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levan果聚糖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姜静 刘丽娜 +1 位作者 张鑫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3-349,共7页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生物医学、食品和制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levan的性质以及levan利用果聚糖蔗糖酶催化的生物合成途径,对包括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激活免疫因子、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的益生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levan存在的挑战,为后续levan潜在的商业化价值提供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 果聚糖蔗糖酶 生物合成 益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HD1.7发酵酸菜与商品酸菜代谢物比较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丹 杜仁鹏 +4 位作者 王瑶 王琪 那金 郭尚旭 葛菁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11,共6页
以分离自酸菜发酵液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为发酵剂,构建酸菜发酵微生物生态系统研究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L.paracasei HD1.7发酵酸菜、自然发酵酸菜及8种商品酸菜中有机酸、酸度... 以分离自酸菜发酵液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为发酵剂,构建酸菜发酵微生物生态系统研究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L.paracasei HD1.7发酵酸菜、自然发酵酸菜及8种商品酸菜中有机酸、酸度、亚硝酸盐、VC、甘油、乙醇、甘露醇、2,3-丁二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别。结果表明:不同酸菜样品中有机酸含量与酸度正相关,黑大酸菜、L.paracasei HD1.7发酵酸菜和袁滋袁味酸菜有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3.21±0.13)、(13.20±0.17)、(13.13±0.13)g/L。此外,黑大酸菜、L.paracasei HD1.7发酵酸菜、边府记酸菜中不仅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供试酸菜,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供试酸菜(P<0.05),安全性、营养价值更高,而且风味物质含量丰富、感官品质更优。研究结果有助于酸菜生产工艺监控和质量标准建立,对酸菜质量稳定性的提高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展现了L.paracasei HD1.7在酸菜发酵的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品质 发酵剂 副干酪乳杆菌 代谢组学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丹 刘鹏飞 +2 位作者 潘超 杜仁鹏 葛菁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58-4967,共10页
代谢组学指某一生物系统中产生的或已存在的代谢物组的研究,以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为分析平台,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随着代谢组学中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生态代谢组学概念应运而生,即研究某一个生物体对环... 代谢组学指某一生物系统中产生的或已存在的代谢物组的研究,以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为分析平台,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随着代谢组学中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生态代谢组学概念应运而生,即研究某一个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代谢物组水平的响应。理清代谢组学与生态代谢组学学科发展的脉络,综述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及其优势与局限性,论述代谢组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代谢组学技术与其他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的结合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生态代谢组学研究者未来要完成的任务和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生态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质谱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导率的酒精发酵过程在线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冲伟 宋瑞清 +2 位作者 宋永 李宏涛 孙庆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9-353,共5页
为了探讨电导率在酒精发酵过程在线监测的适用性,对酒精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酒精度、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氯化钙和硫酸铵2种盐类对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与还原糖和酒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在电导率... 为了探讨电导率在酒精发酵过程在线监测的适用性,对酒精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酒精度、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氯化钙和硫酸铵2种盐类对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与还原糖和酒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在电导率下降阶段,电导率随着还原糖的降低而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加而上升。利用电导率的测量值间接地反映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同时,电导率达到最低点时,酒精度和还原糖均符合酒精发酵终点的参数指标,可以据此确定酒精发酵的终点。pH值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发酵60h前变化规律相同);氯化钙和硫酸铵2种盐类在一定范围内对电导率的变化不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成果可用于酒精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和发酵终点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酒精 监测 电导率 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漆酶半知真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NF-08菌株的分离及产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冬妮 范晓旭 赵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采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样品,分离产漆酶真菌并优化产酶条件,旨在开发产漆酶半知真菌种质资源,提高漆酶产量,为微生物漆酶扩大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条件参数。