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程智超
杨立宾
+5 位作者
隋心
张童
王文浩
尹伟平
李国富
宋福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7-1186,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值、Shannon-Wiener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P<0.05).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白桦林的AWCD值最高,而落叶松林的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显著,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可以解释方差变量的38.81%和30.30%.从碳源利用率来看,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影响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主要碳源.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w(SOC)(SOC为土壤有机质)、w(TN)(TN为全氮)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方式均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受到土壤pH、w(SOC)和w(TN)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森林类型
碳源利用模式
Biolog-Eco微平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伟平
邵珊珊
+5 位作者
张欣欣
陈晶
陈思
武琳琳
刘岩
李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9-35,共7页
为了解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踏查,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中央站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资源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站保护区内有菊科药用植物56种,隶属于34属,植...
为了解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踏查,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中央站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资源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站保护区内有菊科药用植物56种,隶属于34属,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属有蓟属、蒿属,该区菊科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为主,中央站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部位及药用功效多样,药用价值较高,建议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中央站自然保护区
菊科
药用植物
资源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四种方法比较判断鸟类繁殖与否——以白头鹤为例
3
作者
王颖君
李显达
+1 位作者
谷彦昌
郭玉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47-6055,共9页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探究鸟类繁殖状态及繁殖巢位置能够为珍稀濒危动物种群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大型水禽的繁殖地隐蔽且位于偏远地区,难以通过实地观察进行识别。近年来,卫星追踪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进了...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探究鸟类繁殖状态及繁殖巢位置能够为珍稀濒危动物种群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大型水禽的繁殖地隐蔽且位于偏远地区,难以通过实地观察进行识别。近年来,卫星追踪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进了识别鸟类运动模式和繁殖状态的方法,通过将运动模型拟合到轨迹数据来分类运动模式,从而识别其运动状态。以白头鹤(Grus monacha)为例,通过比较基于卫星跟踪数据的三种分析方法以及野外监测方法,旨在探究安全且便捷的方法判别鸟类是否繁殖并获取巢址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白头鹤从五月初至六月初利用巢址繁殖,持续天数约为31d,且对繁殖巢址的位置具有忠诚度。四种判别鸟类繁殖与否的方法各有利弊。卫星跟踪数据三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85),但实际观测的结果与另外三种方法差异较大。其中有10条数据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判断该年白头鹤未繁殖,而另外三种统计分析方法均判断为繁殖。三种方法计算的筑巢开始时间、孵化结束时间、繁殖时长以及巢址经纬度均无显著差异。巢址利用天数的一致性一般,而筑巢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一致性较高。三种方法确定的白头鹤巢址位置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同一只白头鹤夏季繁殖位置较为固定。利用nestR包的分析方法最为便利,结果直观,但准确性还需提高。实际观测虽能准确判断当年个体是否繁殖成功,但费时费力,结果不够充分。因此建议主要利用nestR包判断水鸟繁殖位点及时间,辅以recurse包以及位移-时间曲线方法,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进一步调整参数,以增加结果准确性并进行验证。该研究将为判断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状态并进一步提供保护策略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卫星跟踪
巢址
繁殖
nestR
recur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古栎次生林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
20
4
作者
李想
刘万生
+2 位作者
周玮
陈福元
穆立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0-838,共9页
为探求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机制,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25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径级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对该样地进行分...
