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107,共9页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AM真菌 PCR-DGGE 菌群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麻果胶酶产生菌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柏岩 王贵宾 +2 位作者 葛菁萍 凌宏志 平文祥 《中国麻业科学》 2009年第4期242-247,251,共7页
果胶酶是影响大麻脱胶的关键酶,应用果胶酶可以降低脱胶成本,提高精干麻的制成率和梳成率,为了使自行分离得到的菌株HDDMG05获得较高水平的产酶能力,优化了此菌株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的条件。本项研究主要采用Plackett-Burman(PB)法和响... 果胶酶是影响大麻脱胶的关键酶,应用果胶酶可以降低脱胶成本,提高精干麻的制成率和梳成率,为了使自行分离得到的菌株HDDMG05获得较高水平的产酶能力,优化了此菌株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的条件。本项研究主要采用Plackett-Burman(PB)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对培养基的橘皮粉、酵母提取物、硫酸铵、pH值和NaCl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在橘皮粉16.1%、酵母提取物0.2%、硫酸铵0%、pH值4.98、NaCl0.5%、K2HPO4 0.05%、MgSO4.7H2O 0.01%时,菌株HDDMG05可以获得8100U/mL的最大产酶量。采用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能够较大地提高菌株产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果胶酶 PLACKETT-BURMAN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殷继忠 李亮 +1 位作者 接伟光 蔡柏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8,共9页
土壤细菌的菌群结构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大豆连作种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试验选取连作0年大豆根际土样与连作2年大豆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了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连作0... 土壤细菌的菌群结构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大豆连作种植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试验选取连作0年大豆根际土样与连作2年大豆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了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连作0年根际土壤中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2年大豆根际土壤中相应值。大豆根际土壤中的噬纤维菌科(Cytophagaceae)、鞘氨纯单胞菌(Sphingomonas)、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一些有益菌的相对丰度要变化并不显著。大豆连作会降低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菌群结构。但是在短期连作过程中,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类群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难以用来推断作物连作所存在普遍现象。以期试验结果同时为缓解短期大豆连作障碍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大豆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