【方法】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为富... 【目的】采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样品,分离产漆酶真菌并优化产酶条件,旨在开发产漆酶半知真菌种质资源,提高漆酶产量,为微生物漆酶扩大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条件参数。【方法】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在愈创木酚-PDA选择性平板上分离产漆酶真菌。利用ABTS[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和SGZ[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连氮,即丁香醛联氮]显色反应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确定供试菌株后,利用形态观察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将菌株鉴定至种。以ABTS法测定供试菌发酵液漆酶活性,以Lowry法测定发酵液总蛋白含量。在考察供试菌株生长、产酶及胞外蛋白总量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培养基起始p H、装液量、接种量及底物诱导对菌株产漆酶的影响,获得菌株产酶最适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获得1株发酵周期短、初始酶活高的产酶菌株NF-08。结合形态学特征与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NF-08属于为半知菌亚门疣孢漆斑菌。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漆酶活性与菌丝生长和胞外蛋白总量基本同步,发酵第6天达到酶活峰值9.28 U·m L-1。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4.0%葡萄糖和3.5%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 H7.0。最适装液量60 m L·(250 m L)-1,最适接种量4%,最适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分别为30℃和140 r·min-1。没食子酸、阿魏酸和单宁酸显著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活性的产生,以没食子酸效果最好。经过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以及底物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水平达到16.82 U·m L-1,比优化前提高了81.25%。【结论】建立环境样品中产漆酶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株发酵周期短、产漆酶活力高的半知真菌疣孢漆斑菌NF-08。该菌株经单因素试验产酶条件优化效果明显,酶活水平提高显著,可为微生物发酵产漆酶提供新的菌株资源,在微生物发酵漆酶工业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后续对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产生、性质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漆酶在半知真菌生活史中的作用及生态学功能,同时拓展半知真菌漆酶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知菌 疣孢漆斑菌 漆酶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保护区土壤产类漆酶-多铜氧化酶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丹 谷惠琦 +3 位作者 崔岱宗 范晓旭 张曦 赵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62-4070,共9页
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林型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云杉(Picea dietrich)林采集林下土壤样品,以铜离子作为筛选剂处理后,结合平板分离法与基于16S rDNA V3区片段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 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林型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云杉(Picea dietrich)林采集林下土壤样品,以铜离子作为筛选剂处理后,结合平板分离法与基于16S rDNA V3区片段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调查了土壤样品中产类漆酶-多铜氧化酶(laccase-like multicopper oxidase,LMCO)细菌的群落结构。这是研究产类漆酶-多铜氧化酶细菌在环境中存在的种、属及分布的新尝试。平板分离获得10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其中梭状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未见相关报道。通过DGGE图谱分析可知,产类漆酶-多铜氧化酶细菌在研究地不同林型土壤中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红松林土壤中多样性最为丰富。DGGE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取样地土壤中产类漆酶细菌主要为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芽孢杆菌属和一些未培养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类漆酶-多铜氧化酶 细菌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HDS-01发酵对酸菜品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旭 曹春振 +2 位作者 杨志馨 潘月 宋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8-166,共9页
添加分离自酸菜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构建酸菜发酵微生物生态体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酸碱滴定法、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酶学分析方法等,研究酸菜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添加分离自酸菜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构建酸菜发酵微生物生态体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酸碱滴定法、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酶学分析方法等,研究酸菜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评价L. casei HDS-01对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的pH在第3 d就下降至3.15±0.08,发酵初期乳酸菌数为(7.63±0.19)lg CFU/mL。在发酵酸菜各时期,乳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酸菜(P<0.05)。在发酵末期,乳酸、总酸和VC含量分别为(7.88±0.38)、(8.45±0.38) g/L和(445.02±10.53)mg/kg,亚硝酸盐含量为(1.55±0.86)mg/kg。对酸菜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发现,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从发酵液清澈度、酸菜的色泽、香气、口味以及脆度等方面均优于自然发酵酸菜。