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式教学在《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1
作者 李雁冰 冯引元 +6 位作者 尹国安 张莹 赵磊 李沐阳 赵芳芳 曲永利 李井春 《猪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0-52,共3页
0引言硕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肩负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案例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以... 0引言硕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肩负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案例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以讲授法为主、注重相关理论的灌输、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和书本接受理论、缺少将原理与社会实践之间进行联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限制。但针对畜牧专业领域的案例库的建设还是十分欠缺,刚刚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行业人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研究生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8种新型非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
2
作者 崔洪哲 杨坤 +4 位作者 赵海霞 李颖丽 兰儒冰 胡红莲 张爱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2,共5页
试验旨在利用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法,对黑麦草、辣椒粕、罗汉果籽、棕榈仁粕、西兰花、菊花粉、核桃仁和柳枝稷8种新型非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进行评价,为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显示:西兰花... 试验旨在利用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法,对黑麦草、辣椒粕、罗汉果籽、棕榈仁粕、西兰花、菊花粉、核桃仁和柳枝稷8种新型非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进行评价,为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显示:西兰花和核桃仁的粗蛋白(CP)含量较高,柳枝稷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高,罗汉果籽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高,而罗汉果籽的48 h累积产气量以及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最低。菌体蛋白(BCP)含量排序为:棕榈仁粕>柳枝稷=黑麦草>核桃仁>辣椒粕=菊花粉>西兰花=罗汉果籽。黑麦草的代谢能值最高,核桃仁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其次为棕榈仁粕和罗汉果籽。研究表明,罗汉果籽在瘤胃中的消化率最低,辣椒粕、核桃仁和西兰花的粗蛋白含量较高,黑麦草的体外发酵产气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参数 非常规饲料 体外产气法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爱忠 许威 +1 位作者 赵芳芳 姜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429-6435,共7页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由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一类饲料,具有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等特性及作用。因此,其在畜禽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影响发酵品...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由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一类饲料,具有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等特性及作用。因此,其在畜禽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影响发酵品质的因素,并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发酵质量 动物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超 张昕禹 +3 位作者 郑喜群 姜宁 李沐阳 张爱忠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2期28-31,共4页
玉米蛋白粉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其含有较多的不可溶性蛋白和抗营养因子,且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动物不易吸收。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玉米蛋白粉的营养价值,经过发酵可以降解玉米蛋白粉内的抗营养因子,提高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 玉米蛋白粉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其含有较多的不可溶性蛋白和抗营养因子,且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动物不易吸收。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玉米蛋白粉的营养价值,经过发酵可以降解玉米蛋白粉内的抗营养因子,提高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文章综述了玉米蛋白粉发酵过程中的菌种选择、发酵工艺、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发酵玉米蛋白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玉米蛋白粉 菌种选择 发酵工艺 营养价值 动物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野下畜牧专硕培养现状及改革模式探索
5
作者 李雁冰 尹国安 +5 位作者 张莹 赵磊 李沐阳 赵芳芳 曲永利 李井春 《猪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9-61,共3页
0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转型升级。202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 0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转型升级。202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1号),明确提出“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部署,为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产教融合 畜牧专硕 培养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细胞穿透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宛鑫 刘思佳 +3 位作者 姜宁 赵芳芳 宋军 张爱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58-3665,共8页
