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_(1.6)Sr_(0.4)Ni_(1-x)Cu_xO_4阴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强 赵辉 +1 位作者 江瑞 郭力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65-2070,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6Sr0.4Ni1-xCuxO4(x=0.2,0.4,0.6,0.8),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Ce0.9Gd0.1O1.95(CGO)在1...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6Sr0.4Ni1-xCuxO4(x=0.2,0.4,0.6,0.8),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Ce0.9Gd0.1O1.95(CGO)在1000℃烧结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烧结4h后,二者之间可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Cu离子掺杂量(x)为0.6时,La1.6Sr0.4Ni0.4Cu0.6O4阴极具有最小的极化电阻,在空气中当测试温度为750℃时,极化电阻为0.35Ω·cm2.在不同氧分压条件下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表明,电极上的两个氧还原反应主要包含氧离子从三相界面向电解质CGO转移的过程和电荷的迁移过程,其中电荷的迁移过程为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La1.6Sr0.4Ni0.4Cu0.6O4电极在空气中700℃和阴极电流密度为45mA·cm-2时,阴极过电位为45mV.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La1.6Sr0.4Ni1-xCuxO4材料是一种电化学性能较为优良的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a1.6Sr0.4Ni1-xCuxO4 阴极材料 甘氨酸-硝酸盐法 电化学性能: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La2CuO4纳米管阴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丽萍 赵辉 +2 位作者 王文学 李强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762,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维管状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La2CuO4。利用XRD、TG-DTA、FT-IR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00℃烧结2 h得到平均直径150纳米、形貌均一的La2CuO4纳米管。900℃烧结0.5 h...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维管状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La2CuO4。利用XRD、TG-DTA、FT-IR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00℃烧结2 h得到平均直径150纳米、形貌均一的La2CuO4纳米管。900℃烧结0.5 h得到纳米管间连接充分并与电解质紧密接触的纤维电极。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La2CuO4纳米管阴极材料具有比粉体材料更优越的电极性能。纳米管阴极在700℃的极化电阻为1.03Ω·cm2,而同一组成粉体电极的极化电阻为1.61Ω·cm2;氧分压测试结果显示纳米管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电荷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CuO4纳米管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 阴极材料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Ca_(2-x)Sr_xFe_2O_5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薛兆辉 +1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9-135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Ca2-xSrxFe2O5(x=0.00,0.05,0.10,0.15,0.20),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Sm0.8Ce0.2O1.9(SDC)在1000℃烧结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烧结4...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Ca2-xSrxFe2O5(x=0.00,0.05,0.10,0.15,0.20),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Sm0.8Ce0.2O1.9(SDC)在1000℃烧结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烧结4h后,二者之间可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利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阴极上的反应过程主要为电荷的迁移反应,其中Ca1.95Sr0.05Fe2O5电极在空气中700℃下具有最小的极化电阻为0.95Ω.cm2。当测试温度为700℃时,阴极电流密度为74mA.cm-2时,阴极过电位为10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Ca2-xSrxFe2O5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_4Ti_(4.95)Ce_(0.05)O_(12)负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洁 朱宇 +3 位作者 王琦 朱彦荣 诸荣孙 伊廷锋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4Ti_5O_(12)和Li_4Ti_(4.95)Ce_(0.05)O_(12)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图谱表明铈掺杂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循环...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4Ti_5O_(12)和Li_4Ti_(4.95)Ce_(0.05)O_(12)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图谱表明铈掺杂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Li_4Ti_(4.95)Ce_(0.05)O_(12)样品具有更好的可逆性,铈的掺杂有利于锂离子的可逆脱嵌;微分电容曲线表明Li_4Ti_(4.95)Ce_(0.05)O_(12)的充放电的峰电位值差比Li_4Ti_5O_(12)小,说明前者具有更小的电化学极化;充放电测试表明,5 C倍率充放电时,Li_4Ti_(4.95)Ce_(0.05)O_(12)和Li_4Ti_5O_(12)的可逆放电容量分别为120 m A·h/g和80 m A·h/g左右,说明铈的掺杂提高了Li_4Ti_5O_(12)材料的倍率容量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法 电化学性能 Li4Ti4.95Ce0.05O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_(1-x)SrCo_(0.5)Ni_(0.5)O_(4+δ)阴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伟 孙丽萍 +1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3,共9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Pr_(1-x)SrCo_(0.5)Ni_(0.5)O_(4+δ)(P_(1-x)SCN,x=0.00,0.05,0.10,0.15,0.20),并对材料的物相、热膨胀系数(TEC)、电导率、电极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 采用固相法合成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Pr_(1-x)SrCo_(0.5)Ni_(0.5)O_(4+δ)(P_(1-x)SCN,x=0.00,0.05,0.10,0.15,0.20),并对材料的物相、热膨胀系数(TEC)、电导率、电极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该材料形成单一的K_2NiF_4结构,空间群为I4/mmm,并与电解质材料Ce_(0.9)Gd_(0.1)O_(1.95)(CGO)具有良好的高温化学相容性。碘量法分析表明随着Pr离子缺位浓度增加,P_(1-x)SCN中Co/Ni离子平均化合价随着x的增加而升高,至x=0.10后逐渐降低,而氧空位含量逐渐升高。引入Pr离子缺位使材料的电导率明显提高,其中P_(0.90)SCN在700℃空气中电导率值为309 S·cm^(-1)。TEC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r缺位的增加,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51×10^(-5)K^(-1)。