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兴凯湖水鸟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韦雪蕾 张国钢 +6 位作者 贾茹 姬云瑞 徐红英 杨泽玉 刘化金 刘宇霖 杨培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湖气温和水位等信息,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TBI指数,比较2次调查期间不同区域和不同栖息地水鸟的丰度变化和群落结构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兴凯湖共记录水鸟7目12科71种665504只,与2014—2015年相比,种类无明显差异,水鸟个体数量增加近1倍,主要是雁鸭类和鸥类水鸟数量增加,鹤类、鸻类和秧鸡类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3—4月和9—11月迁徙期水鸟种类、数量较高,5—8月繁殖期则较低。兴凯湖4个区域水鸟群落结构相近但有一定差异:龙王庙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物种呈增加趋势;湖岗和东北泡子水鸟均匀度较低,物种呈增加趋势;青山水库水鸟数量最少,但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物种呈减少趋势。在7种栖息地类型中,沼泽水鸟种类最多,混合生境水鸟数量最大且多样性也最高,农田水鸟均匀度最低,以上3种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增多;灌丛、草甸和水域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下降,其中水域水鸟数量下降最多。【结论】兴凯湖水鸟数量增多与近年来保护区加强管理以及气温、水位升高等因素有关。兴凯湖目前仍面临农田增多、沼泽减少的压力,建议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长期水鸟监测,针对不同时期水鸟分布状况对重点区域加强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迁徙 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群落差异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丽霞 刘化金 +3 位作者 刘宇霖 杨培宇 张国钢 陆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5,共10页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群落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 兴凯湖 湿地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兴凯湖中俄湿地鹤类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凤昆 刘化金 冯尚柱 《野生动物》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乌重要的迁飞区和栖息地,在鹤类保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2005年中俄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开展了兴凯湖鹤类资源联合调查。调查总面积达325.5km^2。共记录到鹤类3346只,其中丹顶鹤799只,白枕鹤2 523只,白头鹤14只,蓑羽...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乌重要的迁飞区和栖息地,在鹤类保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2005年中俄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开展了兴凯湖鹤类资源联合调查。调查总面积达325.5km^2。共记录到鹤类3346只,其中丹顶鹤799只,白枕鹤2 523只,白头鹤14只,蓑羽鹤3只,白鹤7只。还对兴凯湖流域鹤类生存环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域鹤类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鹤类 种群数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春季鸟类迁徙监测分析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文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8,共2页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笔者从2002年~2005年,对保护区春季候鸟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现以2005年春季候鸟监测结果为例,调查中共观察统计到鸟类83种,其中水禽45种,林栖鸟38种,迁徙量231338只,日平均过往量为12853只...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笔者从2002年~2005年,对保护区春季候鸟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现以2005年春季候鸟监测结果为例,调查中共观察统计到鸟类83种,其中水禽45种,林栖鸟38种,迁徙量231338只,日平均过往量为12853只,高峰日达65450只。并对此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保护区鸟类管理及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鸟类 迁徙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湿地恢复与建设对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尚柱 于文涛 刘化金 《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54-57,共4页
兴凯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但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湿地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为有效保护、科学恢复湿地资源,需开展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恢复方法,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等... 兴凯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但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湿地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为有效保护、科学恢复湿地资源,需开展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恢复方法,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等方法开展水体恢复、植被恢复。为协调相关部门同步推进、保证资金稳定支持、提高恢复与建设的科学性,需要在组织机构建设、资金争取与监管、科技服务等方面保障兴凯湖湿地恢复与建设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湿地 湿地恢复与建设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粪以及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在湿地汞污染监测中的作用
6
作者 马志龙 李天芳 +1 位作者 刘化金 周学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0-375,共6页
汞是环境中受关注的污染物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汞甲基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可以将无机汞转化为毒性较强的甲基汞,从而给人类及其他生物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本文通过论述鸟粪对湿地汞污染的指示性... 汞是环境中受关注的污染物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汞甲基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可以将无机汞转化为毒性较强的甲基汞,从而给人类及其他生物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本文通过论述鸟粪对湿地汞污染的指示性作用,鸟粪及其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状况,以及硫酸盐还原菌在监测湿地汞污染状况中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湿地鸟粪以及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以及浓度的检测,可以监测湿地汞的甲基化状况;(2)通过对影响硫酸盐还原菌反应速率的多种外界因素的变化状况的监测,可以对湿地汞污染的变化趋势进行间接性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主要放在多个影响因素对硫酸盐还原菌反应速率的综合性影响上,并制定出一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湿地汞污染状况的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 土壤 硫酸盐还原菌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栖息地历史分布、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野化放归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凤昆 李艳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9-1130,共12页
了解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历史分布和数量动态对加速虎栖息地连通,恢复历史分布区,促进中俄共同保护野生东北虎集合种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初期,东北虎曾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朝鲜半岛、中国长白山脉和松花... 了解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历史分布和数量动态对加速虎栖息地连通,恢复历史分布区,促进中俄共同保护野生东北虎集合种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初期,东北虎曾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朝鲜半岛、中国长白山脉和松花江流域,数量近3000只。猎捕和栖息地丧失导致东北虎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40年代,远东地区东北虎数量仅剩锡霍特山脉中部的20~30只。20世纪中期以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东北虎禁猎、禁捕令、扩大保护地和边境管控等综合保护措施,解除了东北虎的濒危状态,促进了种群复苏和分布区扩大。2015年俄罗斯东北虎种群数量恢复到523~540只,呈现稳步向中俄边境扩展之势。俄罗斯在原生态完好、食物丰富和人为干扰少的东北虎西北历史分布区,将野外救助的幼虎野化放归大自然,建立了稳定的东北虎小型种群,这项试验对于拓展大型猫科动物种群分布区具有重要国际意义。21世纪初,东北虎在中国总数减少到十余只。2017年,中国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通过整合自然保护地,东北虎处境开始好转,种群恢复刚刚走出低谷,呈现增长态势,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方面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畅通跨界生态廊道,加快边境区东北虎向中方迁徙扩散,壮大中国东北虎繁殖种群;另一方面实施东北虎野化放归计划,突破幼虎野化训练技术瓶颈,在历史分布区创建新的东北虎野外繁殖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种群数量 分布区 集合种群 野化放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