细胞穿透肽(CPP)是一类由5~30个天然或人造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序列,具有增强细胞摄取抗原并促进穿越各种生物屏障的能力,因其高效、独特的跨膜运输能力成为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噬菌体展示技术(PDT)是一种通过对噬菌体DNA... 细胞穿透肽(CPP)是一类由5~30个天然或人造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序列,具有增强细胞摄取抗原并促进穿越各种生物屏障的能力,因其高效、独特的跨膜运输能力成为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噬菌体展示技术(PDT)是一种通过对噬菌体DNA进行基因改造,从而在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分子技术,其包含的遗传序列可将表型与基因型相连,该技术允许不同的肽库在噬菌体颗粒表面表达,并能选择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且其具有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可利用其在不损伤其他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实现靶向治疗,为研发靶向递药新型载体,实现靶向药物投递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细胞穿透肽以及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细胞穿透肽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为胞内致病菌的精准杀伤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噬菌体展示技术 靶向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调节剂对盐碱条件下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怡然 邢岩 +3 位作者 马南楠 赵辉祥 姜汝玉 曲善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43,共8页
为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土壤上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紫花苜蓿‘龙牧801’为研究对象,在分枝的5叶期选用三十烷醇(TRLA),6-苄氨基嘌呤(6-BA),胺鲜酯(DA-6),吲... 为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土壤上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紫花苜蓿‘龙牧801’为研究对象,在分枝的5叶期选用三十烷醇(TRLA),6-苄氨基嘌呤(6-BA),胺鲜酯(DA-6),吲哚丁酸钾(IBA)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设4个浓度梯度进行叶面喷施,测定其生产及生理生化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对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最佳浓度的剂型。结果表明:通过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得出叶面喷施80 mg·L^(-1)的IBA展现出最优异的促进效果,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苗期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鲜重,以及提高SOD,POD,CAT,Pro,SS和SPAD的含量,同时降低MDA的含量(P<0.05),其次是20 mg·L^(-1)和30 mg·L^(-1)的6-BA。综上所述,80 mg·L^(-1)的IBA,20 mg·L^(-1)的6-BA和30 mg·L^(-1)的6-BA的渗透性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能力最好。但80 mg·L^(-1)的IBA在促进干草产量作用上最为显著,故建议在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条件下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调节剂 盐碱条件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黄秋连 周昕 +2 位作者 王健 张嘉宾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0-427,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羊草青贮时设置如下5个处理:1)无添加(对照组,C组);2)添加0.00025%乳酸菌(LAB组);3)添加4%糖蜜(M组);4)添加4%无机...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羊草青贮时设置如下5个处理:1)无添加(对照组,C组);2)添加0.00025%乳酸菌(LAB组);3)添加4%糖蜜(M组);4)添加4%无机酸(IA组);5)添加0.00025%乳酸菌+4%糖蜜(LAB+M组)。各青贮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为鲜重基础,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青贮120 d后取样分析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结果显示:所有组发酵品质均优良,且均未检测出丁酸、大肠杆菌、霉菌和梭菌;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pH显著降低(P<0.05);LAB+M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添加剂组的氨态氮/总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组和LAB+M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A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M组(P<0.05);LAB+M组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AB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所使用的青贮添加剂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综合考虑,以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糖蜜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青贮 乳酸菌 糖蜜 无机酸 发酵品质 体外干物质消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金库 王雪洋 +6 位作者 赵峻祥 刘晨 孙奉召 乔新月 李井春 魏国生 李雁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4-143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添加剂包括布氏乳杆菌(LB)、植物乳杆菌(LP)、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每组称取900 g混合发酵饲料,由玉米胚芽粕、豆渣或豆浆、大豆糖蜜、喷浆玉米皮、稻壳...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添加剂包括布氏乳杆菌(LB)、植物乳杆菌(LP)、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每组称取900 g混合发酵饲料,由玉米胚芽粕、豆渣或豆浆、大豆糖蜜、喷浆玉米皮、稻壳按12:45:1:25:17比例配制而成。试验共6组,分别为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剂)、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添加4 L/t复合化学添加剂1)、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添加2 L/t复合化学添加剂2)、LB+LP(水)组(添加2.0 mL/kg LP和LB冻干粉末与水混合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LB+LP(MRS)组[添加2.0 mL/kg LP和LB冻干粉末与乳酸细菌培养基(MRS)混合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LB+LP组(添加2.0 mL/kg LB和LP用MRS复活后的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每组3个重复,2种发酵饲料发酵周期均为10 d,室温储存。结果表明:1)豆渣型发酵饲料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组的干物质含量及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和LB+LP组的乳酸、丙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的开封当天(1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最终(7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的最终(7 d)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豆浆型发酵饲料方面,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的干物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除LB+LP(水)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LB+LP(水)组的乙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的开封当天(1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最终(7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水)、LB+LP(MRS)、LB+LP组的最终(7 d)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各添加剂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但复合化学添加剂在改善豆渣型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型发酵饲料 豆浆型发酵饲料 添加剂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宿主肠道免疫调控机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可鑫 姜宁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44-1550,共7页
