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垦区大麦品种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
作者 李洁 胡祖华 +2 位作者 王伟平 潘常智 崔战利 《大麦科学》 1994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大麦品种资源10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的遗传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庆表明垦区大麦品讨汗派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和良好的预期选择效果.认为系统选育仍是大麦高产育种不可忽视的途...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大麦品种资源10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的遗传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庆表明垦区大麦品讨汗派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和良好的预期选择效果.认为系统选育仍是大麦高产育种不可忽视的途径.系统育种过程中,送行.选系时,二校与多棱大麦对性状选择的定产程度相同.确定了生育期性状,产量性状选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资源 数量性状 遗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三要素含量变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桂萍 赵九洲 +1 位作者 王立发 赵萍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0-315,共6页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的定期测定,发现根际土中,速效氮含量连作区略高于轮作区;速效磷含量变异程度大且无规律;速效钾含量连作区低于轮作,差异达显著水平(t=4.478,t0.05=4....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的定期测定,发现根际土中,速效氮含量连作区略高于轮作区;速效磷含量变异程度大且无规律;速效钾含量连作区低于轮作,差异达显著水平(t=4.478,t0.05=4.303)。根系和冠部的全氮含量连作区均高于轮作区,冠部除鼓粒期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全磷含量鼓粒前连作区低于轮作区,盛花期差异达显著水平,鼓粒后基本无差异;全钾含量连作区均低于轮作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8.009,t0.01=3.169)。由此认为氮素不是限制连作大豆产量的因素;连作大豆快速生长期植株缺磷,应及早补施磷肥;大豆连作可导致缺钾,应增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根际土 根系 冠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连作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和基础肥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新民 于泉林 +2 位作者 郑玉龙 赵萍 高和顺 《现代化农业》 1995年第10期31-32,共2页
大豆连作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和基础肥力关系研究贾新民,于泉林,郑玉龙,赵萍,高和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大豆连作减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生物活性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报道较少。我们从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 大豆连作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和基础肥力关系研究贾新民,于泉林,郑玉龙,赵萍,高和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大豆连作减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生物活性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报道较少。我们从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基础肥力关系方面做了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能源物质分解与土壤氮磷转化的关系
4
作者 徐凤花 汤树德 隋文志 《现代化农业》 1995年第10期19-21,共3页
生物能源物质分解与土壤氮磷转化的关系徐凤花,汤树德,隋文志(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秸秆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可给性能源物质,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氮素迅速被微生物细胞固定,随着秸秆的不断分解... 生物能源物质分解与土壤氮磷转化的关系徐凤花,汤树德,隋文志(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秸秆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可给性能源物质,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氮素迅速被微生物细胞固定,随着秸秆的不断分解,当碳氮比值下降至一定水平时,被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源 物质分解 土壤肥力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大豆开花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洁敏 赵九洲 +1 位作者 杨方人 赵淑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开花结荚规律的调查,建立了大豆开花模式。结果表明,大豆开放小花数量累积频率的概率单位与开花日序呈对数函数关系,回归模型为:Yp=A+B.Lnx;确定了不同播种时期处理的,“有效花期”范围;分析... 通过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开花结荚规律的调查,建立了大豆开花模式。结果表明,大豆开放小花数量累积频率的概率单位与开花日序呈对数函数关系,回归模型为:Yp=A+B.Lnx;确定了不同播种时期处理的,“有效花期”范围;分析表明“有效花期”较长,落花落荚率较小,产量较高。“有效花期”长短与结荚率及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开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供硅状况及土壤硅素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兴梅 邱忠祥 刘永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有效硅(SiO2,下同)含量为黑土、褐土较高,草甸土、棕壤居中,白浆土最少;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605.1、577.5、357.0、271.3、149.2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的pH及粘粒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一定水分...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有效硅(SiO2,下同)含量为黑土、褐土较高,草甸土、棕壤居中,白浆土最少;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605.1、577.5、357.0、271.3、149.2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的pH及粘粒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一定水分条件下,施入土壤中的硅在0~30天内主要以植物可利用的水溶态或硅胶形态存在,在0~20天内土壤有效硅含量变化不大,20~30天趋于减少。土壤各种形态硅含量为无定形硅>活性硅>水溶性硅。有效硅含量与活性硅的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r=0.8438**,n=16),与无定形硅及水溶性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硅 旱地 土壤硅素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晶英 郑桂萍 +1 位作者 张红燕 李国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德俭 赵九洲 +1 位作者 孙长艳 崔丽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6-331,共6页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I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效率(粒/叶比)和生物产量的积累速率都有所降低,...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I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效率(粒/叶比)和生物产量的积累速率都有所降低,随连作年限加长而降低加剧;连作导致产量性状如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均有所降低;2年连作和3年连作使产量降低18.6%和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期早播对大豆“满贯”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九洲 赵淑英 +1 位作者 孙长艳 杨方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本文探讨了适期早播对大豆“满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大豆叶面积指数增长和生物产量的累积动态有所不同,大豆适期早播使始花期提前,末花期不推迟,全花期延长,最终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准.
