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1
作者 郑家三 贺显晶 +4 位作者 郑永文 赵建军 韩欢胜 王新 孙东波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很多高校未能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性,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很多高校未能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性,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够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文章提出从党建引领、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为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铁丰 郭景茹 +4 位作者 原冬伟 韦春波 沈冰蕾 张旭 王艳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8期145-146,共2页
为全面提升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农业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提升育人效果,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研究,以期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3
作者 曲善民 刘香萍 +6 位作者 张冬梅 刘国富 杨伟光 臧辉 李国良 鞠晓峰 曹阳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学科教育首要任务。研究通过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该模式通过导师制及学校自身培育、校研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历练,探索适应当今草业科学与生态修复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三位一体”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平台途径、“导师制”为核心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标的,服务社会,反馈社会,感恩社会,源源不断地塑造创新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导师制 课程 校研企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课堂+BOPPPS”相融合的动物遗传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 李井春 +3 位作者 郭庆 尹国安 车瑞香 韩欢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178-181,共4页
动物遗传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以枯燥乏味的灌输式传授为主。在国家大力倡导本科课程建设的背景下,为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课程组依托华南农... 动物遗传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以枯燥乏味的灌输式传授为主。在国家大力倡导本科课程建设的背景下,为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课程组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线上课程资源自建动物遗传学线上学习课程,构建了基于“雨课堂+BOPPPS”相融合的动物遗传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互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了师生全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方法,优化了考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雨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动物遗传学 互动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5
作者 李井春 李雁冰 +6 位作者 王硕 李凌岩 尹国安 郭庆 王雪 魏国生 曹阳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6期10-12,共3页
近年来,畜牧领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全社会缓解就业压力的焦点之一,促使国家及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潜在力量。本文以近... 近年来,畜牧领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全社会缓解就业压力的焦点之一,促使国家及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潜在力量。本文以近年来参与创业相关活动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阅、统计调查分析等方式,并深入学校及企业进行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意愿、项目数及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人数及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此外,分析了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科学专业 大学生 创新创业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精英实践教学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培养“新农科”新型人才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凌岩 刘立成 +2 位作者 邵广 高伟星 曲永利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50-54,共5页
根据“牛精英计划”实践育人模式,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效果,探讨了牛精英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为更好的发挥牛精英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新农科”新型... 根据“牛精英计划”实践育人模式,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效果,探讨了牛精英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为更好的发挥牛精英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新农科”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 牛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施行的教学方法现状与分析——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7
作者 李雁冰 尹国安 +1 位作者 孙先宇 李井春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第4期61-64,共4页
主要研究了农业院校现今的教学方法,并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在农业院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调查了10名教师和50名学生,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采集,调查问卷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调... 主要研究了农业院校现今的教学方法,并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在农业院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调查了10名教师和50名学生,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采集,调查问卷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式教学方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农业院校并行。在教学中常见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其次是黑板式教学。结果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目的 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地区犊牛腹泻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调查、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孔祥鹤 苏欣雨 +7 位作者 钟一铭 卢赵梓暄 廖献茂 张哲 张旭 高萌萌 周玉龙 樊祜卿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90-3398,共9页
