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浩 王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07,164,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传统医学中“郁证”范畴。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国内外对其中枢机制的研究众多,但由于研究设计方法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功能MRI(f... 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传统医学中“郁证”范畴。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国内外对其中枢机制的研究众多,但由于研究设计方法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技术的出现在脑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中枢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技术支持。本文对fMRI的应用、抑郁症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研究进展以及经针灸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善状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针灸 脑功能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四关穴治疗轻度认知障碍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盛旺 李晓陵 +4 位作者 王杨 侯玉 魏泽宜 高胜兰 王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3,共6页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前期阶段,主要症状是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日常生活却未受影响。针刺四关穴治疗MCI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较广;通过针刺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但起效...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前期阶段,主要症状是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日常生活却未受影响。针刺四关穴治疗MCI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较广;通过针刺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但起效原理复杂。多模态MRI因对MCI异常脑区具有定位精准和实时观测的优势,为针刺四关穴治疗MCI脑效应研究及疗效判定提供可视化支持。本文从结构MRI(structural MRI,s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五个方面,对针刺四关穴治疗MCI脑结构、脑功能、脑代谢、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视角探讨MCI脑内变化,剖析针刺治疗的机制,为MCI的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针刺四关穴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护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44
3
作者 郭闯 李艳秋 +5 位作者 李芳 徐乃伟 王丽芹 王淑荣 王玲姝 边祥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导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合组给...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导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干预时间为15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5天时评价患者JOA评分和腰腿疼痛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干预前后JOA及疼痛评分(VA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JOA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法有利于改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部疼痛状况,促进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春峰 邵森 +1 位作者 吕静 孙晓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扶正祛邪方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扶正祛邪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头晕头疼、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电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定量、NSE、S-100β、CRP水平及大脑前、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蛋白定量、NSE、S-100β、CRP水平及大脑前、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可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降低脑脊液中NSE、S-100β、CRP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方 病毒性脑炎 神经元烯醇化酶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冬雪 邹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18-425,共8页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外泌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囊泡,其外膜为脂质双层结构,内含脂质、蛋白质及DNA、RNA等物质,能够作为运输载体穿过血脑屏障,完成细...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外泌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囊泡,其外膜为脂质双层结构,内含脂质、蛋白质及DNA、RNA等物质,能够作为运输载体穿过血脑屏障,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和遗传物质的转载,这一过程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其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miR)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外泌体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防治价值以及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缺血性卒中 微小核糖核酸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