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微乳化学沉淀法合成BiOBr-TiO_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栾云博 冯玉杰 +2 位作者 王文欣 谢明政 井立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55-2660,共6页
采用简单的类微乳化学沉淀法获得了有效复合的BiOBr-TiO2纳米材料.该合成方法的关键在于Br-的双重作用.Br-既作为"桥"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CTA+与TiO2粒子相连,构筑了稳定的油包水的类微乳体系.同时,它又作为BiOBr... 采用简单的类微乳化学沉淀法获得了有效复合的BiOBr-TiO2纳米材料.该合成方法的关键在于Br-的双重作用.Br-既作为"桥"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CTA+与TiO2粒子相连,构筑了稳定的油包水的类微乳体系.同时,它又作为BiOBr的溴源有助于纳米复合材料异质结的形成.与纯TiO2和传统的水相化学沉淀法获得的BiOBr-TiO2复合样品相比,采用类微乳化学沉淀法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相应地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气相乙醛和液相苯酚的性能,这主要与BiOBr和TiO2粒子之间异质结的有效构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BiOBr 类微乳化学沉淀法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对多孔碳材料储能活性及稳定性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昱 孙立 +1 位作者 田春贵 林海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5-1072,共8页
采用球磨法将酸功能化碳纳米管(AMWCNTs)与环糊精均匀混合。酸功能化有利于增强碳管和环糊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形成均匀、有效的复合。在N2气保护下碳化并经后续的ZnCl2活化处理,最终获得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多孔碳(PC)复合体材料... 采用球磨法将酸功能化碳纳米管(AMWCNTs)与环糊精均匀混合。酸功能化有利于增强碳管和环糊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形成均匀、有效的复合。在N2气保护下碳化并经后续的ZnCl2活化处理,最终获得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多孔碳(PC)复合体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多孔碳骨架内均匀分布,并且复合体同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表明,由于二者的协同作用及碳纳米管在多孔碳骨架内均匀、有效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电流密度为0.5 A/g时,AMWCNTs/PC-12-4(其中12代表β-环糊精和AMWCNTs的质量比,4代表酸化碳纳米管/β-环糊精碳与氯化锌的质量比)复合材料的质量比电容为156 F/g,远远高于AMWCNTs(43 F/g)和PC-4(87 F/g)。经5000次循环后,电极比电容无明显衰减,而且每次恒流充放电的库仑效率均大于99.9%,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非常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功能化碳纳米管 多孔碳 电化学能量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硒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3
作者 祖艳丽 李婉璐 +3 位作者 刘佳 林珊 李森 贺春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7,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二硒化钼/石墨烯(MoSe_(2)/rGO)复合材料,进一步通过滴涂法制备了二硒化钼/石墨烯/聚乙烯醇(MoSe_(2)/rGO/PVA)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二硒化钼/石墨烯(MoSe_(2)/rGO)复合材料,进一步通过滴涂法制备了二硒化钼/石墨烯/聚乙烯醇(MoSe_(2)/rGO/PVA)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MoSe_(2)/rGO复合材料和薄膜材料的结构、形貌、成分和吸收特性进行分析。采用Z-扫描技术,在激光光源为1064和532 nm,脉冲宽度为4 ns条件下,研究了MoSe_(2)/rGO溶液和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MoSe_(2)/rGO/PVA薄膜的三阶NLO性质明显高于MoSe_(2)溶液、MoSe_(2)/rGO溶液和MoSe_(2)/PVA薄膜。在入射能量25μJ,激发波长532 nm条件下,MoSe_(2)/rGO/PVA薄膜材料显示了更大的非线性吸收系数。本工作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光限幅和激光锁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性质 二硒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 薄膜 Z-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检测污水中甲基苯丙胺的应用
4
作者 周欣雨 陶欣泽 +4 位作者 冷芳雨 郭佳宁 娄振宁 熊英 廉永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8,共7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分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TPE-2COOH@γ-CD在四氢呋喃中几乎不发射荧光,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具有典型的AIE性能。在TPE-2COOH@γ-CD水溶液中加入甲基苯丙胺(METH),超声,混合均匀,测定在激发波长314 nm下的荧光光谱,METH会导致TPE-2COOH@γ-CD荧光猝灭,进而用于METH的检测。METH的质量浓度在0.10~0.26 g·L^(−1)内与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量(472 nm)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35 g·L^(−1)。方法用于城市污水中METH的富集和检测,回收率为106%~127%,METH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7.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 γ-环糊精(γ-CD) 甲基苯丙胺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探针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2,2'-二吡啶胺功能化的新型空间位阻型9,9'-二芳基芴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英文)
5
作者 赵祥华 黎小胜 +5 位作者 周莉 吴娜娜 杨性坤 袁顺东 丁冬雪 许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71-1976,共6页