关键词 大豆 早播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对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及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桂萍 李金峰 +2 位作者 王晶英 钱永德 张红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1,共3页
Rice seeds were soak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200, 500, 800, 1000 mg/L) of choline chlo ride.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 indole acetic acid (IAA), gibberelin (GA3), Zeatin ... Rice seeds were soak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200, 500, 800, 1000 mg/L) of choline chlo ride.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 indole acetic acid (IAA), gibberelin (GA3), Zeatin in root and top of the rice seedling was increaed obviously, but abscisic acid (ABA) was not changed;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amino acid was increased; Germination of seeds and growth of seedling was promoted. Rice yield was increased by spraying choline chloride at fill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内源激素 生长 产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连作土壤多酚氧化酶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贾新民 于泉林 +3 位作者 沙永平 郑玉龙 赵萍 高彦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40-43,共4页
土壤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有关,是腐殖化的一种媒介。但由于耕作栽培措施不同,对土壤温度、温度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强弱又影响了土壤酚的含量,土壤酚含量又影响了植株干... 土壤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有关,是腐殖化的一种媒介。但由于耕作栽培措施不同,对土壤温度、温度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强弱又影响了土壤酚的含量,土壤酚含量又影响了植株干物质积累。研究表明土壤酚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株株干物质积累降低。这可能是造成大豆减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土壤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腐格氏霉产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左豫虎 康振生 +1 位作者 李振岐 魏国荣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腐格氏霉 毒素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大豆减产的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桂萍 侯雪琪 孙长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14,共4页
本文探讨了连作大豆减产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表明,连作大豆水分胁迫严重;内源激素GA3(赤霉素)、IAA(吲哚乙酸)、ABA(脯氨酸)、ZR3(玉米素)含量变化,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冠部生长不... 本文探讨了连作大豆减产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表明,连作大豆水分胁迫严重;内源激素GA3(赤霉素)、IAA(吲哚乙酸)、ABA(脯氨酸)、ZR3(玉米素)含量变化,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冠部生长不利;连作大豆营养偏耗,根际土及植株中某些元素亏缺,尤以钾亏缺严重;根系活力下降,叶质重降低。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连作大豆干物质生产减少,产量降低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生理生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施氮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树德 徐凤花 +3 位作者 隋文志 英瑞竹 吕晓波 王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5-24,共10页
首次利用脲酶抑制剂──氢醌和调节麦秸的"氮因子效应",作为大豆保护性施氮(尿素〕的科学依据。通过砂壤土盆栽和白浆土田间微区试验,初步验证了保护性施氮应用前景。白于协调了大豆生育前期和后期对根瘤固氮和土壤(肥料)供氮的... 首次利用脲酶抑制剂──氢醌和调节麦秸的"氮因子效应",作为大豆保护性施氮(尿素〕的科学依据。通过砂壤土盆栽和白浆土田间微区试验,初步验证了保护性施氮应用前景。白于协调了大豆生育前期和后期对根瘤固氮和土壤(肥料)供氮的需求,促进了大豆植株C─N同化,从而为籽粒蛋白质的合成创造了一个协调供氮的营养生理条件,获得比常规施氮增产10%~50%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氢醌 尿素 麦秸 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油菜跳甲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艳 孙强 +5 位作者 林志伟 姜述君 钟湘植 辛惠普 迟佩泉 齐经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6-19,共4页