此外,L. casei HDS-01发酵酸菜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始终保持优势地位(63.36%~95.79%),降低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0.04%~2.26%)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0.28%~25.84%)等致病菌丰度,调控了菌群多样性,缩短了发酵进程。本研究对发酵用菌种资源和功能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干酪乳杆菌 菌群多样性 群落结构 群体感应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鸽 宋福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50,共7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MDA 类黄酮 Gl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醇脱氢酶基因高拷贝表达载体构建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葛菁萍 裴芳艺 +5 位作者 黄守锋 赵靖雯 宋刚 孙红兵 洛雪 平文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12,共5页
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XDH)可以氧化木糖醇生成木酮糖,处于木糖代谢的节点位置。利用PCR方法克隆得到了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20335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质粒p KT0150的ADH1终止子序列和G418抗性基因(KanR),... 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XDH)可以氧化木糖醇生成木酮糖,处于木糖代谢的节点位置。利用PCR方法克隆得到了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20335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质粒p KT0150的ADH1终止子序列和G418抗性基因(KanR),以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5特定的2.2 kb的r DNA片段。以酿酒酵母整合载体p406ADH1为骨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一个多拷贝整合表达载体p LXAGRX。将重组载体p LX-AGRX线性化转入到酿酒酵母W5后,通过高浓度G418筛选和PCR双重鉴定,证实重组载体p LX-AGRX已整合到酿酒酵母W5基因组上,测定木糖醇脱氢酶酶活可达65.957 4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哈塔假丝酵母 木糖醇 木糖醇脱氢酶 载体构建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表达细菌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那金 王瑶 +1 位作者 郭尚旭 赵丹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18-21,27,共5页
甘露聚糖酶是一类水解甘露聚糖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细菌来源尤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异源表达细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基因,以获得性质优良的甘露聚糖酶。对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进行了概述,归纳... 甘露聚糖酶是一类水解甘露聚糖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细菌来源尤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异源表达细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基因,以获得性质优良的甘露聚糖酶。对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细菌甘露聚糖酶的异源表达在提高酶活、扩大p H值作用范围、改善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包括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等。利用微生物资源拓宽甘露聚糖酶的应用领域,使用微生物技术提高产酶量满足工业需求,并为甘露聚糖酶定向进化和改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甘露聚糖酶 分子生物学 异源表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HDL-3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性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丹 曹慧莹 +2 位作者 孙梦 于连升 杜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5-122,共8页
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HDL-3。利用该菌株进行发酵产EPS、分离纯化EPS,并解析EPS的结... 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HDL-3。利用该菌株进行发酵产EPS、分离纯化EPS,并解析EPS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EPS是由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葡聚糖,分子量为1.581×106 Da。EPS呈现表面光滑、有光泽、紧凑的片状非晶体结构。溶解率和持水率分别为98.63%±1.03%和401.30%±4.92%。此外,该EPS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剪切稀释特征,粘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和pH呈负相关,不仅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苯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还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静 杜仁鹏 +1 位作者 郭尚旭 赵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5,共7页
从自制水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该菌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以该菌株为供试菌进行产糖发酵及分离纯化EPS,并测定EP... 从自制水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该菌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以该菌株为供试菌进行产糖发酵及分离纯化EPS,并测定EPS的化学组成、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抑菌性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总糖、蛋白质、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3.67±2.08)%、(0.32±0.01)%和(6.01±0.34)%。溶解率和持水率分别为(98.78±1.37)%和(426.03±7.26)%。此外,该EPS展现出良好的乳化性、抑菌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且随着EPS质量浓度的升高,作用效果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法构建副干酪乳杆菌组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缺失突变株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元春 王洋 +3 位作者 由田 高冬妮 平文祥 葛菁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0,共6页