用2-溴吡啶通过乌尔曼反应修饰9-(4-苯胺基)-9-苯基芴合成了一种具有大体积空间位阻的双极性分子(PFPh DPy),这种化合物因其大的空间位阻、芴优异的双极型传输特性、共轭阻断结构以及吸电子的吡啶官能团而有望获得良好的热稳定性、稳定... 用2-溴吡啶通过乌尔曼反应修饰9-(4-苯胺基)-9-苯基芴合成了一种具有大体积空间位阻的双极性分子(PFPh DPy),这种化合物因其大的空间位阻、芴优异的双极型传输特性、共轭阻断结构以及吸电子的吡啶官能团而有望获得良好的热稳定性、稳定的无定形态、高的三线态能级和良好的双极性特征.热重分析曲线表明其失重5%的分解温度为336°C.差示扫描量热曲线显示将该化合物加热到190°C既没有熔化现象也没有结晶现象,意味着该化合物具有高的形貌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该化合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完全分离,说明该化合物具有双极性特征,通过磷光光谱得到三线态能级为3.0 e V.紫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不依赖于溶剂效应的三个特征吸收峰分别为276、298和308 nm.荧光光谱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和乙腈溶剂中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加光谱发生蓝移,其最大发射峰从390 nm转变为363 nm.另外,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氢核磁共振(1H NMR)和碳核磁共振(13C NMR)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9′-二芳基芴 苯胺 位阻 傅克反应 前线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付昱 孙立 +1 位作者 田春贵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89-2394,共6页
结合环糊精包覆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炭/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C/MW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 结合环糊精包覆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炭/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C/MW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容特性.结果表明,C/MWCNT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远优于相应的炭及MWCNTs样品.在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到145 F/g,循环3000次后,容量无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桂轩 朱彦荣 +2 位作者 谢颖 伊廷锋 岳彩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LiMn_2O_4中Mn存在4+和3+两种价态,其平均磁矩约为3.5μb;Mn3d和O2p轨道之间形成了强共价键,Li和O之间主要以离子键为主;Mn O...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LiMn_2O_4中Mn存在4+和3+两种价态,其平均磁矩约为3.5μb;Mn3d和O2p轨道之间形成了强共价键,Li和O之间主要以离子键为主;Mn O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晶格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利于锂离子的可逆嵌入和脱出;当Ni部分取代Mn以后,嵌/脱锂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中心转变为Ni,Ni的掺杂同时抑制了Mn的还原,这对于低价态Mn的溶出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晶格的完整性。因此Ni掺杂对于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MN1.5O4 LIMN2O4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常鹏 韩春苗 许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7,共16页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 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基于热激发延迟荧光、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发光自由基的双重态激子发光等机理,电致发光过程中激子的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幅提高了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红外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的发光机理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各类发光机理及材料与器件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电致发光 热激发延迟荧光 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 发光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LDH@Ti_(3)C_(2)T_(x)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氮氧化物气敏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佰贺 史克英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选取Ti_(3)C_(2)T_(x)MXene为基底材料,钴-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oAl-LDH)为气敏活性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制备了三维CoAl-LDH@Ti_(3)C_(2)T_(x)MXene(CAM)纳米片复合材料。在CAM-2复合材料中,CoAl-LDH... 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选取Ti_(3)C_(2)T_(x)MXene为基底材料,钴-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oAl-LDH)为气敏活性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制备了三维CoAl-LDH@Ti_(3)C_(2)T_(x)MXene(CAM)纳米片复合材料。在CAM-2复合材料中,CoAl-LDH片层均匀生长在Ti_(3)C_(2)T_(x)MXene纳米片上形成三维分级结构。此结构使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气体扩散通道并显示了高的比表面积。CAM-2气敏传感材料在室温下对氮氧化物气体显示了良好的敏感性和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CAM-2传感器对1×10^(-4)浓度氮氧化物气体的气敏响应值为30.5,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1.6 s/13.3 s及3×10^(-8)的响应极限。此外,CAM-2气敏传感器同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证明了CAM-2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氮氧化物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钴-铝层状双氢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层间生长高活性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保江 王鹏飞 +2 位作者 侯宗伟 乔英杰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4-2548,共5页
以醋酸锌和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真空辅助压力诱导手段使反应溶液注入膨胀石墨层间,在180℃下溶剂热反应12 h,一步得到氧化锌纳米棒/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 以醋酸锌和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真空辅助压力诱导手段使反应溶液注入膨胀石墨层间,在180℃下溶剂热反应12 h,一步得到氧化锌纳米棒/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棒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氧化锌纳米棒在石墨烯表面分散性较好,其平均直径约50 nm,长度约150~200 nm.所得氧化锌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优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Degussa P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棒 石墨烯复合体 亚甲基蓝 光催化 膨胀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iO_3纳米棒的可控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阳 周卫 +3 位作者 任志宇 潘凯 姜乐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5-999,共5页