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Pr缺位明显降低了电极的极化阻抗值,P_(0.90)SCN阴极在700℃空气中的极化阻抗值为0.21Ω·cm^2。电解质支撑NiO-CGO/CGO/P_(0.90)SCN单电池在700℃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97.8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氧还原反应 Pr1-xSrCo0.5Ni0.5O4+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Sm1-xSrxCrO3(0≤x≤0.1)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丹 孙丽萍 +2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Christophe Pijolat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4-1338,共5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单相的钙钛矿结构Sm1-xSrxCrO3(0≤x≤0.1),并进行了XRD、SEM、直流电导率及电化学复阻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m1-xSrxCrO3为p型半导体,体系电导率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Sm1-xSrxCrO3在很宽的氧分...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单相的钙钛矿结构Sm1-xSrxCrO3(0≤x≤0.1),并进行了XRD、SEM、直流电导率及电化学复阻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m1-xSrxCrO3为p型半导体,体系电导率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Sm1-xSrxCrO3在很宽的氧分压范围和高温水蒸汽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Sm0.9Sr0.1CrO3/YSZ(SSCO1/YSZ)复合阳极在CH4和O2混合气氛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YSZ的质量分数为23%的复合电极在800℃的CH4+O2混合气氛中得到的最小极化电阻为3.24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1-xSrxCrO3 电导率 极化电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亚泽 孙丽萍 +1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597,共9页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了LaBiMn_2O_6粉体,并与Sm_(0.2)Ce_(0.8)O_(1.9)均匀混合制备了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LBM-SDC)复合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B...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了LaBiMn_2O_6粉体,并与Sm_(0.2)Ce_(0.8)O_(1.9)均匀混合制备了LaBiMn_2O_6-Sm_(0.2)Ce_(0.8)O_(1.9)(LBM-SDC)复合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BM与SDC在1 000℃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SDC的复合增加了氧离子传导路径,进而使氧还原反应(ORR)速度加快。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阴极极化电阻(Rp)随SDC复合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复合量为30%(w/w)时,阴极材料的性能最优。在700℃空气气氛下的极化电阻为0.186Ω·cm^2,相对LBM(0.717Ω·cm^2)减少74%。氧分压测试结果表明阴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氧分子的吸附-解离过程。以复合阴极构筑的电解质支撑单电池Ni-SDC/SDC/LBM-30%SDC在700℃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34 mW·cm^(-2),连续测试90 h输出功率衰减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 LaBiMn2O6-Sm0.2Ce0.8O1.9 复合阴极 电极反应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5Sr0.25Cr0.5Mn0.5O3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何芳 孙丽萍 +3 位作者 张国英 林楠 赵辉 Christophe Pijolat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LSCM)并利用XRD,SEM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别对粉体及电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SCM在C3H8-O2-N2混合气氛下能够保持很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且与电解质材料YSZ在1400℃空气气氛下不发生化...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LSCM)并利用XRD,SEM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别对粉体及电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SCM在C3H8-O2-N2混合气氛下能够保持很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且与电解质材料YSZ在1400℃空气气氛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阳极支撑型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YSZ|LSCM在700℃、C3H8-O2-N2混合气氛下的短路电流密度达317 mA·cm-2,最大功率密度73 mW·cm-2。将LSCM与CGO形成梯度阴极,相同测试条件下,单室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560 mA·cm-2,功率密度达到110 mW·cm-2,电池输出性能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干压法 梯度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x)Bi_(x)CuO_(4)阴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质
9
作者 庞姝彤 赵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85-2192,共8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2-x)Bi_(x)CuO_(4)(x=0、0.05、0.10),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_(2-x)Bi_(x)CuO_(4)形成单一的类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且晶胞体积随着铋掺杂量的...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2-x)Bi_(x)CuO_(4)(x=0、0.05、0.10),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_(2-x)Bi_(x)CuO_(4)形成单一的类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且晶胞体积随着铋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在950℃烧结24 h过程中,La_(2-x)Bi_(x)CuO_(4)不与电解质Sm_(0.2)Ce_(0.8)O_(1.9)(SDC)发生反应,表明这种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化学相容性。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Bi的掺入显著提高了材料电导率。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结果表明,铋的掺杂显著增强了材料的表面氧吸附能力。不同氧分压下的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La_(1.9)Bi_(0.1)CuO_(4)阴极在700℃空气中的极化电阻为0.26Ω·cm^(2),以电解质SDC支撑的单电池NiO-SDC/SDC/La_(1.90)Bi_(0.10)O_(4)在700℃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08 mW·cm^(-2),电极反应的速控步骤为氧分子的扩散与表面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a_(2-x)Bi_(x)CuO_(4)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SiO_2与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9
