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培育早粳稻空育131(fgr)导入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荣田 孟德鑫 +2 位作者 苏迪 王梦露 刘长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共8页
为了改良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粳稻空育131的香味性状,培育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以非香米空育131为受体亲本,香米稻花香2号为香味基因fgr供体亲本,利用功能性SNP-fgr标记鉴定选择香味基因,同时利用34个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背... 为了改良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粳稻空育131的香味性状,培育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以非香米空育131为受体亲本,香米稻花香2号为香味基因fgr供体亲本,利用功能性SNP-fgr标记鉴定选择香味基因,同时利用34个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背景选择,经过3次回交转育创制了背景恢复率达100%的候选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对候选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的农艺性状、抗稻瘟病性、耐冷性、抗倒伏性及香味性状进行鉴定,培育出了除香味以外其他性状与空育131相似或相同的早粳稻空育131(fgr)导入系。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可以在黑龙江省香米水稻生产中示范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空育1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香味基因 导入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对黑木耳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凉 郭雯 +1 位作者 牟佳红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62,共11页
为探究黑木耳液经过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后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将黑木耳液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再利用接种比例1:1的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与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进行发酵,测定经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前后木耳液的成分变化... 为探究黑木耳液经过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后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将黑木耳液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再利用接种比例1:1的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与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进行发酵,测定经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前后木耳液的成分变化,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其结构;对其抗氧化活性,体外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评价;建立H_(2)O_(2)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抗氧化酶含量来评价不同质量浓度木耳发酵液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效果及细胞因子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耳发酵液中总糖含量由未处理木耳液的170.57 mg·g^(-1)提高到539.14 mg·g^(-1),同时,蛋白质含量由未处理木耳液的15.00 mg·g^(-1)提高到81.28 mg·g^(-1);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木耳发酵液中-OH峰明显变宽;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木耳发酵液的三维结构呈密集的谷堆状,木耳中的多糖水解生成了较多小分子的糖,支链含量增多并聚集成团;黑木耳发酵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其α-淀粉酶抑制率较木耳液相比提高了2.39倍;在黑木耳发酵液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胆酸盐结合能力是黑木耳酶解液和木耳液结合胆酸盐能力的1.37倍和2.66倍。木耳发酵液显著提高了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并对氧化损伤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效应。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黑木耳活性成分的功能,为黑木耳产品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发酵黑木耳液 抗氧化活性 α-淀粉酶抑制率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 胆酸盐结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菜中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细菌素特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庆申 王钰涵 +2 位作者 韩德权 张炎 韩晓云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3,共10页
目前已有研究陆续从不同的乳酸菌中分离到细菌素,但是这些细菌素存在着抑菌谱窄的问题,寻找广谱抗菌性能的新一代细菌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市售保质期较长的8种不同品牌的酸菜为材料,将青霉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抑菌实验筛... 目前已有研究陆续从不同的乳酸菌中分离到细菌素,但是这些细菌素存在着抑菌谱窄的问题,寻找广谱抗菌性能的新一代细菌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市售保质期较长的8种不同品牌的酸菜为材料,将青霉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抑菌实验筛选出一株能产生抑菌物质的菌株L_(3),经过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故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_(3),NCBI序列号为MT781360。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于37℃培养18~24 h时产细菌素L_(3)的抑菌活性最强。将该培养上清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G-50过滤分离纯化,再经Trinice-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细菌素L_(3)的分子质量约为4~5 kDa。细菌素L_(3)对蛋白酶敏感,但其活性不受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初步结果显示细菌素L_(3)为蛋白质类物质。细菌素L_(3)在60~100℃处理20 min或121℃处理15 min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pH值2~10范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植物乳杆菌L_(3)分泌的细菌素L_(3)除了具备现有细菌素的稳定性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杀菌能力以外,还能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起到抑菌效果,这对于易被真菌污染导致腐败的果蔬类产品及乳制品的保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研究可为具有广谱抗菌性能的天然防腐剂的生产提供新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菜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分离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脂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秀凉 倪庆圆 +3 位作者 杨宸 宋永 韩晓云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230,共8页