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黑龙江省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致病性、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的流行情况。对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集的黑龙江省8个城市35个牛群252份犊牛腹泻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染色... 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黑龙江省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致病性、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的流行情况。对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收集的黑龙江省8个城市35个牛群252份犊牛腹泻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染色、鉴别培养基鉴定、生化试验、16S rRNA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15种毒力基因,试验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卡方检验方法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地区流行情况、不同年限和不同季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5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49.02%(75/153)携带毒力基因,其中Irp-2阳性率最高为37.25%(57/153),FyuA、K99、F41、F17、STa、HlyA、Stxl、Stx2和Eaea阳性率依次为19.61%(30/153)、4.58%(7/153)、4.58%(7/153)、3.92%(6/153)、2.61%(4/153)、3.27%(5/153)、0.65%(1/153)、0.65%(1/153)和0.65%(1/15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3株分离菌对磷霉素敏感率最高56.21%(86/153),而对磺胺异噁唑、阿莫西林等耐药严重,所有菌株都耐2重及以上药物,部分菌株最高达到11重耐药。通过统计分析发现2020年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77.59%(45/58)显著高于2021年与2022年(P<0.001)。在一年四季中夏季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最低(P<0.05),各地区之间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鸡西市最高,齐齐哈尔市最低(P<0.001)。以上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犊牛腹泻源牛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具有多样性,普遍多重耐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与地区、年限和季节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黑龙江地区牛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奶牛饲料资源利用情况及低饲喂成本模式调研分析
9
作者 刘慧环 阿晓辉 +2 位作者 杜海涛 谷洪斌 刘双淇 《中国奶牛》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进入2023年以来,乳制品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原料奶过剩矛盾突出。从2022年开始,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下滑,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统计,到2024年9月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21个月环比下降,奶牛养殖业进入低谷。为了积极应对行业面临的困难局面,笔... 进入2023年以来,乳制品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原料奶过剩矛盾突出。从2022年开始,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下滑,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统计,到2024年9月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21个月环比下降,奶牛养殖业进入低谷。为了积极应对行业面临的困难局面,笔者对黑龙江地区奶牛饲喂成本及本地饲料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特别对低饲喂成本养殖案例开展了深入分析,以供奶牛养殖场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价格 饲喂成本 低成本饲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G6P[5]型牛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笑冉 朱庆贺 +2 位作者 宋军 郭东华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电镜观察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VP4、VP7进化树。结果显示,MA-104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传至第8代稳定出现CPE,分离毒株经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为BRV阳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物中观察到呈典型车轮状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符合BRV形态特征,表明成功分离得到一株BRV,将其命名为BRV HLJ-J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基因型为G6-P[5]-I2-R2-C2-M2-A11-N2-T6-E2-H3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VP4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Y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2%;VP7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LN19-4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8%。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G6P[5]型BRV,为黑龙江省BRV遗传进化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牛猝死症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增 王迪 +3 位作者 高萌萌 张旭 赵帅 周玉龙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致病性细菌,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能够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动物和人类食物中毒和牛的“猝死症”(Cattle Sudden Death Syndrome,CSDS)。2023年3-12月,黑龙江省某万头奶牛场母...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致病性细菌,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能够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动物和人类食物中毒和牛的“猝死症”(Cattle Sudden Death Syndrome,CSDS)。2023年3-12月,黑龙江省某万头奶牛场母牛发生CSDS,为了明确其病原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测定了其毒素基因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经鉴定后,从样本中分离出了14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有6株属于A型菌株,8株属于C型菌株。通过对这些菌株进行cpa、cpb、etx、iap、cpe、netB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cpa毒素基因呈阳性,占比为100%,而cpb毒素基因的阳性占比为51.1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87.5%的菌株对至少5类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特别是对磺胺甲唑、四环素和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这些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在黑龙江地区某奶牛场A型和C型均流行,以C型为主,这些产气荚膜梭菌在抗生素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都具有广谱耐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助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建设“中国奶仓”的探索实践
12
作者 曲永利 郭庆 +3 位作者 李凌岩 韦春波 袭锋 邵广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82-185,共4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同类地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仓建设 校企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浅析
13
作者 张旭 杨焕民 +1 位作者 鞠晓峰 李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4-95,共2页
阐述了实践教学和创新意识在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动物科技学院所采取的若干具体措施,从六个方面总结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创新意识所取得的成效,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的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利国 齐楷 +2 位作者 张莹 王文涛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奶牛小区建设给奶牛群带来的主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奶牛小区生产经营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奶牛业发展的奶牛小区经营模式。
关键词 奶牛养殖小区 经营模式 管理 农垦齐齐哈尔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黑龙江地区某鹅场鹅星状病毒分离鉴定及ORF2基因序列分析
15
作者 徐烨 朱庆贺 +1 位作者 高旭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106,共8页
