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特质:“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的赓续与发展
1
作者 姜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7,共12页
“以民为本”向“人民至上”的赓续发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性结合的实践成果。“人民至上”理念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体系中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系统梳理中国传统... “以民为本”向“人民至上”的赓续发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性结合的实践成果。“人民至上”理念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体系中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深入探讨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所实现的价值主体、价值立场、价值中心和价值宗旨的深刻转变与创新性发展,进而剖析“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主张的创造性表达并揭示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 以民为本 价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立群 李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6,2,共9页
实践哲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内涵已经不能用伦理学、政治哲学概括了。文章试图在历史的嬗变中厘定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由之派生出培根"科学-技术"的实... 实践哲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内涵已经不能用伦理学、政治哲学概括了。文章试图在历史的嬗变中厘定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由之派生出培根"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它们构成了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型",后世实践哲学的诸多形式都只是两种基本范型的延伸和派生。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两种基本范型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践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理论分野:首先,在实践知识的核心内涵上,由伦理-政治的知识到人文科学的知识;其次,在实践的场域上,由"伦理-政治"领域转换为"社会"领域;再次,在实践的层次和总体化程度上,由伦理-政治实践转向劳动实践以及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全面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形式上,由伦理-政治实践转换为一种新的当代实践形式——文化实践。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实践哲学逐渐具备了普遍性和总体性的特征。实践哲学并不是形而上学理论内部的一个哲学分支,亦非一般哲学原理的特殊应用,而是包括理论哲学在内的关于人、人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哲学。实践哲学将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 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 理论分野 劳动实践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路杨 冯万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学生自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观念、主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学生自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观念、主体意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影响就业的困境因素,因此从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提出提高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着力点和可供选择的实践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内在文化逻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华 郑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4,254,共7页
传统儒学在近代遭逢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与冲击,逐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取代,这与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在具体分析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导致的消极文化后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传统儒学的... 传统儒学在近代遭逢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与冲击,逐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取代,这与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在具体分析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导致的消极文化后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传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哲学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立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0,共6页
从文化哲学的立场上理解,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结成的、以基本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以基本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原则的统一。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一个民族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感知内... 从文化哲学的立场上理解,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结成的、以基本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以基本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原则的统一。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一个民族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感知内容,决定一个民族特定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方式,决定一个民族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向心力,决定该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样态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文化的基本性质: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性和生成性,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着重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本的争论是一个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在历史与文化之间——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后的哲学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隽鸿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彻底地终结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使哲学研究转向人之生存的历史性,实现了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统一,建构了全新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在双重的维度上展开的,表现为对人之存在历史性研究的形而上维度和对具体历...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彻底地终结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使哲学研究转向人之生存的历史性,实现了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统一,建构了全新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在双重的维度上展开的,表现为对人之存在历史性研究的形而上维度和对具体历史进程研究的形而下维度的统一。历史哲学与文化哲学的研究是统一的,都是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总体研究,只不过视角不同。