黄条跳甲是黑龙江省春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类主要害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6月初始见跳甲成虫,6月中旬成虫数量达最高峰,随后发生量渐少。药剂防治以种子重1.2%的好年冬或0.5%的辛硫磷拌种... 黄条跳甲是黑龙江省春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类主要害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6月初始见跳甲成虫,6月中旬成虫数量达最高峰,随后发生量渐少。药剂防治以种子重1.2%的好年冬或0.5%的辛硫磷拌种防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发生规律 防治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籽粒增重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元龙 韩文英 张天英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两年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规律的研究,揭示了春小麦粒重在年份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籽粒增重历程有慢、快、慢三个阶段,籽粒形成期的粒重与最终粒重紧密相关。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增重历程基本一致,同一熟期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历程有着... 通过两年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规律的研究,揭示了春小麦粒重在年份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籽粒增重历程有慢、快、慢三个阶段,籽粒形成期的粒重与最终粒重紧密相关。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增重历程基本一致,同一熟期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历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小麦籽粒增重高峰约出现在开花后15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增重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新民 殷奎德 +2 位作者 隋文志 李国兰 赵萍 《现代化农业》 1995年第5期1-2,共2页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贾新民,殷奎德,隋文志,李国兰,赵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200万公顷,且由于近年来价格上涨,大豆面积又有所上升。这样就造成了大豆大面积...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贾新民,殷奎德,隋文志,李国兰,赵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200万公顷,且由于近年来价格上涨,大豆面积又有所上升。这样就造成了大豆大面积连作,使大亚病虫害加重、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土壤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连作及不同耕法对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侯雪坤 翟瑞常 +1 位作者 朱桂华 贝丽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44-52,共9页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为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氨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肥利用...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为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氨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肥利用车轮作:大豆>玉米>小麦;连作:小麦>玉米>大豆,磷肥利用率轮作、连作均为玉米>小麦>大豆。不同年份间氮、磷肥料利用率变化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氮、磷肥料利用率与7月份降水量相关显著,r值分别为0.8739*,0.8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种子活力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春阳 于连波 +3 位作者 田秀平 董炳友 薛继生 王丽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38-41,共4页
选择番茄的3个品种于1993-1995年进行了活力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劣变测定法、盆栽幼苗检验法和发芽测定法在测定番茄种子活力水平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TTC(四唑)定量法、电导率法只能测定番茄种子的群体活力水... 选择番茄的3个品种于1993-1995年进行了活力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劣变测定法、盆栽幼苗检验法和发芽测定法在测定番茄种子活力水平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TTC(四唑)定量法、电导率法只能测定番茄种子的群体活力水平,不能反映个体活力水平。此外,本试验总结出了番茄种子在控制劣变测定种子活力时所要求的特定含水量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子 活力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生育后期子粒含水量变化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树仁 王振华 +1 位作者 王云生 王殊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8-10,共3页
本文以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6个O2自交系及这9个亲本的36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不同类型自交系及组合在吐丝后30~60天的子粒含水量变化和百粒重变化进行测定比较。从平均值看,O2×O2组合各时期子粒含水量一直最... 本文以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6个O2自交系及这9个亲本的36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不同类型自交系及组合在吐丝后30~60天的子粒含水量变化和百粒重变化进行测定比较。从平均值看,O2×O2组合各时期子粒含水量一直最高,普×O2组合介于普×普组合和O2×O2组合之间,更接近于普×普组合。在子粒脱水速度方面,O2×O2组合最慢,普×O2组合介于另两种类型组合之间,更接近于普×普组合。各类型自交系与同类型杂交种表现相似。多数杂交种在吐丝后48天百粒重达到最大值,个别组合在吐丝后42天或55天达到最大值。在吐丝后30~48天,普×普组合百粒重增加最快,普×O2组合介于普×普和O2×O2组合之间,并且偏近于普×普组合。O2玉米收获时子粒含水量高的原因在于其灌浆速度慢和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度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含水量 干物质积累 生育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