为探求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机制,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25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径级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对该样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维管植物10种,活立木共34778株,平均密度1392株·hm^-2。其中,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共计4种,依次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Kuzen),占全样地的89.65%。该样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H′、Simpson多样性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577、0.760、0.685。表明该群落稀有物种较少,常见种比例较大,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0.77 cm。群落内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符合典型异龄林的分布特征。黑桦、白桦径级分布近似“倒J型”,属于增长种群,蒙古栎种群径级结构为双峰型。兴安落叶松种群径级近似正态分布,有随演替进行逐渐消失的趋势,属于该群落的衰退种。在CSR模型下,4种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最终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趋势。在NS模型下,除兴安落叶松外,其余3种植株在小尺度(0~5 m)表现聚集性,可能是受种子的扩散限制的影响。对比4种优势种群,聚集强度表现为黑桦>白桦>蒙古栎>兴安落叶松,因此我们推断群落内不同种群的聚集强度不仅与研究尺度相关,与种群的多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次生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田鹀迁徙动态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显达
郭玉民
+3 位作者
邢晓莹
钱法文
方克艰
姚恒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10,共9页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月20日,于不同生境设置高3 m、长20 m的粘网,布设数量为70片;每隔0.5 h巡视一次,将入网鸟类取下记录、环志后放飞。气象数据直接使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嫩江气象台站2001—2017年逐日记录。有关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连续17年累计环志田鹀18155只,其中春季6756只,秋季11399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田鹀春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4月上、中旬,秋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秋季成幼比例为25.4∶74.6。翌年春季环志的成幼比例为43.3∶56.7,幼鸟相对于成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环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极大风速及其风向是主导田鹀迁徙方向和迁徙时间的主要因子。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6年以上;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结论】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0%以上,值得关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表水质污染以及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执法宣传和打击力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促进鸟类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鹀
种群
环志
监测
迁徙
回收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党乾顺
隋心
+1 位作者
陈福元
穆立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探究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为深入了解我国寒温带森林交错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该文选取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白桦-兴安落...
探究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为深入了解我国寒温带森林交错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该文选取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白桦-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纯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季节划分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季节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同时探究其随季节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在不同林型和季节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有一定不同;(2)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受土壤全磷、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受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3)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林型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第1主成分可解释方差变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林下凋落物积累和植被类型差异有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程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卫星定位跟踪数据解读白头鹤的性别、年龄、繁殖及领域回归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显达
郭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7-3149,共13页
2014-2021年,在中国东北、长江中下游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通过救助和野外捕捉共计为33只白头鹤(Grus monacha)安装了卫星定位跟踪器,同时佩戴了金属环和彩色塑料环。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找到繁殖巢后,在其周边布设红外照相机。利用卫星跟...
2014-2021年,在中国东北、长江中下游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通过救助和野外捕捉共计为33只白头鹤(Grus monacha)安装了卫星定位跟踪器,同时佩戴了金属环和彩色塑料环。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找到繁殖巢后,在其周边布设红外照相机。利用卫星跟踪6年以上的6只白头鹤个体以及在小兴安岭北部度夏、繁殖的7只白头鹤个体的定位跟踪数据,将5月15日零时位点为基准点,利用设置的位移-时间计算公式将定位坐标转为位移-时间曲线,使获得的定位数据图形化,结合野外行为观察,获得判别指标:繁殖地或度夏地夜间位移-时间曲线的平直度,反映了白头鹤夜栖点的位置变化;根据曲线平直度判断:曲线平直的是雌性,曲线呈锯齿状的是雄性;距离繁殖区较近、曲线变化幅度非常大的是亚成体,在繁殖区域、曲线近乎平直达1个月左右的是成鸟;根据平直曲线长度,确认是否繁殖成功及初始繁殖年龄;4月初至6月末期间的不同跟踪个体的位移-时间曲线重合的,可以认定为配对关系;重合部分的长短,则反映出配对关系的稳定性;巢址的位移-时间曲线间距,反映出巢址的变化。不同年份的巢址间距离,可以展示白头鹤具有很规则的领域回归行为。依据这些指标对跟踪的全部33只白头鹤的性别、年龄进行了判别。解读跟踪个体的配对、繁殖状况以及领域回归等。结果表明,基于卫星定位跟踪数据的位移-时间曲线与野外观察获得的信息相结合,为进一步挖掘卫星定位跟踪数据,推进被跟踪物种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卫星跟踪
位移-时间曲线
性别
年龄
繁殖
领域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国富
尹伟平
+1 位作者
陈福元
于少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7-1065,共9页
2019年4—7月,在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50°47′50″—50°48′6″N,125°55′14″—125°55′40″E;海拔473.50—530.79 m)内,利用红外相机对5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繁殖巢进...