肠道是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宿主进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肠道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疾病,肠道微生物群是控制机体健康肠道内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由细菌发酵产生,是肠道微生物群及宿... 肠道是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宿主进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肠道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疾病,肠道微生物群是控制机体健康肠道内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由细菌发酵产生,是肠道微生物群及宿主肠上皮细胞(IECs)的重要能量来源,能够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长,调节宿主肠道免疫,降低炎症反应。SCFAs不仅在共生细菌聚居的肠道内起局部作用,而且还影响肠道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概述了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途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作用改变代谢状态,并将代谢途径与表观遗传修饰联系起来引起宿主免疫应答,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 免疫 炎症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含活性肽CC34毕赤酵母重组菌冻干营养保护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爽 杜家华 +4 位作者 白志辉 曲可 苏苗 姜宁 张爱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91-3799,共9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含活性肽CC34毕赤酵母重组菌的冻干营养保护剂组合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脱脂乳粉、海藻糖、山梨醇和谷氨酸钠提高毕赤酵母重组菌存活率的最佳范围;利用Box-Behnken法建立毕赤酵母重组菌存活...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含活性肽CC34毕赤酵母重组菌的冻干营养保护剂组合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脱脂乳粉、海藻糖、山梨醇和谷氨酸钠提高毕赤酵母重组菌存活率的最佳范围;利用Box-Behnken法建立毕赤酵母重组菌存活率回归方程,分析3种保护剂组合对菌体存活率的效应关系。【结果】脱脂乳粉浓度为10%时毕赤酵母重组菌冻干存活率最高,达到51.23%;海藻糖浓度为15%时冻干存活率最高,达到67.50%;山梨醇浓度为20%时冻干存活率最高,达到52.19%;谷氨酸钠浓度为3%时冻干存活率最高,达到36.92%。通过响应面法获得含活性肽CC34毕赤酵母重组菌冻干保护剂组合中脱脂乳粉、海藻糖、山梨醇的浓度分别为10.75%、15.70%、20.19%,通过最优模型预测毕赤酵母重组菌的存活率为77.00%,应用此最优保护剂组合进行冻干试验,菌体冻干存活率为78.98%。【结论】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毕赤酵母重组菌复合冻干保护剂配方,在脱脂乳粉浓度为10.75%、海藻糖浓度为15.70%、山梨醇浓度为20.19%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菌体冻干存活率(78.98%)。该复合冻干保护剂可用于含活性肽CC34毕赤酵母重组菌的保存和后续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冷冻干燥 冻干保护剂 毕赤酵母重组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C31毕赤酵母工程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萌萌 李天阳 +1 位作者 姜宁 张爱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研究含抗菌肽CC31毕赤酵母工程菌固态发酵生产高功能性蛋白质饲料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豆粕和麦麸最佳粒度;在最佳粒度的前提下利用DPS软件中均匀设计模型,拟合小分子蛋白浓度(Y)与接种量(X_(1))、含水量(X_(2))相关曲... 为研究含抗菌肽CC31毕赤酵母工程菌固态发酵生产高功能性蛋白质饲料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豆粕和麦麸最佳粒度;在最佳粒度的前提下利用DPS软件中均匀设计模型,拟合小分子蛋白浓度(Y)与接种量(X_(1))、含水量(X_(2))相关曲线。发酵结束测定小分子蛋白浓度并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同时对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粒度为40~60目,小分子蛋白浓度拟合曲线:Y=113.8745+0.9155 X_(1)+1.1952 X_(2)-0.0465 X_(1)·X_(1)-0.1167 X_(2)·X_(2),R^(2)=0.99,通过拟合曲线预测得出当接种量X_(1)为9.85%,含水量X_(2)为51.22%,小分子蛋白浓度(Y)的含量最高为148.99 mg·L^(-1)。依据拟合曲线的最优接种量和含水量,设置接种量X_(1)为10%,含水量X_(2)为50%,试验得出小分子蛋白浓度为156.23 mg·L^(-1)。与模拟曲线预测比较相对误差仅为4.63%。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能有效的增加粗蛋白含量,但对纤维的分解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工程菌 固态发酵 条件优化 蛋白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贮玉米中添加春蓼对饲料抑菌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郑杨晨 赵峻祥 +4 位作者 刘宇洋 卞彬彬 孔令芝 李井春 李雁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87-3896,共10页
本文旨在研究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与湿贮玉米混合青贮对饲料抑菌能力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无添加春蓼对照组,5%春蓼添加组,10%春蓼添加组),避光室温保存,在3,7,14,30,60天开封,检测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30,60天青贮料加105 cfu... 本文旨在研究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与湿贮玉米混合青贮对饲料抑菌能力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无添加春蓼对照组,5%春蓼添加组,10%春蓼添加组),避光室温保存,在3,7,14,30,60天开封,检测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30,60天青贮料加105 cfu·mL^(-1)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在8 h,24 h,48 h,72 h检测菌数;同时对春蓼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春蓼添加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14天后,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60天后的10%春蓼组有氧稳定性天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春蓼组有害菌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春蓼乙酸乙酯提取液主要代谢产物是黄酮类、姜酚类及其他化合物。本研究表明,春蓼添加可改善湿贮玉米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抑制有害菌增长,其有效成分可能为黄酮类、姜酚类及其他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蓼 抑菌能力 青贮品质 湿贮玉米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喂模式对绵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14
