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成果奖多属性区间数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尚锐 关勇 沙丽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由于科技成果和评定的奖项具有多属性、不确定性特点,所以提出用区间数形式表达专家量化打分和评定的奖项,并用区间数相似度量和排序计算拟合科技成果奖评定过程。提出区间数属性相似度量函数和区间数概率排序函数,将其应用于科技成果... 由于科技成果和评定的奖项具有多属性、不确定性特点,所以提出用区间数形式表达专家量化打分和评定的奖项,并用区间数相似度量和排序计算拟合科技成果奖评定过程。提出区间数属性相似度量函数和区间数概率排序函数,将其应用于科技成果奖评定过程,并从统计学角度说明决策结果的正确和和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 相似度量 排序 多属性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后移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泰 刘秀芝 +5 位作者 郑殿峰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张振宇 郭美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在保持磷钾肥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氮肥总量,将适量的氮肥用作基肥和种肥,其余氮肥后移分期施用研究氮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N6处理(纯N量种肥15 ... 在保持磷钾肥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氮肥总量,将适量的氮肥用作基肥和种肥,其余氮肥后移分期施用研究氮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N6处理(纯N量种肥15 kg·hm^-2、始花期追氮30 kg·hm^-2、始花期喷氮7.5 kg·hm^-2及鼓粒期喷氮7.5 kg·hm^-2)产量最高,产量为3 285.71 kg·hm^-2。大豆始花期追施氮肥的增产作用大于始花期、鼓粒期喷施氮肥,始花期和鼓粒期分期喷施氮肥增产效果好于始花期一次性喷施。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对大豆的油分与蛋白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底肥或种肥氮有利于提高大豆油分含量,而氮肥后移施用明显降低了油分含量,随着始花期追施氮肥量的增加,大豆油分含量呈递减趋势;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作用与油分正好相反,氮肥后移分期施用使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幅度为0.373 3%-1.323 3%;氮肥后移施用对大豆籽粒蛋脂总和的影响与蛋白质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后移 施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贾新民 姜述君 +1 位作者 殷奎德 范文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2-15,共4页
采用重迎茬条件培养大豆,分离大豆根系分泌物,以大豆根系分泌物为培养基,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观察重迎茬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同时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用培养液处理土壤,测... 采用重迎茬条件培养大豆,分离大豆根系分泌物,以大豆根系分泌物为培养基,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观察重迎茬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同时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用培养液处理土壤,测定病原菌分泌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根系分泌物对立枯丝核菌影响最大,而病原菌分泌物对土壤元素的活化顺序为Mn〉Zn〉Cu〉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迎茬 大豆 根系分泌物 根腐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良 夏成 +1 位作者 周玉龙 吴凌 《甘肃畜牧兽医》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致病菌 厌氧菌 自然界 胃肠道 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耿国森 陈恒高 +2 位作者 宋来田 田金和 徐士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70-76,共7页
对2SP-4型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取秧抛秧机构、纵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机构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重点理论分析。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手 抛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A-6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孔祥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9-11,共3页
通过室内发芽培养试验与土培试验,研究了DTA-6(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浸种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出苗)率、发芽(出苗)指数和幼苗鲜重,调节根冠比,促进根系生长,并... 通过室内发芽培养试验与土培试验,研究了DTA-6(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浸种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出苗)率、发芽(出苗)指数和幼苗鲜重,调节根冠比,促进根系生长,并增加冷害水稻幼苗的SOD、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在浸种24h的设定下,10~20mg·L-1浓度为最佳处理水平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 浸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与壳聚糖、低聚糖混和叶面喷施对大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祥森 陆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通过大豆叶面喷施试验,研究了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与壳聚糖、低聚糖混用对大豆产量及灰斑病、霜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DA-6不同剂量混用可提高产量、提高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 壳聚糖 低聚糖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叶片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超 王春圻 刘金明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玉米叶片病害是造成的玉米质量差、产量低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玉米叶片病害进行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基于ResNet(Residual Neural Network)深度学习网络对玉米病害识别的方法,采用ResNet作为玉米病害识别的主体模型,利用数据增强技术来... 玉米叶片病害是造成的玉米质量差、产量低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玉米叶片病害进行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了基于ResNet(Residual Neural Network)深度学习网络对玉米病害识别的方法,采用ResNet作为玉米病害识别的主体模型,利用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充数据集,扩充后的数据集图片包括训6000张练集和1645张测试集,并使用预训练网络AlexNet、GooLeNet和ResNet进行识别玉米叶片病害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在批量尺寸为32个和epoch次数为16时ResNet50获得最高的分类准确率为92.82%,优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深度学习 Res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SY-1型谷物烘干机的研制