10
作者 康传红 郭桐 +3 位作者 井立强 崔虎成 周佳 付宏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在溶胶-水热法所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晶基础上,利用模板剂调制的SiO2溶胶进一步合成了多孔SiO2与TiO2复合纳米粒子,重点研究了复合SiO2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SiO2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 在溶胶-水热法所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晶基础上,利用模板剂调制的SiO2溶胶进一步合成了多孔SiO2与TiO2复合纳米粒子,重点研究了复合SiO2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SiO2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经过900℃热处理后的TiO2仍然具有以锐钛矿相为主的相组成.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过程中,经过高温热处理的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优于Degussa P25 TiO2的活性,这主要与其锐钛矿相结晶度提高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多孔SIO2 复合纳米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体系构建 被引量:49
11
作者 康传红 范乃英 +3 位作者 李光明 秦川丽 王彬 李艳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31,共5页
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师生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最直接的办法,是预防实验室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存在着交叉... 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师生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最直接的办法,是预防实验室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存在着交叉融合与开放共享,安全管理愈加复杂,对安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以黑龙江大学为例,统筹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实验安全准入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模式、安全考核建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构建了教学、科研实验室兼容的多层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安全准入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光明 康传红 +2 位作者 秦川丽 范乃英 王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地。新形势下,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存在着交叉融合与开放共享,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导致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进一步加大。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针...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地。新形势下,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存在着交叉融合与开放共享,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导致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进一步加大。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针对新形势下化学实验室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各层面安全制度和多层级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健全,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的设置,信息化平台和安全保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建设,构建了新形势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表明,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东宇 金政 +4 位作者 宿凯 孟云飞 叶春媛 吴庆禹 袁维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利用超声波将多壁碳纳米管(CNTs)分散于苯胺盐酸溶液体系中,以过硫酸铵((NH4)2S2O8)为氧化剂,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CNTs/PANI)。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对复合... 利用超声波将多壁碳纳米管(CNTs)分散于苯胺盐酸溶液体系中,以过硫酸铵((NH4)2S2O8)为氧化剂,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CNTs/PANI)。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观察、结构测定和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碳纳米管和聚苯胺间存在相互作用,其电导率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纳米管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α-MnO_2纳米棒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兆辉 刘兆临 +3 位作者 马方伟 孙丽萍 霍丽华 赵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697,共7页
以KMnO4、氧化石墨(GO)和硫酸为原料,在120℃水热条件下3 h成功合成了直径为10~20 nm,长度为300~400 nm的α-MnO2纳米棒。研究发现GO的引入降低了纳米棒的制备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1Na2SO4中性水系电... 以KMnO4、氧化石墨(GO)和硫酸为原料,在120℃水热条件下3 h成功合成了直径为10~20 nm,长度为300~400 nm的α-MnO2纳米棒。研究发现GO的引入降低了纳米棒的制备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1Na2SO4中性水系电解液中,该纳米棒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当扫描速率分别为2 mV.s-1和5 mV.s-1时,比电容分别为276 F.g-1和240F.g-1;该纳米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纳米棒 水热法 电化学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13
15
作者 秦川丽 范乃英 +2 位作者 吴华洋 李光明 郑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1-295,共5页
针对目前黑龙江大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课程的教学实际需求,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安全知识”MOOC的教学资源,整合并自建了优质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设计了线上线下... 针对目前黑龙江大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课程的教学实际需求,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安全知识”MOOC的教学资源,整合并自建了优质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有效利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期间开设了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并基于此门课程有效地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通过一轮课程的运行,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防护知识和能力,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安全、顺利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安全 安全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La_(2-x)Sr_xNi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强 范勇 +1 位作者 赵辉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5-2030,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2-xSrxNiO4(简称LSN,x=0.0、0.2、0.4、0.6、0.8),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0.9Gd0.1O1.9(CGO)在1100℃烧结时不发生反...