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活动中的“隔”与“不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奎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王国维主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隔”与“不隔”。其实 ,从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批评角度看 ,都存在着“隔”与“不隔”。值得注意的是 ,对文学活动中“隔”与“不隔”的态度却...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王国维主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隔”与“不隔”。其实 ,从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批评角度看 ,都存在着“隔”与“不隔”。值得注意的是 ,对文学活动中“隔”与“不隔”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提倡和追求“不隔”。作家在创作时 ,追求一种历历在目的清晰表现 ,翻译家在翻译时 ,也力求忠实原作 ,与原著在风格、语调上保持一致。而在文学批评中 ,批评家并不担心“隔” ,并在一定程度上倡导着文学批评“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隔 翻释 文学批评 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中的情结批评与情境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奎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在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这就是情结批评和情境批评。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情结批评中,批评者不是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从作品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而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这往往会造成对本文的误读;... 在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这就是情结批评和情境批评。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情结批评中,批评者不是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从作品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而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这往往会造成对本文的误读;而在情境批评中,批评者则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从作品和作家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表现为批评者对作家和作品的认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观,所产生的批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情结 情结批评 情境 情境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出土简帛与先秦文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冬颖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多属先秦文本,从马王堆帛书到银雀山汉简,从郭店楚简到上博楚简,新出先秦佚文比比皆是。由于先秦一直到汉初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形成的时期,因此有关这个时期的简帛文献的新发现,就不止影响到当时的学术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多属先秦文本,从马王堆帛书到银雀山汉简,从郭店楚简到上博楚简,新出先秦佚文比比皆是。由于先秦一直到汉初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形成的时期,因此有关这个时期的简帛文献的新发现,就不止影响到当时的学术文化研究,而且影响到以后甚至整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利用出土文献来观照先秦文学研究,对文学文献的补充、文学史的重塑、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文学思想背景研究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出土简帛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复义说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安祖 杜萌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94,共6页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清"是一个具有多层面丰富义蕴的核心审美概念,本文对"清"的概念的多重义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辨析,澄清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揭示出"清"概念复义性问题...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清"是一个具有多层面丰富义蕴的核心审美概念,本文对"清"的概念的多重义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辨析,澄清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揭示出"清"概念复义性问题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义性 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人称——边缘叙述者 被引量:6
5
作者 许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第二人称视角狭窄 ,在叙事文本中仍处于边缘人的地位 ,实质是依附于第一、第三人称的“他者”。根据“你”在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他者”又分为“在场”、“缺席”、“本我”三种形式。但第二人称是最具现代意义的人称 。
关键词 第二人称 他者 在场 缺席 本我 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政与贾宝玉关系还原批评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敬圻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红楼梦》(前80回)舒卷自如地展露了贾政直面“贾宝玉现象”的“嫌恶”心态(第一时段)、绝望心态(第二时段)和妥协心态(第三时段),揭示了他从无比焦躁到无限痛苦到无奈认同的心理轨迹。凡此,皆受两种“力”的牵制,一是主流文化对男人(... 《红楼梦》(前80回)舒卷自如地展露了贾政直面“贾宝玉现象”的“嫌恶”心态(第一时段)、绝望心态(第二时段)和妥协心态(第三时段),揭示了他从无比焦躁到无限痛苦到无奈认同的心理轨迹。凡此,皆受两种“力”的牵制,一是主流文化对男人(含少年男子)的价值期待;二是作为自然人寻常人的骨肉亲情,尽管后者是潜存的、被压抑的,甚至是羞于正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政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性答句否定的隐显与程度 被引量:17
7
作者 尹世超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对问句的疑问焦点或非疑问焦点予以否定的否定性答句 ,以是否带否定词语为根据 ,可分为带否定词语的显性否定答句和不带否定词语的隐性否定答句 ;以否定的程度为根据 ,否定性答句可分为强势否定答句。
关键词 答句 否定 隐显 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九五”回顾和“十五”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戴昭铭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84-89,共6页
:“九五”期间 ,中国社会语言学稳步发展 ,语言调查成绩显著 ,语言规范和语文立法研究获得重要突破 ,文化语言学渐趋成熟 ,言语交际和称谓问题研究成为热点 ,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开始与国际接轨。但理论薄弱、方法简单、学风粗率等等... :“九五”期间 ,中国社会语言学稳步发展 ,语言调查成绩显著 ,语言规范和语文立法研究获得重要突破 ,文化语言学渐趋成熟 ,言语交际和称谓问题研究成为热点 ,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开始与国际接轨。但理论薄弱、方法简单、学风粗率等等缺陷依然制约着学科的发展。文章综述并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现状 ,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十五”期间应注重研究的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语言学 发展 语言调查 语文规范 言语交际 称谓研究 语文立法 语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新的文化境遇:理性的审视与回应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文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文化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其中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成为人们新的文化境遇。对它们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回应,就是认识这两种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它...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文化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其中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成为人们新的文化境遇。