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胃癌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俊菲 刘小外 刘松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48,共5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虽然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其防治工作仍是棘手的问题。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延至今日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根据中医...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虽然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其防治工作仍是棘手的问题。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延至今日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医药应用于胃癌防治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中医药在预防胃癌发生、防治胃癌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控制疾病进展、维持带瘤生存状态、预防胃癌复发转移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治未病 中医药 防治 研究进展 中医 癌前病变 胃癌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释放的微粒的数量及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涛 赵淑艳 +4 位作者 刘志宇 侯金晓 张迎媚 杨东光 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2-977,共6页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释放的微粒(MP)的数量及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5例初发APL患者骨髓APL细胞;提取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NR(0.1,0.5,1.0和2.0μmol/L)处理...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释放的微粒(MP)的数量及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5例初发APL患者骨髓APL细胞;提取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NR(0.1,0.5,1.0和2.0μmol/L)处理APL细胞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MP。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的微粒的形态学特点,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MP数量;应用一步复钙时间法测定MP的促凝血活性。结果:提取的微粒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空囊性结构,其直径为100 nm左右,符合微粒的形态学特点。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释放的MP数量相比,骨髓APL细胞释放的MP数量增加(P<0.05)。DNR促进APL细胞释放MP,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73,P<0.01)。与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释放的MP相比较,APL细胞释放的MP促凝活性显著增高(P<0.05)。DNR处理可显著增强MP的促凝活性,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78,P<0.01)。结论:DNR可促进APL细胞释放MP,并且增强这些MP的促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粒 柔红霉素 凝血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李雨 于佳琪 +2 位作者 孙艾琳 石婷婷 邹香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78-178,共1页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变指标。方法随机地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入住我院的6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入血必...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变指标。方法随机地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入住我院的6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入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测医治效果及其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医治前后效果显著、部分有效果以及改善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实验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前后比对可知,血浆浓度、血沉、全血粘度高/低切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红细胞压积的差异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化疗的医治方法,值得临床学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血瘀证 血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MRI不同分析方法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丽娜 李晓陵 +6 位作者 崔璇 王鹏 佟欣 魏泽宜 高胜兰 韩胜旺 侯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119,共4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早期阶段,指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静息态功能...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早期阶段,指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探索VCIND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指标,为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本文对rs-fMRI不同分析方法在VCIN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