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沼泽湿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炜 杜以鑫 +1 位作者 朱丹瑶 万鲁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71-10286,共16页
以小兴安岭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975、1985、1995、2005、2015年5个时间截面,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探究小兴安岭三类沼泽湿地损失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1975—2015年小兴安岭草... 以小兴安岭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975、1985、1995、2005、2015年5个时间截面,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探究小兴安岭三类沼泽湿地损失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1975—2015年小兴安岭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湿地面积均减少,灌丛沼泽湿地沼泽率最低,草本沼泽面积损失最大;②三类沼泽湿地质心均不同程度地向西北偏移,森林沼泽质心迁移距离最长;③沼泽湿地损失具有时空分异性,1975—1995年沼泽湿地损失主要是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小兴安岭北部和中部沼泽湿地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耕地面积增加、放牧以及人口增长造成的;耕地面积增加、煤炭开采以及人口数量增长是小兴安岭南部沼泽湿地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1995—2015年自然环境变化对沼泽损失的解释力变大,年冻融厚度、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沼泽湿地损失的影响逐渐增强。40年间,草本沼泽损失是人类活动干扰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共同驱动的产物;④不同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沼泽湿地的损失。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沼泽湿地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沼泽湿地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兆鹏 张冬有 +5 位作者 张同文 罗陶然 王新瑞 李祥友 杜秉运 宋可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46-7661,共16页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的树芯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5个海拔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了不同海拔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拔相比,中高海拔(1150m)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海拔(1200 m)樟子松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明显,仅与上年10月和当年9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中高海拔和中海拔(900 m)的樟子松分别对生长季4—9月和5—8月的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800 m)和低海拔(700 m)的樟子松均受到了干旱胁迫的抑制,均与当年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4月和6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发生突变后,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显著上升,而中低海拔和低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下降。相关结果显示,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树轮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和低海拔的樟子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均减弱,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但中海拔樟子松对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减弱,中低海拔樟子松对降水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均减弱。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评估大兴安岭樟子松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大兴安岭 树木年轮 气候因子 气温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