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及现状思考 被引量:45
1
作者 孙忠人 游小晴 +2 位作者 韩其琛 徐思禹 尹洪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3-1811,共9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争议挑战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入手,对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健康管理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AI视域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药 智能化 辅助诊断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农尝百草”认知茶的药用价值及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钦明 郑淇 杨玉赫 《福建茶叶》 2021年第9期41-42,共2页
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从"神农尝百草"时期便已经开始,而茶叶作为一种中药材,它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观点。茶与中医药文化之间... 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从"神农尝百草"时期便已经开始,而茶叶作为一种中药材,它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观点。茶与中医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从药食同源思想以及茶文化对外传播来阐述茶的药用价值以及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茶文化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灼灸法对皮肤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泽轩 张淼 +2 位作者 张思琪 马帅 林春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766-1771,1777,共7页
皮肤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指甲发生一系列症状体征变化的病理过程,其致病因素及病机复杂,种类繁多,不仅损害患者生理健康,还可能影响美观,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皮肤病的预防和... 皮肤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指甲发生一系列症状体征变化的病理过程,其致病因素及病机复杂,种类繁多,不仅损害患者生理健康,还可能影响美观,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愈发重视。现通过检索国内外中医灼灸法治疗皮肤病的资料,包括铺棉灸、壮医药线灸、线香灸、灯火灸、细艾/药条灸、瘢痕灸等灼灸法的一般操作、治疗机制及近5年的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拓展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针灸 灼灸法 有创治疗 治疗机制 操作方法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应用、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启帆 刘雨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68,共4页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化赋能在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搭建虚拟教学课堂、开拓实践训练场域、创新教学互动方式以及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当前,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存在缺乏赋能顶层设计、存在盲目...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化赋能在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搭建虚拟教学课堂、开拓实践训练场域、创新教学互动方式以及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当前,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存在缺乏赋能顶层设计、存在盲目建设误区,相对强调技术支撑、弱化医学教育特征以及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应用程度有限的现实困境。在结合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当遵循完善赋能顶层设计、统筹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布局,回归医学教育本位、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体系以及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字技术驾驭能力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技术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标准化病人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艳 李保龙 +1 位作者 项栋良 朱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6-1279,共4页
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历经了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随着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以及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现阶段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求。临床胜任能力的优劣是... 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历经了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随着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以及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现阶段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求。临床胜任能力的优劣是衡量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康复治疗学专业 康复服务 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学本科 标准化病人模式 临床胜任能力 卫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中医儿科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思想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迪 王佳 +4 位作者 刘璐佳 于海洋 黄程程 杨阳 王有鹏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9期70-72,共3页
寒地儿科作为全国中医儿科的重要一支,虽然学术文化底蕴依然需要岁月的沉淀,但其饱含寒地特色的学术挖掘、总结、传承与发展却迫在眉睫。根据寒地地域特征,以寒地之黑龙江作为寒地儿科研究的代表区域,以伪满、新中国时期为开端,将知名... 寒地儿科作为全国中医儿科的重要一支,虽然学术文化底蕴依然需要岁月的沉淀,但其饱含寒地特色的学术挖掘、总结、传承与发展却迫在眉睫。根据寒地地域特征,以寒地之黑龙江作为寒地儿科研究的代表区域,以伪满、新中国时期为开端,将知名中医儿科医家作为主要挖掘对象,整理、总结众多医家学术思想,分析出寒地儿童“寒”“风”“燥”“湿热”“外寒内热”等致病特点,从推崇经方、引经据典、中西结合、承袭家学、卫气营血、分位攻下、不废外治及溯古研新等八个方面总结寒地医家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儿科 致病特点 学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慧馨 唐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6-1148,共3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大多数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身体锻炼被公...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大多数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身体锻炼被公认为重要的脑卒中康复手段和方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身体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大,安全性较高,在康复医学中的治疗价值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康复治疗 太极拳 临床观察 医疗技术水平 身体锻炼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曹馨元 韩名媛 +5 位作者 仲思潼 梁吉 刘少鹏 徐晓萱 孙忠人 尹洪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129,176,共7页
