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4R在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艳 王雅慧 +5 位作者 王艳 裴飞 吕丽洁 李天益 王淑瑾 秦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3-2029,共7页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导致社会对有效治疗的需求更加迫切。PNI后的炎症和疼痛超敏反应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尽管目前神经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前景,但PNI引起神经性疼痛的病理...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导致社会对有效治疗的需求更加迫切。PNI后的炎症和疼痛超敏反应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尽管目前神经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前景,但PNI引起神经性疼痛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缺乏普遍适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与神经传导和相关信号分子有关。P2X4受体(P2X4 receptor,P2X4R)是ATP依赖性离子通道,参与神经信息和相关信号通路的传递,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P2X4R的功能与分布,探讨了P2X4R在PNI引起神经性疼痛的相关病理机制,并描述P2X4R与周围神经性疼痛疾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制定新的疼痛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4受体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可妍 杨可钦 +1 位作者 赵彬 王格格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PSD疗效肯定,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多模态MRI对PSD异常脑区具有精...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PSD疗效肯定,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多模态MRI对PSD异常脑区具有精准定位和观察即刻效应的优势,为针刺治疗PSD在脑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了有效证据和可视化支持。本文将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方面,对针刺治疗PSD脑结构、功能连接、脑内神经元活动、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及灰质结构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PSD的相关脑内变化来探究针刺治疗机制,为PSD的针刺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抑郁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异常与抑郁症发展的关联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欣悦 吴民民 朱路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62-2569,共8页
脂质代谢是人体关键的生理过程,其紊乱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尽管如此,目前对这些联系的系统性整理尚不充分。本文综合探讨了抑郁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变化,并详细阐述了脂质代谢紊乱与抑郁症共病关系的疾病,如超重、肥胖以及代谢... 脂质代谢是人体关键的生理过程,其紊乱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尽管如此,目前对这些联系的系统性整理尚不充分。本文综合探讨了抑郁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变化,并详细阐述了脂质代谢紊乱与抑郁症共病关系的疾病,如超重、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另外,本文总结了5个脂质代谢异常与抑郁症发展相关的内在机制:α-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基因)的过表达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积聚、铁死亡、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障碍以及慢性应激。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脂类代谢 机制 Α-突触核蛋白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整体发育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艳 乌云塔娜 +2 位作者 项栋良 赵明月 袁一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7-873,共7页
背景目前,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起效较慢。目的观察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肌张力和整体发育水平的影响,旨在优化其... 背景目前,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起效较慢。目的观察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肌张力和整体发育水平的影响,旨在优化其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儿童康复部接受康复训练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每天进行1次治疗,每周连续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里菲斯儿童神经发育量表(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以及肌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两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MDS各领域百分比和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张力改善情况上,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8例(26.7%)、无效13例(43.3%),临床总有效率为56.7%(17/30);观察组显效17例(56.7%)、有效9例(30.0%)、无效4例(13.3%),临床总有效率为86.7%(26/3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1)。结论前庭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的实施能够提高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的肌张力水平,并明显改善其发育迟缓状况,且其疗效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训练 全面发育迟缓 肌张力低下 儿童 康复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注意力神经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支金草 贾雪艳 +3 位作者 常庆 徐河 纪维维 王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注意力是机体维持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注意力缺陷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能实现中枢-周围神经系统的双向交... 注意力是机体维持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注意力缺陷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能实现中枢-周围神经系统的双向交互作用,在治疗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中具有重大潜力,但其尚未被广泛应用于注意力异常的儿童发育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本文简要概述了VNS的解剖及生理基础和VNS的应用现状,提出了VNS参与注意力神经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VNS应用于注意力神经调控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注意力 神经调控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O3a在失神经肌萎缩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孝静 王艳 +5 位作者 张立 裴飞 吴珊红 张博 秦欢 王淑瑾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1,共5页