为调查2023年黑龙江地区某鹅场中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的感染及遗传进化情况,采集发病鹅的内脏组织样品进行RT-PCR检测,检测阳性样本通过鹅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并利用RT-PCR以及电镜进行鉴定,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分离... 为调查2023年黑龙江地区某鹅场中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的感染及遗传进化情况,采集发病鹅的内脏组织样品进行RT-PCR检测,检测阳性样本通过鹅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并利用RT-PCR以及电镜进行鉴定,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运用MEGA6软件对ORF2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15份样品中,GoAstV的阳性率为6.67%(1/15)。阳性样本处理后接种鹅胚进行病毒分离,盲传至第5代时,尿囊膜增厚,出现尿酸盐沉积,鹅胚在120 h内死亡率达到83.33%(20/24),死亡鹅胚尿囊液进行GoAstV 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可观察到3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提取第5代病毒尿囊液R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该毒株ORF2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鉴定的毒株与其他GoAstV的ORF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54.7%到96.6%,与GoAstV LYG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6.6%,而其与GoAstV FLX株差异较大,为54.7%。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鉴定的毒株属于GoAstV G2型,与火鸡星状病毒遗传关系较近。研究对黑龙江地区某鹅场GoAstV进行分离鉴定并对ORF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为黑龙江省GoAstV遗传进化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stV RT-PCR ORF2基因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黑龙江省分离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1
16
作者 于永忠 谭强 +2 位作者 赵文博 包凯 崔玉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8-680,共3页
为确定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本研究采用MDBK细胞培养途径从病羊的口唇部位的痂皮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和IFA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Orf病毒,命名为OV/HLJ/04。其F1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 为确定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本研究采用MDBK细胞培养途径从病羊的口唇部位的痂皮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和IFA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Orf病毒,命名为OV/HLJ/04。其F1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显示,OV/HLJ/04与国内报道的山西株(HQ221964)的遗传关系密切,同源性达到98.2%。将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回归本动物试验,接种羔羊发生严重的羊口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病毒分离与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黑龙江分离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国华 吴丹丹 +3 位作者 周玉龙 范春玲 任亚超 朴范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05-807,共3页
为分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并分析其5'UTR序列和遗传特征,本研究于2010年对黑龙江某奶牛场采集的患有腹泻的牛病料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理化特性试验及RT-PCR对两株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根据其5'UTR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 为分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并分析其5'UTR序列和遗传特征,本研究于2010年对黑龙江某奶牛场采集的患有腹泻的牛病料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理化特性试验及RT-PCR对两株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根据其5'UTR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分离株均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空泡样细胞病变,对乙醚、氯仿、胰酶极其敏感,不耐热,Mg2+对其不具有保护力,对酸的抵抗力较弱;5'UTR序列分析显示两株分离株与BVDV-1b型5'UTR同源性较高。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两株分离株为1b基因型的BVDV,为引起该牛群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因素。本研究为BVDV感染机制和疫苗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黑龙江籽鹅盲肠菌群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董巍 张玉杰 +4 位作者 林丰海 刘湘江 张磊 黄玉兰 杨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8期20-22,共3页
选用120只黑龙江籽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和Ⅰ、Ⅱ两个试验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1、.0 ml/kg微生态制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盲肠中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l... 选用120只黑龙江籽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和Ⅰ、Ⅱ两个试验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1、.0 ml/kg微生态制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盲肠中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耗料量和料肉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籽鹅盲肠主要微生态菌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鹅 微生态制剂 肠道菌群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籽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馨 肖翠红 +2 位作者 颜国华 刘国君 崔燕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5期82-85,共4页
试验选择健康1日龄籽鹅120只,在当地条件下饲养到12周龄。拟合出体重、日增重和相对增重曲线方程(R^2〉0.9)。试验表明:1—3周龄生长强度最大,4~8周龄体重增加较快;6周龄与10周龄体重呈强正相关(r=0.858);4周龄左右是胫长... 试验选择健康1日龄籽鹅120只,在当地条件下饲养到12周龄。拟合出体重、日增重和相对增重曲线方程(R^2〉0.9)。试验表明:1—3周龄生长强度最大,4~8周龄体重增加较快;6周龄与10周龄体重呈强正相关(r=0.858);4周龄左右是胫长和胫围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9周龄以后随着增重的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鹅 体重 体尺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苜蓿主要病害分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香萍 杨智明 +1 位作者 王国庆 李国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对黑龙江省苜蓿病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病害率为35.92%~82.51%,整体呈现西北部低于东南部,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的格局。其中,苜蓿小光壳病发病率42.82%~80.41%,病情指数为5.84~10.60;苜蓿锈病发病率2.58%~19.25%... 对黑龙江省苜蓿病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病害率为35.92%~82.51%,整体呈现西北部低于东南部,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的格局。其中,苜蓿小光壳病发病率42.82%~80.41%,病情指数为5.84~10.60;苜蓿锈病发病率2.58%~19.25%,病情指数为0.88~6.58。而苜蓿褐斑病发病率为3.33%~16.67%,病情指数为1.38~8.88。苜蓿霜霉病发病率为0.84%~1.14%,病情指数为0.14~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害分布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