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2-xSrxNiO4(简称LSN,x=0.0、0.2、0.4、0.6、0.8),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0.9Gd0.1O1.9(CGO)在1100℃烧结时不发生反应,且烧结2h后,二者之间可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交流阻抗谱技术对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电极上发生的电荷迁移反应,其中La1.6Sr0.4NiO4电极在空气中700℃下的极化电阻为2.93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SN阴极材料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1.6)Sr_(0.4)NiO_4-Ag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丽萍 李强 +2 位作者 赵辉 王海龙 霍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5-1050,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a1Q Sr04NiO4 Ag中空纳米纤维。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烧结2h形成平均直径为400nm的LaL6 Sr04NiO4 Ag复合空心纤维;850℃烧结1h,纤维交叉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并与电解质紧密...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a1Q Sr04NiO4 Ag中空纳米纤维。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烧结2h形成平均直径为400nm的LaL6 Sr04NiO4 Ag复合空心纤维;850℃烧结1h,纤维交叉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并与电解质紧密接触。EIS谱测试结果表明LaL6 Sr04NiO4 Ag纳米纤维电极在700℃空气气氛的极化电阻为0.32Ω·c㎡;氧分压测试结果显示,在600~700℃范围内,电极反应速率控制步骤均为电荷转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L6 Sr04NiO4 Ag中空纳米纤维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TTSOFC) 阴极材料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F_2分子异构体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海涛 黄旭日 +4 位作者 池玉娟 傅宏刚 丁益宏 李泽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8-892,共5页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B2F2分子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与Al2F2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F2具有D h对称性,3 g电子态的直线型结构FBBF是B2F2分子的最稳定异构体,对文献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在UCCSD(T,full)/6-311+G(2df)水平下,F—...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B2F2分子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与Al2F2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F2具有D h对称性,3 g电子态的直线型结构FBBF是B2F2分子的最稳定异构体,对文献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在UCCSD(T,full)/6-311+G(2df)水平下,F—B和B—B键长分别为0.129 42和 0.148 20 nm,振动频率出现在 1860.00和 1320.62 cm-1处.在 UQCISD(T,full)/6-311+G(2df)//UMP2(full)/6-311+G(d)+ ZPVE水平下,3 g态的线性FBBF分子的垂直电离势为 848.58 kJ/mol,而由3 g电子态的BF二聚为3 g态的线性FBBF分子的焓变为 59.86 kJ/mol,此二聚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二聚化过程在能量上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F2分子 分子异构体 分子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从头算 二聚化反应焓 氟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Sm_(2-x)Ce_xCuO_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丽萍 霍丽华 +1 位作者 赵辉 Christophe Pijolat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5-1549,共5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Sm_(2-x)CexCuO_4(SCC,x=0.0 ̄0.25)。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表明,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_(0.9)Gd_(0.1)O_(1.9)(CGO)在1000℃...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Sm_(2-x)CexCuO_4(SCC,x=0.0 ̄0.25)。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表明,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_(0.9)Gd_(0.1)O_(1.9)(CGO)在1000℃烧结时不发生反应;且烧结2h后,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利用交流阻抗和直流极化技术对电极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极化电阻逐渐减小;Sm1.8Ce_(0.2)CuO_4在空气中的极化电阻最小,750℃为0.37Ω·cm^2;氧分压测试结果显示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电极上发生的电荷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 阴极材料 Sm2-xCexCuO4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合成的MWCNTs-WO3复合材料的室温气敏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柴丽雅 李卉 +4 位作者 张国 阚侃 柳枝叶 史克英 李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2,共6页
为提高WO3的气敏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Na2WO4.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三氧化钨(MWCNTs—W03)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形貌、尺寸进行控制合成,并在常温下对NO... 为提高WO3的气敏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Na2WO4.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三氧化钨(MWCNTs—W03)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形貌、尺寸进行控制合成,并在常温下对NO的气敏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六方相W03和MWCNTs,复合材料的尺寸随着pH(pH=2~5)的增大而增加,形貌也由棒状转化为立方体状。当pH=3时,W03与MWCNTs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复合材料,对NO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室温条件下对体积分数为9.7×10^-5的NO灵敏度可达16.8%,具有响应时间快,选择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三氧化钨(WO3) NO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