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江燕 张晓峰 +2 位作者 徐西林 李朝霞 段洪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1,共7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必将成为一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必将成为一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基质降解、细胞凋亡等治疗骨关节炎。本文综述了中医药通过NF-κB通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骨关节炎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介导Nrf2信号通路调控BMSCs铁死亡和成骨分化的机制
2
作者 李小冬 杨欣悦 +3 位作者 李雪 刘鹏飞 李志刚 申意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1-788,798,共9页
目的旨在评估骨碎补总黄酮(RD)通过Nrf2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铁死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治疗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中的潜在作用。鉴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2型糖尿病的高发态势,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 目的旨在评估骨碎补总黄酮(RD)通过Nrf2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铁死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治疗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中的潜在作用。鉴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2型糖尿病的高发态势,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骨碎补作为传统中药,其总黄酮成分因其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天然产物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和micro-CT分析评估骨微结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CCK-8检测BMSCs细胞活力,FerroOrange染色和DHE检测法评估细胞内铁离子和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GPX4及成骨分化标志蛋白COL1A1、RUNX2、OCN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并通过慢病毒转染抑制Nrf2基因表达以探究RD的作用机制。结果RD显著改善了动物模型的骨微结构参数,如增加骨体积比例、小梁厚度和小梁数量,减少小梁间隙。体外实验显示,RD能够增加BMSCs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铁离子和ROS水平,抑制BMSCs的铁死亡并促进其成骨分化。Western blot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RD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了抗氧化酶GPX4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而慢病毒转染抑制Nrf2表达后,RD的保护作用减弱。结论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GPX4的表达,有效抑制BMSCs的铁死亡,促进其成骨分化,显示出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Nrf2信号通路 铁死亡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Ⅱ型受体在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俊辰 王更宏 +3 位作者 徐西林 李志刚 申意伟 张晓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4,共6页
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纤维化及调节骨代谢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近年来利用CB2R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目前针对早... 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纤维化及调节骨代谢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研究。近年来利用CB2R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目前针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法,由于CB2具有抗炎、缓解疼痛、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以及维持骨重塑稳态等作用,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希望CB2R能成为治疗ONFH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Ⅱ型受体 股骨头坏死 炎性反应 骨重塑 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译丹 孙兴华 +2 位作者 曲阳 胡晓阳 张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0-827,共8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通过离子失衡、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血管通透性增强等复杂的病理过程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预后和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通过离子失衡、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血管通透性增强等复杂的病理过程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减少和防治CIRI所致的神经损伤成为对CIS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ei-dylinositol 3 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自噬,调节细胞凋亡,控制神经炎症,降低细胞焦亡指数,缓解神经元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促进神经元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发挥治疗CIRI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对CIRI的作用以及中药有效成分调控PI3K/Akt信号治疗CIRI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有效成分用于临床减轻CIRI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药 有效成分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骨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朝霞 张晓峰 徐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29,462,共7页
铁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介导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骨关节炎(OA)、脊髓损伤(SCI)、骨质疏松症(OP)和骨肉瘤(OS)等骨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铁死亡在细胞功能、信号通路、药物抑制和基... 铁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介导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骨关节炎(OA)、脊髓损伤(SCI)、骨质疏松症(OP)和骨肉瘤(OS)等骨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铁死亡在细胞功能、信号通路、药物抑制和基因沉默等方面为骨科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因此,本文就铁死亡在骨科疾病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为骨科常见疾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关节炎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症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朝霞 高鲁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杜佳哲 徐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4,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联,探讨靶向铁死亡的疗法为RA患者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铁死亡 铁蓄积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毒致痿”角度探讨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刚 徐西林 +1 位作者 晋世威 贾青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2-1847,共6页
中医认为酒属湿热之品,过量饮用可致酒毒积聚,故长期大量饮酒具有易遏阳气,阻碍气机的致病特点;酒毒蕴结体内可影响脾胃、肝胆、肾等脏腑的功能,以致毒、虚、痰、瘀相互错杂、互为因果,进而影响骨代谢紊乱,加速骨量的丢失从而引起骨质... 中医认为酒属湿热之品,过量饮用可致酒毒积聚,故长期大量饮酒具有易遏阳气,阻碍气机的致病特点;酒毒蕴结体内可影响脾胃、肝胆、肾等脏腑的功能,以致毒、虚、痰、瘀相互错杂、互为因果,进而影响骨代谢紊乱,加速骨量的丢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酒精导致的骨质疏松常因无特异性表现常被患者忽视,绝大多数患者通常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并承担高昂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高死亡率。故而从“酒毒致痿”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不同角度阐明酒精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旨在引起饮酒人群的重视和为酒精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毒致痿 酒精性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死亡与骨质疏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朝霞 张晓峰 +1 位作者 徐西林 刘江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受损。铜死亡是由线粒体FSP1介导的蛋白脂酰化调节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铜死亡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骨中的缺氧环境和糖酵解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代谢途...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受损。铜死亡是由线粒体FSP1介导的蛋白脂酰化调节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铜死亡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骨中的缺氧环境和糖酵解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代谢途径可以抑制铜死亡,笔者从铜死亡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究铜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铜死亡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加桂枝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s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广宇 徐西林 +1 位作者 李志刚 王春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白虎加桂枝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TLRs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右侧踝关节处注入200μL尿酸钠溶液以构建AGA模型,本研究中最终成功构建40只AG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分析白虎加桂枝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TLRs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右侧踝关节处注入200μL尿酸钠溶液以构建AGA模型,本研究中最终成功构建40只AG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0.265 g/100 g)、中剂量组(0.53 g/100 g)、高剂量组(1.06 g/100 g),每组各10只,并纳入10只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白虎加桂枝汤,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并标准饲养。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刻踝关节周长、尿酸、血肌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步态评分和滑膜组织中NALP3、TLRs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灌胃1、3、7 d时对照组大鼠的踝关节周长、尿酸、血肌酐、IL-1β、TNF-α水平、步态评分最低,且呈现剂量反应(P<0.05)。灌胃1、3、7 d时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ALP3、TLR3、TLR7蛋白表达及其mRNA表达最低,且呈现剂量反应(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能够改善AGA大鼠的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减轻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和NALP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 大鼠 白虎加桂枝汤 TLRs和NAL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开放、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宽宇 徐文丽 +42 位作者 孙丽娟 张宇峰 李祖彬 李春来 刘长山 叶村 周伟 姜德昕 王茅 李新 孙晓霞 钟琰 陈娜 吴刚 孙亚华 张延勇 肖平 孙骁龙 孔祥定 李承 杨朋来 王旭 饶旭东 郭二雅 李富平 李晓彤 陈静 喻昆霖 罗思 邵丽雅 晏涛 于海涛 李娜 刘海鸥 赵月生 孙乐源 王欣 宫博 周维维 靳海霞 任振华 付培亭 郝玉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评价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单臂的试验设计,在27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2200例患者口服十味香鹿胶囊,5粒/次,3次/d,疗程8周(2个月经周期)。比较观察时间内患者每个月经周期的经期前... 目的评价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单臂的试验设计,在27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2200例患者口服十味香鹿胶囊,5粒/次,3次/d,疗程8周(2个月经周期)。比较观察时间内患者每个月经周期的经期前7 d乳房疼痛NRS变化,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和范围,双侧乳腺超声结果(BI-RADS分级)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8 d、治疗56 d的月经前7 d乳房疼痛NR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和范围评分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明显增加,随着疗程的延长改善更为明显;治疗56 d的BI-RADS分级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十味香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兼痰凝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香鹿胶囊 乳腺增生 肝郁兼痰凝证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