9
作者 耿国森 许春林 +1 位作者 李占林 胡文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研制而成的5HSY-1型移动式、多功能谷物烘干机,并阐述了间歇式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机理。该机具有降水幅度大、干燥均匀、单位热耗低、耗煤量低、烘后品质好等性能特点。
关键词 间歇式 顺流干燥 性能 烘干机 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V E蛋白对宿主细胞UPR反应关键蛋白GRP7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显赫 徐梧皓 +7 位作者 张鑫林 马大宇 雷亚峰 郑亮 郭德轩 吴志军 张华 曹宏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能够引起仔猪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PEDV E蛋白在病毒的出芽以及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重组质粒pCMV-Myc-E与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分别转染HEK-293T和PK15细胞系,验...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能够引起仔猪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PEDV E蛋白在病毒的出芽以及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重组质粒pCMV-Myc-E与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分别转染HEK-293T和PK15细胞系,验证PEDVE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正确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同时验证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 protein response,UPR)关键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of 78 KDa,GRP78)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PEDV E蛋白在HEK-293T和PK15细胞中都得到正确表达,且定位于细胞质中。与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pCMV-Myc-E能够特异性引起GRP78蛋白表达量升高,且GRP78表达水平随E蛋白剂量与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上结果表明,PEDV E蛋白能诱导UPR关键蛋白GRP78蛋白的表达,激活UPR反应。为后续研究PEDV E蛋白诱导UPR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未折叠蛋白反应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V Nsp6蛋白亚细胞定位及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嘉欣 武雪宁 +6 位作者 王显赫 徐梧皓 高鑫誉 郑亮 吴志军 张华 曹宏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Nsp6是PE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目前关于Nsp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尚不清楚。为了更加清晰了解PEDV Nsp6的功能,通过无缝克隆技术、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验证Nsp6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此外,研究发现Nsp6能与内质网膜关键蛋... Nsp6是PE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目前关于Nsp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尚不清楚。为了更加清晰了解PEDV Nsp6的功能,通过无缝克隆技术、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验证Nsp6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此外,研究发现Nsp6能与内质网膜关键蛋白PDI共定位,并能引起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表达上调。初步证明了Nsp6蛋白能够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为拓展Nsp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V 非结构蛋白 Nsp6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2 Cap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钰昌 郑亮 +3 位作者 张华 吴志军 肖莉杰 曹宏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8-83,130,共7页
猪圆环病毒2型是一种常见的猪感染性病毒,Cap蛋白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核衣壳蛋白,也是该病毒最主要的结构蛋白,是目前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关键蛋白。研究构建了Cap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is-Cap,转化Transetta(DE3)表达菌株... 猪圆环病毒2型是一种常见的猪感染性病毒,Cap蛋白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核衣壳蛋白,也是该病毒最主要的结构蛋白,是目前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关键蛋白。研究构建了Cap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is-Cap,转化Transetta(DE3)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及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验证,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少数为包涵体蛋白。以Ni-NTA树脂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蛋白浓度为629μg·mL^(-1),采用透析袋浓缩将重组蛋白浓缩,浓缩后蛋白终浓度为1.8 mg·mL^(-1)。将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后制备抗原,免疫兔子采集全血,分离血清。经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该多抗与重组蛋白存在免疫反应性,ELISA检测抗体效价可达1∶32000,IFA试验证明该多抗能够特异性识别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后续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制备过程中验证Cap体外蛋白表达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V2 Cap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晶 吴凌 +1 位作者 王国良 周玉龙 《畜禽业》 2008年第11期74-75,共2页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可借...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可借本身的抵抗力将其消灭或免疫,有些则成为带菌猪。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 致病性沙门氏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 治疗 诊断 猪沙门氏菌病 伤寒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OBE教育理念的《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春圻 王洪江 +2 位作者 李娟 王超 孙华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分析新工科背景下OBE教育理念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包装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四面体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重塑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思政和优化评价机制践行课程教学改革。