以钛-乙二醇配合物纳米棒为模板,结合湿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不同长度的钛酸镉( CdTiO3)纳米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热重分析仪( TG)... 以钛-乙二醇配合物纳米棒为模板,结合湿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不同长度的钛酸镉( CdTiO3)纳米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热重分析仪( TG)及紫外-可见光谱仪( UV-Vis)等对前驱体及CdTiO3纳米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CdTiO3纳米棒长度分别约为50,20和10μm,且无杂相,晶化度高,尺寸均一.负载1%(质量分数)铂作为助催化剂后,制备的不同长度CdTiO3纳米棒具有比CdTiO3纳米粒子更高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其中,最长的CdTiO3纳米棒具有最高的产氢活性(~52.9μmo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镉 纳米棒 光催化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锕系元素有效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洪波 乔秀丽 +2 位作者 迟彩霞 王斌 潘清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2-1650,共9页
U、Np、Pu等高辐射、高毒性锕系核素是核燃料、乏燃料和核废料中的重要组分,其循环使用和长期安全处置是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因素,包括锕系离子的浓度、共存离子和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萃取性能。不同的配体对锕系离子的选择... U、Np、Pu等高辐射、高毒性锕系核素是核燃料、乏燃料和核废料中的重要组分,其循环使用和长期安全处置是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因素,包括锕系离子的浓度、共存离子和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萃取性能。不同的配体对锕系离子的选择性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锕系离子分离的经典配体如碳、磷、氧、氮供体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锕系元素萃取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为开发在各种体系中具有更高亲和力、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更有效配体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溶剂萃取 锕系元素 供体配体 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S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SERS标记性能
13
作者 任志宇 李忠涛 +3 位作者 杜世超 吴君 孔令俊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41-1545,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SiO2壳层厚度约为20 nm,介孔孔径为2.1 nm,孔道分布均匀.进一步利用虹吸作用使对巯基苯胺(4-ATP)分子进入微球内与Ag粒子结合,构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材料.SERS测试结果表明,该标记材料检测限达到10-7mol/L,SERS增强因子达到3.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空心微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WO_4∶Eu^(3+)纳米晶的合成、表征和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冰玉 王国凤 +3 位作者 李莹 刘帅 冯莉 张继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的SrWO4∶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SrWO4∶Eu3+纳米晶粒尺寸随着反应溶液中Eu3+离子和CTA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393 nm光激发下,观察到5D0→7F J(J=1,2... 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的SrWO4∶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SrWO4∶Eu3+纳米晶粒尺寸随着反应溶液中Eu3+离子和CTA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393 nm光激发下,观察到5D0→7F J(J=1,2,3,4)和5D1→7F0跃迁,并且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表明Eu3+在SrWO4基质中占据了非对称中心的格位。发射峰的位置与激发波长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Eu3+ 纳米晶体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LuF_4∶Yb^(3+),Er^(3+)微米晶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秀伟 王国凤 +1 位作者 李莹 张继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9-1323,共5页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 采用EDTA辅助法合成了NaLuF4∶Yb3+,Er3+微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样品NaLuF4为六角相。研究了初始反应溶液的pH值对NaLuF4∶Yb3+,Er3+微米晶的组分、形貌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在980 nm光激发下,观察到了4G11/2→4I15/2、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发射,荧光强度比I(2H11/2/4S3/2→4I15/2)/I(4F9/2→4I15/2)和I(4G11/2/2H9/2→4I15/2)/I(2H11/2/4S3/2→4I15/2)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uF4∶Yb3+ Er3+ 微米晶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Bi_2O_3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丽娜 曲阳 +2 位作者 李志君 孙莉群 井立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6-433,共8页
