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 1
-
-
作者
张哲
麻琳
魏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黑龙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34-3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0245)
农业部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04-01A)
-
文摘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嫩江县土壤肥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酸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潜在的重要问题及土壤综合生产潜力下降的重要因子。为了培肥土壤,改善耕地质量,通过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耙茬和原垄种的耕作方式相比,嫩江县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该区域原垄种及秋耙茬+重茬产量最低,仅为913.88~1 285.47kg.hm-2,比其它种植模式产量低8%~38%,同时呈现连作时间越长产量越低的趋势。大西江农场浅翻深松种植模式的产量为2 080.34kg.hm-2,为该地区最高。
-
关键词
肥力提升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
Keywords
soil fertility
tillage pattern
plant mode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