界温带分布(3种,占27.27%)。[结论]对当前小北湖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北湖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区系 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项凤影 孙继旭 +3 位作者 关艳辉 郭世贤 夏本志 穆立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了该区与其他9个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共54种,隶属18科32属。其中,优势科为蹄盖蕨科、鳞毛蕨科...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了该区与其他9个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共54种,隶属18科32属。其中,优势科为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岩蕨科和木贼科。小北湖蕨类植物中既有较原始的科,也有较进化的科,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为连续的关系。从属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温带成分为主;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东亚成分众多,是分布中心的一部分。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的相似性系数比较表明,小北湖保护区与黑龙江凉水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小北湖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附生类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组成 分布区类型 生态类型 小北湖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继旭 项凤影 +3 位作者 关艳辉 郭世贤 夏本志 姜广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31个监测位点,累计12 356个相机监测日,获得有效照片及视频共15 849张(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6 951次,共鉴定出兽类5目11科1... 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31个监测位点,累计12 356个相机监测日,获得有效照片及视频共15 849张(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6 951次,共鉴定出兽类5目11科19种和鸟类10目16科42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2种、易危(VU)1种和近危(NT)1种。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狍Capreolus pygargus(197.96)、狗獾Meles leucurus(53.17)、野猪Sus scrofa(40.95)、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37.07)、松鼠Sciurus vulgaris(36.34);鸟类RAI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7.45)、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5.26)、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4.13)、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2.75)、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北湖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项凤影 伦绪彬 孙继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7-9,12,共4页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黑龙江省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保护区药用植物...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黑龙江省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结果]经初步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药用植物75科189属241种;优势科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等,优势属有蓼属和堇菜属等;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显著优势,其种类占保护区总药用植物的68.46%;在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78%;保护区共含有7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其中濒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渐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刺五加、胡桃楸、黄芪、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结论]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严禁进山乱砍、乱挖、乱踩及破坏植被等行为;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需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北湖 野生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保护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曾艳丽 关艳辉 +3 位作者 乔璐靖 陈雅婷 琚存勇 蔡体久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径向生长量与近邻体结构参数,采用通径分析探究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林木径向生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优势树种还是伴生树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均要低于中、大径级,其中,黄花落叶松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要低于蒙古栎,中、大径级则要高于蒙古栎。小、中径级林木径向生长与近邻体结构显著相关,大径级林木则不相关。开阔比数和竞争指数是影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且对伴生树种的影响程度要高于优势树种。随着径级增大,近邻体结构对径向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此外,开阔比数与竞争指数的间接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黄花落叶松与蒙古栎的径向生长。因此,该地区进行森林经营时,应选择小、中径级林木进行近邻体结构调整,以提高它们的开阔比数和降低竞争指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长 森林空间结构 近邻体 林木竞争 林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