2019年4—7月,在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50°47′50″—50°48′6″N,125°55′14″—125°55′40″E;海拔473.50—530.79 m)内,利用红外相机对5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繁殖巢进行视频监测,共记录到3358条有效视频。分析表明:营巢期为(6.7±1.2)d,窝卵数为(5.2±0.5)枚,孵卵期为(12.7±1.2)d,雏鸟留巢时间为(11.7±0.6)d;雌鸟每日平均喂食频次略低于雄鸟,但频次差异不显著(P>0.05),喂食总频次(y_(1))与雏鸟日龄(x_(1))呈正相关关系(y_(1)=5.0839x_(1)+4.2323,R^(2)=0.6988),雌鸟总护雏时长(2540.0±74.4)min高于雄鸟(862.8±62.0)min,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单日龄亲鸟护雏时长差异不显著。护雏总时长(y_(2))与雏鸟日龄(x_(1))呈负相关关系(y_(2)=-36.988x_(1)+525.680,R^(2)=0.7986)。繁殖期黄喉鹀双亲共同育雏,不存在明显的繁殖分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日后进行鸟类繁殖监测提供了科研监测方法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鹀
红外相机技术
育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北朱雀迁徙动态研究
9
作者
翟悦思
李显达
李想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4期35-38,共4页
2001-201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北朱雀10 019只,其中,春季环志1 497只,秋季环志8 522只。北朱雀的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北朱雀迁徙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秋季迁徙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
2001-201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北朱雀10 019只,其中,春季环志1 497只,秋季环志8 522只。北朱雀的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北朱雀迁徙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秋季迁徙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回收信息表明,北朱雀寿命至少可达4.0 a。中国东北地区是北朱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建议依据北朱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鸟类保护宣传和打击非法捕鸟力度,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有益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高峰
北朱雀
环志
迁徙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程智超
杨立宾
隋心
张童
王文浩
尹伟平
李国富
宋福强
机构
黑龙江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
省科学院
自然
与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7-118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01153042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H2020C088)
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No.JCL202006)。
文摘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值、Shannon-Wiener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P<0.05).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白桦林的AWCD值最高,而落叶松林的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显著,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可以解释方差变量的38.81%和30.30%.从碳源利用率来看,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影响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主要碳源.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w(SOC)(SOC为土壤有机质)、w(TN)(TN为全氮)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方式均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受到土壤pH、w(SOC)和w(TN)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森林类型
碳源利用模式
Biolog-Eco微平板技术
Keywords
soil microorganisms
forest types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s
Biolog-Eco microplate technology
分类号
X1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伟平
邵珊珊
张欣欣
陈晶
陈思
武琳琳
刘岩
李岑
机构
黑龙江
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9-35,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经济作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GX23GG04)。
文摘
为了解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踏查,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中央站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资源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站保护区内有菊科药用植物56种,隶属于34属,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属有蓟属、蒿属,该区菊科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为主,中央站保护区内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部位及药用功效多样,药用价值较高,建议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
关键词
黑龙江中央站自然保护区
菊科
药用植物
资源普查
Keywords
Heilongjiang Zhongyangzhan Nature Reserve
Compositae
medicinal plants
resoure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四种方法比较判断鸟类繁殖与否——以白头鹤为例
3
作者
王颖君
李显达
谷彦昌
郭玉民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
自然
保护
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大沾河湿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47-60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770573,31570532)。
