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常鹏 韩春苗 许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7,共16页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提高了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的发光机理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各类发光机理及材料与器件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电致发光 热激发延迟荧光 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 发光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锕系元素有效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洪波 乔秀丽 +2 位作者 迟彩霞 王斌 潘清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2-1650,共9页
U、Np、Pu等高辐射、高毒性锕系核素是核燃料、乏燃料和核废料中的重要组分,其循环使用和长期安全处置是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因素,包括锕系离子的浓度、共存离子和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萃取性能。不同的配体对锕系离子的选择... U、Np、Pu等高辐射、高毒性锕系核素是核燃料、乏燃料和核废料中的重要组分,其循环使用和长期安全处置是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因素,包括锕系离子的浓度、共存离子和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萃取性能。不同的配体对锕系离子的选择性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锕系离子分离的经典配体如碳、磷、氧、氮供体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锕系元素萃取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为开发在各种体系中具有更高亲和力、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更有效配体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溶剂萃取 锕系元素 供体配体 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S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SERS标记性能
3
作者 任志宇 李忠涛 +3 位作者 杜世超 吴君 孔令俊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41-1545,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SiO2壳层厚度约为20 nm,介孔孔径为2.1 nm,孔道分布均匀.进一步利用虹吸作用使对巯基苯胺(4-ATP)分子进入微球内与Ag粒子结合,构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材料.SERS测试结果表明,该标记材料检测限达到10-7mol/L,SERS增强因子达到3.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空心微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WO_4∶Eu^(3+)纳米晶的合成、表征和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冰玉 王国凤 +3 位作者 李莹 刘帅 冯莉 张继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的SrWO4∶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SrWO4∶Eu3+纳米晶粒尺寸随着反应溶液中Eu3+离子和CTA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393 nm光激发下,观察到5D0→7F J(J=1,2... 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的SrWO4∶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SrWO4∶Eu3+纳米晶粒尺寸随着反应溶液中Eu3+离子和CTA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393 nm光激发下,观察到5D0→7F J(J=1,2,3,4)和5D1→7F0跃迁,并且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表明Eu3+在SrWO4基质中占据了非对称中心的格位。发射峰的位置与激发波长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Eu3+ 纳米晶体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LuF_4∶Yb^(3+),Er^(3+)微米晶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5
作者 姚秀伟 王国凤 +1 位作者 李莹 张继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9-1323,共5页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观察到了4G11/2→4I15/2、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发射,荧光强度比I(2H11/2/4S3/2→4I15/2)/I(4F9/2→4I15/2)和I(4G11/2/2H9/2→4I15/2)/I(2H11/2/4S3/2→4I15/2)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uF4∶Yb3+ Er3+ 微米晶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三明治四聚吡咯铀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和稳定性理论计算
6
作者 田琳飞 张春华 +3 位作者 曲宁 毕艳婷 张红星 潘清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9-757,共9页
为探索四聚吡咯配体和低价铀离子相互作用,以实验合成单层三明治结构配合物PcU~ⅥPc(Pc=酞菁)为基础,设计双层三明治型PzU^mPzU^mPz(m=Ⅲ,Ⅳ,Pz=氮杂卟啉),采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其几何结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以及成键和轨道性质... 为探索四聚吡咯配体和低价铀离子相互作用,以实验合成单层三明治结构配合物PcU~ⅥPc(Pc=酞菁)为基础,设计双层三明治型PzU^mPzU^mPz(m=Ⅲ,Ⅳ,Pz=氮杂卟啉),采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其几何结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以及成键和轨道性质.得到se(staggered-eclipsed)和es(eclipsed-staggered)2种类型稳定空间异构体,并进一步优化其所有可能的电子自旋态异构体.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低价铀配合物均具有五重态基态.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QTAIM)在U—N键临界点处的电子/能量密度拓扑分析显示U—N键为弱极性共价键.四价配合物拥有4个U(5f)性质高能占据轨道,与2个U4+的5f单电子数相一致;而三价配合物有很大配体参与作用.2个铀原子和中间Pz配体质心近似成线性,这与配合物具有稳定的σ(U—U)成键轨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型四聚吡咯低价铀配合物 异构体稳定性 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TAIM) 电子结构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铋基光催化剂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冬慧 王宇鸿 +2 位作者 阿米尔·扎达 曲阳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消除有害污染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能资源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环境治理技术。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窄禁带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结...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消除有害污染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利用可持续的太阳能资源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环境治理技术。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窄禁带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性而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传统Bi_(2)MoO_(6)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Bi_(2)MoO_(6)较差的电荷分离能力和较弱的还原能力等。构建异质结是促进Bi_(2)MoO_(6)电荷分离和提高其还原能力的有效策略。从提高Bi_(2)MoO_(6)光催化活性的角度,对Bi_(2)MoO_(6)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其在能源转化和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对异质结/同质结增强Bi_(2)MoO_(6)电荷分离能力的改进策略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Bi_(2)MoO_(6)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铋 电荷分离 光催化 异质结 同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