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活动中的“隔”与“不隔” |
张奎志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文学批评中的情结批评与情境批评 |
张奎志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3
|
近年出土简帛与先秦文学研究 |
刘冬颖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4
|
“清”复义说 |
张安祖
杜萌若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5
|
第二人称——边缘叙述者 |
许辉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6
|
贾政与贾宝玉关系还原批评 |
刘敬圻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7
|
否定性答句否定的隐显与程度 |
尹世超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8
|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九五”回顾和“十五”展望 |
戴昭铭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4
|
|
9
|
面对新的文化境遇:理性的审视与回应 |
于文秀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0
|
简化字应否无限类推——读横排简化字整理本古籍有感 |
李先耕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1
|
社会品质与媒介责任——增强舆论影响力之我见 |
郑亚楠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2
|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三百》的经典化源流 |
刘冬颖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3
|
砥砺十载 功在千秋——评《哈尔滨话音档》《哈尔滨方言词典》《哈尔滨市志·方言志》 |
王大新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4
|
李渔拟话本篇首诗词浅探 |
胡元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5
|
浅议生造词语的判定和规范问题 |
杨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6
|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
史维国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7
|
全球化、信息化与语言文字工作 |
戴昭铭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8
|
《子夜》的重估 |
张景超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1
|
|
19
|
首脑智慧的深层较量——《三国演义》用人之道比较谈 |
刘敬圻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20
|
广告发展趋势与国际化影响 |
崔德群
|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