本研究以菜用大豆等外品为原料,通过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来提高其总黄酮含量,为提高菜用大豆产品的附加值提供理论支持。实验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菜用大豆等外品进行发酵,以发酵产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纳豆发酵的最优条件,通过D... 本研究以菜用大豆等外品为原料,通过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来提高其总黄酮含量,为提高菜用大豆产品的附加值提供理论支持。实验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菜用大豆等外品进行发酵,以发酵产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纳豆发酵的最优条件,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纯化,采用芦丁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体内实验分为肥胖预防实验和缓解实验:以C57BJ/6L小鼠为模型,预防实验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总黄酮提取物溶液(50 mg/kg·d);缓解实验是利用高脂饲料建立起肥胖小鼠模型后,灌胃低、中、高剂量的总黄酮提取物溶液(分别为20、50和100 mg/kg·d)。通过小鼠体重、血脂以及促炎因子等指标评价总黄酮溶液的降脂效果。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发酵生产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接菌量为1.15×1011 CFU/100 g菜用大豆,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后熟时间12 h,此时纳豆总黄酮得率为4.30 mg/g菜用大豆;测得该粗提物中黄酮含量为22.1%;预防实验组给予黄酮处理后,小鼠体重和Lee's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缓解实验中高、中、低剂量黄酮提取物处理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为313.10±10.12、310.39±31.76和310.1±10.20 nmol/L,与正常对照组(330.80±34.36 nmol/L)无显著差异(P>0.05);黄酮各组灌胃干预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较高脂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提高了其总黄酮含量,该黄酮提取物具有预防和缓解高脂饮食小鼠血脂升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总黄酮 发酵条件优化 降血脂 纳豆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抑制剂构效关系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梦洋 常远 +1 位作者 冯国军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485,共11页
淀粉酶抑制剂(α-AI)是一类对人、昆虫胰腺和唾液表现出抑制活性的物质,能够降低人体内血糖指数,并能够杀灭害虫,在医药、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类和非蛋白质类α-淀粉酶抑制剂的来源、结构以及作用机理,重点从构效... 淀粉酶抑制剂(α-AI)是一类对人、昆虫胰腺和唾液表现出抑制活性的物质,能够降低人体内血糖指数,并能够杀灭害虫,在医药、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类和非蛋白质类α-淀粉酶抑制剂的来源、结构以及作用机理,重点从构效关系的角度对α-AI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α-淀粉酶抑制剂在疾病防治和农业生产及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为不同来源的α-AI产品的深度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抑制剂 构效关系 分类 作用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中纳豆激酶的提取及其性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秀凉 李倩文 +3 位作者 朱玉 韩晓云 孙庆申 宋永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以菜用大豆为原料,直投式纳豆芽孢杆菌作为发酵剂,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纳豆激酶发酵工艺条件;通过盐溶、硫酸铵分段盐析、二乙氨乙基(DEAE)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纳豆激酶,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 以菜用大豆为原料,直投式纳豆芽孢杆菌作为发酵剂,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纳豆激酶发酵工艺条件;通过盐溶、硫酸铵分段盐析、二乙氨乙基(DEAE)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纳豆激酶,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其分子质量,并进行酶学性质和体外溶栓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为:每100 g蒸煮菜用大豆接入1.15×10^11 CFU/g直投发酵剂,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 h、后熟时间18 h时,此时纳豆激酶活力可达2326.60 IU/g。纳豆激酶的分子质量介于25~35 kDa之间,最适作用温度、pH值分别为37℃、8.0,当温度低于40℃、pH值在6.0~8.0时较稳定;体外溶栓实验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发酵 分离纯化 稳定性 体外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庆申 朱国庆 +2 位作者 王璇 冯国军 宋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43,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盐溶的方法从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α-AI),将提取的α-AI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并评价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提取物对猪胰腺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指标,分析了豆粉的细度(A)... 本研究采用盐溶的方法从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α-AI),将提取的α-AI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并评价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提取物对猪胰腺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指标,分析了豆粉的细度(A)、料液比(B)、盐溶时间(C)三个因素对α-AI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条件,通过对老豆角种子的深加工,实现提高其附加值的目的。结果表明:该α-AI为耐热性蛋白,在pH4~10的范围性质稳定,影响α-AI的IC_(50)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豆粉的细度>料液比>盐溶时间,确定提取α-AI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粉过60目筛(粒径<0.3 mm),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12(g/mL)、盐溶时间7.75 h。