文摘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探究鸟类繁殖状态及繁殖巢位置能够为珍稀濒危动物种群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大型水禽的繁殖地隐蔽且位于偏远地区,难以通过实地观察进行识别。近年来,卫星追踪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进了识别鸟类运动模式和繁殖状态的方法,通过将运动模型拟合到轨迹数据来分类运动模式,从而识别其运动状态。以白头鹤(Grus monacha)为例,通过比较基于卫星跟踪数据的三种分析方法以及野外监测方法,旨在探究安全且便捷的方法判别鸟类是否繁殖并获取巢址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白头鹤从五月初至六月初利用巢址繁殖,持续天数约为31d,且对繁殖巢址的位置具有忠诚度。四种判别鸟类繁殖与否的方法各有利弊。卫星跟踪数据三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85),但实际观测的结果与另外三种方法差异较大。其中有10条数据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判断该年白头鹤未繁殖,而另外三种统计分析方法均判断为繁殖。三种方法计算的筑巢开始时间、孵化结束时间、繁殖时长以及巢址经纬度均无显著差异。巢址利用天数的一致性一般,而筑巢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一致性较高。三种方法确定的白头鹤巢址位置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同一只白头鹤夏季繁殖位置较为固定。利用nestR包的分析方法最为便利,结果直观,但准确性还需提高。实际观测虽能准确判断当年个体是否繁殖成功,但费时费力,结果不够充分。因此建议主要利用nestR包判断水鸟繁殖位点及时间,辅以recurse包以及位移-时间曲线方法,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进一步调整参数,以增加结果准确性并进行验证。该研究将为判断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状态并进一步提供保护策略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
白头鹤
卫星跟踪
巢址
繁殖
nestR
recurse
Keywords
Hooded Crane
satellite tracking
nest site
breeding
nestR
recurs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栎次生林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
20
4
作者
李想
刘万生
周玮
陈福元
穆立蔷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0-838,共9页
基金
中央站保护区生态监测样地建设及调查(2017-049)。
文摘
为探求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机制,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25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径级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对该样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维管植物10种,活立木共34778株,平均密度1392株·hm^-2。其中,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共计4种,依次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Kuzen),占全样地的89.65%。该样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H′、Simpson多样性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577、0.760、0.685。表明该群落稀有物种较少,常见种比例较大,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0.77 cm。群落内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符合典型异龄林的分布特征。黑桦、白桦径级分布近似“倒J型”,属于增长种群,蒙古栎种群径级结构为双峰型。兴安落叶松种群径级近似正态分布,有随演替进行逐渐消失的趋势,属于该群落的衰退种。在CSR模型下,4种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尺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最终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趋势。在NS模型下,除兴安落叶松外,其余3种植株在小尺度(0~5 m)表现聚集性,可能是受种子的扩散限制的影响。对比4种优势种群,聚集强度表现为黑桦>白桦>蒙古栎>兴安落叶松,因此我们推断群落内不同种群的聚集强度不仅与研究尺度相关,与种群的多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蒙古栎
次生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点格局分析
Keywords
Quercus mongolica
secondaryforest
speciescomposition
communitystructure
pointpatternanalysis
分类号
S792.18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田鹀迁徙动态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显达
郭玉民
邢晓莹
钱法文
方克艰
姚恒彪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
自然
保护
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黑龙江
高峰鸟类
保护
环志
站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
自然
保护
地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
保护
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
中心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10,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鸟类环志项目。
文摘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月20日,于不同生境设置高3 m、长20 m的粘网,布设数量为70片;每隔0.5 h巡视一次,将入网鸟类取下记录、环志后放飞。气象数据直接使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嫩江气象台站2001—2017年逐日记录。有关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连续17年累计环志田鹀18155只,其中春季6756只,秋季11399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田鹀春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4月上、中旬,秋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秋季成幼比例为25.4∶74.6。翌年春季环志的成幼比例为43.3∶56.7,幼鸟相对于成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环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极大风速及其风向是主导田鹀迁徙方向和迁徙时间的主要因子。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6年以上;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结论】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0%以上,值得关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表水质污染以及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执法宣传和打击力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促进鸟类种群的恢复。
关键词
田鹀
种群
环志
监测
迁徙
回收
气象因子
Keywords
Rustic Bunting
population
ringing
monitoring
migration
recover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S718.6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党乾顺
隋心
陈福元
穆立蔷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黑龙江
大学生命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出处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基金
中央站保护区生态监测样地建设及调查(2017-049)。
文摘
