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 曹阳 +2 位作者 刘金盛 王玉琳 张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32-137,共6页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门诊收治的90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 目的 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门诊收治的90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对照A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B组行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8周。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估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4、8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8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后4周,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ADAS-cog、ADL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可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降低血清Hcy水平,且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多奈哌齐和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 阿尔茨海默病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优势病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佳 曹阳 +3 位作者 马帅 秦鸿宇 王玉琳 张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慢性炎性痛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已久,涵盖多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为探究麦粒灸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发现麦粒灸治... 慢性炎性痛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已久,涵盖多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为探究麦粒灸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发现麦粒灸治疗各种慢性炎性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JAK-STAT信号等有关,临床效果确切,以期为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慢性炎性痛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
3
作者 张美欣 刘佳 +2 位作者 关睿骞 刘波 于志国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47-51,共5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中关于电针治疗脑...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中关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总结电针腧穴处方、电针仪器波形及频率,对电针取穴规律、仪器的波形及频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高频腧穴为会阳、肾俞、次髎、中极、关元、中髎;腧穴归经以膀胱经和任脉为主;部位以腰骶部和腹部为主;电针仪器波形以连续波为主,频率小于30 Hz;腧穴的关联分析显示,核心穴对为肾俞-会阳、中极-关元、次髎-中髎。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选取的常用腧穴为会阳、肾俞、次髎、中极、关元、中髎,波形以连续波为主。低频率电针刺激可激发大脑保护机制,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调节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等相关神经的兴奋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风 卒中 尿失禁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4
作者 阚书慧 李朋成 +2 位作者 孔连委 白丽 张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影响。方法选择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 目的探讨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影响。方法选择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调任督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62%,44/47)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呼气峰值流量(PEF)变异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LR4、Eotaxin、sST-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显著改善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调任督针刺法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性哮喘 Toll样受体4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申田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德柱 冯楚文 +4 位作者 张鑫浩宁 孙宁 张瑞 王玉琳 杨添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67-770,共4页
孙申田教授认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状态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临证中首先要对疾病进行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根据疾病所发生的具体解剖位置选用相应的腹部功能区,通过对腹部进行针刺刺激,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来恢复神经内... 孙申田教授认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状态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临证中首先要对疾病进行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根据疾病所发生的具体解剖位置选用相应的腹部功能区,通过对腹部进行针刺刺激,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来恢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提出了孙氏腹针理论,坚持辨证施治,统筹兼顾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神经系统疾病 孙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感知觉训练治疗孤独症的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婷 李宏玉 +5 位作者 张春艳 朱路文 唐强 王鸿旭 李志刚 李保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38-141,146,共5页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感知觉训练治疗孤独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10岁的孤独症患儿72例,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分组程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照1∶1∶1分配到...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感知觉训练治疗孤独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10岁的孤独症患儿72例,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分组程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照1∶1∶1分配到结合组、感知训练组和头针组,各24例。结合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感知觉训练治疗,感知训练组采用听觉、触觉、本体感觉及知觉训练治疗,头针组采用于氏七区划分法进行功能区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结果整体分析发现:CARS、ABC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16、32周的CARS、AB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三组治疗32周的CARS、ABC评分均低于治疗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合组治疗16、32周的CARS、ABC评分均低于感知训练组与头针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感知觉训练较单纯感知觉训练及单纯头穴丛刺治疗孤独症患儿的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孤独症患儿的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感知觉 头穴丛刺 行为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任婷 王鸿旭 +3 位作者 李宏玉 王雪 朱路文 唐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22-125,139,共5页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头穴丛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因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30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股直肌IEMG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三头肌、股二头肌IEMG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 康复训练 痉挛 偏瘫 表面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5 位作者 王迪 闫禹竹 汪金宇 赵子珺 袁静雪 宋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调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transcription activating protein 3,STAT3)/促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LRP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突触蛋白恢复,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丹参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为丹参的临床运用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酸B 丹参素 隐丹参酮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的活性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3 位作者 王迪 董飓威 陈玺宇 赵子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98-26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和再灌注可对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姜黄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录激活子3(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2/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3,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发挥抗炎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分泌,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O1,FOXO1)信号通路,上调声波刺猬(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阻止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发挥抗细胞凋亡活性。姜黄活性成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抑制过度自噬,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突触生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姜黄 姜黄素 作用机制 抗炎 细胞凋亡 抗氧化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防治咳嗽反射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坤平 蔡国锋 +2 位作者 刘关平 许胜男 吴建丽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141-144,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当前对咳嗽反射的研究进展和脑卒中对咳嗽反射的影响及相关中西医治疗方法,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 咳嗽反射 脑卒中 功能重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