首先采用相分离的水解-溶剂热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然后利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在Bi2O3表面负载不同比例的TiO2纳米颗粒,进而得到TiO2/Bi2O3纳米复合体。通过气氛调控的表面光电压谱(SPS)等测试表明,表面负载适量的TiO2后能够提高Bi2O3光... 首先采用相分离的水解-溶剂热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然后利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在Bi2O3表面负载不同比例的TiO2纳米颗粒,进而得到TiO2/Bi2O3纳米复合体。通过气氛调控的表面光电压谱(SPS)等测试表明,表面负载适量的TiO2后能够提高Bi2O3光生电荷分离。可见光催化产氢和降解污染物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表面负载适量的TiO2后可显著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其中Ti/Bi摩尔比为7%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主要归因于TiO2具有较为合适的导带能级位置,可以接收Bi2O3在可见光激发下所产生的高能级电子,从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并且维持了高能级电子较高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TiO2/Bi2O3纳米复合体 光生电荷分离 可见光光催化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子尺寸纳米LaFeO_3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常浩 屈宜春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用KH331调制的柠檬酸溶胶-水热法合成了LaFeO3纳米粒子,并通过XRD、TEM、BET等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KH331对LaFeO3粒子尺寸的调控以及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H331的引入显著地减小了LaFeO3的粒子尺寸,KH331的用量越大,L... 利用KH331调制的柠檬酸溶胶-水热法合成了LaFeO3纳米粒子,并通过XRD、TEM、BET等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KH331对LaFeO3粒子尺寸的调控以及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H331的引入显著地减小了LaFeO3的粒子尺寸,KH331的用量越大,LaFeO3粒子尺寸越小,并对KH331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而且适量KH331的引入可以使LaFe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LaFeO3 KH331 小粒子尺寸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氧化铈/纳米石墨复合体阴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降解苯酚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宇航 曲阳 +2 位作者 李志君 于丽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8年第4期28-35,41,共9页
为改善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中阴极的催化性能,通过化学沉淀法和还原法制备了氧化铈(CeOx)和金属Pd共修饰纳米石墨复合体材料,再利用热压法制备成电化学阴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 为改善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中阴极的催化性能,通过化学沉淀法和还原法制备了氧化铈(CeOx)和金属Pd共修饰纳米石墨复合体材料,再利用热压法制备成电化学阴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所制备的复合体材料及阴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的CeOx为混晶,包括Ce_2O_3和CeO2,而Pd为零价金属单质。利用所制备的阴极进行电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结果表明Pd1. 0/CeO_(x5.0)/Nano-G阴极催化反应120 min降解率达到了99. 6%,显著高于CeO_(x5.0)/Nano-G和Nano-G阴极的催化性能。其高活性主要归因于金属Pd和CeOx能够促进O2还原生成H_2O_2以及H_2O_2转化为·OH的反应效率,进而促进了苯酚的降解。该工作有望推动Pd/CeOx/Nano-G阴极材料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的实用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阴极 纳米石墨 氧化铈 钯修饰 苯酚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基稀土有机配合物在光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满意 许辉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40-47,2,共8页
近年来,苯甲酸基稀土有机配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苯甲酸基配体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与稀土离子的强配位能力,作为共轭有机配体与具有独特发射性的稀土离子结合可构成光致发光性能优异的配合物材料。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苯甲酸基稀土... 近年来,苯甲酸基稀土有机配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苯甲酸基配体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与稀土离子的强配位能力,作为共轭有机配体与具有独特发射性的稀土离子结合可构成光致发光性能优异的配合物材料。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苯甲酸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其中有机配体的选择、中心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配合物分子结构中的构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苯甲酸基稀土有机配合物在光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从该类配合物中有机配体的选择、结构设计以及光致发光性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苯甲酸基配体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概述
20
作者 段春波 魏莹 许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3-763,共11页
为了开发高性能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本文概述了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区分发光层的层数对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通过开发新材料以及器件结构优化等方法,调整激子分配以... 为了开发高性能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本文概述了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区分发光层的层数对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通过开发新材料以及器件结构优化等方法,调整激子分配以及载流子传输,开发高效稳定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相关工作。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色纯度高、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在固态照明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磷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商业化水平,但纯热激发延迟荧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偏低,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白光 互补色 三基色 能量传递 色坐标 显色指数 相关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