构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组氨酸蛋白激酶prcK基因缺失突变株,为prcK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工具。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质粒p KLKRT(含prcK::Tet^r基因),将其电转化进入L.paracaseiHD1.7中,使prcK::Tet^r基因同源重组到... 构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组氨酸蛋白激酶prcK基因缺失突变株,为prcK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工具。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质粒p KLKRT(含prcK::Tet^r基因),将其电转化进入L.paracaseiHD1.7中,使prcK::Tet^r基因同源重组到L.paracasei HD1.7的染色体上,通过四环素耐药、氨苄青霉素敏感等特性筛选出含有prcK::Tet^r基因的新L.paracasei HD1.7。结果表明,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及酶切验证后确定质粒p KLKRT构建成功,并成功转化入L.paracasei HD1.7中,经PCR确认L.paracasei HD1.7 prcK基因缺失突变株构建成功。该突变株产生的细菌素效价比出发菌株低23.61%。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L.paracasei HD1.7 prcK基因缺失突变株,为研究L.paracasei HD1.7群体效应相关基因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细菌素 组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脱胶酶系及脱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上峰 刘鹏飞 +2 位作者 潘超 杜仁鹏 赵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732-13733,共2页
亚麻纤维的提纯过程称为脱胶,即保留亚麻韧皮部可纺纤维,去除果胶、半纤维素等胶质组分。在简介亚麻纤维及其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概述脱胶酶系组分及作用机理,系统地总结了常用脱胶工艺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亚麻纤维脱胶工艺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亚麻 脱胶 脱胶酶 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季海蕊 张鑫 +1 位作者 姜静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329,336,共6页
β-甘露聚糖酶属于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主要水解产物为甘露低聚糖(mannan-oligosaccharides,MOS)。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种类多且活性高,但大部分安全性低,其中乳酸菌(lactic ac... β-甘露聚糖酶属于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主要水解产物为甘露低聚糖(mannan-oligosaccharides,MOS)。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种类多且活性高,但大部分安全性低,其中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甘露聚糖酶具有纯化步骤少、易于提取、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满足食品级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在保健品、饲料、饮料生产等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天然LAB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分离纯化和酶学特性,简述了近年来甘露聚糖酶的LAB重组表达及其在果汁澄清和制备益生元MOS方面的应用,为LAB甘露聚糖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Β-甘露聚糖酶 酶学性质 异源表达 应用 表面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2,3-丁二醇的酿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家旺 邓利廷 +1 位作者 孙健 葛菁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酿酒酵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尤其在发酵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2,3-丁二醇作为其利用葡萄糖发酵的产物之一,也有着极大地发展潜力。该研究利用肌酸显色法,对39株W系列菌株以及在六种不同地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测定其乙偶姻产量,并结... 酿酒酵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尤其在发酵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2,3-丁二醇作为其利用葡萄糖发酵的产物之一,也有着极大地发展潜力。该研究利用肌酸显色法,对39株W系列菌株以及在六种不同地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测定其乙偶姻产量,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优选菌株。结果表明,菌株W141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72 h时,2,3-丁二醇脱氢酶酶活力最高为0.0257 U/mg,2,3-丁二醇产量最大为1.6 g/L,可作为2,3-丁二醇的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 3-丁二醇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优化及在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烁 季海蕊 +1 位作者 曹慧莹 赵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为丰富甘露聚糖酶在乳酸菌中的菌株来源,扩大甘露聚糖酶在食品级领域的应用。通过形态观察、API 50 CHL试剂条检测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产β-甘露聚糖酶的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 为丰富甘露聚糖酶在乳酸菌中的菌株来源,扩大甘露聚糖酶在食品级领域的应用。通过形态观察、API 50 CHL试剂条检测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产β-甘露聚糖酶的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MP-5-3。采用响应面法获得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角豆胶5.7 g/L、酵母提取物5.2 g/L、葡萄糖8.0 g/L、蛋白胨10.0 g/L、牛肉膏10.0 g/L、柠檬酸铵3.0 g/L、1 mL吐温80和初始pH值6.1。优化后菌株产甘露聚糖酶酶活从(64.55±0.20)U/mL增加到(75.83±0.31)U/mL,是优化前的1.17倍。β-甘露聚糖酶能提高苹果、橙子、桃子、柿子和蓝靛果5种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其中酶处理组的柿子汁(44.53%)和苹果汁澄清度(73.60%)显著高于离心组(36.86%和64.41%)(P<0.05),分别提高了17.2%和14.3%。该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3MP-5-3粗甘露聚糖酶在果汁澄清具有经济、简便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果汁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