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O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NO_x气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超 李丽 +2 位作者 张国 广新颖 史克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7,62,共5页
为制备在室温条件下对NOx的检测具有低检测线、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材料,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孔SnO2/C复合材料,采用TEM、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及结构.研究表明:SnO2/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丰富的微孔、介孔和大孔,且以... 为制备在室温条件下对NOx的检测具有低检测线、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材料,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孔SnO2/C复合材料,采用TEM、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及结构.研究表明:SnO2/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丰富的微孔、介孔和大孔,且以10 nm左右的介孔居多.室温下(16~18℃)对SnO2/C复合材料NOx气敏性的检测研究发现,SnO2/C复合材料对NOx有很好的气敏响应,最低检测体积分数可达0.97×10-7.放置48 h后再重复进行相同浓度的气敏性检测时,复合材料的气敏响应重复性较好.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吸附于多孔SnO2/C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氧负离子有助于提高NOx气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纺丝 聚苯乙烯(PS) SnO2/C复合材料 NOx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和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性能及其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井立强 辛柏福 +3 位作者 王德军 袁福龙 付宏刚 孙家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采用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Zn O和 Ti O2 及掺 Zn2 + 的 Ti O2 纳米粒子 ,用 XRD和荧光光谱 (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重点探讨了样品光致发光机制及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Zn O和 Ti O2样品在大于带隙能的光激发下... 采用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Zn O和 Ti O2 及掺 Zn2 + 的 Ti O2 纳米粒子 ,用 XRD和荧光光谱 (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重点探讨了样品光致发光机制及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Zn O和 Ti O2样品在大于带隙能的光激发下均表现出明显的 FS信号 ,热处理温度升高 ,FS信号强度下降 ,并且二者的FS信号类似 ,这可能与二者具有类似的电子能带结构有关 ,同时也说明 FS信号主要源于表面氧空位以及吸附氧物种等引起的激子或表面态能级 .掺杂 Zn2 +使 Ti O2 纳米粒子 FS信号增强 ,这主要与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量增加有关 ;此外 ,在光催化氧化苯酚实验中 ,样品光催化活性与其 FS信号强度顺序一致 ,即 FS信号越强 ,活性越高 .这是由于在光致发光过程中 ,FS信号主要源于表面氧空位 ,而在光催化反应中 ,表面氧空位有利于氧化反应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TIO2 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Sn的纳米TiO_2表面光致电荷分离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井立强 付宏刚 +2 位作者 王德军 魏霄 孙家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采用溶胶鄄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Sn量的TiO2纳米粒子,主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苯酚实验来评估样品活性.重点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掺Sn量对样品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及光催化活性的影... 采用溶胶鄄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Sn量的TiO2纳米粒子,主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苯酚实验来评估样品活性.重点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掺Sn量对样品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Sn使TiO2纳米粒子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在适当温度处理下,适量Sn的掺入能够有效促进TiO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以至于使其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凝胶法 掺杂 SN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_3型钙钛矿结构的可见光光催化剂LaCo_(0.5)Ti_(0.5)O_3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立滨 井立强 +3 位作者 李姝丹 蒋保江 付薇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1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具有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三元金属复合氧化物LaCo0.5Ti0.5O3.通过TG-DTA,XRD,XPS,UV-VisDRS等测试技术和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LaCoO3和La2Ti2O7相比,LaCo0.5T...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具有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三元金属复合氧化物LaCo0.5Ti0.5O3.通过TG-DTA,XRD,XPS,UV-VisDRS等测试技术和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LaCoO3和La2Ti2O7相比,LaCo0.5Ti0.5O3样品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并且合成温度较低.这是由于原料中的Co2+和Ti4+离子通过电荷补偿作用使产物B位的两种金属均以+3价氧化态分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LaCo0.5Ti0.5O3 溶胶-凝胶法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法制备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卫 付宏刚 +3 位作者 潘凯 田春贵 曲阳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36-2039,共4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FTO/介孔TiO2薄膜上制备了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电极,用Raman和SEM等手段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s已沉积到介孔TiO2薄膜上.分别用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联吡啶钌化合物N719对其进行敏化,...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FTO/介孔TiO2薄膜上制备了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电极,用Raman和SEM等手段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s已沉积到介孔TiO2薄膜上.分别用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联吡啶钌化合物N719对其进行敏化,并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TiO2粒子膜相比,介孔TiO2和SWCNTs的紧密结合可使得光生电子更容易传输,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 单壁碳纳米管 电泳沉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S包覆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相转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百齐 付宏刚 +4 位作者 井立强 屈宜春 孙志华 姬少靓 薛连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8-1040,1044,共4页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_2纳米粒子,分析了溶胶的pH值和DBS用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IR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进釜前溶胶的pH值在4.5~5.5,DBS用量为TiO_2质量的1.0%~3.0%时,能够...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_2纳米粒子,分析了溶胶的pH值和DBS用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IR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进釜前溶胶的pH值在4.5~5.5,DBS用量为TiO_2质量的1.0%~3.0%时,能够得到包覆理想的粒子,并且能够实现相转移.此外,还探讨了DBS的包覆机制,并初步证实了DBS与TiO_2是以类磺酸酯键形式联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水热法 DBS 表面包覆 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氧化行为
7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43-2148,共6页
为研制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的NO电化学传感器,用碱和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功能化。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探讨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电... 为研制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的NO电化学传感器,用碱和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功能化。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NO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探讨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电位较低(0.50~0.65 V)时,NO的电氧化受电极电位驱动,氧化速度随着电极电位的升高而加快;当电极电位达到一定值(0.70~0.80 V)时,其电极反应受电荷转移和扩散混合控制;当电极电位较高(0.85 V)时,NO的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与MWCNTs修饰电极相比,MWCNT-COOH修饰电极上反应的活化能(氧化峰电位)明显降低,其峰电流密度(反应速度)是MWCNTs修饰电极的1.4倍,说明MWCNT-COOH修饰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NO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NO电氧化 电化学阻抗谱 扩散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对NO的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为开发NO气敏传感器,采用β-环糊精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的MWCNTs的结构性能,并对NO的吸附-脱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环糊精的... 为开发NO气敏传感器,采用β-环糊精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的MWCNTs的结构性能,并对NO的吸附-脱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环糊精的小口端易与多壁碳纳米管的管壁相互作用并结合在一起,使环糊精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多壁碳纳米管外或内层的环糊精可以通过氢键与环糊精以层与层的方式进行连接,达到对MWCNTs的多层改性修饰作用.XRD研究证明经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热分析质谱研究发现,β-环糊精改性的MWCNTs对NO的吸附-脱附能力均大于未改性的MWCNTs,其中MWCNTs吸附NO主要是表面物理吸附和管体空腔内的化学吸附;而经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s除本身能够吸附NO外,其表面包覆的β-环糊精空腔也能够吸附NO分子,并与NO形成非共价键吸附.β-环糊精与MWCNTs质量比为10∶1时,其吸附NO的量最大,是未改性MWCNTs的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多壁碳纳米管 β-环糊精改性修饰 NO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