结果表明... 在分析新工科背景下OBE教育理念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包装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四面体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重塑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思政和优化评价机制践行课程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知识掌握程度,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为培养具有丰富食品包装学知识的应用创新型食品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OBE教育理念 食品包装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科研成果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97-99,共3页
随着大庆市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开发了科研成果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科研成果互联网上展示及项目进展实时报告;可以发布技术供求信息和实现人才交流、项目对接;展示政府最新政策和世界科技动态;在线申报科技奖励和评审。科研... 随着大庆市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开发了科研成果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科研成果互联网上展示及项目进展实时报告;可以发布技术供求信息和实现人才交流、项目对接;展示政府最新政策和世界科技动态;在线申报科技奖励和评审。科研成果网络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为科技交流、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下一步计划,在科研成果网上增加远程鉴定结题和项目申报,实现科技管理全程网络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网络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病毒诱导细胞应激颗粒形成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武雪宁 徐嘉欣 +8 位作者 王显赫 邹德华 郑亮 程丽鑫 李兴志 张雅婷 沈玉江 张华 曹宏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3-90,共8页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A型的成员,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但截至目前,EV71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为了研究EV7...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A型的成员,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但截至目前,EV71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为了研究EV71病毒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首先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G3BP1,随后构建了稳定表达融合蛋白RFP-G3BP1蛋白的HeLa细胞系(HeLaRFP-G3BP1),并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证实了G3BP1融合蛋白的正确表达。EV71病毒感染HeLaRFP-G3BP1后,超过40%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出现了应激颗粒。此外,应用微管特异性抑制剂破坏细胞微管完整性之后,显著抑制应激颗粒的迁移聚集。研究证明了EV71病毒诱导细胞应激颗粒的初步形成并且应激颗粒的迁移聚集依赖于微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病毒 应激颗粒 G3BP1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V E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对其细胞定位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郭德轩 郑亮 +4 位作者 张宁 郑小会 吴志军 曹宏伟 张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7-92,共6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为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感染上该病毒的仔猪出现脱水、腹泻和呕吐,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经济损失。PEDV囊膜蛋白E在病毒包膜形成、病毒离子形成、病毒出芽和释放过程中发挥至关...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为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感染上该病毒的仔猪出现脱水、腹泻和呕吐,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经济损失。PEDV囊膜蛋白E在病毒包膜形成、病毒离子形成、病毒出芽和释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软件预测可知,PEDV E蛋白是一种有一个跨膜域的跨膜蛋白。研究将PEDV E蛋白设计好的截短基因(E-T1、E-T2和E-T3)连接至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已构建成功。最后,将重组质粒pCMV-myc-E、E蛋白截短基因质粒Myc-E-T1、Myc-E-T2和Myc-E-T3转染HEK-293T细胞和IPEC-J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E蛋白以及截短基因的细胞分布情况,并探究是否与内质网发生共定位。研究结果发现,E蛋白以及E-T1、ET2分布在细胞质并定位在内质网,而E-T3则分布在整个细胞且没有与内质网共定位。说明了E-T1、E-T2可能行使着与E蛋白类似的功能,而E-T3则没有。研究为进一步探讨PEDV的E蛋白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E蛋白 跨膜结构域 内质网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8
作者 于雯 郑亮 +4 位作者 王宏宇 高鑫誉 吴志军 曹宏伟 张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85-91,共7页
囊膜蛋白(E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小包膜蛋白,在调控冠状病毒复制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更有利地研究SARS-CoV-2 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成功构建了SARS-CoV-2 E基因的真... 囊膜蛋白(E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的小包膜蛋白,在调控冠状病毒复制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更有利地研究SARS-CoV-2 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成功构建了SARS-CoV-2 E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SARS-CoV-2 E基因,并将pCMV-Myc载体进行双酶切。随后,利用同源重组将SARS-CoV-2 E基因连接至pCMV-Myc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发现,SARS-CoV-2 E基因成功克隆至pCMV-Myc载体中,并将重组质粒命名为pCMV-Myc-SARS-CoV-2-E。将重组质粒pCMV-Myc-SARS-CoV-2-E转染至HEK-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MV-Myc-SARS-CoV-2-E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发现重组蛋白主要分布于胞质,少量存在于胞核,为进一步研究SARS-CoV-2 E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E基因 真核载体构建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