对它们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回应,就是认识这两种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它们的负面效应,对大众文化应导入教化、价值、意义、审美等文化因素,对网络文化则应导入人文关怀以防止技术理性的片面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网络文化 大众文化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字应否无限类推——读横排简化字整理本古籍有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先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简化字的法定数目到底有多少 ,能否采用无限类推简化的方法简化汉字 ,这在目前的权威工具书以及出版物中都有不同的处理。本文从国务院废止“二简”通知有关稳定汉字的精神出发 ,考虑中文信息化以及因特网发展的现实 ,主张以目前的GBK字... 简化字的法定数目到底有多少 ,能否采用无限类推简化的方法简化汉字 ,这在目前的权威工具书以及出版物中都有不同的处理。本文从国务院废止“二简”通知有关稳定汉字的精神出发 ,考虑中文信息化以及因特网发展的现实 ,主张以目前的GBK字库 (也就是GB1 30 0 0 .1 )为准 ,不采用无限类推简化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字 类推 整理本 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品质与媒介责任——增强舆论影响力之我见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亚楠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品质 媒介责任 新闻传媒 舆论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三百》的经典化源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冬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自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从尘封的历史中现身以来,《诗三百》的经学化过程再一次受到关注,《孔子诗论》的出现为我们探寻《诗经》的经典化源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推进了《诗三百》的普及,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引《诗》、... 自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从尘封的历史中现身以来,《诗三百》的经学化过程再一次受到关注,《孔子诗论》的出现为我们探寻《诗经》的经典化源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推进了《诗三百》的普及,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引《诗》、证《诗》比比皆是,《孔子诗论》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诗论》与先秦的用《诗》风气是密切相关的,而《毛诗序》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诗论》释《诗》与汉儒解《诗》的方式、内容、思想内涵又有很多差别,对《诗三百》走向经典《诗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三百》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砥砺十载 功在千秋——评《哈尔滨话音档》《哈尔滨方言词典》《哈尔滨市志·方言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尹世超 《哈尔滨话音档》 《哈尔滨市志·方言志》 《哈尔滨方言词典》 语音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拟话本篇首诗词浅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元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5,共4页
李渔拟话本的篇首诗 ,较之话本及早期拟话本 ,其随意性不见了 ,而代之以功能性的明确———概括主题 ;较之话本及早期拟话本 ,篇首诗被作者忽略的情况不见了 ,而代之以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成为全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拟话本 诗词篇首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生造词语的判定和规范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1,共4页
生造词语的判定和规范一直是汉语规范化工作的一个难点。本文在新时期新的规范观念的指导下 ,从生造词语的判定方法和规范观念等方面探讨这一难点问题。
关键词 生造词语 判定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维国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这一语法现象作出解释:(1)历时方面,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两种结构的来源不同,结果补语来源于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表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以及带“了”的形容词,而可能补语则...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这一语法现象作出解释:(1)历时方面,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两种结构的来源不同,结果补语来源于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表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以及带“了”的形容词,而可能补语则来源于使成式中间加“得”;(2)共时方面,我们主要从能否带宾语、语流重音与主要信息、疑问焦点与答句、“了2”(情状改变标记)指向的范围四个角度论证“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因而可能补语前是不能加修饰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补语 结果补语 修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信息化与语言文字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昭铭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全球化 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 信息化 语言文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的重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景超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87-93,共7页
近些年有一种否认茅盾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巨著《子夜》的倾向。本文不同意这种倾向。要正确评价《子夜》的成就 ,必须摒弃政治学的批评模式而采用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文章认为 ,《子夜》成功地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 ;《子夜》... 近些年有一种否认茅盾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巨著《子夜》的倾向。本文不同意这种倾向。要正确评价《子夜》的成就 ,必须摒弃政治学的批评模式而采用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文章认为 ,《子夜》成功地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 ;《子夜》抒写了现代意识 ;《子夜》的客观立场保证了它艺术描写的真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文学评论 社会学批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脑智慧的深层较量——《三国演义》用人之道比较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敬圻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101,共9页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却提供了有关人才问题的理性思考。作为首脑人物的曹操、刘备、孙权在人才大战中的观念、政策及个人魅力之得失 ,呈现为以下一些规律性涵义 :不拥有经天纬地的人才 ,难以确立改天换地的路线 ,难以实现惊天...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却提供了有关人才问题的理性思考。作为首脑人物的曹操、刘备、孙权在人才大战中的观念、政策及个人魅力之得失 ,呈现为以下一些规律性涵义 :不拥有经天纬地的人才 ,难以确立改天换地的路线 ,难以实现惊天动地的目标。政策的全方位开放 ,吸引着足成赢家的忠勇智慧之士 ;政策的偶现失误 ,则招致无可弥补的历史性憾恨。说到底 ,是首领人物个人魅力的公开透明的竞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三国演义》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发展趋势与国际化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德群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152,共2页
我国近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变革与我国广告业出现国际化广告代理和外商的投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国际广告公司对本土广告业的冲击和影响,在近几年内充分地显示出来,其大资本、大投入,追求规模效益的操作手法以及灵活的市场运作... 我国近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变革与我国广告业出现国际化广告代理和外商的投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国际广告公司对本土广告业的冲击和影响,在近几年内充分地显示出来,其大资本、大投入,追求规模效益的操作手法以及灵活的市场运作方式对于我国发展中的广告业带来 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中国 广告业 发展趋势 广告宣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