紫冠豆角种子α-AI的IC_(50)最优值为27.036±0.23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冠豆角种子 淀粉酶抑制剂 响应面分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鹏 潘钰 +1 位作者 蒙明明 李海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共6页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2构建表达载体pTR-Plac-lba。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式,将表达载体pTR-Plac-lba及作为对照的空载体pTR102分别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获得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和SFH(pTR102)。盆栽试验发现,接种SFH(pTR-Plac-lba)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接种SFH(pTR102)、土著根瘤菌以及未接菌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试验证明,导入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的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对于提高大豆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增加大豆产量起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大豆根瘤菌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 DNA重组技术 工程菌株 三亲本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nodD-lba串联基因的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珊珊 李海英 于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3,共5页
旨在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克隆出结瘤相关基因nodD和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以串联的方式将nodD和lba基因连接到lac启动子的下游,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出带有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载体pTR-Plac-nodD-lba。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构建转基因费... 旨在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克隆出结瘤相关基因nodD和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以串联的方式将nodD和lba基因连接到lac启动子的下游,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出带有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载体pTR-Plac-nodD-lba。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构建转基因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Western blot试验证明导入基因能够进行表达。将初始菌株和基因工程菌株侵染大豆幼苗后进行固氮酶活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工程菌株均能够提高固氮酶效率,导入串联基因的工程菌株在提高固氮酶活性上比导入lba和nodD基因的工程菌株高出4%和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基因nodD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 费氏中华根瘤菌 三亲本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M14品系与二倍体栽培甜菜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洪丽 杨娜 端木慧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目的】甜菜属于耐盐碱作物,通过比较两个优质甜菜材料的耐盐性,为甜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甜菜M14品系(18+1条染色体)和来自同一亲本分离得到的二倍体栽培甜菜(18条染色体)为试验材料,在正常和200 mmol/L NaCl胁迫条... 【目的】甜菜属于耐盐碱作物,通过比较两个优质甜菜材料的耐盐性,为甜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甜菜M14品系(18+1条染色体)和来自同一亲本分离得到的二倍体栽培甜菜(18条染色体)为试验材料,在正常和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进行水培试验。在处理0、1、3、5、7天后,采集幼苗样品,测定株高、根长,分析K^+、Na^+、丙二醛(MDA)和甜菜碱含量,测定主要抗氧化物酶基因(SOD、CAT、APX、GR)和甜菜碱合成基因(CMO、BADH)的转录水平及以上6个基因编码酶活性。【结果】1)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的株高和根长均无明显差异;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的株高和根长均优于二倍体。2)正常条件下,M14品系与二倍体的根吸收K^+和Na^+的能力相似,代谢过程中产生甜菜碱的量相当;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的K^+、N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M14品系根中的甜菜碱含量高于二倍体。3)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的SOD、CAT、APX、GR、CMO和BADH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均不显著;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根中的SOD和GR基因转录水平均在第1天时高于二倍体,CAT、APX、CMO和BADH基因转录水平在第3~5天显著高于二倍体。4)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SOD、CAT、APX、GR、CMO和BADH活性差异不显著;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根中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结论】在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甜菜M14品系根部的甜菜碱含量较高,抗氧化物酶基因转录水平及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表现出更高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M14品系 二倍体栽培甜菜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鲤鱼糜抗冻剂的选择
11
作者 宋永 胡梦 +1 位作者 刘程 马兴龙 《黑龙江水产》 2021年第3期3-5,共3页
该试验以哈尔滨市售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pecularis)为原料制备冷冻鱼糜,选择常用抗冻剂:蔗糖、木糖醇、山梨醇、焦磷酸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方法,以鱼糜巯基含量为考察指标,得到适用于镜鲤鱼糜的复合抗冻剂配方为4%木糖... 该试验以哈尔滨市售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pecularis)为原料制备冷冻鱼糜,选择常用抗冻剂:蔗糖、木糖醇、山梨醇、焦磷酸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方法,以鱼糜巯基含量为考察指标,得到适用于镜鲤鱼糜的复合抗冻剂配方为4%木糖醇,2%山梨醇,2%蔗糖,0.5%焦磷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冷冻贮藏 蛋白质变性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