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在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相关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97-299,共3页
围绕"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从细胞因子对镇痛的影响、神经肽对免疫调节的影响、针刺对神经肽和细胞因子间相关性的调节等三方面讨论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机制间的关系。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针刺免疫调节 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忠人 王振宇 刘睿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9-20,共2页
如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进行量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络、腧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自动神经选择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CPT/C)能够客观地全面分析和量化有髓鞘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主要介... 如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进行量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络、腧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自动神经选择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CPT/C)能够客观地全面分析和量化有髓鞘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主要介绍NeurometerCPT/C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 经穴效应特异性 量化研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大鼠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BBB行为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脑结构及功能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冯楚文 屈媛媛 +7 位作者 孙忠人 李超然 孙维伯 王庆勇 佟欣 陈涛 李彬彬 杨添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5-778,共4页
2016年WHO国际疾病分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归为神经系统其他疾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在CFS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MRI有助于观察脑结构及功能变化,为诊断CFS及解析其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RI研究CFS脑结构及功能进展进行... 2016年WHO国际疾病分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归为神经系统其他疾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在CFS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MRI有助于观察脑结构及功能变化,为诊断CFS及解析其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RI研究CFS脑结构及功能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综合征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