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大脑功能出现特异性改变,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着针刺治疗的广泛应用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发展,IS... 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大脑功能出现特异性改变,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着针刺治疗的广泛应用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发展,IS发病及针刺干预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fMRI技术,对IS后大脑功能方面的特异性改变及针刺干预机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对IS神经病理改变及针刺干预机制的fMRI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升针刺治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针刺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梁碧莹 唐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1,共5页
脑卒中也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性的功能障碍,会持续24h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病症。脑卒中患者可表现为偏瘫,出现运动、感觉、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使患者减少或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进行工作、娱乐的... 脑卒中也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性的功能障碍,会持续24h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病症。脑卒中患者可表现为偏瘫,出现运动、感觉、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使患者减少或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进行工作、娱乐的能力。身体和心理上功能障碍剥夺了患者活动与参与的权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家属的负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FMA 观察组 作业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后 运动想象疗法 作业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常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通拮抗针刺法促进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忠人 刘刚 李晓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促通拮抗针刺法治疗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首次发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促通拮抗针刺组 (A组 )和传统针刺组 (B组 )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A、... 目的评价促通拮抗针刺法治疗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首次发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促通拮抗针刺组 (A组 )和传统针刺组 (B组 )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1) ,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促通拮抗针刺法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方面疗效肯定 ,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促通拮抗针刺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训练理论依据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玮凇 邢艳丽 范星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7-1320,共4页
吸气肌力量训练(ins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training,IMST)是通过对机体吸气过程施加相应的负荷阻力,从而训练以膈肌为主的具有吸气功能的肌肉,以增强肌力和耐力,强化其携氧能力,延迟肌肉疲劳的发生,同时改善心肺功能,促... 吸气肌力量训练(ins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training,IMST)是通过对机体吸气过程施加相应的负荷阻力,从而训练以膈肌为主的具有吸气功能的肌肉,以增强肌力和耐力,强化其携氧能力,延迟肌肉疲劳的发生,同时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此种训练方式在心肺康复临床中的应用已超过30年,目前国际康复领域中,吸气肌力量训练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在心肺疾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临床研究 吸气肌 脑卒中患者 肌肉疲劳 运动能力 心肺功能 心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娱乐主义的算法审视与纠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钦明 王启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4,共6页
算法作为智媒时代的一种数据传播方式,其技术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泛娱乐主义的传播方式与场景架构,产生了体验增效、受众扩大、技术限能以及文化交互的主要张力。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泛娱乐主义在算法推荐场域中呈现出载体上的“流... 算法作为智媒时代的一种数据传播方式,其技术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泛娱乐主义的传播方式与场景架构,产生了体验增效、受众扩大、技术限能以及文化交互的主要张力。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泛娱乐主义在算法推荐场域中呈现出载体上的“流量为王”,引发价值导向错位;效果上的“全景监狱”,固化群体认知结构;渠道上的“算法黑箱”,隐匿意识形态风险;形式上的“自产自销”,加剧受众沉迷致瘾的算法风险。为有效在算法推荐场域对泛娱乐主义进行算法纠治,应当做好以价值引领算法设计,端正价值导向;以主体驾驭算法分类,重塑信息行为;以技术优化算法赋能,矫正设计局限;以法治制约算法权力,优化网络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推荐 泛娱乐主义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推拿学科建设探索
13
作者 刘旭东 杨旭日 李同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75,共2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完善推拿学在现代学科体系指导下的发展建设,是国家中医战略的重要一环。2012年,学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规定,规划了近6年的建设任务,完善了学科的管理制度,并设立了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完善推拿学在现代学科体系指导下的发展建设,是国家中医战略的重要一环。2012年,学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规定,规划了近6年的建设任务,完善了学科的管理制度,并设立了相应目标。建设期间,推拿学科在学术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完成了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基地床位数居全国第二,综合实力在全国推拿学科处于领先地位,探索出了一条学科特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推拿学 建设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审视与破解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启帆 刘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审视与破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呈现出信息真伪的“灰色裂缝”、“技术霸权”的主导传播以及“技术应用”的外部张力的主要样态。究...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审视与破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呈现出信息真伪的“灰色裂缝”、“技术霸权”的主导传播以及“技术应用”的外部张力的主要样态。究其诱因而言,主要通过“技术利维坦”“算法歧视”以及“资本僭越”产生。为破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应当进行纠偏价值理性、瓦解“技术利维坦”支配,推进算法向善,脱离“算法歧视”误区,完善制度保障:,防范资本无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算法决策的伦理风险及规制策略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冠澎 王启帆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算法是医疗人工智能优化患者就医的运行关键。