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提高黑龙江省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张淑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大中型企业 经济效益 国营 几点思考 股份经济 商品经济意识 黑龙江省 发展企业集团 产权形式 商品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 被引量:9
2
作者 焦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53,共7页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求解。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体现的是"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依附论"、"征服论"、"协同论"三个阶段。以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需要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建立新的语境,解构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传统"生产力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实践力 协同论 古典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国军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少是作者的感想和议论,前者意义不大,无足轻重,后者则反映了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这些感想和议论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称道西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二是抨击中国顽固派的守旧与无知。该书问世后,则为守旧派所不容,遭到猛烈攻击,终于毁服被禁,郭嵩焘本人也遭到无情谩骂,本人仕途也因此而大受影响。《使西纪程》一书的厄运及郭本人的遭遇,一方面表明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同时也体现了郭嵩焘的超前眼光及忧患意识,从而使他的经历及《使西纪程》一书架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走向世界 近代中国 《文学兴国策》 中西文化观 清政府 先进士大夫 西方文明 近代化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的目标与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俊文 周继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形而上学 传统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黑格尔实践概念的价值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黑格尔的思想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实践概念的辩证内容的阐述对马克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实践概念包含着通过实践达到主客体统一的思想、实践包含理论又高于理论的思想,还包含着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
关键词 实践 主体 客体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凤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2,共4页
新中国建立后 ,如何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实现国家工业化 ,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时 ,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 ,从农、轻、重三者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 新中国建立后 ,如何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实现国家工业化 ,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时 ,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 ,从农、轻、重三者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的理想 ,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 ,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 ,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工业化 工业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战场 “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陆军 日本法西斯 太平洋战争 战争爆发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内容变化简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凤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中东铁路 第一次对华宣言 苏俄政府 内容变化 北洋政府 远东共和国 苏联对华政策 协约国 苏维埃俄国 对华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党的领导 宪法 社会治理 江泽民同志 人民群众 管理经济 确认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悟马克思对“剥削”范畴的揭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马克思对剥削范畴的揭秘是有着严格的前提条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鲜明的时代背景的。马克思所揭示的剥削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特定范畴,是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剥削,是一种特定阶级关系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条... 马克思对剥削范畴的揭秘是有着严格的前提条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鲜明的时代背景的。马克思所揭示的剥削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特定范畴,是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剥削,是一种特定阶级关系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的制度性前提和阶级对立倾向已经不存在了。私营经济中的劳资雇佣关系已经演化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经济关系,既不含有阶级对立成分,也没有政治色彩,已不构成马克思当年所揭示的剥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剥削 劳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生产关系 阶级关系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的主题和难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中国现代化的主题与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问题。中国现代化的主题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包括九大转变和四大文明建设;难题是指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速度、失业与贫困分化、三农的历史转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 中国现代化的主题与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问题。中国现代化的主题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包括九大转变和四大文明建设;难题是指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速度、失业与贫困分化、三农的历史转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现代化的质量。实现主题与解决难题的新思路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立新型工农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主题、难题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论哲学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冯友兰以“思想的反思和思想的觉解”哲学观系统规范了哲学的深刻内涵,并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位一体构架出鲜明的现代化色彩。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冯友兰以“思想的反思和思想的觉解”哲学观系统规范了哲学的深刻内涵,并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位一体构架出鲜明的现代化色彩。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及“新理学的方法”,力图缓解科学实证和直觉证悟的内在紧张,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相互结合。这种方法论的视角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观 哲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规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道德规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取决于某种道德规范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具体的针对性 ;取决于道德主体———劝导者、说服者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 ;取决于对道德行为主体...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道德规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取决于某种道德规范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具体的针对性 ;取决于道德主体———劝导者、说服者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 ;取决于对道德行为主体———被劝导、被说服者的物质精神补偿机制 ;取决于法治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互相衔接、互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劝导力 说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14
作者 孙占奎 张淑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48,共5页
简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孙占奎,张淑兰一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五大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述五大问题将日益尖锐,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将迅速发展。究其... 简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孙占奎,张淑兰一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五大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述五大问题将日益尖锐,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将迅速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是:(一)庞大的人口对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生态协调 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集约化经营 生态建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通货膨胀的深层次思考
15
作者 高文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抑制通货膨胀 农业发展 经济增长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 农资产品 粮食风险基金 农资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前期中国先进士大夫西政观
16
作者 刘国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关键词 先进士大夫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西方政治制度 代前期 魏源 林则徐 西政观 民主共和制度 民主制度 《海国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由的美学意蕴
17
作者 孙慧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1,85,共4页
论自由的美学意蕴孙慧玲问题的提出。客观现实世界是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必然性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仅决定着外部世界,而且也决定着人自身的一切行为,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和限... 论自由的美学意蕴孙慧玲问题的提出。客观现实世界是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必然性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仅决定着外部世界,而且也决定着人自身的一切行为,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和限制,那么,人岂不成了举手投足都受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必然 美学意蕴 非决定论 马克思 异化劳动 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 自由观 认识论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18
作者 王俊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5,共2页
中国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王俊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社会主... 中国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王俊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实现了中国社会“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建构:论市场经济道德的基本原则
19
作者 孙慧玲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147-151,共5页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廓清一些重大理论是非 ,以期形成某种实践理性上的共识 ,无论对“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 ,还是对于当今中国道德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 基本原则 合理利益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历史地位及其走向
20
作者 王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的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创新性决定了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能够超越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具有当代性。它的当代性表现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具有校正功能;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的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创新性决定了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能够超越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具有当代性。它的当代性表现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具有校正功能;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各种文化思潮碰撞中具有理论优势。目前,围绕着一系列重大的社会课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多层面多向度的探讨,由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趋势:一是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的趋势,二是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 历史地位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