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格网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雨晴 肖洋 +3 位作者 杨庆楠 刘杰淋 刘纪鑫 徐金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74-76,共3页
蜂格网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是针对东北黑土区中小型侵蚀沟沟坡防治和植被恢复而设计的一种将工程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新型环保侵蚀沟治理模式,其特点在于原材料环保可持续利用、工程造价低、能更有效地稳固沟坡土壤,且生态效益显著。以... 蜂格网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是针对东北黑土区中小型侵蚀沟沟坡防治和植被恢复而设计的一种将工程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新型环保侵蚀沟治理模式,其特点在于原材料环保可持续利用、工程造价低、能更有效地稳固沟坡土壤,且生态效益显著。以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乡侵蚀沟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蜂格网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施工工艺,并分析了其治理效益,结果表明此治理模式不仅能显著降低径流的冲刷能力,有效阻控土壤侵蚀,促进坡面植被快速恢复,还兼具生态友好和节约土地、施工工艺简便等多重优势。蜂格网侵蚀沟生态治理模式在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等区域的侵蚀沟治理中均有应用,是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沟坡的一种高效手段,可复制推广并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模式 蜂格网 侵蚀沟 水土流失 黑土地保护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冬梅 张月学 +4 位作者 徐香玲 蒿若超 唐凤兰 韩微波 刘杰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定义及其特点;综述了空间环境中影响植物变异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方面发生的变化;综述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 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定义及其特点;综述了空间环境中影响植物变异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方面发生的变化;综述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育种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类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积山 张月学 唐凤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177,共5页
空间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途径已受到国内外遗传育种界的重视。在介绍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植物材料在特殊的空间条件下,经受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的复合作用,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进而在地... 空间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途径已受到国内外遗传育种界的重视。在介绍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植物材料在特殊的空间条件下,经受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的复合作用,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进而在地面经过筛选鉴定有益性状而获得新品种的基本原则。阐释了草类植物空间诱变时具有的自身优势,空间诱变在牧草育种中的巨大潜在优势,以及目前我国草类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类植物 空间诱变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紫花苜蓿根瘤菌特性研究与促生能力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瑞芬 刘杰淋 +3 位作者 王建丽 申忠宝 韩微波 陈积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7-1323,共7页
本文通过采集东北黑土地区2龄紫花苜蓿(Medicago)根瘤菌菌株,经过根瘤菌的耐盐、耐碱、耐酸、溶磷能力、生长素分泌能力、代时、固氮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测试;并进行回接试验,测定供试菌株促生植株的根瘤数、根瘤重、生物量及全氮量,旨... 本文通过采集东北黑土地区2龄紫花苜蓿(Medicago)根瘤菌菌株,经过根瘤菌的耐盐、耐碱、耐酸、溶磷能力、生长素分泌能力、代时、固氮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测试;并进行回接试验,测定供试菌株促生植株的根瘤数、根瘤重、生物量及全氮量,旨在阐明黑土区苜蓿根瘤菌特性与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促生植株的全氮量与根瘤菌泌酸能力、代时、促生植株根瘤数显著相关(P≤0.05);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与菌株溶磷能力、泌酸能力、促生植株根瘤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通径分和回归分析建立了苜蓿根瘤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为优异菌株筛选及其促生能力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瘤菌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株高、产草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申忠宝 王建丽 +4 位作者 李成权 邸桂俐 张月学 张瑞博 李道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通过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 通过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株高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衣剂研究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忠宝 邸桂俐 +4 位作者 李成权 张月学 张瑞博 王建丽 李道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采取土壤接种法,进行不同配方和浓度的种衣剂对黑穗病防治效果的试验,以确定最佳配方及其浓度,为高粱种衣剂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 种衣剂 黑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5
7
作者 李佶恺 孙涛 +2 位作者 旺扎 李洪影 崔国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0-833,共4页
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将燕麦(Avena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sativa L.)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适宜在当地生长的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以期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 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将燕麦(Avena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sativa L.)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适宜在当地生长的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以期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燕麦播种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CP)含量随之增加,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降低。在49种混播组合中,混播播种量为燕麦210kg.hm-2和箭筈豌豆75kg.hm-2(G1)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综合指标最高,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被引量:54
8
作者 张永亮 王建丽 胡自治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与无芒雀麦(B rom us innerm 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与无芒雀麦(B rom us innerm 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 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 artin.CV.C 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和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和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M artin.CV.G annong N 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种间竞争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永亮 张丽娟 +1 位作者 高凯 王建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7-22,共6页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总糖 N素含量 混播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永亮 王建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花苜蓿初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混播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 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花苜蓿初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混播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播,但在光合“午降”期间差异不明显。牧草生育时期、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对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植物个体的生理生态特性与群落稳定性的维持有密切关系。研究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探寻种间竞争机理,科学地经营与管理草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甘农1号杂花苜蓿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混播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娟 张永亮 +1 位作者 高凯 赵海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刈割 根重 产草量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及其地面模拟诱变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晨 李集临 +5 位作者 张月学 徐香玲 韩微波 蒿若超 唐凤兰 刘杰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空间环境和宇宙辐射;空间诱变条件、空间诱变因素及其诱变原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粒子生物学诱变原理、弱地磁生物学诱变原理、微重力诱变原理;模拟空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的比较;空间资源与模拟空间资源对植物育种的作用及长远影响。
