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SiO_2与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9
1
作者 康传红 郭桐 +3 位作者 井立强 崔虎成 周佳 付宏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在溶胶-水热法所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晶基础上,利用模板剂调制的SiO2溶胶进一步合成了多孔SiO2与TiO2复合纳米粒子,重点研究了复合SiO2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SiO2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 在溶胶-水热法所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晶基础上,利用模板剂调制的SiO2溶胶进一步合成了多孔SiO2与TiO2复合纳米粒子,重点研究了复合SiO2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SiO2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经过900℃热处理后的TiO2仍然具有以锐钛矿相为主的相组成.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过程中,经过高温热处理的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优于Degussa P25 TiO2的活性,这主要与其锐钛矿相结晶度提高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多孔SIO2 复合纳米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NO_x气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江超 李丽 +2 位作者 张国 广新颖 史克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7,62,共5页
为制备在室温条件下对NOx的检测具有低检测线、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材料,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孔SnO2/C复合材料,采用TEM、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及结构.研究表明:SnO2/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丰富的微孔、介孔和大孔,且以... 为制备在室温条件下对NOx的检测具有低检测线、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材料,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孔SnO2/C复合材料,采用TEM、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及结构.研究表明:SnO2/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丰富的微孔、介孔和大孔,且以10 nm左右的介孔居多.室温下(16~18℃)对SnO2/C复合材料NOx气敏性的检测研究发现,SnO2/C复合材料对NOx有很好的气敏响应,最低检测体积分数可达0.97×10-7.放置48 h后再重复进行相同浓度的气敏性检测时,复合材料的气敏响应重复性较好.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吸附于多孔SnO2/C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氧负离子有助于提高NOx气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纺丝 聚苯乙烯(PS) SnO2/C复合材料 NOx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掺La的TiO_2纳米粒子及其表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井立强 孙志华 +2 位作者 王百齐 屈宜春 付宏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并用表面光电压谱(SPS) 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La的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表面光电和光致发光以及光催化活性等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并用表面光电压谱(SPS) 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La的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表面光电和光致发光以及光催化活性等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焙烧温度下,适量镧的掺杂能够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样品的SPS谱和PL光谱与光催化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SPS和PL信号越强,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效率越高,光催化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水热法 LA 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对TiO_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的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秦旭 井立强 +2 位作者 薛连鹏 栾云博 付宏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8-1112,共5页
通过浸渍过程实现了磷酸对溶胶水热法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粒子的改性。重点研究了磷酸修饰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修饰显著地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甚至经过800℃热处理后仍然具... 通过浸渍过程实现了磷酸对溶胶水热法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粒子的改性。重点研究了磷酸修饰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修饰显著地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甚至经过800℃热处理后仍然具有以锐钛矿相为主的相组成。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过程中经过700℃热处理的磷酸修饰的样品表现出了优于商品P25-TiO2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粒子 磷酸改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S包覆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相转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百齐 付宏刚 +4 位作者 井立强 屈宜春 孙志华 姬少靓 薛连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8-1040,1044,共4页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_2纳米粒子,分析了溶胶的pH值和DBS用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IR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进釜前溶胶的pH值在4.5~5.5,DBS用量为TiO_2质量的1.0%~3.0%时,能够...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_2纳米粒子,分析了溶胶的pH值和DBS用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IR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进釜前溶胶的pH值在4.5~5.5,DBS用量为TiO_2质量的1.0%~3.0%时,能够得到包覆理想的粒子,并且能够实现相转移.此外,还探讨了DBS的包覆机制,并初步证实了DBS与TiO_2是以类磺酸酯键形式联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水热法 DBS 表面包覆 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法制备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卫 付宏刚 +3 位作者 潘凯 田春贵 曲阳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36-2039,共4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FTO/介孔TiO2薄膜上制备了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电极,用Raman和SEM等手段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s已沉积到介孔TiO2薄膜上.分别用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联吡啶钌化合物N719对其进行敏化,...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FTO/介孔TiO2薄膜上制备了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电极,用Raman和SEM等手段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s已沉积到介孔TiO2薄膜上.分别用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联吡啶钌化合物N719对其进行敏化,并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TiO2粒子膜相比,介孔TiO2和SWCNTs的紧密结合可使得光生电子更容易传输,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 单壁碳纳米管 电泳沉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棒阵列的同步法制备及其PL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百齐 王鹏伟 +4 位作者 张学进 章新政 付宏刚 井立强 俞大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65-1368,共4页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化学法在Zn片和玻璃片上同步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利用XRD、FESEM和HR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光致发光谱研究了阵列的光致发光(PL)性能。结果表明,ZnO纳米棒阵列较为致密、取向性较好。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相,沿...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化学法在Zn片和玻璃片上同步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利用XRD、FESEM和HR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光致发光谱研究了阵列的光致发光(PL)性能。结果表明,ZnO纳米棒阵列较为致密、取向性较好。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相,沿c轴生长,平均直径约为60nm。同步法制备的2种ZnO纳米棒阵列均具有较好的紫外和橙红色发光性能,但发光特性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主要是由于2种阵列中纳米棒的缺陷含量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纳米棒阵列 同步法制备 光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合成及NO电氧化