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算法的逐步推行应用,其决策在生成样态上呈现出数据驱动、算法黑箱以及概率范式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推动了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转变,也同步滋生了相应的“算法”代替医生... 算法是医疗人工智能优化患者就医的运行关键。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算法的逐步推行应用,其决策在生成样态上呈现出数据驱动、算法黑箱以及概率范式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推动了人工诊疗向智能诊疗的转变,也同步滋生了相应的“算法”代替医生决策、“算法利维坦”消解患者基本权利以及医患信任危机等现实问题。为有效防范医疗人工智能算法决策所产生的伦理风险,应当呼唤回归主体本位,以医生为主体,以算法技术为羽翼,强化医生决策能力,尊重患者基本权利;推进算法优化,规训技术向善;锚定风险关键,加强医患信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算法 伦理风险 规制策略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媛媛 冯楚文 +7 位作者 孙维伯 孙忠人 李彬彬 鲁菁 邵玉莹 郭述豪 陈涛 杨添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3-1444,共12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有限,目前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改善临床症状。在此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同时对动物模型进行有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综合CFS诊断标准和基础研究开展情况,总结近5年CFS基础研究中涉及的模型评价相关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首次从一般状态评价、疲劳状态评价、认知功能评价、情绪状态评价和疼痛程度评价5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呈现现状、揭露问题、引发思考、推动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方法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王启帆 陈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63,共3页
认知维度的科学性品格、行动维度的实践性品格、意志维度的斗争性品格以及情感维度的人民性品格,共同构成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在于引领时代新人肩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 认知维度的科学性品格、行动维度的实践性品格、意志维度的斗争性品格以及情感维度的人民性品格,共同构成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在于引领时代新人肩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使命,激励时代新人建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历史担当,启迪时代新人厚植“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要优化课程教学渠道、筑牢学校教育前沿阵地,营造积极文化氛围、完善学习践行集成环境,用好网络媒介平台、整合网络宣传教育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时代新人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meta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叶涛 朱路文 唐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比单纯针刺或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明确针刺、康复结合的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运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六个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比单纯针刺或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明确针刺、康复结合的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运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六个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RCT;按照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AS 9.3和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个RCT,含2453名患者。除WU PING的研究外,其余文献质量均不高。所有研究均进行描述性分析;23个RCT进行Meta分析:(1)显效率[OR=2.60,95%CI(2.04,3.33),P<0.001];(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OR=2.47,95%C(I2.02,3.02),P<0.001];(3)改良Ashworth评分[WMD=-1.01,95%C(I-1.47,-0.54),P<0.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或康复治疗,后续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 脑卒中 痉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唐强 王雪 +2 位作者 李炳瑶 沙莎 朱路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57-1862,共6页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 背景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普遍存在步态、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存在习练套路各异,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等现象,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目的观察改良太极功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态平衡及跌倒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改良太极功法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下肢部分(LE-FM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共纳入33例,对照组无脱落,共纳入3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LE-FMA、BBS、MBI、MFES评分,6MWT步行距离,TUGT用时及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用时、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MA、BBS、MBI、MFES评分及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6MWT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FMA、BBS、MBI、MFES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TUGT用时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改良太极功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以及跌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太极 改良太极功法 偏瘫 步态 平衡功能 跌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关节控制障碍与本体感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董珍珍 丁岩 邢艳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脑卒中(stroke)后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其中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其行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 脑卒中(stroke)后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其中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其行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尤其是步行能力,是临床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脑卒中后 本体感觉 控制障碍 膝关节 下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 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