骨骼肌失神经后,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减小,导致肌肉质量下降。实验证明,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作为叉头框转录因子亚家族O重要成员之一,对失神经肌萎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FoxO3a的结构和功能、上游翻译后修饰和下游靶基因的调... 骨骼肌失神经后,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减小,导致肌肉质量下降。实验证明,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作为叉头框转录因子亚家族O重要成员之一,对失神经肌萎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FoxO3a的结构和功能、上游翻译后修饰和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方面,阐述其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在失神经肌萎缩中的重要意义,旨在未来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方面提供精准的理论依据并寻求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O3a(FoxO3a) 失神经肌萎缩 乙酰化修饰 甲基化修饰 磷酸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唐强 王雪 +2 位作者 李炳瑶 沙莎 朱路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57-1862,共6页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改良太极功法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LE-F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共纳入33例,对照组无脱落,共纳入3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LE-FMA、BBS、MBI、MFES评分,6MWT步行距离,TUGT用时及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用时、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MA、BBS、MBI、MFES评分及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6MWT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FMA、BBS、MBI、MFES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TUGT用时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改良太极功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以及跌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太极 改良太极功法 偏瘫 步态 平衡功能 跌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运动功能评估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裴飞 朱海秋 +4 位作者 袁一鸣 冯宇晴 陈程程 郑淞尹 王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1-213,共3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及康复病房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颈椎病诊疗与康复指南》):①症状常因疲倦、体位和寒冷刺...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及康复病房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颈椎病诊疗与康复指南》):①症状常因疲倦、体位和寒冷刺激加重;②局部疼痛、颈部不适和活动受限;③颈部肌肉有痉挛,伴有明显痛点;④有时可感觉头痛,后枕痛,或晨起后颈部僵硬,“身体发紧”,少数患者可能有上肢和手的短暂反射麻木;⑤CT、MRI及X线片示椎体前缘有牵引性骨赘、小关节退变、生理曲度变直等,并排除其他病变;⑥年龄15-35岁,病程3-20d,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颈部肌肉 康复病房 其他病变 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 椎体前缘 康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赫 唐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针刺组术后24h予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术后24h予跑台训练,针康组术后24h予跑台+循序渐进电动跑台训练,一次/天,共14天。于脑缺血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康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NSS评分降低(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下调小鼠脑缺血后血清中IL-6、IL-10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艳 吴珊红 宫子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随着康复医学工程的蓬勃发展,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本文拟对应用于脑卒中不同时期步行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系统进行分类,总结其改善步行功能的作用机制,综述其对脑卒中不同时期患者步行功能的... 随着康复医学工程的蓬勃发展,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本文拟对应用于脑卒中不同时期步行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系统进行分类,总结其改善步行功能的作用机制,综述其对脑卒中不同时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目前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 机器人 外骨骼康复器 步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丁丹阳 王艳 +3 位作者 裴飞 刘长辉 金洁 宫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52例U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共4周。采用疼痛视觉... 目的观察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52例U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共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前伸角度(FHA)和圆肩角度(FSA)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FHA、FSA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FHA、FSA降低(t>2.804,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FHA、FSA低于对照组(t>2.632,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UCS可以缓解疼痛,矫正不良姿势,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运动机能贴布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触摸的机制及在儿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长胜 王艳 +2 位作者 代剑洋 杨楠 裴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触摸不但可以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服务,而且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提供服务。我们将触摸通过两个可以区分的维度进行分类,即:感觉—辨别维度、动机—情感维度,感觉—辨别维度支持刺激的空间定位和强度编码,动机—情感维度参与编码... 触摸不但可以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服务,而且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提供服务。我们将触摸通过两个可以区分的维度进行分类,即:感觉—辨别维度、动机—情感维度,感觉—辨别维度支持刺激的空间定位和强度编码,动机—情感维度参与编码刺激的效价(如愉快/不愉快)和动机相关性,触摸双重维度的特性被描述为在大脑中以类似疼痛的方式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维度 现实生活 空间定位 人际交往 双重维度 愉快 动机 触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及其微小RNA与脑卒中交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宇婷 唐强 +3 位作者 关莹 李宏玉 张世强 朱路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前,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患者经常面临脑卒中后永久残疾的负担。同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外泌体可将其包含的微小RNA(mi RNA)转至受体细胞,mi RNA通过靶向基因,对脑卒中... 目前,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患者经常面临脑卒中后永久残疾的负担。同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外泌体可将其包含的微小RNA(mi RNA)转至受体细胞,mi RNA通过靶向基因,对脑卒中生物过程进行调节,参与关键代谢、炎症和神经血管修复过程,同时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探索外泌体及其mi RNA与脑卒中关系尤为需要。现对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有关的外泌体mi RNA进行综述,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新方案提供支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RNAS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