8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研制NO检测灵敏度高的电极修饰材料,以吡啶和尿素为碳源和氮源,以Fe-MgO为催化剂,在NH3下于800~900℃采用CVD法原位合成了氮掺杂碳纳米管(CNx-NTs),确定了氮的原子分数为7.05CNx-NTs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对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 为研制NO检测灵敏度高的电极修饰材料,以吡啶和尿素为碳源和氮源,以Fe-MgO为催化剂,在NH3下于800~900℃采用CVD法原位合成了氮掺杂碳纳米管(CNx-NTs),确定了氮的原子分数为7.05CNx-NTs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对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Raman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Nx-NTs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有序度减小,管壁缺陷增加.循环伏安法研究的NO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NO在CNx-NTs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活性均高于未掺杂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其中,氮原子分数为7.05的CNx-NTs修饰电极的电氧化峰电位最小,峰电流密度最大,反应活性较大.该电极上NO检测的灵敏度最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多壁碳纳米管 吡啶型N 石墨型N 修饰电极 NO电氧化 峰电位 峰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氧化行为
9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43-2148,共6页
为研制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的NO电化学传感器,用碱和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功能化。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探讨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电... 为研制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的NO电化学传感器,用碱和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功能化。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探讨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电位较低(0.50~0.65 V)时,NO的电氧化受电极电位驱动,氧化速度随着电极电位的升高而加快;当电极电位达到一定值(0.70~0.80 V)时,其电极反应受电荷转移和扩散混合控制;当电极电位较高(0.85 V)时,NO的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与MWCNTs修饰电极相比,MWCNT-COOH修饰电极上反应的活化能(氧化峰电位)明显降低,其峰电流密度(反应速度)是MWCNTs修饰电极的1.4倍,说明MWCNT-COOH修饰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NO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NO电氧化 电化学阻抗谱 扩散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对NO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为开发NO气敏传感器,采用β-环糊精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的MWCNTs的结构性能,并对NO的吸附-脱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环糊精的... 为开发NO气敏传感器,采用β-环糊精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的MWCNTs的结构性能,并对NO的吸附-脱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环糊精的小口端易与多壁碳纳米管的管壁相互作用并结合在一起,使环糊精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多壁碳纳米管外或内层的环糊精可以通过氢键与环糊精以层与层的方式进行连接,达到对MWCNTs的多层改性修饰作用.XRD研究证明经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热分析质谱研究发现,β-环糊精改性的MWCNTs对NO的吸附-脱附能力均大于未改性的MWCNTs,其中MWCNTs吸附NO主要是表面物理吸附和管体空腔内的化学吸附;而经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s除本身能够吸附NO外,其表面包覆的β-环糊精空腔也能够吸附NO分子,并与NO形成非共价键吸附.β-环糊精与MWCNTs质量比为10∶1时,其吸附NO的量最大,是未改性MWCNTs的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多壁碳纳米管 β-环糊精改性修饰 NO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核Au基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结构与Au-Rh配合物取代基效应和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11
作者 郭元茹 潘清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9-446,共8页
采用SVWN、XαVWN和MP2方法优化了Au基电荷转移配合物[AuIMI(CNH)2(PH2CH2PH2)2]2+(M=Co(1),Rh(2)和Ir(3))的基态结构。计算表明3种方法都能描述Au-M弱相互作用(Au-M距离在0.268~0.302nm范围内,伸缩振动频率在99~139cm-1,键级在0.022... 采用SVWN、XαVWN和MP2方法优化了Au基电荷转移配合物[AuIMI(CNH)2(PH2CH2PH2)2]2+(M=Co(1),Rh(2)和Ir(3))的基态结构。计算表明3种方法都能描述Au-M弱相互作用(Au-M距离在0.268~0.302nm范围内,伸缩振动频率在99~139cm-1,键级在0.022~0.055),其中SVWN计算的金属间距离最接近实验值。在SVWN理论级别上优化了[AuⅠRhⅠ(CNR′)2(PR2CH2PR2)2]2+(R=H,R′=Me(2a)和tBu(2b);R=Me,R′=H(2c)以及Me(2d))以及[AuⅠMⅡ(CN)2(PH2CH2PH2)2]+(M=Ni(4),Pd(5)和Pt(6))的结构,验证了取代基近似和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优化得到了2的最低能单重和三重激发态结构,波函数分析表明电子激发使得激发态的金属间距离相对基态缩短。通过多种TD-DFT(time-depen den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和溶剂化效应模型计算,预测2的荧光和磷光发射分别在2.26~2.82和1.83~1.66eV,与实验测得的2.48和2.03eV相对应。这些发射归属为σ*[dz2(Rh)-dz2-y2(Au)]→σ[spz(Au-Rh)](金属中心:MC)、dz2(Rh)→spz(Au)(金属到金属电荷转移:MMCT)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跃迁的混合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Au基电荷转移配合物 激发态 取代基效应 密度泛函和从头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O3修饰对纳米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屈宜春 井立强 +1 位作者 林景升 付宏刚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通过浸渍过程实现了Eu2O3对溶胶水热法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改性.重点研究了表面修饰对纳米锐钛矿相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u2O3表面修饰抑制了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相变温度由550℃左右升高到700... 通过浸渍过程实现了Eu2O3对溶胶水热法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改性.重点研究了表面修饰对纳米锐钛矿相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u2O3表面修饰抑制了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相变温度由550℃左右升高到700℃左右,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这与Eu2O3修饰在表面而阻碍了锐钛矿纳米粒子的直接接触有关.与未修饰的TiO2相比,经过700℃高温热处理的Eu2O3修饰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这与其结晶度提高而有利于光生电荷分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粒子 锐钛矿热稳定性 氧化铕表面修饰 光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