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邢学良 曲阳 +2 位作者 辛贵乐 周海纯 孔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整合康复 针康法 易筋经 肢体肌力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2
作者 崔馨月 孙全昊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88,共6页
在肝脏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于常驻非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炎症、免疫调控等病理过程。近年来,TREM2在急慢性肝病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M2是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潜在靶点,然而其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缺乏... 在肝脏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于常驻非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炎症、免疫调控等病理过程。近年来,TREM2在急慢性肝病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M2是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潜在靶点,然而其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本文综述了TREM2在急慢性肝病中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急慢性肝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肝疾病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中医康复学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强 郑爽 +4 位作者 王蕾 王艳 李保龙 刘贵军 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2-868,共7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专业课程,提升中医康复专业建设水平,适应基于胜任力教育发展的要求。方法运用RCF理论与方法,分析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结果构建基于RCF的中医康复人...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专业课程,提升中医康复专业建设水平,适应基于胜任力教育发展的要求。方法运用RCF理论与方法,分析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结果构建基于RCF的中医康复人才胜任力架构,提出基于RCF的中医康复专业课程设置,根据高校教育环境的特点,建立适用于本科层次中医康复专业的胜任力模式。结论RCF理论与方法对于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中医康复专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RCF构建了本科层次中医康复专业基础和实践课程体系,促进中医康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中医康复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晶日基于因机论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对选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海强 吴思雨 +1 位作者 郑丽红 张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蕴、胃络瘀阻、邪毒互结。谢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审病求因,紧扣病机,因机论治,精准选用药对,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的进展,防止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谢晶日 病机 药对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调节脂质积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鹏帅 朱峰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脂质代谢调节关键分子,能够改善NAFLD所造成的脂质积累。本文阐述了AMPK相关分子改善脂质积累并治疗NAFLD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列举了目前AMPK相关实验和治疗研究的药物。证明了AMPK相关药物用于改善脂肪积累、治疗NAFLD的潜力,为后续对于AMPK相关治疗NAFL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AMPK 脂质代谢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泽晶 毛玲群 +3 位作者 陈世宏 王祎 冯炜珍 徐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256例,其中96例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后认知功能趋势分析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256例,其中96例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 PSCI),51例改善性PSCI,17例延迟性PSCI,92例持续性PSCI,根据PSCI情况分为PSCI组(133例)和非PSCI组(123例),对比2组AC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其认知功能趋势。结果 PSCI组年龄、女性、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PSQI>5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P<0.05,P<0.01)。不同认知功能趋势患者脑梗死复发、不良预后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持续性PSCI与脑梗死复发风险升高及不良预后相关(P<0.05)。持续性PSCI预测脑梗死复发、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95%CI:0.631~0.767)、0.595(95%CI:0.521~0.666)。结论 持续性PSCI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一项预测指标,同时持续性PSCI增加了ACI患者功能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唐强 王雪 +2 位作者 李炳瑶 沙莎 朱路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57-1862,共6页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改良太极功法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LE-F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共纳入33例,对照组无脱落,共纳入3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LE-FMA、BBS、MBI、MFES评分,6MWT步行距离,TUGT用时及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用时、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MA、BBS、MBI、MFES评分及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6MWT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FMA、BBS、MBI、MFES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TUGT用时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改良太极功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以及跌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太极 改良太极功法 偏瘫 步态 平衡功能 跌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强 张萌 +3 位作者 熊丽 马晨曦 王瑶 郑丽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36-3743,共8页
目的探讨肠愈宁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PTEN、TLR2、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SPF级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分为空白组1... 目的探讨肠愈宁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PTEN、TLR2、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SPF级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UC模型。将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愈宁高、中、低剂量组、肠愈宁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相当于生药量为4 g·mL^(-1)、2 g·mL^(-1)、1 g·mL^(-1)的肠愈宁方溶液10 mL·kg^(-1),美沙拉嗪组灌服相当于生药量为0.2 g·kg^(-1)美沙拉嗪悬浊液10 mL·kg^(-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取材。评估疾病活动指数,HE染色观察结肠变化,进行结肠组织损伤指数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PI3K、AKT、PTEN、TLR2、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Caspase-3、Caspase-9及TLR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愈宁高剂量组PI3K、AKT、Caspase-3、Caspase-9、TLR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美沙拉嗪组、肠愈宁中剂量PI3K、AKT、Caspase-3水平均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Caspase-9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肠愈宁低剂量组在各蛋白表达情况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愈宁方治疗UC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相关蛋白PTEN、TLR2、Caspase-3、Caspase-9有关,能够有效缓解UC大鼠症状,减轻结肠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性结肠炎 肠愈宁方 PI3K/AKT信号通路 PTEN TLR2 CASPASE-3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促进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强 王雪 +2 位作者 穆姿辰 张世强 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针康法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2)和针康组(n...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针康法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2)和针康组(n=12),分别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针康法干预。对照组纳入10例年龄等基线信息与脑卒中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受试者。干预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并对受试者进行fNIRS检查。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计算脑皮质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皮质(PMC)及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C)的功能强度变化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干预前,康复组和针康组FMA-L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提高(t>3.770,P<0.001),针康组高于康复组(t=2.252,P<0.05)。干预前,对照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康复组和针康组(P<0.05),后两组皮质运动相关区域功能连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8,P>0.05);干预后,康复组和针康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均提高(t>2.178,P<0.05),其中针康组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增强(P<0.05),针康组SMC区LI提高(P<0.05);针康组FMA-LE评分变化量与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针康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SMC的非对称性激活。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患侧PMC的激活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康法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 脑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推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志国 关睿骞 +1 位作者 李同军 朱路文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48,共4页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即是以中医养生教育为主导,利用4种与老年人生活、养生、学习、爱好息息相关的场所,为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养生教育服务。4种场所分别为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即是以中医养生教育为主导,利用4种与老年人生活、养生、学习、爱好息息相关的场所,为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养生教育服务。4种场所分别为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广场公园。目前关于“互联网+”线下线上融合模式下老人养生教育服务需求、养生教育利用的研究较多,对详细规划与组织构建层面的研究较少。解决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在老年教育发展的途径、模式研究方面,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框架,以中医养生为主导,打造科学的、高效的老年教育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老年教育 中医教育 健康 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晓明 郑丽红 柏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dysfunction,PVOD)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 目的探讨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dysfunction,PVOD)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PVOD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鼻内针刺组各58例,分别予鼻用激素、鼻内窥镜下鼻内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主观嗅觉心理测试、嗅觉功能客观测试,检测外周血TLR3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鼻内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均明显好转(P<0.05);且鼻内针刺组治疗后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P2波潜伏期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2波振幅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LR3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治疗PVOD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3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免疫反应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 鼻内针刺 临床疗效 TOLL样受体3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