作者 陈想 于忠升 +2 位作者 刘丽丽 姜宁 张爱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0-44,共5页
为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绵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不同的饲喂模式饲喂,共分3期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即先粗后精(粗饲料与精饲料间隔... 为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绵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不同的饲喂模式饲喂,共分3期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即先粗后精(粗饲料与精饲料间隔30 min),TMR组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TMR颗粒组采用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饲喂。每个时期17 d,其中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共51 d。结果表明:不同饲喂模式对绵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有影响,12 h时,TMR颗粒组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1.31%(P<0.05),且TMR组ADF降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0.87%(P<0.05);在24 h时,TMR颗粒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1.46%(P<0.05),且TMR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0.97%(P<0.05);在48 h时,TMR颗粒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1.45%(P<0.05),且NDF降解率显著高于TMR组1.2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饲喂模式 瘤胃 营养物质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混合酸对苜蓿青贮品质、叶绿素及其降解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德慧 靳思玉 曹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0-1618,共9页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过程中叶绿素及其降解酶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添加剂×3,天数×13),处理包括对照组(Control)、添加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植物乳杆菌,105 cfu·g^(...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过程中叶绿素及其降解酶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添加剂×3,天数×13),处理包括对照组(Control)、添加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植物乳杆菌,105 cfu·g^(-1)新鲜物质基础)组和添加混合酸(Mixed acid,MA)(添加量4%)组。结果表明:与对照青贮相比,LAB和MA处理的青贮pH值较低,乳酸含量较高。对照组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低于LAB组,高于MA组。在苜蓿青贮过程中,LAB抑制了叶绿素降解酶的活性,抑制了叶绿素的降解,MA则相反。综上:添加LAB可以改善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且LAB组的紫花苜蓿青贮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素降解酶含量最低。本研究为调制生产富含功能性成分的苜蓿青贮饲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品质 苜蓿青贮 微生物组成 叶绿素 叶绿素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CC34乳酸菌制剂对脂多糖模型小鼠肠道形态的影响
16
作者 关国栋 张爱忠 姜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探究抗菌肽CC34与重组乳酸菌制剂对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肠道形态损伤的调控作用,揭示重组乳酸菌制剂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将24只18~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2 mL生理盐水)、空载组(0.2 mL乳酸菌)、重组菌组(0.2 mL重组菌制剂)... 通过探究抗菌肽CC34与重组乳酸菌制剂对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肠道形态损伤的调控作用,揭示重组乳酸菌制剂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将24只18~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2 mL生理盐水)、空载组(0.2 mL乳酸菌)、重组菌组(0.2 mL重组菌制剂)和阳性对照组(0.2 mL生理盐水),第1、4天对除对照组以外分组注射等体积脂多糖,7 d后取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形态检测。抗菌肽CC34能够在乳酸菌中进行表达,并且肽菌制剂能够显著缓解脂多糖诱导肠炎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萎缩。抗菌肽CC34重组乳酸菌能够缓解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肠道形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CC34 乳酸菌 蛋白表达 脂多糖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对盐胁迫下植物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露 刘岳昆 +3 位作者 郭芷若 邹晓彬 曲善民 苗阳阳 《草学》 2024年第1期1-3,22,共4页
盐胁迫不仅破坏植物叶绿体结构、伤害细胞膜、减弱光合能力,而且能改变植物内部形态结构。烯效唑作为一种能有效提高植物抗盐性的生长调节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 盐胁迫不仅破坏植物叶绿体结构、伤害细胞膜、减弱光合能力,而且能改变植物内部形态结构。烯效唑作为一种能有效提高植物抗盐性的生长调节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烯效唑的生理作用及应用、烯效唑提高植物对盐胁迫抗性的机理及应用并对烯效唑能提高植物盐胁迫抗性的广阔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烯效唑提高植物对盐胁迫抗性的应用及盐碱地治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盐胁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特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国良 刘香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1,共7页