探究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为深入了解我国寒温带森林交错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该文选取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白桦-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纯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季节划分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季节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同时探究其随季节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在不同林型和季节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有一定不同;(2)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受土壤全磷、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受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3)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林型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第1主成分可解释方差变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林下凋落物积累和植被类型差异有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程度相关性。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季节动态
Keywords
Larix gmelinii forest
soil nutrients
enzyme activ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easonal dynamic
分类号
S791.2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卫星定位跟踪数据解读白头鹤的性别、年龄、繁殖及领域回归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显达
郭玉民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
自然
保护
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7-314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570532)。
文摘
2014-2021年,在中国东北、长江中下游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通过救助和野外捕捉共计为33只白头鹤(Grus monacha)安装了卫星定位跟踪器,同时佩戴了金属环和彩色塑料环。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找到繁殖巢后,在其周边布设红外照相机。利用卫星跟踪6年以上的6只白头鹤个体以及在小兴安岭北部度夏、繁殖的7只白头鹤个体的定位跟踪数据,将5月15日零时位点为基准点,利用设置的位移-时间计算公式将定位坐标转为位移-时间曲线,使获得的定位数据图形化,结合野外行为观察,获得判别指标:繁殖地或度夏地夜间位移-时间曲线的平直度,反映了白头鹤夜栖点的位置变化;根据曲线平直度判断:曲线平直的是雌性,曲线呈锯齿状的是雄性;距离繁殖区较近、曲线变化幅度非常大的是亚成体,在繁殖区域、曲线近乎平直达1个月左右的是成鸟;根据平直曲线长度,确认是否繁殖成功及初始繁殖年龄;4月初至6月末期间的不同跟踪个体的位移-时间曲线重合的,可以认定为配对关系;重合部分的长短,则反映出配对关系的稳定性;巢址的位移-时间曲线间距,反映出巢址的变化。不同年份的巢址间距离,可以展示白头鹤具有很规则的领域回归行为。依据这些指标对跟踪的全部33只白头鹤的性别、年龄进行了判别。解读跟踪个体的配对、繁殖状况以及领域回归等。结果表明,基于卫星定位跟踪数据的位移-时间曲线与野外观察获得的信息相结合,为进一步挖掘卫星定位跟踪数据,推进被跟踪物种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白头鹤
卫星跟踪
位移-时间曲线
性别
年龄
繁殖
领域回归
Keywords
Hooded Crane
satellite tracking
displacement-time curve
sex
age
breeding
territory reten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国富
尹伟平
陈福元
于少鹏
机构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7-1065,共9页
基金
黑龙江省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905)。
文摘
2019年4—7月,在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50°47′50″—50°48′6″N,125°55′14″—125°55′40″E;海拔473.50—530.79 m)内,利用红外相机对5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繁殖巢进行视频监测,共记录到3358条有效视频。分析表明:营巢期为(6.7±1.2)d,窝卵数为(5.2±0.5)枚,孵卵期为(12.7±1.2)d,雏鸟留巢时间为(11.7±0.6)d;雌鸟每日平均喂食频次略低于雄鸟,但频次差异不显著(P>0.05),喂食总频次(y_(1))与雏鸟日龄(x_(1))呈正相关关系(y_(1)=5.0839x_(1)+4.2323,R^(2)=0.6988),雌鸟总护雏时长(2540.0±74.4)min高于雄鸟(862.8±62.0)min,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单日龄亲鸟护雏时长差异不显著。护雏总时长(y_(2))与雏鸟日龄(x_(1))呈负相关关系(y_(2)=-36.988x_(1)+525.680,R^(2)=0.7986)。繁殖期黄喉鹀双亲共同育雏,不存在明显的繁殖分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日后进行鸟类繁殖监测提供了科研监测方法和基础数据。
关键词
黄喉鹀
红外相机技术
育雏行为
Keywords
Yellow-throated bunting(Emberiza elegans)
Camera-trapping technique
Breeding habits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北朱雀迁徙动态研究
9
作者
翟悦思
李显达
李想
机构
黑龙江
省森林植物园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
自然
保护
学院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黑龙江
高峰鸟类
保护
环志
站
黑龙江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4期35-38,共4页
文摘
2001-201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北朱雀10 019只,其中,春季环志1 497只,秋季环志8 522只。北朱雀的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北朱雀迁徙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秋季迁徙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回收信息表明,北朱雀寿命至少可达4.0 a。中国东北地区是北朱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建议依据北朱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鸟类保护宣传和打击非法捕鸟力度,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有益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关键词
嫩江高峰
北朱雀
环志
迁徙
种群动态
Keywords
Nenjiang Peak
Carpodacus roseus
bird ringing
migra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分类号
Q959.739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程智超
杨立宾
隋心
张童
王文浩
尹伟平
李国富
宋福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尹伟平
邵珊珊
张欣欣
陈晶
陈思
武琳琳
刘岩
李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四种方法比较判断鸟类繁殖与否——以白头鹤为例
王颖君
李显达
谷彦昌
郭玉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蒙古栎次生林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李想
刘万生
周玮
陈福元
穆立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田鹀迁徙动态
李显达
郭玉民
邢晓莹
钱法文
方克艰
姚恒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党乾顺
隋心
陈福元
穆立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卫星定位跟踪数据解读白头鹤的性别、年龄、繁殖及领域回归
李显达
郭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李国富
尹伟平
陈福元
于少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北朱雀迁徙动态研究
翟悦思
李显达
李想
《防护林科技》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