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技术革命对高等中医院校科研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书芬 潘玉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7-99,共3页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刻革命,它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人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以防病治病为研究对象的中医科学也面临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高等中医院校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教学任...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刻革命,它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人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以防病治病为研究对象的中医科学也面临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高等中医院校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教学任务,也担负着推进中医发展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院校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 科研工作 课题体系 科学研究 中医学研究 中医科研 理论体系 中医学术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黄芩-白芍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晓敏 房城 卢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00-605,共6页
目的:在肾脏代谢组学技术基础上,探讨黄芩-白芍药对对2型糖尿病(T2DM)的防治机制,并通过寻找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寻找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非糖尿病健康同窝出生仔畜(db/m小鼠)为空白组,同时选择血糖值高于11.1 mol/L的糖尿病瘦素受... 目的:在肾脏代谢组学技术基础上,探讨黄芩-白芍药对对2型糖尿病(T2DM)的防治机制,并通过寻找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寻找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非糖尿病健康同窝出生仔畜(db/m小鼠)为空白组,同时选择血糖值高于11.1 mol/L的糖尿病瘦素受体基因缺陷(db/db)小鼠进行分组,分为模型组、黄芩-白芍组(5.625 g/kg)、阳性药组(二甲双胍250 mg/kg),给药体积为7.5 mL/kg,1次/d,连续8周,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法进行小鼠肾脏代谢组学分析,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找出相关代谢通路。结果:黄芩-白芍组可改善T2DM模型小鼠代谢轨迹的偏离,同时,寻找出与DN模型及给予黄芩汤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14个,涉及8条相关代谢通路,应用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方法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代谢通路可能是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和嘧啶代谢。结论:黄芩-白芍药对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恢复机体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 肾脏组织 生物标志物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 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 代谢通路 内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卢芳 卢意 +3 位作者 冯镇凯 万伟霞 张冶 刘树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8,I00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3天冰水浴至大鼠四肢僵硬先造成大鼠风寒感冒模型;再于实验第4天和第11天早上9∶00按150 mg·kg^-1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多糖组,麻黄+非黄酮组,麻黄+大极性黄酮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各组大鼠从实验第15天开始按照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试剂,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0 d。收集实验大鼠第34天24 h尿液,大鼠处死后,测定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指标含量。取肾脏组织用于做病理切片并于HE染色。结果麻黄+生淫羊藿组尿蛋白含量由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部分肾小球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麻黄+非黄酮组血清肌酐、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5),尿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所减轻,有囊腔变小。麻黄+大极性黄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依旧有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麻黄+小极性黄酮组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及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减轻,肾小球附近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减少。麻黄+多糖组肾小球依旧充血肿胀,依旧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管扩张。结论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为:麻黄+非黄酮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麻黄+非极性黄酮组>麻黄+多糖组,淫羊藿主要利水作用物质基础为非黄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麻黄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淫羊藿各拆分组分筛选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芳 冯镇凯 +3 位作者 杨晓旭 张凯 万伟霞 刘树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分对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筛选出最有效组分,为淫羊藿各拆分组分临床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小鼠迟发型特异性超敏反应(DTH模型)、以碳粒廓清法检测正常小鼠和非特异性免疫低下小... 目的: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分对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筛选出最有效组分,为淫羊藿各拆分组分临床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小鼠迟发型特异性超敏反应(DTH模型)、以碳粒廓清法检测正常小鼠和非特异性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刀豆蛋白(Con A)诱导的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模型、绵羊红细胞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4种模型,考察淫羊藿各拆分组分对不同水平免疫模型的调节作用。结果:DTH模型中,水段组等可回调脾指数,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2、IL-4的水平,水煎液组可明显抑制2,4-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的耳肿胀;碳粒廓清法中,多糖组等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脾系数和廓清指数,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而环磷酰胺的模型中同样给予多糖组等可使免疫低下小鼠的脾系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明显回升,表现为免疫增强和保护作用;除水段组外淫羊藿其他各拆分组分均能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多糖组等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发生时的绵羊红细胞半数溶血值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小鼠有免疫回调的作用。结论:水煎液组、多糖组和水段组表现出对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综合筛选研究发现,淫羊藿各拆分组分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水煎液组〉多糖组〉水段组〉30醇组〉95醇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各拆分组分 免疫系统 调节作用 活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肾毒性正确认识及合理应用之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卢芳 张宁 刘树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通过查阅国内外中药肾毒性文献,并结合自身科研及临床经验,对中药肾毒性的正确认识、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产生原因及合理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中药毒性的有无、大小与机体的状态即病和(或)证有关,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药... 通过查阅国内外中药肾毒性文献,并结合自身科研及临床经验,对中药肾毒性的正确认识、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产生原因及合理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中药毒性的有无、大小与机体的状态即病和(或)证有关,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药物本身有无毒性,要着眼于药物与机体、重视药物与证候之间的关系来辨证论治,即"有是故,用是药"。同时,对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初步分析,强调在中药复方中整体判断中药肾毒性和在病理状态下研究中药肾毒性,且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一些针对中药肾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中药安全合理应用的目的,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并为中药肾毒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 正确认识 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