文化哲学可以作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范式,而历史哲学则可以作为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历史 历史哲学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性表述与哲学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西方现代文化对自身的普遍主义的价值主张和宣称,是建立在其对自身文化化的普遍性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西方现代文化普遍性表述的形成和确立过程,揭示其在内在本质上是一个把自己和世界等同起来的文化概念。从... 西方现代文化对自身的普遍主义的价值主张和宣称,是建立在其对自身文化化的普遍性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西方现代文化普遍性表述的形成和确立过程,揭示其在内在本质上是一个把自己和世界等同起来的文化概念。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和揭示其普遍性价值主张的实质,以应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宣称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文化 马克思主义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怀疑论的存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意义的新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长栓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6,共6页
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意义,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把哲学家及其哲学分别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从而试图完成对全部哲学的说明,但怀疑论独立存在的事实表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意义错误理解了怀疑论本身,其中最... 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意义,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把哲学家及其哲学分别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从而试图完成对全部哲学的说明,但怀疑论独立存在的事实表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意义错误理解了怀疑论本身,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把怀疑论看成不可知论,从而并不能图示哲学的全部图景,这就要求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必须进行新认识,这种新认识以对怀疑论独立存在事实的认真分析为基础而成为怀疑论之存在合理性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怀疑论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理性批判的批判——论舍斯托夫对克尔凯郭尔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6,共4页
舍斯托夫是西方社会公认的著名的研究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学者,舍斯托夫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都强烈地表达了反对理性,反对普遍性、必然性对人性的压制的观点,但他们的哲学又有重大的不同。舍斯托夫认为克尔凯郭尔反对理性是不彻底的。这样,... 舍斯托夫是西方社会公认的著名的研究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学者,舍斯托夫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都强烈地表达了反对理性,反对普遍性、必然性对人性的压制的观点,但他们的哲学又有重大的不同。舍斯托夫认为克尔凯郭尔反对理性是不彻底的。这样,舍斯托夫在肯定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倾向的同时,又对克尔凯郭尔哲学进行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斯托夫 克尔凯郭尔 非理性生命体验 理性必然性 理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托扬诺维奇的社会批判哲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欣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斯托扬诺维奇把马克思的学说理解为一种社会批判思想,并对马克思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实现了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之间的链接。其社会批判哲学以人的异化为理论切入点,以对社会的整体性批判为理论立场,揭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发展的内... 斯托扬诺维奇把马克思的学说理解为一种社会批判思想,并对马克思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实现了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之间的链接。其社会批判哲学以人的异化为理论切入点,以对社会的整体性批判为理论立场,揭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扬诺维奇 社会批判 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论高等教育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欣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哲学素养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素养,哲学的功能是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不能为我们提供研究对象的具体知识,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探求和获取知... 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哲学素养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素养,哲学的功能是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不能为我们提供研究对象的具体知识,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探求和获取知识。如果大学生们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这将会对他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等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素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哲学视阈中的“普世价值”
12
作者 向冬梅 陈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规范性"、"普遍性"的含义,其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性和标准化,追求的是客观的合规律性。"普世价值"是"普世伦理"在价值领域的一种扩展,本身就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义。"普世"与"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表明"价值"是无法"普世"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 价值 价值哲学 普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斯维辛”的哲学批判——阿伦特和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的三个理论歧见
13
作者 高山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施特劳斯与阿伦特均系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哲人,作为犹太人的经历体验及其对犹太人问题的关注,构成了二者学术思考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方面。但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时代背景因素并没有拉近二者的思想距离:施特劳斯将目光瞄向前现代的中古犹太... 施特劳斯与阿伦特均系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哲人,作为犹太人的经历体验及其对犹太人问题的关注,构成了二者学术思考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方面。但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时代背景因素并没有拉近二者的思想距离:施特劳斯将目光瞄向前现代的中古犹太思想和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试图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人来找寻解决现代性危机的万能密钥;阿伦特则将目光放到当下,试图通过对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各种影响要素和相关事例的哲学反思得出对20世纪政治现象,尤其是极权主义的本质、原因及其危害的根本性把握。为何二者起点相同,终点迥异呢?本文通过施特劳斯和阿伦特对犹太人问题,极权主义的起源以及思想内在旨趣等三个方面差异的对勘来理解两位犹太政治哲人理论歧见的原因及其视点高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 阿伦特 犹太思想 极权主义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杜威“实践判断的逻辑”到当代实践哲学范式的建构
14
作者 高来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3,共6页