关键词 作物育种 空间诱变 地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哈尔滨地区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建丽 申忠宝 +5 位作者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钟鹏 邸桂俐 高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为筛选适宜于高纬严寒地区种植冷季型草坪草品种,以9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为试材,综合评定了各草坪草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坪用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适应性、密度、质地、颜色和均一性等都表现良好,综合评价... 为筛选适宜于高纬严寒地区种植冷季型草坪草品种,以9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为试材,综合评定了各草坪草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坪用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适应性、密度、质地、颜色和均一性等都表现良好,综合评价高,均适合在本地区种植,其中斗士和旗舰2个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在建坪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延华 金益 +3 位作者 孙德全 李绥艳 林红 潘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通过对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个高油系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黑龙江省普通玉米自交系,其中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自交系,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玉米自交系。除BY843、BY... 通过对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个高油系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黑龙江省普通玉米自交系,其中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自交系,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玉米自交系。除BY843、BY815生育期偏晚以外,其它高油系能够适应黑龙江省种植。多数高油系的自身产量接近普通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种质资源间接利用。大部分高油系的株高、穗位偏高,需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生育期 植株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尚晨 张月学 +6 位作者 李集临 徐香玲 唐凤兰 刘杰淋 韩微波 蒿若超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分别用109、145、195、284和560Gy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种植后田间观察,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和品质含量来比较2种不同诱变方法所造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植株在株高... 分别用109、145、195、284和560Gy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种植后田间观察,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和品质含量来比较2种不同诱变方法所造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植株在株高和产量上均高于同剂量γ射线处理的植株;而γ射线处理组的粗纤维含量普遍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脂肪含量在低剂量条件下(109、145和195Gy)γ射线处理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剂量(284~560Gy)条件下则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能混合粒子场 Γ射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晨 张月学 +6 位作者 唐凤兰 刘杰淋 韩微波 蒿若超 李集临 徐香玲 刘录祥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分别利用5个不同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 (L.) Sojak cv. Longmu 803)干种子,比较同一剂量不同处理方法间和同一处理方法... 分别利用5个不同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 (L.) Sojak cv. Longmu 803)干种子,比较同一剂量不同处理方法间和同一处理方法不同剂量间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发芽势高于对照,发芽率低于对照;微核率略低于γ射线处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γ射线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随着处理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除109Gy外,均低于对照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植株的损伤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能混合粒子场 Γ射线 诱变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积山 张月学 +4 位作者 高超 邸桂丽 朱瑞芬 谢学军 刘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2,47,共7页
在黑龙江绥化地区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232HQ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现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在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肇东苜蓿增产5... 在黑龙江绥化地区对2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232HQ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现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在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肇东苜蓿增产5.63%~18.57%,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将20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草原1号、公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结合增产幅度认为,龙牧801、龙牧803、WL232HQ、金皇后、BeZa87和公农2号等品种,增产极显著,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高,适宜在绥化地区大面积种植;全能、农菁1号、皇后2000、CW321、CW200、CW306和肇东苜蓿,综合评价较好,可选择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产量 层次分析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瑞芬 唐凤兰 +3 位作者 张月学 刘杰琳 刘凤岐 陈积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2-847,共6页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刈割和放牧 微生物数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在苜蓿叶面积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积山 朱瑞芬 张月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简便、快速、准确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面积测量方法,对牧草作物冠层结构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CX-4623FH扫描仪获取苜蓿叶片300dpi灰度图像,经R2V软件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利用VBA宏语言提取其面积和周长等信息... 简便、快速、准确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面积测量方法,对牧草作物冠层结构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CX-4623FH扫描仪获取苜蓿叶片300dpi灰度图像,经R2V软件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利用VBA宏语言提取其面积和周长等信息。结果表明,GIS提取信息与参照物实际信息相比,测定叶片周长、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77%和1.68%,远小于叶面积仪器的测量误差(5%~15%),说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苜蓿叶面积测定是切实可行的。与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技术测定叶面积具有精确、简捷、数据批量化等优点,适于在科研领域和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苜蓿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中紫花苜蓿根瘤菌抗逆性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瑞芬 唐凤兰 +2 位作者 刘杰淋 刘凤歧 陈积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3-1118,共6页
为准确评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瘤菌的抗盐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来自盐碱土和黑土的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Rhizobium)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土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c耐盐性极强,在... 为准确评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瘤菌的抗盐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来自盐碱土和黑土的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Rhizobium)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土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c耐盐性极强,在10%NaCl培养基上生长正常;盐碱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Lmx-a和黑土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b耐酸性最强,能在pH 4.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耐碱性最强的是盐碱土壤菌株Hmx-c,可以在pH 12.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Hmx-a既能抗pH 4.0的酸逆境,又能抗pH 11.0的碱逆境。根瘤菌菌株耐碱性的强弱与其泌酸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耐盐性 耐酸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