为进一步拓宽肉桂精油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β-环糊精为壁材、肉桂叶精油为芯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制备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制... 为进一步拓宽肉桂精油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β-环糊精为壁材、肉桂叶精油为芯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制备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制备的肉桂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壁芯比6∶1、包埋温度50℃,包埋时间4 h,搅拌速度1000 r/min为最优的制备条件,由此得到的微胶囊的肉桂叶精油包埋率74.17%。GC-MS分析表明:肉桂叶精油的主要组成为反式肉桂醛(81.39%)和邻甲氧基肉桂醛(7.61%);微胶囊中的肉桂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也是反式肉桂醛(78.68%)和邻甲氧基肉桂醛(9.34%)。FT-IR分析表明:肉桂叶精油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了较好的包合物结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叶 精油 Β-环糊精 微胶囊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丁酸钠对脂多糖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可鑫 左丽君 +4 位作者 陈想 姜宁 潘春媛 李凌岩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4-96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脂多糖(LPS)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2±1)日龄、平均体重为(11.79±0.54)kg的断奶羔羊24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脂多糖(LPS)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2±1)日龄、平均体重为(11.79±0.54)kg的断奶羔羊24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LPS组、CSB2L组、CSB3L组,其中CON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CSB2L和CSB3L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 CSB,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试验第28天每组选取3只羔羊进行屠宰,LPS、CSB2L和CSB3L组在屠宰前3 h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CON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SB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CSB3L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PS组断奶羔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低于LPS组(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SB3L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LPS组(P<0.05)。3)断奶羔羊血清中D-乳酸(DL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LPS刺激下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可显著降低LPS注射后的血清DLA含量和DAO活性(P<0.05)。4)CON组肠黏膜形态结构完整且绒毛排列整齐。注射LPS后,空肠和回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绒毛肿胀脱落。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较完整且排列整齐,肿胀程度降低,上皮轻度脱落。LPS组盲肠部分肠绒毛上皮脱落,腺体排列紊乱,结肠绒毛略微脱落。CSB2L组盲肠和结肠有轻微水肿,CSB3L组盲肠和结肠绒毛上皮未见明显脱落和水肿。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均得到缓解。CSB2L和CSB3L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CSB3L组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SB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并能缓解LPS刺激引起的断奶羔羊应激,抑制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维护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丁酸钠 断奶羔羊 脂多糖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丁酸钠对断奶羔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想 左丽君 +4 位作者 王可鑫 贾斌 潘春媛 姜宁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49-395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断奶羔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2日龄的断奶羔羊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抗生素对照组(A CON组)和包膜丁酸钠A组(CSB A组)和包膜丁酸钠B组(CSB B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断奶羔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2日龄的断奶羔羊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抗生素对照组(A CON组)和包膜丁酸钠A组(CSB A组)和包膜丁酸钠B组(CSB B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CON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A CO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的黄霉素,CSB A组和CSB B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包膜丁酸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各组分别在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选取3只羔羊屠宰取样。结果表明:在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对羔羊的肝脏、脾脏、胸腺指数均有所提高(P>0.05)。在试验第14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A CO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A 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试验第14天,与CON组相比,CSB B组肝脏中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肝脏中IL⁃2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在试验第28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与A CON组相比,CSB B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T⁃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试验第28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肝脏中TNF⁃α、IL⁃1和IL⁃2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肝脏中T⁃AOC和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可以抑制断奶羔羊血清和肝脏中促炎因子含量的升高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羔羊免受断奶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2 g/kg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丁酸钠 断奶羔羊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