"实践判断的逻辑"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然而就这个概念本身来说,不应局限于分析逻辑的角度去评判,而应该在实践哲学的视域下来考察它所蕴含的实践关怀及其理论旨趣。从这个角度来看,杜威的逻辑理论所关... "实践判断的逻辑"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然而就这个概念本身来说,不应局限于分析逻辑的角度去评判,而应该在实践哲学的视域下来考察它所蕴含的实践关怀及其理论旨趣。从这个角度来看,杜威的逻辑理论所关注的并不是纯粹理性空间中绝对的概念构架,而是在实践空间中,生成性的判断条件与境遇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之间的张力。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新的逻辑形式,不如说是"实践智慧"延伸到现代境遇下的一种新形态。而其内在的旨向是要打破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理性概念运行的封闭性、概念性思维方式的独断,进而探究理智在实践境遇下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入手点,反思当前西方学界分析哲学传统和实践哲学传统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判断的逻辑 实践空间 理论理性空间 实践哲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是伟大的最后的斗争”——论舍斯托夫对胡塞尔哲学的批判及其意义
15
作者 杨振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舍斯托夫和胡塞尔是同时代的哲学家,他们有着相同的问题意识,但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是截然相反的。舍斯托夫对胡塞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猛烈地批判,这种批判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 舍斯托夫 胡塞尔 理性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器官捐献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柏宁 李晓冬 +3 位作者 李英粉 于坤冬 王萍 王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9期1129-1132,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影响捐献因素及管理体系信任度的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身后器官捐献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捐献顾虑较大,主要是因为对器官捐献管理体系的不信任(73.68%)、传统观念(72.40%)、宣传力度... 通过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影响捐献因素及管理体系信任度的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身后器官捐献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捐献顾虑较大,主要是因为对器官捐献管理体系的不信任(73.68%)、传统观念(72.40%)、宣传力度不到位(51.73%)以及经济或者政策上对捐赠者的补偿不足(33.89%)等原因。因此,应借助网络媒体、电视、学校教育等多种宣传手段和平台,多管齐下,使民众了解捐献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切实加大国家层面的领导与监管,提升器官捐献管理体系的公信力,提高社会认同度;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消解传统观念的负面效应;并适当引入国际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器官捐献 管理体系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意志”与“实际权利”的关系:马克思法哲学的核心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乐如 姜海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6,共9页
西方学界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呈现为两种路径:注重客观物质层面的唯物主义路径和强调精神性意志的唯心主义路径。这两种非此即彼的单向度研究路径都曲解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走向了不同的极端。事实上,马克思不仅主张个体应当... 西方学界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呈现为两种路径:注重客观物质层面的唯物主义路径和强调精神性意志的唯心主义路径。这两种非此即彼的单向度研究路径都曲解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走向了不同的极端。事实上,马克思不仅主张个体应当具有物质性的实际权利,还强调个体精神意志的重要性,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马克思是在对主客体关系的分析中去揭示“法”的本质的。理解了这一点,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意志 实际权利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 党的领导 人民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缘起、超越及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慧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5,共6页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领域,却是鲜少被探及和讨论的领域。文章从缘起、历史超越性和价值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进行简要的回望和梳理。沿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脉络,爬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领域,却是鲜少被探及和讨论的领域。文章从缘起、历史超越性和价值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进行简要的回望和梳理。沿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脉络,爬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人的生命的讨论对马克思生命哲学的启发和影响。以此为源头,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性”为基底的生命哲学架构,实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现实性考量,从而从三个方面打开了人的生命的“双重维度”。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启发人们提高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重视生命教育,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命哲学 理论缘起 历史超越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文化理路
19
作者 姜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2,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关于现代化的单一话语秩序框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差别入手...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关于现代化的单一话语秩序框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与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差别入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历史演变及对建构文化主体性的意义,有助于揭示其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创造性表达,而且是新时代中国对自身发展的文化构想和价值主张。这样一种话语回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中国之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的有力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文化精神关联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华 李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9,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种文化精神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文化精神价值的关联。这种文化精神就体现在对一种更高的公平和更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一种对平等世界的价值诉求和渴望,其在以儒家为主...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种文化精神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文化精神价值的关联。这种文化精神就体现在对一种更高的公平和更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一种对平等世界的价值诉求和渴望,其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中被表述为“大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关联的存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篇章,推动和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同 文化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